"

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東北地區要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

中央重託,遼寧責無旁貸。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近年來,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不斷煥發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產業轉型與發展思路創新也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逐步邁上新臺階。

尋求“從有到優”的轉型升級

“遼寧在東北對外開放中,要爭打頭陣,當先鋒,做領頭羊。”遼寧省商務廳廳長宋彥麟說出了遼寧的心聲。

今年以來,遼寧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較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遼寧經濟曾經遇到比較大的下行壓力,從2011年起,經濟增速下行,連跌6年。如今,遼寧經濟已經走出最困難時期,繼2017年實現築底企穩、2018年穩中向好後日益呈現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態勢。成績來自於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改革創新。

“要實現中國高端裝備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躍進。”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表示:“幾代沈鼓人專注主業,心無旁騖。多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為高質量發展打牢了強大根基。”

始建於1934年的沈鼓集團,幾十年來,一直專注於能源與化工裝備被老外“卡脖子”的重大裝備領域。近年來,沈鼓集團相繼在為建設國家核電項目配套的第三代核主泵等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使我國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擁有了“中國芯”。

提起遼寧經濟,不能不提到它的“重”。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遼寧工業門類齊全、產業基礎雄厚,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共和國裝備部”的美譽。“一五”時期的遼寧,就曾為國家建設提供大量物資和裝備。國家156項重點工程有24項落戶於此,全國17%的原煤、27%的發電、60%的鋼產自遼寧,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枚導彈、第一艘萬噸輪船、第一臺機床在這裡誕生。如今,這些都已成為過去,遼寧在新時代又承載著新的使命與擔當。

在大連光洋科技集團的車間裡,董事長於德海向經濟日報記者展示了一款激光尺傳感器,分辨率達納米級,精度是頭髮絲直徑的1/140,響應時間50納秒。“這種傳感器5年前還需進口,單個售價70萬元,而原料成本只有2.8萬元。”于德海表示,光洋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器產品生產後,售價只需12萬元。這款激光尺電路板的核心芯片都是企業自己設計的。目前,整個公司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的自我配套率可達85%。

憑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不懈的進取創新精神,遼寧正讓“中國製造”邁向更高端,尋求“從有到優”的轉型升級。

在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的試飛場,僅僅通過幾分鐘培訓,一名新手就可以通過VR眼鏡操控最新型的矢量多旋翼飛行器。瀋陽無距由中科院的幾位科研人員創建,近200人的團隊六成是碩士、博士,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國內首款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公司創始人蘇文博說,讓無人機新科技幫助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這是他的夢想,也是整個團隊的奮鬥方向。

以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

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24臺來自瀋陽新鬆的移動機器人曾驚豔世界。秉承著“只引領不追隨,只創造不仿造”的發展理念,瀋陽新鬆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頭雁,創造了百餘項行業第一。作為國家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瀋陽新鬆已經實現了智能製造領域全行業覆蓋,產品累計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3000餘家企業提供產業升級服務。

在瀋陽,還有不少類似的高新企業,創新驅動推動遼寧穩步走出轉型升級之路。2018年,遼寧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3700家;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70%,工業機器人增長18%。

綠化率高達30%以上,人在花園走,魚在水中游……很難想象一派盎然生機的景象出現在一座石油煉化園區。“高質量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恆力集團董事長陳建華語氣堅決。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採用嵌入式汙水一體化處理技術,中水回用率超過80%。

恆力石化曾獲得國際水協“改變行業的技術革新獎”。廠區內的加熱爐採用世界先進的凱樂特低氮燃燒器及應用脫硫脫硝設施,達到天然氣燃放標準;首創低溫餘熱聯合、集成預熱、發電、製冷、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新途徑,每年可節約標煤120萬噸,節約淡水4000萬噸。

“創新成為沈鼓增長的新動能,今後高端裝備市場的競爭,要靠更高的技術指標和更好的服務品質。”戴繼雙說。近幾年,沈鼓集團湧現出一批國產重大技術裝備。“國內百萬噸級‘乙烯三機’(裂解氣壓縮機、丙烯壓縮機、乙烯壓縮機)一直未實現國產化生產,全靠進口,價格高達3億多元。自從沈鼓集團研發製造成功後,這類產品在國內的價格很快降到2億元左右。”

以優質營商環境為發展增活力

曾幾何時,“投資不過山海關”這句話猶如石頭一樣壓在遼寧人身上,今天的遼寧能否成為投資熱土?“營商環境既是競爭力,也是生產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遼寧具有特殊意義。”遼寧省省長唐一軍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遼寧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之舉,有信心讓黑土地再次成為投資熱土。

“拿張身份證來辦理,兩個小時就拿到了營業執照!”8月27日,在遼寧沈撫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做門窗生意的餘世德舉著手中的營業執照高興地對記者說。“放管服”改革不斷為推動遼寧高質量發展增活力、添動力。省級行政職權由2015年的4283項減少至目前的1594項,壓減率為62.8%。開展“辦事難”專項整治,一般性經營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3.5個工作日以內,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僅需4小時即可辦結。

在遼寧自貿區大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沒有叫號聲,辦事窗口前的小電子屏上滾動著字幕:只說“YES”不說“NO”,“大廳採用單一窗口模式,所有窗口都一樣,不分部門,不分事項,這麼做,企業辦事一站即可解決。”片區綜合服務大廳負責人趙英虎說,大連片區在持續努力對標上海。

“通過這幾年努力,遼寧營商環境更加優質,幹部作風更加務實,對外開放更加精準。”遼寧省商務廳廳長宋彥麟介紹,遼寧實行“項目管家”制度,為投資者提供“店小二”一般的貼心周到服務。

“公司創辦3年多,我對遼寧營商環境很有信心。”蘇文博希望無距科技成為引導人才迴流的平臺,這幾年,公司內部海外及北上廣深迴流人才52人,本地重點人才105人。

從立法著手,遼寧頒佈實施了全國省級層面第一部營商環境法規,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今年,不斷完善制度框架,修訂《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遼寧省推進“最多跑一次”規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機構辦事,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為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奠定堅實基礎。還組建省政務服務中心,開通了8890(諧音“撥撥就靈”)綜合服務平臺,推進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有的放矢、解決問題,全力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唐一軍說,這也是遼寧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底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