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飈高音不代表會唱歌

廖昌永是目前活躍於世界歌劇舞臺的傑出的中國歌唱家之一,有“亞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譽,曾師從聲樂教育名家周小燕先生。1995年以碩士學位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擔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繫系主任。多年來廖昌永不斷榮獲國際聲樂大獎,曾在一年內連續三次獲得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1996至1997年間,他分別獲得法國第41屆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的第一名,讓世界樂壇矚目。

「聲樂」| 廖昌永 會飆高音不代表會唱歌

光腳走進音樂名校

開啟音樂之旅

1968年,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姐弟4人。母親在家務農,父親一直在山區工作。7歲那年,總共只陪伴了兒子半年左右的父親,在一次出差途中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們4個孩子,確實過得挺辛苦。”但廖昌永說,“早就習慣了,家家都過得差不多,我們家只是更辛苦一些而已,自己也沒有太在意。”

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歌唱家,他衣著樸素,簡單的襯衣、中式小西裝是他被“街拍”時最常見的打扮。當年他走進上海音樂學院時,正下著大雨,他脫下了腳上媽媽給買的新鞋,光著腳走進了這座歷史悠久的高等音樂學府。

多少年來,這個農村娃對唱歌的熱愛始終沒變。廖昌永告訴筆者,自己當時堅持學習音樂,在家人看來有些“傻”,但全家人都給予了鼓勵。看到這個農村娃的堅持,高中班主任也給予了幫助,他把自己的同學——四川省歌舞劇院的周維民老師介紹給廖昌永。這也是愛唱歌的廖昌永第一次正式學習唱歌,還是免費的。

「聲樂」| 廖昌永 會飆高音不代表會唱歌

從四川郫縣到成都上課,廖昌永要騎一個多小時自行車,上課時間把握不準,周維民從不責罵,廖昌永說:“他每次都把上課的東西準備好了等著我”。每次下課,他從成都騎車回家要花兩個小時,天已經漆黑。

1988年9月,這個身材瘦瘦的四川男孩成為整個成都地區100多名考生中唯一一個考上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

在上海音樂學院,廖昌永算是一個“另類”——他不識五線譜,不會彈鋼琴,只學過一個月樂理,音樂方面最強的“基礎”就是唱歌。“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上海音樂學院怎麼會招我。”廖昌永告訴筆者,自己當時同時報考了四川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只有上海音樂學院的招考老師選中了他。

直到現在,廖昌永都覺得自己能考上上海音樂學院是一個“奇蹟”。大一第一學期,這個四川農村娃的專業課成績是全班倒數第一,但到了第二學期,他的成績一躍成為第一名。“一開始只會簡譜,然後拼命花時間背、研究,看懂五線譜,再從頭開始學鋼琴”。

大一時,因為學業緊張,他甚至有長達兩個月的時間沒走出過學校大門。1996年和1997年,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第二年,廖昌永連續獲得多個獎項,這使得他在業內“聲名鵲起”。

「聲樂」| 廖昌永 會飆高音不代表會唱歌

只會飈高音

並不一定就會唱歌

記者:在《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音樂類選秀節目中,不少歌手喜歡展示強悍的高音技巧,在大眾心中,也有一種“唱功等於高音”的觀念,以及“美聲歌唱家都會飈高音”的固有觀念,對此你怎麼看?

廖昌永:只會飈高音並不一定就會唱歌。我們練習不是為了把音練得有多高。我們練習技巧是為了讓你的聲音更加有彈性。我們唱歌要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讓自己的嗓子能夠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而不是一味飆高音。有時候好像有些訓練就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聲音能飆多高,帕瓦羅蒂能夠唱High C,我能夠唱High D,你聲音唱得再高,沒有情感是沒有用的。我覺得唱歌不是為了飈高音,而是為了表達情感。技巧不在於音唱得有多高,而在於你在同一個音上,從最弱唱到最強,從最強唱到最弱,聲音的力量保持是一樣的,這個是最難的,而不是高音。因為高音能唱多高是你的嗓音條件決定的,有些人嗓子聲帶短、薄,他的會厭是呈卷葉狀的,他的高音就容易上去,但是有些人聲帶比較長,像我這種男中音,非要讓我去唱High C,就強人所難了。記得有一次,有人問我,你現在在唱什麼,我回答“男中音”。他說,那好好努力啊,十年以後,聽你唱“男高音”。我只能一笑了之。為何聲部要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就是從人的聲帶的長短、寬薄、會厭的狀態等生理條件決定的,是天生的。

「聲樂」| 廖昌永 會飆高音不代表會唱歌

聲音要放在同一個位置,鬆弛地往前送出去

廖昌永說,唱歌的時候一定要放鬆,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能真正唱出歌來。課堂上,為了讓獻唱的學生放鬆下來,廖昌永主動牽著他們,在舞臺上來回走動,讓學生找到肢體放鬆的狀態,並告訴學生,“人在洗澡時是最放鬆的,所以唱歌時也最陶醉”,話音未落,整個劇場都爆發出陣陣笑聲。

在歌唱中,能否做到適度的緊張與放鬆,是演唱者演唱方法正確與否的決定因素,正確的方法會使發聲器官的緊張與放鬆得到自然的控制。我們一般將歌唱分為呼吸調節、吐字發音、情緒控制等環節,這幾個環節中“緊張”與“放鬆”的調節將最終影響到歌唱的質量與效果。

例如,歌唱的時候,吐字器官始終在不停地緊張與放鬆,口形要不斷地啟合,脣齒與喉舌也在不斷地交替用力;母音既要儘可能拖長,又要富於藝術表現力,音色統一,聲音寬窄適度協調;喉頭不斷向下擋氣、吐字、發聲,幾乎全身的神經肌肉都在快速地做著緊張和放鬆的運動。

嘴脣在吐字時要緊張,在延長母音時,由於要保持字形不變,使其自然地,平穩地流暢而出,所以又要放鬆。這種放鬆不是字頭吐完後嘴脣便可以亂動鬆懈,而是在保持原字形的母音形象下的放鬆。

吐字清晰,聲音嘹亮的藝術效果,要求發聲時發聲器官要穩定打開,吐字時吐字器官又要靈活,即穩中求變,二者協調統一。這種穩定與靈活之間的協調統一,同樣離不開正確調節“緊張”與“放鬆”的關係。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臺,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