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 光華銳評


廖昌永:讓經典深入人心


廖昌永:讓經典深入人心


“風在叫,馬在嘯,黃河在咆哮”,80年前,由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作曲、詩人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誕生。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黃河大合唱》引起了巨大反響,迅速傳唱全國。80年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綜合頻道大型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唱響《黃河大合唱》,再次獲得人們的關注,激發振奮人心的力量。如何讓經典穿越時空,在當下煥發光彩,也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命題。


廖昌永:讓經典深入人心


“經典是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是即使我們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 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如此說道。怎麼重讀經典這本“書”,成為一個時代的課題。在這個方面,《經典詠流傳》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以詠誦的形式,以大眾傳媒的方式,以VR等高科技手段,經典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讓人們用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移動互聯網不斷髮展的今天,節目通過受眾廣泛的數字化方式,引導年輕用戶關注經典文化,讓經典與人們同呼吸。

“經典作品是一些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它們要麼自己以遺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經典的價值,更在於其精神內涵和價值,能夠歷經時間的考驗,併成為民族的精神底色,彰顯我們的文化自信。以《黃河大合唱》為例,民族危亡的時刻,它激勵著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捍衛民族的尊嚴。和平年代,它鼓舞著華夏子孫努力奮鬥,不負時代和歷史。其背後強大精神內涵和價值,穿越80年的時光依然熠熠生輝。《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中不乏這樣的精神源泉。《鄉愁》中綿長的家國眷念,《遙念詞》中一心報國的赤子之心,《將進酒》中豪邁灑脫的人生態度……都深深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脈,成為民族基因的一部分。我們在當下來重溫經典,也是重溫這些精神圖騰,傳承和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並給前進道路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廖昌永:讓經典深入人心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還需要一代代人來讀,需要一代代人流傳。《黃河大合唱》創作之時,沒有交響樂團,沒有燈光,甚至沒有像樣的舞臺、樂器,演出隊製作出了特殊的演出樂器——用子彈殼做的伴音樂器、用汽油桶自制的貝斯,用鐵皮製作的打擊樂器鑔,甚至連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黃河大合唱》重新唱響之時,節目將當年延安音樂家用過的茶缸、欻和低音古琴從哈爾濱的博物館帶到節目現場,讓傳統可觸可感。


廖昌永:讓經典深入人心


特別是,節目邀請到幾位特別的演唱者,98歲高齡的延安時期參與首演的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第二期學員李一非,97歲高齡的在敵佔區參與演出的抗敵演劇二隊隊員解冰,《黃河大合唱》第三樂章的恢復者和表演者瞿弦和,這些傳唱人本身就體現了代代相傳。當熟悉的歌曲響起,觀眾都情不自禁跟著一起和唱,也成為經典流傳的一部分。

在創作中,經典就產生於人民,服務於時代。在發展中,經典不斷吸納傳統和當時社會氛圍,與時代同頻共振。《長相思》《短歌行》《迴文詩》……“千年詩詞,古今傳唱”經典的意義也正在於此,有了我們一代代的傳承,經典才能深入人心,並流芳千古。

作者:廖昌永,上海音樂學院院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