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贛榆秦山碑

連雲港贛榆秦山碑

周明軍

1、 秦山碑

王隱著晉書《地道記》曰:“海中 去岸百五十步,有秦始皇碑,長一丈八尺,廣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潮水至 加其上三丈,去則三尺見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地理志》載:莒子始起於此,後徙莒,有鹽官,故世謂之南莒也。游水又東北徑贛榆縣北,東側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則三尺,所見東北傾石,長一丈八尺,廣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十二字。

連雲港贛榆秦山碑

秦始皇碑,又稱贛榆刻石。碑今不見,有一說,碑被好事者用船運至江南。

據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二次東巡至贛榆,登秦山島,東望大海,立巨石以為秦帝國東門闕,並在山上立碑以頌秦德,史稱“李斯碑”。碑文字大如鬥,世稱鬥籀。石碑屹立海中,一半露出海面,一半淹沒水中,形如砥石凌波,蔚為壯觀。

千百年來,秦始皇碑已經失存,但秦山仍在,神路猶存。島西南端有一條近20里長的海積石英卵石“路連橋”,呈“S”形蜿蜒伸向岸邊,於碧波中時隱時現,當地叫做神路,又稱“秦帝橋”。《續博物志》載: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觀日出。有神人驅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橋其色尤赤。

這個海中小島,山水相映,景色宜人,山上舊有碧霞宮、天妃宮,香客不絕,香火不斷;山前有棋子灣,為天然避風良港;山後有栩栩如生二石人,大將軍和二將軍,保護著秦山。

連雲港贛榆秦山碑

秦山島,原名奶奶山。面積僅0.198平方公里、高程不足60米的美麗小山,山上樹木蔥鬱,芳草如茵。吸引著眾多騷人墨客,題詩作賦。

清贛榆知縣俞廷瑞曾寫:

秦碑籀跡

三神不可即,猶見始皇碑。

鳥跡留貞珉,蝌文映水湄。

蒼茫浮雁鶩,風雨浴龍螭。

聞說秦山路,駸駸八駿馳。

島上遺有秦始皇授珠臺。《述異記》載:“秦始皇至東海,海神奉獻於帝前,今海畔有授珠臺。”清陳文述《東海古蹟》詩頌此事。

東海古蹟

蓬萊採藥幾人回,辛苦求仙海上來。

龍女如花捧明月,此間曾有授珠臺

明時期贛榆進士匡翼之作再遊秦山

再遊秦山

吾生真欲訪丹邱,不憚乘槎續舊遊。

古徑竹深難見日,水鄉殿晚易生秋。

昔逢樵子還青眼,前度劉郎已白頭。

正喜煙波開四面,好於西北望龍樓

贛榆人明天啟二年(1622)歲貢生董杏,系明代中期詩人董志毅之子,好學能文,工琴,善隸篆,有時譽。遊秦山後也留下詩篇。

秦 山

長生誤聽祖龍來,驅石洪濤輦路開。

寂寂海靈殘殿在,早潮去盡暮潮來

前歲長鬚小袖籠,數丸祈自海神宮。

少慚圓輥珠璣似,太好晶瑩瑪瑙同。

雪液灌盤那有跡,夜燈射影剩通紅。

幽人飽飫高齋韻,訝道江南好事翁。

——《遂初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