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廉頗負荊請罪

廉頗 資治通鑑 韓國 中國歷史 第一堂課 2017-05-14

資治通鑑——廉頗負荊請罪

故事:藺相如因為為趙國立下大功,官居廉頗之上,廉頗不服。藺相如以國事為重,處處謙讓廉頗。後來廉頗深受感動,他選擇藺相如家賓客最多的一天,身背荊條,赤膊露體來到藺相如家中,請藺相如治罪。從此兩人結為刎頸之交,生死與共。

故事:知子莫若母,趙括的母親知道趙括的缺點,但趙王一意孤行,任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將,終於導致長平的失敗。


赧王五十三年(已亥,公元前二六二年)

請過武安君白起進攻韓國,攻克野王。上黨與外界通道被切斷。上黨郡守馮亭與民間人士商議說:“去都城新鄭的道路已經斷絕,請過軍隊每日推進,韓國又無法接應救援,不如以上黨去歸順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必定進攻他們;趙國面對秦兵,一定會與韓國親善,韓、趙聯為一體,就可以抵抗秦國。”於是派使者去告訴趙國說:“我們韓國無法守住上黨,想把它獻給秦國,但郡中官員百姓都心向趙國,不願做秦國的屬下。我們現有大邑共十七個,願意恭敬地獻給趙王!”趙王把此事告訴平陽君趙豹,趙豹說:“聖人十分不願接受無緣無故之利。”趙王說:“別人仰慕我的恩德,怎麼能說是無緣無故呢?”回答說:“秦國蠶食吞併韓國土地,從中切斷,不使他們相通,本來以為可坐待上黨歸降。韓國人之所以不把它獻給秦國,就是想嫁禍於趙國。秦國付出千辛萬苦而趙國坐收其利,即使我們強大也不能這樣從弱小手中奪取利益,何況我們本來就弱小無法與強大秦國爭利。這難道還不是無緣無故嗎?所以不應該接受上黨。”趙王又把此事告訴平原君趙勝,趙勝請求趙王接受。趙王於是派趙勝去接收,封原上黨太守為華陽君,賜給他三個擁有萬戶百姓的城市做封地;又封縣令為侯,賜給三個擁有千戶百姓的城鎮做封地。官員和地方人士都晉爵三級。馮亭不見趙國使者,垂淚說:“我不忍心出賣君主的土地還去享用它!”

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公元前二六零年)

秦國派左庶長王齕進攻上黨,攻克該地。上黨百姓逃奔趙國。趙國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接應上黨逃來的百姓,王齕於是率兵攻打趙國。趙軍迎戰,幾站都不能獲勝,一員副將和四名都尉陣亡。趙王與樓昌、虞卿商議,樓昌請求派地位高的使節與秦國媾和。虞卿說:“和與不和,控制權在秦國;秦國仙子已下決心大破趙軍。即使去求和,請過也不會答應。我們不如派出使者用貴重珍寶拉攏楚國、魏國。楚國、魏國接收後,秦國就會疑心各國結成了抗秦陣線,那時媾和才可成功。”趙王不停虞卿的意見,仍派鄭朱赴秦國求和。秦國接待鄭朱。趙王便對虞卿說:“秦國接納鄭朱了。”虞卿說:“大王肯定見不到和談成功而趙軍就被擊敗了。為什麼呢?各國都派使者趕秦國祝賀勝利,鄭朱是趙國地位很高的人,秦王、應侯肯定會把鄭朱來求和的事向各國宣揚,各國看到趙王派人去求和,便不會再出兵援救趙國;秦國知道趙國孤立無援,就更不肯講和了。”不久,秦國果然大肆宣揚鄭朱來使,而不與趙國和談。

趙兵多次被秦國打敗,廉頗下令堅守營壘,拒不出戰。趙王以為廉頗損兵折將後更加膽怯,不敢迎戰,生氣,多次斥責他。應侯範睢又派人用千金去趙國施行反間計,說:“秦國所怕的,只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大將。廉頗號對付,而且他也快投降了!”趙王中計,使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藺相如說:“大王因為趙括有些名氣就重用他,這是粘住調絃的琴柱再彈琴呀!趙括只知道死讀乃父的兵書,不知道隨機應變。”趙王仍不聽從。起初,趙括從小學習兵法,就自以為天下無人可比。他曾與父親趙奢討論兵法,趙奢也難不倒他,但終究不說他有才幹。趙括的母親詢問原因,趙奢說:“帶兵打仗,就是出生入死,而趙括談起來卻隨隨便便。趙國不用他為大將倒還罷了,如果一定要用他,滅亡趙軍的必定是趙括。”待趙括將出發時,他的母親上書,指出趙括不能重用。趙王問:“為什麼?”回答說:“當年我侍奉趙括的父親,他做大將時,親自去捧著飯碗招待的有幾十位,他的朋友有幾百人。大王及宗室王族給他的賞賜,他全部分發給將士。他自受命之日起,就不再理家事。而趙括做大將,就向東高坐,接受拜見,大小軍官沒人敢抬頭正臉看他。大王賞給他的金銀綢緞,全部拿回家藏起來,每天忙於察看有什麼良田美宅可買的就買下。大王以為他像父親,其實他們父子用心完全不同。請大王千萬不要派他去。”趙王卻說:“老太太你不用管,我已經決定了。”趙括母親便說:“萬一趙括出了什麼差錯,我請求不要連累我治罪。”趙王同意了趙母的請求。

親王聽說趙括已經上任為大將,便暗中派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王齡為副將,下令軍中:“誰敢洩露白起為上將軍的消息,格殺勿論!”趙括到趙軍中,全部推翻原來的規定,調換軍官,下令出兵攻擊秦軍。白起洋裝戰敗逃走,預先佈置下兩支奇兵準備截擊。趙括乘勝追擊,直至秦國營壘,秦國堅守,不能攻克。秦軍一支二萬五千人的奇兵已切斷了趙軍後路,另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堵截住趙軍返回營壘的通道,趙軍被一分為二,糧道也斷絕。武安君白起卻令精銳輕軍前去襲擊,趙軍戰鬥失利,只好堅築營壘等待救兵。親王聽說趙軍運糧通道已經切斷,親自到黃河以北征募十五歲以上的百姓調往長平,阻斷趙國救兵及運糧。齊國、楚國援救趙國。趙軍缺乏糧食,向齊國請求接濟,齊王不給。周子說:“趙國對於齊國、楚國來說,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齒外面的嘴脣,脣亡則齒寒。今天趙國滅亡了,明天就會禍及齊國、楚國。援救趙國這件事,應該像捧著漏瓦罐去澆燒焦了的鐵鍋那樣,刻不容緩。何況援救趙國是高尚的道義;抵抗秦軍,是顯示威名的好事。必須主持正義援救亡國,顯示威勢擊退強秦。不致力於此事反而愛惜糧食,這樣為國家決策是個過錯!”齊王仍不聽從。九月,趙軍已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都在內部暗中殘殺,互相吞吃。趙括急令進攻秦軍營壘,想派出四支隊伍,輪番進攻,到第五次,仍無法突圍。趙括親自率領精兵上前肉搏,被秦兵射死。趙軍於是全線崩潰,四十萬士兵全部投降。白起說:“當初秦軍已攻克上黨,上黨百姓卻不願歸秦而去投奔趙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會有後亂。”於是使用奸計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出二百四十個年歲小的回到趙國,前後共殺死四十五萬人,趙國大為震驚。

資治通鑑——廉頗負荊請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