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後來,吐蕃贊普又從印度請來了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大師,給藏人傳授灌頂,講解密法。但支持者為數甚少,因為當時在吐蕃還不能公開傳播佛教密法。蓮花生大師為了利益未來,便將各種甚深教典埋藏於山岩湖海之中,併發願使此授典與有緣者相遇。幾百年之後,從12世紀起,確有人發現了這些佛經教典,出現了不少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瑪維賽,他掘出的伏藏稱下部伏藏;到15世紀至16世紀,由熱特那林巴匯刻,稱為“南藏”。16世紀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堅,也曾發掘並匯刻了另一部分伏藏,稱為“北藏”。他們對這些佛典加以弘揚,逐步形成了一個法系,這個法系即為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雛形。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後來,吐蕃贊普又從印度請來了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大師,給藏人傳授灌頂,講解密法。但支持者為數甚少,因為當時在吐蕃還不能公開傳播佛教密法。蓮花生大師為了利益未來,便將各種甚深教典埋藏於山岩湖海之中,併發願使此授典與有緣者相遇。幾百年之後,從12世紀起,確有人發現了這些佛經教典,出現了不少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瑪維賽,他掘出的伏藏稱下部伏藏;到15世紀至16世紀,由熱特那林巴匯刻,稱為“南藏”。16世紀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堅,也曾發掘並匯刻了另一部分伏藏,稱為“北藏”。他們對這些佛典加以弘揚,逐步形成了一個法系,這個法系即為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雛形。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因此,藏傳佛教寧瑪派法系的來源主要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出。“寧瑪”意思為“古舊”,也就是說,它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一個教派。因為此教派寺院垣牆塗以紅色,僧人身穿紅襲裝,頭戴紅帽,故又俗稱為“紅教”。蓮花生大師入藏後數年,便開始籌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永固天成大寺,即桑耶寺。大師親自勘察選定了建寺地點(今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由他的內弟寂護(原為尼泊爾金剛乘的著名咒師,應邀來藏傳教)設計,藏王墀鬆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後來,吐蕃贊普又從印度請來了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大師,給藏人傳授灌頂,講解密法。但支持者為數甚少,因為當時在吐蕃還不能公開傳播佛教密法。蓮花生大師為了利益未來,便將各種甚深教典埋藏於山岩湖海之中,併發願使此授典與有緣者相遇。幾百年之後,從12世紀起,確有人發現了這些佛經教典,出現了不少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瑪維賽,他掘出的伏藏稱下部伏藏;到15世紀至16世紀,由熱特那林巴匯刻,稱為“南藏”。16世紀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堅,也曾發掘並匯刻了另一部分伏藏,稱為“北藏”。他們對這些佛典加以弘揚,逐步形成了一個法系,這個法系即為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雛形。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因此,藏傳佛教寧瑪派法系的來源主要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出。“寧瑪”意思為“古舊”,也就是說,它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一個教派。因為此教派寺院垣牆塗以紅色,僧人身穿紅襲裝,頭戴紅帽,故又俗稱為“紅教”。蓮花生大師入藏後數年,便開始籌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永固天成大寺,即桑耶寺。大師親自勘察選定了建寺地點(今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由他的內弟寂護(原為尼泊爾金剛乘的著名咒師,應邀來藏傳教)設計,藏王墀鬆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此寺於公元779年(唐大曆十四年)建成。寺院的中心為主殿,是一座三層大殿,代表所謂“須彌山”;四方有四個小殿,代表所謂“八小洲”;主殿兩旁又建兩個小殿,代表日、月;寺院外面修建一道圓圍牆,代表“鐵圍山”。因為桑耶寺的主殿是三層,所以又稱為三陽寺。寺院建成後,又經過許多波折,坪鬆德贊方正式下令禁苯歸佛,吐蕃境內上下必須一律尊奉佛教,並親自同貴族大臣們一起在佛神前發誓:今後永不背棄佛教,且規定贊普子孫和貴族子弟每人都要選擇一個僧人為師,學習佛經典法。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後來,吐蕃贊普又從印度請來了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大師,給藏人傳授灌頂,講解密法。但支持者為數甚少,因為當時在吐蕃還不能公開傳播佛教密法。蓮花生大師為了利益未來,便將各種甚深教典埋藏於山岩湖海之中,併發願使此授典與有緣者相遇。幾百年之後,從12世紀起,確有人發現了這些佛經教典,出現了不少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瑪維賽,他掘出的伏藏稱下部伏藏;到15世紀至16世紀,由熱特那林巴匯刻,稱為“南藏”。16世紀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堅,也曾發掘並匯刻了另一部分伏藏,稱為“北藏”。他們對這些佛典加以弘揚,逐步形成了一個法系,這個法系即為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雛形。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因此,藏傳佛教寧瑪派法系的來源主要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出。“寧瑪”意思為“古舊”,也就是說,它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一個教派。因為此教派寺院垣牆塗以紅色,僧人身穿紅襲裝,頭戴紅帽,故又俗稱為“紅教”。蓮花生大師入藏後數年,便開始籌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永固天成大寺,即桑耶寺。大師親自勘察選定了建寺地點(今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由他的內弟寂護(原為尼泊爾金剛乘的著名咒師,應邀來藏傳教)設計,藏王墀鬆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此寺於公元779年(唐大曆十四年)建成。寺院的中心為主殿,是一座三層大殿,代表所謂“須彌山”;四方有四個小殿,代表所謂“八小洲”;主殿兩旁又建兩個小殿,代表日、月;寺院外面修建一道圓圍牆,代表“鐵圍山”。因為桑耶寺的主殿是三層,所以又稱為三陽寺。寺院建成後,又經過許多波折,坪鬆德贊方正式下令禁苯歸佛,吐蕃境內上下必須一律尊奉佛教,並親自同貴族大臣們一起在佛神前發誓:今後永不背棄佛教,且規定贊普子孫和貴族子弟每人都要選擇一個僧人為師,學習佛經典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寧瑪派在我國西藏產生的年代雖然很久,但從11世紀以後才開始以派系形式傳播弘揚。12世紀中期,素爾波且(本名釋迦君乃,1002~1062,寧瑪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學到了不少寧瑪派教法,系統地整理了寧瑪派的典籍,創建了寧瑪派的第一個弘法道場——烏巴隴寺,從此佛事活動有了一定規模,勢力逐漸形成、壯大。至17世紀中葉,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以南建起了敏珠林寺,後來,又在江北修建了多傑扎寺,此時的寧瑪派才真正形成了佛教宗派。

"

蓮花生,亦稱烏金大師。原系印度大乘佛教密宗咒師,祖籍為烏仗那國(今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帶)。據今人考證,他出生於公元660年(唐顯慶五年),父親因陀羅著提曾是烏仗那國國王。蓮花生曾繼承王位後舍位出家,遊學印度數十年,修學密乘瑜伽。曾先後投拜十一名密法大師學習金剛概、蓮花語、靜猛變幻、世間召遺非人、供贊世神、猛咒詛置、大圓滿等法門,並以薩霍爾王的公主曼達熱瓦、尼泊爾持善王的公主釋迦蒂瓦為修行手印母,次第密修,獲得悉地。他於公元750年(唐天寶九年)應藏王墀鬆德讚的邀請入藏(當時的吐蕃地區),與當地宗教苯教進行鬥爭,揭開了藏傳佛教前弘期的序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7世紀至8世紀,佛教在吐蕃的傳播與發展曾遭到當地的傳統宗教苯教的頑強抵抗和強烈排斥。當時西藏地區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據《土觀宗派源流》記載:“念青塘拉山神雷擊紅山宮,亞拉香波山神水淹旁塘,十二丹瑪女神對大畜施放瘟疫。”苯教徒將這些自然災害歸結為弘揚佛教之“過”,奏請藏王停止傳播佛教經法。此時的藏王何去何從,一時難以立斷,後經靜命論師建議,將蓮花生大師邀請來吐蕃地區降伏諸惡。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一路“降伏妖怪”,來到西藏山南(今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地區。當時這一帶正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贊普的冬宮所在地。在吐蕃贊普坪鬆德讚的支持下,蓮花生利用自己的密宗法力,首先開始降惡伏毒,消除各種災難,同苯教巫師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他每戰勝一些苯教巫師,立即宣佈苯教的某某神已被佛教密法降伏,並封予佛教的護法神。不僅如此,他還為王臣眾多具備密乘根器者講說三瑜伽法(寧瑪派九乘中後三乘,屬最高瑜伽),並獲得成功,為創建西藏佛教(即藏傳佛教)打下了基礎。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後來,吐蕃贊普又從印度請來了法稱、無垢友、佛密、靜藏等大師,給藏人傳授灌頂,講解密法。但支持者為數甚少,因為當時在吐蕃還不能公開傳播佛教密法。蓮花生大師為了利益未來,便將各種甚深教典埋藏於山岩湖海之中,併發願使此授典與有緣者相遇。幾百年之後,從12世紀起,確有人發現了這些佛經教典,出現了不少掘藏人。著名的有娘·尼瑪維賽,他掘出的伏藏稱下部伏藏;到15世紀至16世紀,由熱特那林巴匯刻,稱為“南藏”。16世紀初,另一位掘藏者叫仁增郭吉登曲堅,也曾發掘並匯刻了另一部分伏藏,稱為“北藏”。他們對這些佛典加以弘揚,逐步形成了一個法系,這個法系即為以後藏傳佛教寧瑪派的雛形。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因此,藏傳佛教寧瑪派法系的來源主要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出。“寧瑪”意思為“古舊”,也就是說,它是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一個教派。因為此教派寺院垣牆塗以紅色,僧人身穿紅襲裝,頭戴紅帽,故又俗稱為“紅教”。蓮花生大師入藏後數年,便開始籌建西藏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永固天成大寺,即桑耶寺。大師親自勘察選定了建寺地點(今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雅魯藏布江北岸),由他的內弟寂護(原為尼泊爾金剛乘的著名咒師,應邀來藏傳教)設計,藏王墀鬆德贊親自主持了奠基儀式。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此寺於公元779年(唐大曆十四年)建成。寺院的中心為主殿,是一座三層大殿,代表所謂“須彌山”;四方有四個小殿,代表所謂“八小洲”;主殿兩旁又建兩個小殿,代表日、月;寺院外面修建一道圓圍牆,代表“鐵圍山”。因為桑耶寺的主殿是三層,所以又稱為三陽寺。寺院建成後,又經過許多波折,坪鬆德贊方正式下令禁苯歸佛,吐蕃境內上下必須一律尊奉佛教,並親自同貴族大臣們一起在佛神前發誓:今後永不背棄佛教,且規定贊普子孫和貴族子弟每人都要選擇一個僧人為師,學習佛經典法。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寧瑪派在我國西藏產生的年代雖然很久,但從11世紀以後才開始以派系形式傳播弘揚。12世紀中期,素爾波且(本名釋迦君乃,1002~1062,寧瑪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學到了不少寧瑪派教法,系統地整理了寧瑪派的典籍,創建了寧瑪派的第一個弘法道場——烏巴隴寺,從此佛事活動有了一定規模,勢力逐漸形成、壯大。至17世紀中葉,在西藏雅魯藏布江以南建起了敏珠林寺,後來,又在江北修建了多傑扎寺,此時的寧瑪派才真正形成了佛教宗派。

藏傳佛教寧瑪派祖師蓮花生,通過不懈努力,為寧瑪派發展打下基礎

蓮花生大師於晚年離開西藏赴印,後不所知終。他在西藏所傳弟子甚多,據稱修密法得悉地者有藏王與臣民虛空藏、佛智、遍照、玉扎寧波等二十五人。蓮花生的主要教典著作有《五部遺教》和《蓮花生遺教》。此外還有部分醫學論典,這些都是後人以“伏藏”的形式流傳於世的。他的著述收入藏文藏經中的有《聖青衣金剛手修法產釋》、《金剛摧環陀羅尼釋金剛炬》、《吉祥空行世間估主修法》、《祕密書狀》、《五部摩耶》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