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剁手”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利潤率

“如果我們現在的產品組合跟公司在20世紀初期的時候一樣的話,那公司早就得破產了。”

這句話是2017年聯合利華前首席執行官保羅·波爾曼(於2019年1月1日起卸任)在闡述該公司諸多業務收購和剝離背後的邏輯時的解釋。他認為,聯合利華要保證產品組合是面向未來的,手上的品牌和品類得是“十年後有吸引力和有相關性的。”

5月14日,聯合利華宣佈打算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護膚品牌Drunk Elephant。

據瞭解,Drunk Elephant由Tiffany Mansterson 女士創立於2012年,致力於生產全天然、不含有毒成分的護膚品,是美國本土發展最快的護膚品品牌之一。早在今年一月份,其便與投資銀行合作,尋求出售。當時有業內人士稱,Drunk Elephant品牌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


加速“剁手”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利潤率


而此前聯合利華旗下風險投資機構 Unilever Ventures 先是投資了澳大利亞護膚品牌 Dr Roebuck’s;之後又宣佈計劃在今年二季度完成對法國護膚美妝品牌Garancia的收購。從這一系列動作,我們可以看出,聯合利華正在加速佈局美容和個護業務。

1

“增肥”與“瘦身”並行

實際上,從2014年開始,聯合利華便開始一遍“瘦身”,一邊“增肥”。

資料顯示,2014年1月到7月期間,聯合利華依次剝離了意麵品牌Royal、多個肉類零食品牌、意麵醬品牌樂鮮和百得利以及減肥代餐品牌Slim-Fast。

除了通過不斷剝離食品業務實現“瘦身”以外,聯合利華也通過收購提升日化業務的比重。2015年,聯合利華就一口氣收購了四個日化品牌,分別是英國高端護理品牌REN、美國品牌Kate Somerville Skincare LLC、美國護膚品牌Dermalogica、美國專業護膚品牌Murad;2016年其又收購了高端頭髮護理品牌Living Proof。

之後,聯合利華又收購了美國個人護理用品公司 Sundial、韓國美容集團珂泊亞和美國天然香體劑品牌Schmidt。

2017年6月,聯合利華宣佈與美國彩妝品牌hourglass簽署收購協議。這意味著,聯合利華首次邁出收購彩妝的歷史性一步。同年9月,聯合利華還收購了AHC的母公司韓國美妝集團Carver Korea珂泊亞。對於聯合利華而言,買買買成了它迅速補充相關領域和調整產品結構的手段。


加速“剁手”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利潤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不斷加碼美妝個護業務來擴充日化版圖,聯合利華還出售了包括Becel、Flora、CountryCrock、Blue Band等品牌的人造黃油業務,以期更加專注日化板塊業務。

2

調整業務謀轉型

從這些動作中,我們可以發現,聯合利華正在不斷謀求轉型。聯合利華,是由荷蘭Marga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國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於1929年合併而成,是全球最成功的日用消費品的生產商之一。

然而在於印度舉行的2018年投資者大會上,相關資料顯示,從2001年至2017年間,聯合利華的產品組合經歷了重大調整,食品業務在營業額中的佔比已從40%下降至23%,而美容和個護業務則從24%一路升至38%了。

業務調整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營業利潤率,這或許源於2017年的一個小插曲。資料顯示,2017年2月17日,The Financial Times 的Alphaville博客突然透露卡夫亨氏對收購聯合利華有興趣,聯合利華迴應他們的確收到了併購要約,但其認為卡夫亨氏“出價太低”而拒絕了收購要約,聯合利華為了撫慰投資人,力證自己作為獨立公司可以帶來豐厚的財務回報,表示在2020年前實現營業利潤率達20%(截至2017年底,聯合利華的營業利潤率為17.5%),因此其開始調整產品組合。

同年4月,聯合利華宣佈將食品(Foods)和茶點飲品(Refreshment,這個業務部門包括了和路雪冰淇淋、立頓茶)兩大業務合併為一個部門。2018年3月,聯合利華宣佈採取全新的公司結構,將部門調整為美容與個護,家庭護理,以及食品與飲品業務等三個部門。


加速“剁手”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利潤率


3

聯合利華能否後來居上?

在美妝這片藍海中,努力搶佔市場的不僅僅只有聯合利華,寶潔也加碼佈局,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則更加激烈。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聯合利華旗下的力士、旁氏、夏士蓮、多芬等品牌在國內已是家喻戶曉。當時,這些產品對於國人而言,屬於高檔品,但是隨著消費升級,這些品牌不再具有高檔品的性質。雖然在巔峰時期,夏士蓮的市場份額一度到了10%,然而到了2017年,其市場份額已跌至0.5%。而旁氏早在2014年,其銷售渠道就由專櫃銷售“降級”為貨架銷售。


加速“剁手”背後,聯合利華需要更高的利潤率


而另一邊寶潔的高端護膚品牌SK-II和大眾美妝OLAY,給其業績帶來強勁增長。

為了能夠與對手匹敵,聯合利華進行多次收購;而且與天貓和蘇寧先後合作,拓寬銷售渠道;此外,聯合利華還在選擇楊超越為其代言,這些動作都顯示聯合利華加快了其在華美妝市場的深耕步伐。

業內人士認為,聯合利華不斷收購個護品牌的原因實際上很簡單。首先,它看準了化妝品行業的高額利潤率。目前聯合利華依舊是以食品和洗滌用品作為主營業務,但是其主營業務像洗衣粉之類的毛利率只有30%,而個人護理類產品的毛利率是主營業務的兩倍,高達60%,甚至是80%。其次,通過收購可以為聯合利華節約產品研發和推廣成本,迅速的與歐萊雅、寶潔等公司進行競爭。

但也有專家認為,聯合利華的強項在於食品和調味品,一味選擇和寶潔的強項業務進行正面競爭,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入駐平臺【不止】

知乎|豆瓣|雪球網|微博|百家號

知料財經旗下媒體【還有】

一知股|消費斑馬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