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樑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學,右四為樑左


全班最早有38個學生,後來北大考慮到北京市30歲以上大齡的高分考生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讀生入讀,這個班被安插進10個人。由此班裡的學生變成48人。

這些人中有一個眼睛不大、戴著眼鏡的同學,學號7710014,名叫樑左。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樑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學,右四為樑左


全班最早有38個學生,後來北大考慮到北京市30歲以上大齡的高分考生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讀生入讀,這個班被安插進10個人。由此班裡的學生變成48人。

這些人中有一個眼睛不大、戴著眼鏡的同學,學號7710014,名叫樑左。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北大學籍卡上的樑左一寸照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於北京,同學們看到的他不滿21歲。今天看來這個年齡進入大學已算“高齡”,但當時樑左與很多大齡同學相比,還屬於班裡的小字輩。樑左之所以叫樑左,是由於他出生前後全國正在“反右”,家人由此希望他能“左”一些,這樣不容易犯錯誤。

入學之前,樑左在北京郊區平谷的王辛莊插隊。1976年樑左進村當知青的時候年齡很小,在村裡也只勞動了兩年時間,插隊資歷並不算老,但他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平谷話。

對於樑左這個本事,他的大學同宿舍同學郭小聰非常服氣。同時期郭小聰也曾在北京另一個郊區延慶插隊四年,也沒有學會當地的方言。平日聽到延慶人說話他能立刻聽出是延慶話,但如果讓他直接表達他說不出來。郭小聰認為,樑左有語言方面的天賦,平時特別留意生活中的語言。

對於1977年忽然來到的高考,很多年輕人心有企盼,但多少又有些準備不足。

1977年10月,廣播和報紙上發佈消息稱當年要恢復高考,但沒有確定具體時間。全國各省市最終考試的時間不一樣,樑左所在的北京考區,將時間安排在當年12月10日和11日兩天,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四門。

260分過線,北大文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為320分。

由於高考的時間與往年和其後都不同,學生們的入學時間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樑左以及同學們入學報到的時間是1978年2月28日,當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

入學當天,同學們基本都沒有家長來送,尤其是男生,很多人入學前就是工農兵,得到過社會歷練,一個個都感覺自己已經是老爺們兒,大部分人自己扛著行李就來校了。班主任對郭小聰說,你是北大附中畢業的對校園比較熟悉,你就帶同學們轉轉吧。從廣西來的岑獻青同學走到未名湖邊就愣住了:哎,這水怎麼不流啊?從小在廣西長大的她沒來沒見過冰,感覺非常新鮮。

不過樑左是家長陪著來大學報到的,而且不僅有母親諶容陪著,母親還帶來了妹妹樑歡。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樑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學,右四為樑左


全班最早有38個學生,後來北大考慮到北京市30歲以上大齡的高分考生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讀生入讀,這個班被安插進10個人。由此班裡的學生變成48人。

這些人中有一個眼睛不大、戴著眼鏡的同學,學號7710014,名叫樑左。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北大學籍卡上的樑左一寸照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於北京,同學們看到的他不滿21歲。今天看來這個年齡進入大學已算“高齡”,但當時樑左與很多大齡同學相比,還屬於班裡的小字輩。樑左之所以叫樑左,是由於他出生前後全國正在“反右”,家人由此希望他能“左”一些,這樣不容易犯錯誤。

入學之前,樑左在北京郊區平谷的王辛莊插隊。1976年樑左進村當知青的時候年齡很小,在村裡也只勞動了兩年時間,插隊資歷並不算老,但他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平谷話。

對於樑左這個本事,他的大學同宿舍同學郭小聰非常服氣。同時期郭小聰也曾在北京另一個郊區延慶插隊四年,也沒有學會當地的方言。平日聽到延慶人說話他能立刻聽出是延慶話,但如果讓他直接表達他說不出來。郭小聰認為,樑左有語言方面的天賦,平時特別留意生活中的語言。

對於1977年忽然來到的高考,很多年輕人心有企盼,但多少又有些準備不足。

1977年10月,廣播和報紙上發佈消息稱當年要恢復高考,但沒有確定具體時間。全國各省市最終考試的時間不一樣,樑左所在的北京考區,將時間安排在當年12月10日和11日兩天,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四門。

260分過線,北大文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為320分。

由於高考的時間與往年和其後都不同,學生們的入學時間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樑左以及同學們入學報到的時間是1978年2月28日,當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

入學當天,同學們基本都沒有家長來送,尤其是男生,很多人入學前就是工農兵,得到過社會歷練,一個個都感覺自己已經是老爺們兒,大部分人自己扛著行李就來校了。班主任對郭小聰說,你是北大附中畢業的對校園比較熟悉,你就帶同學們轉轉吧。從廣西來的岑獻青同學走到未名湖邊就愣住了:哎,這水怎麼不流啊?從小在廣西長大的她沒來沒見過冰,感覺非常新鮮。

不過樑左是家長陪著來大學報到的,而且不僅有母親諶容陪著,母親還帶來了妹妹樑歡。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諶容、樑左、樑天等家人在一起


樑左考上大學的消息在院裡傳開後,鄰居們紛紛來樑家道賀。諶容高興地為兒子準備了從裡到外全套嶄新的衣服和行裝,包括毛巾和香皂。在那個還在用布票和工業券的年代,這些裝備讓站在一旁九歲的樑歡羨慕不已。諶容見狀對樑歡說,等你將來考上了也給你一套。或許是物質刺激,或許是大哥的榜樣力量感召,11年後樑歡也考入北大,而且同樣為中文系文學專業,教她的老師中還有樑左的同學。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樑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學,右四為樑左


全班最早有38個學生,後來北大考慮到北京市30歲以上大齡的高分考生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讀生入讀,這個班被安插進10個人。由此班裡的學生變成48人。

這些人中有一個眼睛不大、戴著眼鏡的同學,學號7710014,名叫樑左。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北大學籍卡上的樑左一寸照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於北京,同學們看到的他不滿21歲。今天看來這個年齡進入大學已算“高齡”,但當時樑左與很多大齡同學相比,還屬於班裡的小字輩。樑左之所以叫樑左,是由於他出生前後全國正在“反右”,家人由此希望他能“左”一些,這樣不容易犯錯誤。

入學之前,樑左在北京郊區平谷的王辛莊插隊。1976年樑左進村當知青的時候年齡很小,在村裡也只勞動了兩年時間,插隊資歷並不算老,但他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平谷話。

對於樑左這個本事,他的大學同宿舍同學郭小聰非常服氣。同時期郭小聰也曾在北京另一個郊區延慶插隊四年,也沒有學會當地的方言。平日聽到延慶人說話他能立刻聽出是延慶話,但如果讓他直接表達他說不出來。郭小聰認為,樑左有語言方面的天賦,平時特別留意生活中的語言。

對於1977年忽然來到的高考,很多年輕人心有企盼,但多少又有些準備不足。

1977年10月,廣播和報紙上發佈消息稱當年要恢復高考,但沒有確定具體時間。全國各省市最終考試的時間不一樣,樑左所在的北京考區,將時間安排在當年12月10日和11日兩天,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四門。

260分過線,北大文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為320分。

由於高考的時間與往年和其後都不同,學生們的入學時間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樑左以及同學們入學報到的時間是1978年2月28日,當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

入學當天,同學們基本都沒有家長來送,尤其是男生,很多人入學前就是工農兵,得到過社會歷練,一個個都感覺自己已經是老爺們兒,大部分人自己扛著行李就來校了。班主任對郭小聰說,你是北大附中畢業的對校園比較熟悉,你就帶同學們轉轉吧。從廣西來的岑獻青同學走到未名湖邊就愣住了:哎,這水怎麼不流啊?從小在廣西長大的她沒來沒見過冰,感覺非常新鮮。

不過樑左是家長陪著來大學報到的,而且不僅有母親諶容陪著,母親還帶來了妹妹樑歡。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諶容、樑左、樑天等家人在一起


樑左考上大學的消息在院裡傳開後,鄰居們紛紛來樑家道賀。諶容高興地為兒子準備了從裡到外全套嶄新的衣服和行裝,包括毛巾和香皂。在那個還在用布票和工業券的年代,這些裝備讓站在一旁九歲的樑歡羨慕不已。諶容見狀對樑歡說,等你將來考上了也給你一套。或許是物質刺激,或許是大哥的榜樣力量感召,11年後樑歡也考入北大,而且同樣為中文系文學專業,教她的老師中還有樑左的同學。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左起依次為樑左、諶容、樑歡、範榮康(原名樑達)、樑天


作家諶容當時已經有不少作品面世。諶容原籍四川巫山,生於湖北漢口。1957年諶容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編輯和翻譯,後在北京五中當過俄語教員。她曾三次到農村體驗生活和勞動,其中一次她在山西汾陽一個叫萬年青生產隊的小村與村民共同生活,1975年根據這段經歷諶容寫出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萬年青》。到八十年代,諶容創作的《人到中年》等小說,奠定了她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地位。

"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0年代與姜昆等人創作相聲《虎口遐想》、《特大新聞》、《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開始與英達一起創作情景喜劇,代表作品《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樑左因突發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僅44歲。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學。

夜幕降臨,32號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裡,中文系文學專業的師生正聚集在一起舉行全班的第一次班會。

這次班會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無非就是選班長,選學習委員,選生活委員和文藝委員。不過非比尋常的是,這些同學們年齡差異非常大,最小的18歲,最大的已經31歲。

這些人能在大學校園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們當中沒有幾個是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來自煤礦、油田、毛皮廠的工人,或是剛從農村歸來的下鄉知識青年。在剛剛過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廢學業,上一年突然恢復的高考又讓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會上同學們眼神發亮,略帶著家鄉口音互相點頭問好。中文系七七級文學專業師生的北大歲月,於這一天正式開始。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樑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學,右四為樑左


全班最早有38個學生,後來北大考慮到北京市30歲以上大齡的高分考生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讀生入讀,這個班被安插進10個人。由此班裡的學生變成48人。

這些人中有一個眼睛不大、戴著眼鏡的同學,學號7710014,名叫樑左。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北大學籍卡上的樑左一寸照


樑左1957年9月3日出生於北京,同學們看到的他不滿21歲。今天看來這個年齡進入大學已算“高齡”,但當時樑左與很多大齡同學相比,還屬於班裡的小字輩。樑左之所以叫樑左,是由於他出生前後全國正在“反右”,家人由此希望他能“左”一些,這樣不容易犯錯誤。

入學之前,樑左在北京郊區平谷的王辛莊插隊。1976年樑左進村當知青的時候年齡很小,在村裡也只勞動了兩年時間,插隊資歷並不算老,但他學會了一口流利的平谷話。

對於樑左這個本事,他的大學同宿舍同學郭小聰非常服氣。同時期郭小聰也曾在北京另一個郊區延慶插隊四年,也沒有學會當地的方言。平日聽到延慶人說話他能立刻聽出是延慶話,但如果讓他直接表達他說不出來。郭小聰認為,樑左有語言方面的天賦,平時特別留意生活中的語言。

對於1977年忽然來到的高考,很多年輕人心有企盼,但多少又有些準備不足。

1977年10月,廣播和報紙上發佈消息稱當年要恢復高考,但沒有確定具體時間。全國各省市最終考試的時間不一樣,樑左所在的北京考區,將時間安排在當年12月10日和11日兩天,考試科目包括數學、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四門。

260分過線,北大文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為320分。

由於高考的時間與往年和其後都不同,學生們的入學時間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樑左以及同學們入學報到的時間是1978年2月28日,當年2月份的最後一天。

入學當天,同學們基本都沒有家長來送,尤其是男生,很多人入學前就是工農兵,得到過社會歷練,一個個都感覺自己已經是老爺們兒,大部分人自己扛著行李就來校了。班主任對郭小聰說,你是北大附中畢業的對校園比較熟悉,你就帶同學們轉轉吧。從廣西來的岑獻青同學走到未名湖邊就愣住了:哎,這水怎麼不流啊?從小在廣西長大的她沒來沒見過冰,感覺非常新鮮。

不過樑左是家長陪著來大學報到的,而且不僅有母親諶容陪著,母親還帶來了妹妹樑歡。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諶容、樑左、樑天等家人在一起


樑左考上大學的消息在院裡傳開後,鄰居們紛紛來樑家道賀。諶容高興地為兒子準備了從裡到外全套嶄新的衣服和行裝,包括毛巾和香皂。在那個還在用布票和工業券的年代,這些裝備讓站在一旁九歲的樑歡羨慕不已。諶容見狀對樑歡說,等你將來考上了也給你一套。或許是物質刺激,或許是大哥的榜樣力量感召,11年後樑歡也考入北大,而且同樣為中文系文學專業,教她的老師中還有樑左的同學。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左起依次為樑左、諶容、樑歡、範榮康(原名樑達)、樑天


作家諶容當時已經有不少作品面世。諶容原籍四川巫山,生於湖北漢口。1957年諶容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音樂編輯和翻譯,後在北京五中當過俄語教員。她曾三次到農村體驗生活和勞動,其中一次她在山西汾陽一個叫萬年青生產隊的小村與村民共同生活,1975年根據這段經歷諶容寫出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萬年青》。到八十年代,諶容創作的《人到中年》等小說,奠定了她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地位。

樑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潘虹主演的電影《人到中年》


樑左的同班同學陳建功很早就認識諶容。入學之前陳建功曾經當過十年的煤礦工人,1973年開始發表小說。入學的時候,陳建功和諶容一樣也沒有進入作協,只能算業餘作者,如果按照文學輩分,他倆應該互相稱呼名字,而諶容又是樑左同學的母親,以此來論陳建功又應該稱呼她為阿姨。

儘管樑左也當過兩年知青,但與一些帶著“光環”入學的同學相比,他差不多是一張白紙。為顯得老派一些,樑左平時最常穿的衣服,是一件青灰色的中式對襟棉襖。同學們都猜,這件衣服是他父親的。

樑左一入學就四處打探同學們的底細,詢問他們入學前都發表過哪些作品,從而瞭解到班裡果然藏龍臥虎,不少人身手了得。

入學前,陳建功已經在給電影廠寫電影劇本,黃蓓佳也發表過不少小說,她來京報到的消息還登上當地報紙,“熱烈歡送我省青年作家入學北大”。愛好寫詩的郭小聰在插隊期間,常去縣裡參加創作班,按工分領錢交回隊裡算是出工,被延慶老鄉稱為“知青貴族”。

打探到底細後梁左激動得直哆嗦,一有機會就拿出小說初稿向哥哥姐姐們討教,不料大家都謙遜得直襬手:得得得,回家問你媽去。

未完,待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