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坐十年冷板凳!中國老院士終走出一條道,國際量子從此望向東方

現如今,量子技術研究已然成為基礎科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各科研大國在激烈的競爭中奮力搶佔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儘管我國在量子技術研究領域的起步比其他國家晚了二十多年,但科研的腳步從未停止,在幾代人的努力下,量子技術在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可歸功於一位已過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郭光燦。

甘坐十年冷板凳!中國老院士終走出一條道,國際量子從此望向東方

在四處動亂的年代,讀書是青年一代的報國之途。因家庭的不幸和惡劣的社會環境,郭光燦愛書如命,在求學路上勤奮刻苦,砥礪前行。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郭光燦留校工作,其間去國外學習時,他發現國際學術界開展量子光學研究已經20多年,而當時國內學術界幾乎無人涉足這個方向,意識到國與國之間的巨大差距,郭光燦暗下決心:回國後一定要把這門新的學科組建起來。中國對量子技術的研究,從此正式起步,並順利走出一條正道。

甘坐十年冷板凳!中國老院士終走出一條道,國際量子從此望向東方

那個時候,中國在量子技術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是零基礎:沒有技術、沒有設備,零散的知識和稀缺的經費都是科研的阻礙。面對這一切,郭光燦淡定自若,因為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實現人生價值——對民族和國家的價值。

隨後,量子技術研究在中國逐漸步入正軌,涉足此項研究的人員對量子領域的認知日漸豐富,在量子信息萌芽之初,郭光燦的團隊就意識到了量子信息技術對一國發展的重要性,於是在郭光燦的帶領下,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這個冷門學科。往後十餘年,他們在眾多理論研究、實驗和各項國際會議中提高基礎,不斷壯大隊伍,為量子信息在中國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甘坐十年冷板凳!中國老院士終走出一條道,國際量子從此望向東方

如今,當年被視為偏科冷門的量子信息已然成了全世界致力研究的熱門。十年的冷板凳,換來的結果是炙熱的,即使在量子技術的起步上晚了二十餘年,中國依然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並且走上了世界前列,其中,單是北京就擁有全國最完整學科佈局、最強研究隊伍、國際一流實驗條件和技術資源,吸引了來自國際量子領域的目光。英國《自然》雜誌曾在“量子太空競賽”報道中指出:“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英國著名科學雜誌《新科學家》在報道我國量子計算研究成果的特刊“中國崛起”中評論道:“中國已經牢牢地在量子計算的世界地圖上佔據了一席之地。”由此可見,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已經走向國際化。

甘坐十年冷板凳!中國老院士終走出一條道,國際量子從此望向東方

76歲的郭光燦頭髮早已花白,但他的科研精神愈發強烈:“再給我十年時間,我還能繼續往前走。”有的人生來衣食無憂,也有人一生捉襟見肘,但無論我們所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都不能安於現狀,貪圖享樂。郭院士曾說過,他最欣賞的就是從艱苦中拼搏出來的年輕人。中國已經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有許多目標需要一一實現,不論是全面小康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都需要更好的發展,更先進的技術。郭院士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重視發展、淡泊名利的技術人員,他希望當代青年都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拋棄雜念,不急功近利,將刻苦鑽研的精神代代延續,讓東方煥發出更耀眼的科技之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