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申遺成功!我國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我國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當地時間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 43 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申報的“良渚古城遺址”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世界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我國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被謄為"中華文明之光"--"良渚文化" 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佈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據資料記載,生於1911年的施昕更便是發現良渚的第一人,於1936年在其家鄉浙江杭縣良渚鎮(今屬餘杭市)附近,首先發現於良渚鎮,發現許多地點出土黑陶和石器,因而進行發掘。良渚於1959年命名,存在年代距今5300-4300年。良渚遺址的發現,實證了我國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

據資料記載,良渚並非現知最早發現稻米的文化遺存,因為在更早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發現過稻米的遺蹟。但是在良渚文化的稻米中,考古人員已經可以區分出秈稻和粳稻的不同。良種的馴化和培育,加之溼潤溫和的氣候,使得規模龐大的古國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供應。與北方的粟作農業相比,稻作無疑需要更加繁細的耕作管理技術,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良渚文化社會組織的複雜性。因此,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良渚遺址規模宏大、遺存類型複雜、內涵豐富,包括城址、外圍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和以良渚玉器為代表的出土器物等文化遺存要素,是目前已發現的中國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同時擁有城牆和水利系統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遺址,是世界最早的攔洪大壩系統,在世界上具有極其重要和獨特的價值。在考古屆享有“中華第一城”之美譽。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我國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遺址出土文物有陶器、玉器、石器和鼎。其中1986年,它所出土一件玉琮王堪稱國寶級文物,是第一批被限制出境的國家一級文物。玉琮王的發現也為中國考古界迎來了良渚文化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