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涼州 建築 武威 文化 孔廟 歷史 清朝 三星集團 泰山 地震 民勤 武威文體廣電旅遊 2019-04-22

近日的一則新聞被各大網站爭相報道:舉世聞名的巴黎聖母院起火,標誌性的塔尖和玫瑰花窗都已經被毀壞,法國公眾自發地合唱聖歌,為巴黎聖母院禱告。

至此,人類文明的又一個瑰寶付之一炬。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而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在幾十年前,涼州歷史上也曾發生過這樣令人悲痛萬分的事,那就是1927年的地震。在這次空前的浩劫之後,古涼州面目全非,無數珍貴的文化瑰寶毀於一旦,那是涼州歷史上永遠的傷痛。

1

消失的四大城門

東城門,名為宣武門,城樓叫做“武威樓”,城樓立石碑為“河西保障”。東門吊橋閣樓叫做財神閣,亦稱東門樓子,左側間有一鐵質燈籠,相傳為清代武威鐵工趙飛親作,上鑄有八洞神像、十八羅漢、山水人物。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東城門

武威東城門在民國時期改為中山門,城門及城樓在大地震中震毀。今東關十字南約100米、原武威市水利局院內附近殘存有一段老城牆,城門原址在東關十字向西約80米一帶。

南城門,名為昭武門,城樓懸掛匾額為“翹映天梯山”。南城樓有“夜雨打瓦”之傳說,南門吊橋閣樓叫做三星閣樓,又稱南門樓子,間架九楹,匾額為“天山自重”“壽比南山”。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新修南城門樓

南城門在民國時期改為中正門。大地震之後,城門和城樓原狀盡失。1999年,武威市政府籌資重建,到2001年12月20日完工。復原的城門樓通高39.6米,在門洞頂部平臺建有三層重簷歇山頂式建築,最高處為閣樓。負一樓包裹在城牆之中。新建城樓雕樑畫棟,彩繪迴廊,巍峨莊重,富麗堂皇。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西城門,名為崇德門。西門吊橋閣樓叫做文昌閣樓,又稱西門樓子。城樓中據說有幾處土堆,每堆站一人,土堆數不清,或七或八,號稱七星劍。 武威西城門在民國時期改為林森門。

大地震之後,尚存城門、城牆的殘垣斷壁,後在上世紀末人為拆除,原址在武威二中校門向西50米一帶。

北城門,名為通化門,城樓叫做“萬青樓”,懸掛匾額為“大好河山”。北門吊橋閣樓叫做真武閣樓,又稱北門樓子。據說北城門樓柱上有一眼孔,向北可望見百里之外的民勤縣城,被稱為“千里眼”。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北城門

武威北城門樓在民國時期改為正倫門,是1927年武威大地震中,唯一沒被震塌的城樓,但是毀於1928年的涼州兵燹,實為歷史文物中不可彌補的損失。

24座城樓:分別為東門樓、南門樓、北門樓、東北天師閣樓、東南魁星閣樓、西南觀音閣樓、西北斗母閣樓、西北城瞭高樓、東門吊橋三官閣樓、西門吊橋文昌閣樓、南門吊橋三星閣樓、北門吊橋真武閣樓以及甕城樓4座、箭樓4座、角樓4座。倒塌23個,只留殘缺不全的北城門樓。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武威城關門樓

東南角角樓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2

消失的文筆三峰

文筆三峰包括大雲寺塔、清應寺塔和羅什寺塔,其中大雲寺塔和清應寺塔均在地震中被毀壞,羅什寺塔也僅殘存半截。現在所見的羅什寺塔是1934年在原址上修復的。

清應寺姑洗塔與大雲寺塔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大雲寺塔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從大雲寺古鐘樓看到的清應寺姑洗塔

3

消失的其他古蹟

文廟儒學院大部分建築被毀;天梯山明代殘存的26個洞窟被震塌了8個,代表天梯山石窟藝術成就的13號洞窟大佛,右手除了小指以外,其他的4個手指都被震斷了;白塔寺蕩然無存;城郊雷臺東嶽臺海藏寺四鄉著名建築、廟宇大部被毀。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修復中的天梯山石窟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地震前的涼州城

有人說,若是涼州城沒有發生地震,那麼現在武威的古建築可以跟西安的相媲美,然而可惜的是,天災不可避免,作為後人我們只能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和修復這些文化瑰寶,不要讓這些珍貴的歷史財富化作一聲嘆息。

古涼州——消失的古蹟

來源:武威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