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糧票的記憶

1、全國通用糧票。供出省的流動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半市斤、一市斤、叄市斤、伍市斤四種。幹部職工和居民正常出省,需要全國糧票時,必須持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用供應證和省糧票換取。每30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含食油4市兩,換時要按本人的定量標準收回食油指標或省油票。供應時必須憑外省證明或寄住單位證明方可供油。

2、軍用供給糧票,1967年製版,發行了大米、麵粉、粗糧,馬料四種票面,各有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供給糧票,是有價糧票,既帶人民幣,又抵糧食指標,專供部隊戰士使用。

3、軍用價購糧票,專供部隊幹部使用。

1967年製版,有四種票面: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價購糧票,只抵糧食指標,不含人民幣。購糧食,必須持軍用糧油豆供應證。

4、湖北省通用糧票。供省內流動人口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壹市兩、 貳市兩、半市斤、壹市斤、伍市斤、拾市斤六種。

5、湖北省地方油票:有壹市兩、貳市兩、半市斤三種票面。可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

6、應城縣糧票、油票。實行統購統銷後,應城縣開始印製和發放縣內糧票和油票。

“應城縣糧食局口糧供應糧票”、“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應城縣流動糧票”。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底,發行的“應城縣流動糧票”有壹拾斤、壹斤、半斤、壹兩四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後來縣內糧票停止使用。改用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1984年至1985年又改為購糧券,有叄拾市斤、貳拾市斤、壹拾市斤、伍市斤四種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城鎮油票”。1961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壹兩四種票面;1963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三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油市場的供應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幾種版本的油票。後來,應城縣城鎮油票,將票改證,1984年至1985年油證改購油券,有肆兩的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1961 年制發了貳拾斤、拾斤、伍斤、貳斤四種票面;1963年制發了一種壹斤的票面;1966年7月制發了伍拾斤、貳拾斤、壹拾斤、伍市斤、壹市斤五種票面。後來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

那時候的糧油供應證可是一家人的寶貝!能夠手持一本紅色的或者藍色的糧油供應證,找工作找對象都比別人優先。沒有糧油供應證的人,稱為“黑市戶口”,若一個有糧油供應證的人找了一個對象屬農村的,那麼這個對象就稱為“半邊戶”,只能吃“議價”糧,議價糧可比商品糧要昂貴得多!糧油、副食品都要票,每購買一次糧,都要在糧油供應證上做記載。如果哪個有北京、上海、武漢大城市的糧油供應證,那他找對象的條件都要升好幾級!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糧票的記憶

1、全國通用糧票。供出省的流動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半市斤、一市斤、叄市斤、伍市斤四種。幹部職工和居民正常出省,需要全國糧票時,必須持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用供應證和省糧票換取。每30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含食油4市兩,換時要按本人的定量標準收回食油指標或省油票。供應時必須憑外省證明或寄住單位證明方可供油。

2、軍用供給糧票,1967年製版,發行了大米、麵粉、粗糧,馬料四種票面,各有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供給糧票,是有價糧票,既帶人民幣,又抵糧食指標,專供部隊戰士使用。

3、軍用價購糧票,專供部隊幹部使用。

1967年製版,有四種票面: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價購糧票,只抵糧食指標,不含人民幣。購糧食,必須持軍用糧油豆供應證。

4、湖北省通用糧票。供省內流動人口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壹市兩、 貳市兩、半市斤、壹市斤、伍市斤、拾市斤六種。

5、湖北省地方油票:有壹市兩、貳市兩、半市斤三種票面。可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

6、應城縣糧票、油票。實行統購統銷後,應城縣開始印製和發放縣內糧票和油票。

“應城縣糧食局口糧供應糧票”、“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應城縣流動糧票”。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底,發行的“應城縣流動糧票”有壹拾斤、壹斤、半斤、壹兩四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後來縣內糧票停止使用。改用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1984年至1985年又改為購糧券,有叄拾市斤、貳拾市斤、壹拾市斤、伍市斤四種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城鎮油票”。1961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壹兩四種票面;1963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三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油市場的供應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幾種版本的油票。後來,應城縣城鎮油票,將票改證,1984年至1985年油證改購油券,有肆兩的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1961 年制發了貳拾斤、拾斤、伍斤、貳斤四種票面;1963年制發了一種壹斤的票面;1966年7月制發了伍拾斤、貳拾斤、壹拾斤、伍市斤、壹市斤五種票面。後來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

那時候的糧油供應證可是一家人的寶貝!能夠手持一本紅色的或者藍色的糧油供應證,找工作找對象都比別人優先。沒有糧油供應證的人,稱為“黑市戶口”,若一個有糧油供應證的人找了一個對象屬農村的,那麼這個對象就稱為“半邊戶”,只能吃“議價”糧,議價糧可比商品糧要昂貴得多!糧油、副食品都要票,每購買一次糧,都要在糧油供應證上做記載。如果哪個有北京、上海、武漢大城市的糧油供應證,那他找對象的條件都要升好幾級!

糧票的記憶

記憶很深的是小鎮上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十里八鄉健壯的、勤勞的、帥氣的小夥子都來求親,但是姑娘始終不為所動。原來姑娘有一個條件,要找一個吃商品糧有糧油供應證本本的小夥。可是有糧油供應證的小夥又嫌棄姑娘是農村戶口,沒有糧票吃糧食,漂亮有什麼用?漂亮又不能當飯吃!高不成低不就,姑娘遲遲未嫁。親友們都勸姑娘,放低條件,農村的好小夥那麼多,幹嘛一定要找吃商品糧的?姑娘始終不為所動。一晃姑娘就到了二十八九的年齡。姑娘放出話來,如果找不到吃商品糧的,一輩子不嫁。只要是吃商品糧的,條件差點也可以。後來媒人又上門了,說有一個剛死了老婆,快50歲的吃商品糧的男人,問姑娘嫁不嫁?姑娘一咬牙,嫁!於是兩相歡喜。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穿、用,必須要有各種票,吃飯要用糧票,買油要用油票,吃肉要用肉票,吃雞蛋要用雞蛋票,穿衣服要用布票,洗澡要用肥皂票等等,人們的生活就是按計劃生存。若沒有這些票,那簡直無法生活。

父親一直工作在糧食部門,他對他的工作充滿了熱愛。年輕時候的父親經常出差。常去的城市是省內城市,這時帶上湖北省糧票,就可以隨便去飯館吃飯了。有時候父親要押運糧食到外省,這時本地本省的糧票就不能用了,必須兌換成全國的通用糧票,有一次父親和同事一起押送糧食到外省。去餐館吃飯時,同事的糧票卻怎麼也找不著了,父親省吃儉用,將自己的全國糧票跟同事一起共用,這樣兩個人才一起完成了幾天的糧食押送任務。因為這個緣故,還成就了父親與同事半個多世紀的友誼佳話。

後來父親說起與同事的這段友誼時,我們很不以為然,您不就是和同事共用了幾天糧票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那幾斤糧票能值多少錢?人家唸叨了大半輩子,真不容易。父親一臉嚴肅的說,你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出門,如果沒有糧票的話,即使你手上有錢,也是買不到吃的。有糧票,給吃的。沒糧票,走人!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連餓幾天肚子,那是要死人的。說起餓肚子,父親還講了這個同事弟弟的故事,勉勵我們要好好讀書,否則就會吃苦頭的。

父親說,這個同事的弟弟不愛讀書,在1959年鬧饑荒時差點餓死了。那年他的父母和弟弟在生產隊裡出工,每頓都吃不飽,他們家就挖野菜回來煮著吃。那時候田裡的野菜都快被挖絕種了,甚至連桑樹皮都被扒光了,也不夠餬口,一家人從來沒吃飽過。他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更是吃不飽,還要餓著肚子在生產隊出工,他弟一天天消瘦。一次,他弟餓得實在受不了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到一個蘿蔔田裡,想扯幾個蘿蔔吃,結果被人發現,人家拼命的追趕他們,他弟本來身體就虛弱,此時慌不擇路,一下子掉進田邊的水塘,撈起來就剩一口氣了。經過一年的調養,他弟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他弟發誓,重回學校,發奮讀書,堅決跳出農門,吃上商品糧。這個故事令我們唏噓不已。

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年的“票證經濟”就此畫上了句號,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停止流通的糧票,被老百姓收藏著。

說起糧票的收藏,父親寶貝似的把一層又一層的塑料包裝袋打開,露出裡面疊得整整齊齊的糧票。這些糧票有的年代已經久遠,發黃發暗了,沒有收藏價值。有的雖然比較新,但因為當時發行量大,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但父親固執地珍藏著它們,因為它們見證著中國計劃經濟的歷史。

聽說某個年代發行量少的糧油票,它們的收藏價值還不菲呢,你們家有嗎?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糧票的記憶

1、全國通用糧票。供出省的流動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半市斤、一市斤、叄市斤、伍市斤四種。幹部職工和居民正常出省,需要全國糧票時,必須持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用供應證和省糧票換取。每30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含食油4市兩,換時要按本人的定量標準收回食油指標或省油票。供應時必須憑外省證明或寄住單位證明方可供油。

2、軍用供給糧票,1967年製版,發行了大米、麵粉、粗糧,馬料四種票面,各有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供給糧票,是有價糧票,既帶人民幣,又抵糧食指標,專供部隊戰士使用。

3、軍用價購糧票,專供部隊幹部使用。

1967年製版,有四種票面: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價購糧票,只抵糧食指標,不含人民幣。購糧食,必須持軍用糧油豆供應證。

4、湖北省通用糧票。供省內流動人口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壹市兩、 貳市兩、半市斤、壹市斤、伍市斤、拾市斤六種。

5、湖北省地方油票:有壹市兩、貳市兩、半市斤三種票面。可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

6、應城縣糧票、油票。實行統購統銷後,應城縣開始印製和發放縣內糧票和油票。

“應城縣糧食局口糧供應糧票”、“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應城縣流動糧票”。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底,發行的“應城縣流動糧票”有壹拾斤、壹斤、半斤、壹兩四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後來縣內糧票停止使用。改用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1984年至1985年又改為購糧券,有叄拾市斤、貳拾市斤、壹拾市斤、伍市斤四種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城鎮油票”。1961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壹兩四種票面;1963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三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油市場的供應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幾種版本的油票。後來,應城縣城鎮油票,將票改證,1984年至1985年油證改購油券,有肆兩的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1961 年制發了貳拾斤、拾斤、伍斤、貳斤四種票面;1963年制發了一種壹斤的票面;1966年7月制發了伍拾斤、貳拾斤、壹拾斤、伍市斤、壹市斤五種票面。後來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

那時候的糧油供應證可是一家人的寶貝!能夠手持一本紅色的或者藍色的糧油供應證,找工作找對象都比別人優先。沒有糧油供應證的人,稱為“黑市戶口”,若一個有糧油供應證的人找了一個對象屬農村的,那麼這個對象就稱為“半邊戶”,只能吃“議價”糧,議價糧可比商品糧要昂貴得多!糧油、副食品都要票,每購買一次糧,都要在糧油供應證上做記載。如果哪個有北京、上海、武漢大城市的糧油供應證,那他找對象的條件都要升好幾級!

糧票的記憶

記憶很深的是小鎮上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十里八鄉健壯的、勤勞的、帥氣的小夥子都來求親,但是姑娘始終不為所動。原來姑娘有一個條件,要找一個吃商品糧有糧油供應證本本的小夥。可是有糧油供應證的小夥又嫌棄姑娘是農村戶口,沒有糧票吃糧食,漂亮有什麼用?漂亮又不能當飯吃!高不成低不就,姑娘遲遲未嫁。親友們都勸姑娘,放低條件,農村的好小夥那麼多,幹嘛一定要找吃商品糧的?姑娘始終不為所動。一晃姑娘就到了二十八九的年齡。姑娘放出話來,如果找不到吃商品糧的,一輩子不嫁。只要是吃商品糧的,條件差點也可以。後來媒人又上門了,說有一個剛死了老婆,快50歲的吃商品糧的男人,問姑娘嫁不嫁?姑娘一咬牙,嫁!於是兩相歡喜。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穿、用,必須要有各種票,吃飯要用糧票,買油要用油票,吃肉要用肉票,吃雞蛋要用雞蛋票,穿衣服要用布票,洗澡要用肥皂票等等,人們的生活就是按計劃生存。若沒有這些票,那簡直無法生活。

父親一直工作在糧食部門,他對他的工作充滿了熱愛。年輕時候的父親經常出差。常去的城市是省內城市,這時帶上湖北省糧票,就可以隨便去飯館吃飯了。有時候父親要押運糧食到外省,這時本地本省的糧票就不能用了,必須兌換成全國的通用糧票,有一次父親和同事一起押送糧食到外省。去餐館吃飯時,同事的糧票卻怎麼也找不著了,父親省吃儉用,將自己的全國糧票跟同事一起共用,這樣兩個人才一起完成了幾天的糧食押送任務。因為這個緣故,還成就了父親與同事半個多世紀的友誼佳話。

後來父親說起與同事的這段友誼時,我們很不以為然,您不就是和同事共用了幾天糧票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那幾斤糧票能值多少錢?人家唸叨了大半輩子,真不容易。父親一臉嚴肅的說,你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出門,如果沒有糧票的話,即使你手上有錢,也是買不到吃的。有糧票,給吃的。沒糧票,走人!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連餓幾天肚子,那是要死人的。說起餓肚子,父親還講了這個同事弟弟的故事,勉勵我們要好好讀書,否則就會吃苦頭的。

父親說,這個同事的弟弟不愛讀書,在1959年鬧饑荒時差點餓死了。那年他的父母和弟弟在生產隊裡出工,每頓都吃不飽,他們家就挖野菜回來煮著吃。那時候田裡的野菜都快被挖絕種了,甚至連桑樹皮都被扒光了,也不夠餬口,一家人從來沒吃飽過。他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更是吃不飽,還要餓著肚子在生產隊出工,他弟一天天消瘦。一次,他弟餓得實在受不了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到一個蘿蔔田裡,想扯幾個蘿蔔吃,結果被人發現,人家拼命的追趕他們,他弟本來身體就虛弱,此時慌不擇路,一下子掉進田邊的水塘,撈起來就剩一口氣了。經過一年的調養,他弟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他弟發誓,重回學校,發奮讀書,堅決跳出農門,吃上商品糧。這個故事令我們唏噓不已。

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年的“票證經濟”就此畫上了句號,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停止流通的糧票,被老百姓收藏著。

說起糧票的收藏,父親寶貝似的把一層又一層的塑料包裝袋打開,露出裡面疊得整整齊齊的糧票。這些糧票有的年代已經久遠,發黃發暗了,沒有收藏價值。有的雖然比較新,但因為當時發行量大,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但父親固執地珍藏著它們,因為它們見證著中國計劃經濟的歷史。

聽說某個年代發行量少的糧油票,它們的收藏價值還不菲呢,你們家有嗎?

糧票的記憶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糧票的記憶

1、全國通用糧票。供出省的流動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半市斤、一市斤、叄市斤、伍市斤四種。幹部職工和居民正常出省,需要全國糧票時,必須持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用供應證和省糧票換取。每30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含食油4市兩,換時要按本人的定量標準收回食油指標或省油票。供應時必須憑外省證明或寄住單位證明方可供油。

2、軍用供給糧票,1967年製版,發行了大米、麵粉、粗糧,馬料四種票面,各有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供給糧票,是有價糧票,既帶人民幣,又抵糧食指標,專供部隊戰士使用。

3、軍用價購糧票,專供部隊幹部使用。

1967年製版,有四種票面: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價購糧票,只抵糧食指標,不含人民幣。購糧食,必須持軍用糧油豆供應證。

4、湖北省通用糧票。供省內流動人口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壹市兩、 貳市兩、半市斤、壹市斤、伍市斤、拾市斤六種。

5、湖北省地方油票:有壹市兩、貳市兩、半市斤三種票面。可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

6、應城縣糧票、油票。實行統購統銷後,應城縣開始印製和發放縣內糧票和油票。

“應城縣糧食局口糧供應糧票”、“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應城縣流動糧票”。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底,發行的“應城縣流動糧票”有壹拾斤、壹斤、半斤、壹兩四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後來縣內糧票停止使用。改用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1984年至1985年又改為購糧券,有叄拾市斤、貳拾市斤、壹拾市斤、伍市斤四種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城鎮油票”。1961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壹兩四種票面;1963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三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油市場的供應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幾種版本的油票。後來,應城縣城鎮油票,將票改證,1984年至1985年油證改購油券,有肆兩的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1961 年制發了貳拾斤、拾斤、伍斤、貳斤四種票面;1963年制發了一種壹斤的票面;1966年7月制發了伍拾斤、貳拾斤、壹拾斤、伍市斤、壹市斤五種票面。後來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

那時候的糧油供應證可是一家人的寶貝!能夠手持一本紅色的或者藍色的糧油供應證,找工作找對象都比別人優先。沒有糧油供應證的人,稱為“黑市戶口”,若一個有糧油供應證的人找了一個對象屬農村的,那麼這個對象就稱為“半邊戶”,只能吃“議價”糧,議價糧可比商品糧要昂貴得多!糧油、副食品都要票,每購買一次糧,都要在糧油供應證上做記載。如果哪個有北京、上海、武漢大城市的糧油供應證,那他找對象的條件都要升好幾級!

糧票的記憶

記憶很深的是小鎮上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十里八鄉健壯的、勤勞的、帥氣的小夥子都來求親,但是姑娘始終不為所動。原來姑娘有一個條件,要找一個吃商品糧有糧油供應證本本的小夥。可是有糧油供應證的小夥又嫌棄姑娘是農村戶口,沒有糧票吃糧食,漂亮有什麼用?漂亮又不能當飯吃!高不成低不就,姑娘遲遲未嫁。親友們都勸姑娘,放低條件,農村的好小夥那麼多,幹嘛一定要找吃商品糧的?姑娘始終不為所動。一晃姑娘就到了二十八九的年齡。姑娘放出話來,如果找不到吃商品糧的,一輩子不嫁。只要是吃商品糧的,條件差點也可以。後來媒人又上門了,說有一個剛死了老婆,快50歲的吃商品糧的男人,問姑娘嫁不嫁?姑娘一咬牙,嫁!於是兩相歡喜。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穿、用,必須要有各種票,吃飯要用糧票,買油要用油票,吃肉要用肉票,吃雞蛋要用雞蛋票,穿衣服要用布票,洗澡要用肥皂票等等,人們的生活就是按計劃生存。若沒有這些票,那簡直無法生活。

父親一直工作在糧食部門,他對他的工作充滿了熱愛。年輕時候的父親經常出差。常去的城市是省內城市,這時帶上湖北省糧票,就可以隨便去飯館吃飯了。有時候父親要押運糧食到外省,這時本地本省的糧票就不能用了,必須兌換成全國的通用糧票,有一次父親和同事一起押送糧食到外省。去餐館吃飯時,同事的糧票卻怎麼也找不著了,父親省吃儉用,將自己的全國糧票跟同事一起共用,這樣兩個人才一起完成了幾天的糧食押送任務。因為這個緣故,還成就了父親與同事半個多世紀的友誼佳話。

後來父親說起與同事的這段友誼時,我們很不以為然,您不就是和同事共用了幾天糧票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那幾斤糧票能值多少錢?人家唸叨了大半輩子,真不容易。父親一臉嚴肅的說,你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出門,如果沒有糧票的話,即使你手上有錢,也是買不到吃的。有糧票,給吃的。沒糧票,走人!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連餓幾天肚子,那是要死人的。說起餓肚子,父親還講了這個同事弟弟的故事,勉勵我們要好好讀書,否則就會吃苦頭的。

父親說,這個同事的弟弟不愛讀書,在1959年鬧饑荒時差點餓死了。那年他的父母和弟弟在生產隊裡出工,每頓都吃不飽,他們家就挖野菜回來煮著吃。那時候田裡的野菜都快被挖絕種了,甚至連桑樹皮都被扒光了,也不夠餬口,一家人從來沒吃飽過。他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更是吃不飽,還要餓著肚子在生產隊出工,他弟一天天消瘦。一次,他弟餓得實在受不了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到一個蘿蔔田裡,想扯幾個蘿蔔吃,結果被人發現,人家拼命的追趕他們,他弟本來身體就虛弱,此時慌不擇路,一下子掉進田邊的水塘,撈起來就剩一口氣了。經過一年的調養,他弟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他弟發誓,重回學校,發奮讀書,堅決跳出農門,吃上商品糧。這個故事令我們唏噓不已。

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年的“票證經濟”就此畫上了句號,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停止流通的糧票,被老百姓收藏著。

說起糧票的收藏,父親寶貝似的把一層又一層的塑料包裝袋打開,露出裡面疊得整整齊齊的糧票。這些糧票有的年代已經久遠,發黃發暗了,沒有收藏價值。有的雖然比較新,但因為當時發行量大,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但父親固執地珍藏著它們,因為它們見證著中國計劃經濟的歷史。

聽說某個年代發行量少的糧油票,它們的收藏價值還不菲呢,你們家有嗎?

糧票的記憶
糧票的記憶
"

糧票的記憶

文 /魏俊華

編輯/慧墨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城裡人吃糧、吃油都是定量供應。粗細糧有比例,糧油供應證上寫得清清楚楚。糧油供應證的功能除了買糧,還是每月到糧店領糧票的憑證。有糧油供應證和糧票才能在國有糧店買到糧食。那時的糧油供應證和城鎮戶口本一樣重要。市民如若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或生活,在遷移戶口的同時,還要遷移糧食關係。沒有糧食關係等同沒有飯吃。

為保障軍需民食,國家逐步改革調整糧食機構,1950年8月設置應城縣糧食局,10月成立應城糧食支公司。1952年10月,局、司合併,糧油購銷業務統一管理。糧油實行統購統銷後,全縣設立7個區(鎮)糧店,25個購銷門市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食系統逐步充實壯大,1985年,應城縣糧食局下轄23個二級單位,49個糧站,6個銷售門市部。父親在糧食部門工作了一輩子,他和廣大的糧食企業職工一樣,常奮戰在糧食收購的第一線。他們收小麥,收稻穀,收菜籽。應城的鄉鎮大多是兩季稻種植,分為早稻和晚稻。收購稻穀,最為壯觀的,夏日炎炎,前來賣糧的農民臉上露出喜悅和焦急的神情。喜悅的是糧食豐收了,一年的辛勤勞動,有了收穫。焦急的是他們拉糧食的板車和手扶拖拉機排成了一條條巨大長龍。收購糧食的職工和農民一樣,揮汗如雨。那時候的糧食部門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位。父親的感慨,把我的思緒帶到了70年代。

70年代的我還不到10歲。一天,父親拿了兩張5市斤的糧票,讓母親去糧站買糧。看著那兩張糧票實在是漂亮得很,我拿在手上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簡直愛不釋手。母親叮囑我千萬別弄丟了,然後她轉身去忙別的了。等母親忙完了,要去買米時,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兩張糧票了。母親揪住我一頓狠揍。要知道那時候的糧食緊張,糧票可是活命的東西,弄丟了,就會一家人餓肚子。說起這段往事,我記憶猶新,恍惚間覺得屁股還在隱隱作痛。父親呵呵的笑著,是啊,那時候的糧票,可是活命的寶貝。翻開父親收藏的《應城縣糧食志》,關於糧票的記載,那可是一部沉甸甸的歷史。

糧票的記憶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油實行票證是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流通的票面種類有:

糧票的記憶

1、全國通用糧票。供出省的流動人口在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1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半市斤、一市斤、叄市斤、伍市斤四種。幹部職工和居民正常出省,需要全國糧票時,必須持單位或街道鄉鎮證明,用供應證和省糧票換取。每30市斤全國通用糧票含食油4市兩,換時要按本人的定量標準收回食油指標或省油票。供應時必須憑外省證明或寄住單位證明方可供油。

2、軍用供給糧票,1967年製版,發行了大米、麵粉、粗糧,馬料四種票面,各有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供給糧票,是有價糧票,既帶人民幣,又抵糧食指標,專供部隊戰士使用。

3、軍用價購糧票,專供部隊幹部使用。

1967年製版,有四種票面:伍拾市斤、壹佰市斤、伍佰市斤、壹仟市斤四種票額,軍用價購糧票,只抵糧食指標,不含人民幣。購糧食,必須持軍用糧油豆供應證。

4、湖北省通用糧票。供省內流動人口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1955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票面有壹市兩、 貳市兩、半市斤、壹市斤、伍市斤、拾市斤六種。

5、湖北省地方油票:有壹市兩、貳市兩、半市斤三種票面。可在全省範圍內流通使用。

6、應城縣糧票、油票。實行統購統銷後,應城縣開始印製和發放縣內糧票和油票。

“應城縣糧食局口糧供應糧票”、“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應城縣流動糧票”。1959年11月至1960年6月底,發行的“應城縣流動糧票”有壹拾斤、壹斤、半斤、壹兩四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後來縣內糧票停止使用。改用城鎮居民糧油供應證;1984年至1985年又改為購糧券,有叄拾市斤、貳拾市斤、壹拾市斤、伍市斤四種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城鎮油票”。1961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壹兩四種票面;1963年印製了肆兩、叄兩、貳兩三種票面。60年代中期,根據糧油市場的供應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幾種版本的油票。後來,應城縣城鎮油票,將票改證,1984年至1985年油證改購油券,有肆兩的券面。

“應城縣糧食局農村供應糧票”。1961 年制發了貳拾斤、拾斤、伍斤、貳斤四種票面;1963年制發了一種壹斤的票面;1966年7月制發了伍拾斤、貳拾斤、壹拾斤、伍市斤、壹市斤五種票面。後來根據糧食市場的需求,應城縣糧食局又印製出了不同版本的糧票。

那時候的糧油供應證可是一家人的寶貝!能夠手持一本紅色的或者藍色的糧油供應證,找工作找對象都比別人優先。沒有糧油供應證的人,稱為“黑市戶口”,若一個有糧油供應證的人找了一個對象屬農村的,那麼這個對象就稱為“半邊戶”,只能吃“議價”糧,議價糧可比商品糧要昂貴得多!糧油、副食品都要票,每購買一次糧,都要在糧油供應證上做記載。如果哪個有北京、上海、武漢大城市的糧油供應證,那他找對象的條件都要升好幾級!

糧票的記憶

記憶很深的是小鎮上有一位很漂亮的姑娘,十里八鄉健壯的、勤勞的、帥氣的小夥子都來求親,但是姑娘始終不為所動。原來姑娘有一個條件,要找一個吃商品糧有糧油供應證本本的小夥。可是有糧油供應證的小夥又嫌棄姑娘是農村戶口,沒有糧票吃糧食,漂亮有什麼用?漂亮又不能當飯吃!高不成低不就,姑娘遲遲未嫁。親友們都勸姑娘,放低條件,農村的好小夥那麼多,幹嘛一定要找吃商品糧的?姑娘始終不為所動。一晃姑娘就到了二十八九的年齡。姑娘放出話來,如果找不到吃商品糧的,一輩子不嫁。只要是吃商品糧的,條件差點也可以。後來媒人又上門了,說有一個剛死了老婆,快50歲的吃商品糧的男人,問姑娘嫁不嫁?姑娘一咬牙,嫁!於是兩相歡喜。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吃、穿、用,必須要有各種票,吃飯要用糧票,買油要用油票,吃肉要用肉票,吃雞蛋要用雞蛋票,穿衣服要用布票,洗澡要用肥皂票等等,人們的生活就是按計劃生存。若沒有這些票,那簡直無法生活。

父親一直工作在糧食部門,他對他的工作充滿了熱愛。年輕時候的父親經常出差。常去的城市是省內城市,這時帶上湖北省糧票,就可以隨便去飯館吃飯了。有時候父親要押運糧食到外省,這時本地本省的糧票就不能用了,必須兌換成全國的通用糧票,有一次父親和同事一起押送糧食到外省。去餐館吃飯時,同事的糧票卻怎麼也找不著了,父親省吃儉用,將自己的全國糧票跟同事一起共用,這樣兩個人才一起完成了幾天的糧食押送任務。因為這個緣故,還成就了父親與同事半個多世紀的友誼佳話。

後來父親說起與同事的這段友誼時,我們很不以為然,您不就是和同事共用了幾天糧票嗎?有什麼了不起的?那幾斤糧票能值多少錢?人家唸叨了大半輩子,真不容易。父親一臉嚴肅的說,你是不知道,那個時候出門,如果沒有糧票的話,即使你手上有錢,也是買不到吃的。有糧票,給吃的。沒糧票,走人!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連餓幾天肚子,那是要死人的。說起餓肚子,父親還講了這個同事弟弟的故事,勉勵我們要好好讀書,否則就會吃苦頭的。

父親說,這個同事的弟弟不愛讀書,在1959年鬧饑荒時差點餓死了。那年他的父母和弟弟在生產隊裡出工,每頓都吃不飽,他們家就挖野菜回來煮著吃。那時候田裡的野菜都快被挖絕種了,甚至連桑樹皮都被扒光了,也不夠餬口,一家人從來沒吃飽過。他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大,更是吃不飽,還要餓著肚子在生產隊出工,他弟一天天消瘦。一次,他弟餓得實在受不了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到一個蘿蔔田裡,想扯幾個蘿蔔吃,結果被人發現,人家拼命的追趕他們,他弟本來身體就虛弱,此時慌不擇路,一下子掉進田邊的水塘,撈起來就剩一口氣了。經過一年的調養,他弟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他弟發誓,重回學校,發奮讀書,堅決跳出農門,吃上商品糧。這個故事令我們唏噓不已。

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年的“票證經濟”就此畫上了句號,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停止流通的糧票,被老百姓收藏著。

說起糧票的收藏,父親寶貝似的把一層又一層的塑料包裝袋打開,露出裡面疊得整整齊齊的糧票。這些糧票有的年代已經久遠,發黃發暗了,沒有收藏價值。有的雖然比較新,但因為當時發行量大,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但父親固執地珍藏著它們,因為它們見證著中國計劃經濟的歷史。

聽說某個年代發行量少的糧油票,它們的收藏價值還不菲呢,你們家有嗎?

糧票的記憶
糧票的記憶
糧票的記憶

本文是《應城史話》用稿,有改動。《應城史話》即應城文史。就是普通老百姓眼裡的今天,後代人眼裡的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