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喝墨水到喝洋墨水

梁武帝 慈禧 裕德齡 北齊 光明網 2017-06-17

□王慶順

“喝過洋墨水的”,如今人們往往以此來形容在外國讀過書的留學生。何為洋墨水?得先從“喝墨水”說起,而此事還和南朝梁武帝的一項特殊規定有關。

早在南朝梁(502—557年)武帝蕭衍在建康(今南京)當皇帝時,有一項特殊規定:士人應試時,凡書跡濫劣者要罰喝墨水一升;秀才、孝廉等應試時,監考官發現有“文理孟浪,書寫濫劣”的,也要叫他到專設的房間裡去喝墨水一升。後來北齊(550—577年)朝廷為了防止有些“胸無點墨”的人來“混考”,也有類似規定,“成績濫劣者”要被罰喝墨水,喝多少,由主考官根據考生卷面的濫劣程度而定。

這條看似有理其實荒唐的法規後來不盛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來形容知識的多寡,卻保留在詞彙裡。

當然,不論南樑還是北齊,那些“差生”被強迫喝下的墨水都是用地地道道的中國墨在硯臺里加水研磨出來的“黑墨水”,因為中國人歷朝歷代都是用“黑墨水”來寫毛筆字和畫國畫的。至於“喝洋墨水”,當和慈禧太后有關。

筆者曾在一本法國人寫的書裡讀到以下這樣一段記錄。有一天,慈禧太后與其御前女官裕德齡在一起閒聊。慈禧問:“我們大清國的墨水只有黑色,而外國的洋墨水卻有紅、藍、黑三種顏色,洋人用鋼筆幹嗎要用三種顏色的洋墨水呢?”這個裕德齡曾經隨當外交官的父親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國,在國外生活多年,17歲才回到國內。她告訴慈禧太后,法國的鋼筆製造業很發達,用鋼筆的人很多,三種顏色的鋼筆墨水可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慈禧太后於是笑道:“德齡,聽說你在外國讀書很好,看來你是不用喝洋墨水的了。”慈禧太后顯然是聯想到古代“差生”要被罰喝墨水的典故才古為今用,創造出“喝洋墨水”一詞的。

需強調的是,古人“喝墨水”原是貶義,指“肚裡沒多少墨水”的“差生”;而現在“喝墨水”或“喝洋墨水”已經多褒義,指的是某人受教育程度高、學識淵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