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樑思成 建築 故宮 乾隆 清朝 景德鎮南河公安 2018-12-15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拿著一本《中國建築史》 隨著樑思成先生轉轉北京城。

從遼、金到明、清,北京的不少古建築都作為研究對象,

在《中國建築史》中佔有重要的一席,

我們沿著這些建築的脈絡和線索,

進行一次歷史和建築的遊學之旅。

這是樑先生在北京行走過的足跡,

飽含著他對這座城市的深情,

細細翻來,文字躍然於紙上,

那時北京就這樣緩緩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圖像中國建築史》是已故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寫成的一部簡明的中國建築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圖版,就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體系及其形制的演變,向西方讀者作個通俗的解說。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北的天寧寺,它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源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的“光林寺”,隋代後改名“弘業寺”,唐代又改名“天王寺”,遼代於寺內建了座八角十三層舍利磚塔。金代在燕京正式建都,天王寺改名為大萬安寺,它成為在金中都皇城中的唯一大寺。元末整座寺廟毀於兵火,僅餘孤塔,煢孑無依。明清兩代經過多次重修,天寧寺遂成為拜佛、賞花的好去處,是明清時期京城的一處勝蹟。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寺中的遼代磚塔是北京最高的密簷式實心磚塔,塔身通高十三層有57.8米,呈八角形,塔身上雕刻著非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比如須彌座上雕刻著獅頭、轉角處的金剛力士像,塔身上的菩薩、天部等神像……,塔身雕塑是按照《圓覺經》佈置的圓覺道場,裝飾處理是按照《華嚴經》設計的華藏世界,象徵著大日如來,是顯教與密教的結合。按照樑思成先生的考證,此塔於遼代大康九年由當時的建築師寇世英、寇世興所建。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樑思成先生盛讚天寧寺塔“富有音樂的旋律”。通觀整個天寧寺塔,須彌座、塔身、密簷、塔頂寶珠在輕重、長短、疏密相連的搭配,形成了非常美觀動感的藝術形象,天寧寺塔作為北京城區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築,是我們瞭解遼代建築以及雕塑藝術的重要實證。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到了金元對於北京城發展則是一次大的飛躍。所以北京地面上金元時期的古建遺存多了起來。金中都便是仿照了北宋東京汴梁的城市佈局。從此,這樣的佈局,不僅影響了元大都,甚至到了明清兩代都有延續。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金中都復原圖

元大都則是在金中都的基礎上,在寬闊的平原上新建了一座城市,城市的佈局規劃非常講究:嚴格遵守了《周禮》中“面朝背市,左祖右社”的營造思想,南北中軸線,皇宮的位置居中,高大的鼓樓則建造在全城的幾何中點。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元大都復原圖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妙應寺,俗稱白塔寺,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171號,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始建於元朝,初名“大聖壽萬安寺”,據說當初建造寺院的時候,寺院的佔地範圍還有個小插曲,在史書上記載“帝制四方,各射一箭,以為界至”。其實際寺院面積有16萬平方米!

順著樑先生的足跡,我們下一個探訪的便是元大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妙應寺白塔。“元代是以吐蕃(西藏)的喇嘛教作為國教,所以吐蕃的建築和藝術在元代流傳到了北方,因此出現了很多藏式的佛塔”,其中,妙應寺白塔就是這時期最宏偉的遺物。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妙應寺白塔總高51米,磚石結構,白色體軀,塔基是用大城磚壘起,呈T形的高臺,高出地面二米,面積為1422平方米。在塔基的中心,築成多折角方形塔座,面積為810平方米,疊高9米,共三層,下層為護牆,二、三層為須彌座,每層四面各左右對稱內收兩個折角,因此擁疊出許多角石和立面。須彌座束腰部分,每塊立面都被兩邊角柱及上下梟枋所襯托,整個塔座造型優美,富於層疊變化。座上的塔身是碩大的白堊色的覆缽體,形狀如同葫蘆;上半部為圓錐形的長脖子,有13節,稱“十三天”頂上花紋銅盤的周圍懸掛36個小銅鐘。風吹鈴鐺鐸,聲音清脆悅耳。銅盤上堅八層銅質塔剎,高五米,重四噸,分為剎座、相輪、寶蓋和剎頂幾個部分。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這座白塔是我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藏式喇嘛教覆缽式佛塔。它融合了中尼佛塔的建築風格,不僅具備內涵豐富的佛教意義,而且更以其巍峨、精美的塔式,為元大都建築增添了雄美的氣勢。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朱棣遷都北京後,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新建了宮殿廟宇,城市的規制更加宏大,南北方的優秀匠人集結於此,博採眾人之長,營造出大明帝國都城的新氣象和雄偉風采。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北京故宮大體就是明初的建制。因為火災、擴建的諸多原因,故宮的大部分殿堂是清代重建的,但是仔細留意的話,還有一些完整組群的個別殿宇如:太廟、社稷壇等,則是明代遺物。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去遊覽故宮的時候,除了經典的中軸線三大殿和東、西六宮外,建議繞道去看看文淵閣,它是故宮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也是樑思成京城建築之旅的一個重要站點。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樑思成先生曾花了大力氣考察位於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的文淵閣,文淵閣是乾隆41年仿效寧波天一閣的規制,在外觀上也分上下二層,面闊六間,各通為一,沿襲了天一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其構造則為水磨絲縫磚牆,深綠廊柱,菱花窗門,歇山式屋頂,上覆黑琉璃瓦,而以綠琉璃瓦鑲簷頭,屋脊飾以綠、紫、白三色琉璃,浮雕波濤游龍,所有的油漆彩畫均以冷色為主,營造出皇家藏書樓典雅靜謐肅穆的氣氛。至於樓前的水池,則更是為防火做好的必備物質條件。反映了清代宮廷建築在工程設計和建造藝術上的高度技巧和水平。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乾隆皇帝搜索天下古今圖書,編著完成《四庫全書》後,於當年,下令命人手抄了7部,分別藏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南三”。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明代的壇廟建築,位於紫禁城兩側的太廟和社稷壇都是與紫禁城一牆之隔的古建築群,明成祖朱棣在修建紫禁城的時候,遵循了《周禮》的“左祖右社”的制度,同時修建的太廟和社稷壇,今天分別作為勞動工人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對遊人開放。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中山公園裡的社稷壇,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的地方,中間的漢白玉砌成的的方形平臺上,鋪著五種顏色的土壤,是從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意思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太廟是皇帝供奉祖宗牌位,並在年節大典上祭祀先人的地方。值得一提的便是主體建築享殿,重簷廡殿頂,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若是單論殿高,比清代康熙年間重修的故宮太和殿還高出兩米多。可以說太廟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群之一。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明清皇家陵寢是樑思成先生考察的另外一個重要建築門類。其中的明長陵便是其中代表。明長陵為明永樂皇帝朱棣與皇后徐氏的陵寢,坐落於天壽山麓,長達8公里的陵前神道結合殿宇建築、陵墓建築形成建築組群,與天壽山自然環境合為一體,氣魄宏大,意匠之高,在全國同類建築群組很少能與之相比。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長陵是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座。作為永樂皇帝和它的皇后徐氏的陵寢,長陵正對著天壽山,風水氣派,建築佈局體現了皇家風範。主殿祾恩殿非常霸氣,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構大殿。明樓後面的圓形寶城,連同前面殿宇群所構成的方院,象徵意義是“天圓地方”。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樑先生筆下描述的清代皇家園林建築更加豐滿。其中的最具代表性便屬北海和西郊的皇家園林。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北海公園全景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北海公園園林古建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頤和園昆明湖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頤和園佛香閣


我們今天重新閱讀《中國建築史》,

伴著樑思成先生的文字

從建築美學的角度來欣賞遍佈於北京的皇家寺廟、宮殿、陵寢和園林時,

可以更多地留意建築細部。

慢慢體味中國傳統建築之美。

在這個北京最美的季節,

請樑思成先生“陪”著我們,

重新走一走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文字|『誰最中國』

圖片|網絡


誰最中國|跟著樑思成先生逛北京


文章來源:誰最中國,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造謠,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