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自古以來,才子和佳人的傳奇就是民間所津津樂道的經典話題。而在新舊交替的清末民初,才子佳人們的風月情事數不勝數,其中除了浪漫纏綿的愛情傳奇,也有讓不齒的虛偽濫情。梁啟超年輕的時候深受新思潮的影響,是一夫一妻制的堅定倡導者,還和譚嗣同一起創辦了一夫一妻世界會。但實際上,梁啟超除了妻子李蕙仙,還有一位一直沒有承認的妾室王桂荃,另外還有一位柏拉圖式戀人何蕙珍。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李蕙仙是一位大家閨秀,但絕對不是養在深閨之中、等著嫁人的傳統女子。她容貌清秀,才情卓越,雖然不像林徽因那般接受過先進的西式教育,但是對於具有先進思想的愛國知識分子頗有好感。1890年,李蕙仙的堂兄李端棻以大學士身份典試廣東時,看中了文采出眾、具有維新思想的梁啟超。當時的梁啟超才十七歲,在李端棻眼中,這位看起來文弱窮酸的書生將來一定能成為治世之才,甚至改變中國。李端棻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妹妹介紹給了梁啟超,因為兩家門第相差太大,所以相互約定,待到梁啟超中舉之時,就是來李家迎娶李蕙仙之日。

只是梁啟超在接下來的兩年考試之中都發揮不佳,沒有中舉,他心灰意冷。而另一邊比梁啟超大4歲的李蕙仙年紀漸長,說媒的人來了一波又一波,但是李蕙仙遵守承諾,即便梁啟超沒有中舉,她還是願意下嫁給他,從名門的小姐成為了樑家的兒媳。兩人婚後在北京住了一年,後來在李端棻的要求之下,梁啟超將妻子李蕙仙帶回了南方。即便李蕙仙在李家的寵愛之下長大,但是李家還是希望李蕙仙可以像普通婦人一樣回男方家中侍奉公婆。樑家不比李家富裕,梁啟超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當地的教書匠,梁啟超夫婦回來之後,家中並沒有多餘的新房,只能將梁啟超爺爺從前的書房騰出來給他們住。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生長在北京的李蕙仙當然很不習慣南方的溼熱,加上語言不通、兩家條件差距比較大,李蕙仙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這裡的環境。但是李蕙仙並沒有耍大小姐脾氣,對梁啟超的父親和繼母也十分孝順。特別是梁啟超的繼母,只比李蕙仙大兩歲,婆媳之間相處得非常和諧。

李蕙仙不僅僅將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在丈夫的影響之下努力學習新思學,十分支持康、樑二人的“公車上書”運動。兩人婚後很快就生了一個女兒,十分恩愛。1896年,婚後四年的小夫妻兩來到了上海,一同創辦了《時務報》宣傳維新思想。除此以外,已經有了先進教育觀念的李蕙仙同丈夫一起建立了上海女子學堂,李蕙仙以此成為了中國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中國第一位女校長。

再美好的愛情都經受不起長時間分離的考驗,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李蕙仙逃到澳門,而梁啟超前往日本,兩人只能靠書信緩解思念之苦。不久之後,兩人婚姻的考驗者何蕙珍出現了。何蕙珍是美國華僑商人的女兒,她在美國長大,英文是她的母語,也能說一口好中文。1899年,康、樑二人在美國檀香山辦理保皇會的相關事宜,何家加入保皇會之後,剛剛二十歲的何蕙珍出現在梁啟超面前,成為了梁啟超的隨身翻譯。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對於何蕙珍來說,梁啟超這般才華橫溢又滿腔愛國熱情的男人太具魅力。早在和梁啟超見面之前,何蕙珍已經將梁啟超的著作背得滾瓜爛熟,還為梁啟超寫下了不少英文的辯護文章,匿名發表在報紙之上。對於一個男人來說,一個對自己極為崇拜的女人太有吸引力了,況且梁啟超當時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國內通緝,在國外也備受詆譭,何蕙珍對他的崇拜,讓他重拾信心。

何蕙珍不顧梁啟超已有家室,先後幾次向梁啟超表白,都被梁啟超婉言拒絕了。後來更有友人前來說服梁啟超,希望梁啟超能夠娶一個懂英文的妻子,不僅能照顧梁啟超在美國的生活,對他的事業也有所幫助。梁啟超拒絕了好友,他道:“我知你說的是誰,我敬愛她也思念她,但我家中已有妻子。我和譚嗣同創立一夫一妻世界會,不能違背自己的諾言。況且我現在自身不難保,清朝廷懸賞十萬要我的命,我的妻子已經被我連累,我怎麼再牽連一位好人家的女子呢?”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梁啟超對何蕙珍的是真心喜歡的,他雖理智,但依舊“問心有愧”。做不成愛人,梁啟超只得將心意寫在詩中:

頗愧年來負盛名,天涯到處有逢迎;

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

後來兩人再聚,梁啟超心中的尷尬和愧疚更深,只得時時迴避掩飾。而何蕙珍卻十分大方,再次鼓起勇氣對梁啟超表白:

先生他日維新成功後,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創立女學堂之事,請來電召我,我必來。我之心惟有先生。

在如此強烈的攻勢之下,梁啟超終究沒有抵擋住,他鼓起勇氣給李蕙仙寫了一封信:

愈益思念蕙珍,由敬重之心,生出愛戀之念來....終夕不能成寐,心頭小鹿,忽上忽落……若更因慧珍得諳習英語,將來馳騁於地球,豈非絕好之事。

梁啟超可恥地心動了,但他有色心沒色膽,出軌還得先和老婆報備,希望得到老婆的同意。李蕙仙收到信後馬上給梁啟超回了過去,大意是:你那麼喜歡她,我成全你們就是。我馬上告訴公婆讓他們做主,你就別成天掛念此事了,多保重自己的身體吧。

梁啟超收到回信之後整個脊背都涼了,若是他父親知道他逃難之時還順便娶了個小的,回去之後還不知怎麼罵他。梁啟超馬上回信告訴妻子,說他只是隨口一提,謊稱自己只當何蕙珍是自己的妹妹,順便又向妻子再三表白,表示自己的忠心。

出軌事件終於平息,何蕙珍卻一直掛念著梁啟超。李蕙仙死後,她主動從檀香山趕回來找了梁啟超一次,梁啟超在客廳裡面接見了她,說了幾句話就走了。何蕙珍的姐夫《京報》編輯樑秋水非常氣憤,對外怒懟梁啟超:人大老遠跑過來表白,連一頓飯都沒請人吃一口。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梁啟超和何蕙珍是不可能了,李蕙仙默認了梁啟超和婢女王桂荃的關係,也算是補償了梁啟超。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人勤快又老實,對李蕙仙的子女十分盡心。根據《新會梁氏:梁啟超家族的文化史》之中記載,從王桂荃的上位可以看出李蕙仙的心機,她知曉一陪嫁丫鬟永遠低她一等,不像何蕙珍那般有“競爭力”。而且王桂荃對李蕙仙十分忠心,對孩子也很好,李蕙仙對她也比較放心。李蕙仙雖然接受過西方思想的薰陶,但骨子裡還是階級觀念非常強烈的傳統女子。樑思成和林徽因訂婚之時,李蕙仙就十分反對,原因就是林徽因並非林家“嫡女”,只是庶出的長女,而且李蕙仙不喜歡樑思成和林徽因那種表露在外恩愛。從林徽因的角度上來說,幸而準婆婆在她結婚之前就病逝了,不然一代才女要在婚後花費大量精力處理婆媳關係。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對於表面上堅持遵循一夫一妻制的梁啟超來說,生了六個孩子的王桂荃是“王姑娘”是“王姨”;在樑家的孩子們眼中,李蕙仙是“媽”,而王桂荃是“娘”。王桂荃懂得梁啟超的心理,她從來沒有向梁啟超要過名分,即便在李蕙仙去世之後,還是默默照顧著梁啟超的幾個孩子。

李蕙仙生前對子女要求嚴格,對家中的傭人苛刻,都是王桂荃在其中打圓場,說好話。她有中國傳統女性的溫柔賢淑,對於樑家的子女十分慈愛,她也在樑家好學的氛圍之下竭力提升自己,活出自己的價值來。王桂荃在七十多歲的時候還十分開明,可以和精英子女們談論國家大事,還能一個人從北京前往杭州旅行。可以說,梁啟超的“超凡”家族,一部分是因為梁啟超的家教,一部分也來源於王桂荃母性的光輝。

梁啟超的“齊人之福”,妻子深明大義,妾室一生不求名分

李蕙仙性子要強,在家中十分強勢,而王桂荃柔化了孩子們心中“母親”的形象。後來樑家的子孫們回憶起王桂荃,這些社會精英們無不露出對母親的感恩和懷念。1968年,王桂荃孤獨地死在家中,連骨灰都不知安放在何處。1995年,樑家人重聚在一起,只為在梁啟超和李蕙仙的墓旁,為王桂荃種一棵母親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