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梁平 大學 醃菜 文章 不完美媽媽 讀書 美食 老傅走天涯 2019-08-23
"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88年左右的師範在讀學生。梁平剛進入彩照時代,彼時教師月薪不到100元,彩照2元一張,加印1元一張。這是與郭老師同級的同學。

九、遭“蒙古大漢”嚇慘了

在梁平師範的那些日子裡,寢室往往是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一天晚上,不知大家從哪裡弄來一本手抄本小說《千年不歸龍溪河》,好像是梁平某位作者寫的。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有褒有貶,有爭論有附議。那是一個思想很是自由的時代。

大家躺在床上,非常放鬆,各種思想在此碰撞,各種觀點在此交流。大家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有勁,聲音也越來越大,我自然也參與其中,覺得爭論得非常痛快。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寢室悄悄走進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下床我的床頭,大家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的,更不知道他坐了多久。直到大家聊得很疲倦時,他忽然發話道:夜深了,明天再聊吧!

寢室立即安靜下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原來是被稱為“蒙古大漢”的值周副校長(蒙古族人,姓李)坐在那裡。大家嚇得不輕,我更是怕得要命,明天早上肯定要被狠批一頓。

第二天早上早操結束時,學生例行操場集中,“蒙古大漢”沉著臉,我心裡異常緊張,彷彿他的眼光就盯著我的,不會把我弄到臺上去批評吧?他頓了頓後,確實狠狠批評了一頓,但卻不是我,是另外一個同學。

那同學也不是因為參與了討論,而是就在寢室門口赤身裸體地衝澡。寢室正對面是教師寢室,這位同學這樣確實不雅。但那時學校沒有浴室,行為似乎可以理解。

“大漢領導”絲毫沒提昨晚討論的事,很讓我驚訝;又爆料出這樣一件事,更讓我驚訝。師範就是這樣,每天沒大事發生,能想起的也就是些小事。

回到寢室,我去看了一下我的小寶貝——一個小罈子。師範生從家裡帶東西的很多,但帶罈子的只有我一個。我在罈子裡面用母親教我的方法起了鹽水,裡面泡了幾個蘿蔔。

我每天都去看一下,希望它能像家裡的泡菜罈子一樣,酸出美味來。吃飯時,飯碗裡放一根,那種感覺不會比“楊兒”燒白差。

可惜,過了很多天,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那蘿蔔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後來又試了很多次,味道還依然如故。看來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師範畢業時,我又把罈子抱了回去,雖泡菜沒整成功,罈子還是捨不得丟的。

十、意外當了“官”

在中師的幾年生活中,成績和能力都很平庸的我基本與班委無緣,不用說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等重要崗位,就連科代表甚至組長都沒當過。

眼見著就要平淡地度過這幾年時光了,三年級時,一頂“安全委員”的帽子落在我的頭上。我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是我呢?身材瘦小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來保護班上其他同學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許是看我從不惹事生非吧,也許是實在找不到人當吧,也許是班主任隨便指點的吧,都無從知道。在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下,我默認了。

從此,在學校保衛科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我的安全委員工作。我原以為只是掛個名,實際上事情很多。

保衛科長姓鄧,大家叫他鄧保衛。他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走路矯健有力,兩眼十分有神,據說是從部隊偵察兵轉業回來的,看起來確實很有軍人的那種幹練硬朗的作風。沒見過他施展拳腳,但那些好打架的同學一提起他都特別心虛。

他第一次佈置我們的任務是晚自習去巡邏。他在前面走,我們幾個來自於各班的安全委員在後面跟著,誰也不出聲,既緊張,又刺激。經過教學樓門口的池塘時,其他同學在教室安靜地上晚自習,教室裡的燈光被旋轉的電扇切得有些雜亂和恍惚,映在池水中,居然有些朦朧的美。

學生寢室空無一人,我們的腳步聲在空空的走廊上發出讓人心跳的聲音。我們將學校所有地方都巡邏一遍,連女生寢室那兒都要去,然後才回到教室。巡邏,開始很稀奇,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一天下了晚自習,鄧保衛叫我們幾個人去看守一盜竊犯。那盜犯是某一高中學生,看起來與我們年級相仿,戴著手銬,神色疲憊,因偷盜了學校的東西而被抓的,就關在教室旁邊的辦公室裡。

鄧保衛走時,將手銬鑰匙交給我們,也是那次,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手銬。晚上無聊,那盜犯與我們聊天,說他自己不想跑,如果想跑,這手銬和二樓是管不住他的,他隨時都可以跑掉。

我們陪他熬了一夜,他還果真沒跑。看守還真是一個既辛苦又無聊的工作,卻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

還有一次,鄧保衛告訴我們,說女生寢室那邊有一戴草帽的老頭晚上來偷窺,叫我們去設伏。我們一行人偷偷來到女生寢室外的圍牆邊,發現圍牆有一處缺口,我們就蹲在那缺口邊,凝聲屏氣,死死地盯著圍牆外面的菜地,大家都去上晚自習了,四周寂靜得可怕,樹影在月光下搖曳,讓我幾次疑心那是人影。

但一連幾天,不知是消息有誤還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都一無收穫。

鄧保衛確實能力確實很強,好幾個偷盜事件他都破了案,在大家的努力下,學校的打架失竊事件漸漸少了很多。

臨近三年級畢業前發生了一件事,他卻沒查出來,至今也還是一個謎。

十一、幽默的班主任

當燒白的香味漸漸淡去,“三保食店”也送走最後一幫食客,操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那些校籃球隊的成員正揮汗如雨,在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據說他們連續好幾屆在川東地區師範籃球賽中都是冠軍。

操場旁的石欄杆上坐著一些聊天的同學,旁邊的池塘中幾位學生正提著走帕在池塘裡使勁蕩著,從走帕中滲出一股股的汙水來,幾片垃圾飄浮在淡黑色的水上。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漂亮的一個池塘卻成了大家洗走帕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節約水錢吧!

晚自習的鈴聲響了,大家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學習委員去保管室借來電視,新聞聯播準時在各個教室播放起來。新聞聯播結束後,電視機又被還回保管室。

有一年,新聞聯播後,播放電視連續劇《再向虎山行》,有些膽大的,學校看不成,便邀約到街上去偷看。但班主任往往在聯播後來到教室。

班主任個子不高,眼睛比較近視,對人很和藹,不知道是我們很聽話還是他脾氣很好,幾年來從沒對我們發過火。他教我們《文選與寫作》,上課時踱著方步,用不是很標準卻很有幽默感的語言給我們上課。

我很喜歡他的課,他的豐厚學識與妙趣橫生的講解讓我對文學興趣很濃,以致我從不復習也不擔心這科會掛科,每次考試,我《文選》成績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

班主任掃視了一遍全班同學,然後把當天的情況總結了一下,忽然將眼光盯向我們這邊,道:“郭頌軍”起來說一說。我一時有些發懵,不知道他叫的誰。因為我叫“郭長兵”,後面坐的同學叫“譚頌軍”不知道他到底叫我還是叫“譚頌軍”。

他因為近視的緣故,眼光不是很聚焦,彷彿是在看我,又彷彿是在看後面。他盯了我們一會兒,見沒人應聲,又重複點了一下名,教室裡便有一陣嗡嗡聲,班主任彷彿聽出來有人說他叫錯了名字,笑了笑,然後說:“哦!譚頌軍起來說說”。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恍然大悟,原來班主任是想幽默一下。

頌軍回答後,班主任並不點評,然後又點出班上的不良現象,比如說,他看到有些校籃球隊隊員練球后穿著短衣褲直接到教室,便道:“後面有些人沒穿褲子噻!”短暫的沉默後,教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他也跟著笑笑。

接著他又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結束時,他特別強調道:兩個人不能單獨行動哈!短暫沉默後,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他又跟著笑笑。

歡樂的笑聲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有些寂寞和枯燥的時光。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譚頌軍同學成為我畢業後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我們常在一起聚會,也常在一起聊起“郭頌軍”的故事。

師範的科目很多,老師也很多,教學和要求也各具特色。有叫我們把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有因為某一同學一次作業完成得好而宣佈他不用考試就可以及格的,有平時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鬆的,有平常要求很鬆考試要求很嚴的,有嚴謹一絲不苟的,有活潑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不一而足。

這些老師,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不但教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現在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但有一位據說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老師,他的到來,卻成了有些人的惡夢。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88年左右的師範在讀學生。梁平剛進入彩照時代,彼時教師月薪不到100元,彩照2元一張,加印1元一張。這是與郭老師同級的同學。

九、遭“蒙古大漢”嚇慘了

在梁平師範的那些日子裡,寢室往往是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一天晚上,不知大家從哪裡弄來一本手抄本小說《千年不歸龍溪河》,好像是梁平某位作者寫的。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有褒有貶,有爭論有附議。那是一個思想很是自由的時代。

大家躺在床上,非常放鬆,各種思想在此碰撞,各種觀點在此交流。大家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有勁,聲音也越來越大,我自然也參與其中,覺得爭論得非常痛快。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寢室悄悄走進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下床我的床頭,大家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的,更不知道他坐了多久。直到大家聊得很疲倦時,他忽然發話道:夜深了,明天再聊吧!

寢室立即安靜下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原來是被稱為“蒙古大漢”的值周副校長(蒙古族人,姓李)坐在那裡。大家嚇得不輕,我更是怕得要命,明天早上肯定要被狠批一頓。

第二天早上早操結束時,學生例行操場集中,“蒙古大漢”沉著臉,我心裡異常緊張,彷彿他的眼光就盯著我的,不會把我弄到臺上去批評吧?他頓了頓後,確實狠狠批評了一頓,但卻不是我,是另外一個同學。

那同學也不是因為參與了討論,而是就在寢室門口赤身裸體地衝澡。寢室正對面是教師寢室,這位同學這樣確實不雅。但那時學校沒有浴室,行為似乎可以理解。

“大漢領導”絲毫沒提昨晚討論的事,很讓我驚訝;又爆料出這樣一件事,更讓我驚訝。師範就是這樣,每天沒大事發生,能想起的也就是些小事。

回到寢室,我去看了一下我的小寶貝——一個小罈子。師範生從家裡帶東西的很多,但帶罈子的只有我一個。我在罈子裡面用母親教我的方法起了鹽水,裡面泡了幾個蘿蔔。

我每天都去看一下,希望它能像家裡的泡菜罈子一樣,酸出美味來。吃飯時,飯碗裡放一根,那種感覺不會比“楊兒”燒白差。

可惜,過了很多天,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那蘿蔔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後來又試了很多次,味道還依然如故。看來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師範畢業時,我又把罈子抱了回去,雖泡菜沒整成功,罈子還是捨不得丟的。

十、意外當了“官”

在中師的幾年生活中,成績和能力都很平庸的我基本與班委無緣,不用說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等重要崗位,就連科代表甚至組長都沒當過。

眼見著就要平淡地度過這幾年時光了,三年級時,一頂“安全委員”的帽子落在我的頭上。我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是我呢?身材瘦小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來保護班上其他同學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許是看我從不惹事生非吧,也許是實在找不到人當吧,也許是班主任隨便指點的吧,都無從知道。在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下,我默認了。

從此,在學校保衛科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我的安全委員工作。我原以為只是掛個名,實際上事情很多。

保衛科長姓鄧,大家叫他鄧保衛。他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走路矯健有力,兩眼十分有神,據說是從部隊偵察兵轉業回來的,看起來確實很有軍人的那種幹練硬朗的作風。沒見過他施展拳腳,但那些好打架的同學一提起他都特別心虛。

他第一次佈置我們的任務是晚自習去巡邏。他在前面走,我們幾個來自於各班的安全委員在後面跟著,誰也不出聲,既緊張,又刺激。經過教學樓門口的池塘時,其他同學在教室安靜地上晚自習,教室裡的燈光被旋轉的電扇切得有些雜亂和恍惚,映在池水中,居然有些朦朧的美。

學生寢室空無一人,我們的腳步聲在空空的走廊上發出讓人心跳的聲音。我們將學校所有地方都巡邏一遍,連女生寢室那兒都要去,然後才回到教室。巡邏,開始很稀奇,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一天下了晚自習,鄧保衛叫我們幾個人去看守一盜竊犯。那盜犯是某一高中學生,看起來與我們年級相仿,戴著手銬,神色疲憊,因偷盜了學校的東西而被抓的,就關在教室旁邊的辦公室裡。

鄧保衛走時,將手銬鑰匙交給我們,也是那次,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手銬。晚上無聊,那盜犯與我們聊天,說他自己不想跑,如果想跑,這手銬和二樓是管不住他的,他隨時都可以跑掉。

我們陪他熬了一夜,他還果真沒跑。看守還真是一個既辛苦又無聊的工作,卻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

還有一次,鄧保衛告訴我們,說女生寢室那邊有一戴草帽的老頭晚上來偷窺,叫我們去設伏。我們一行人偷偷來到女生寢室外的圍牆邊,發現圍牆有一處缺口,我們就蹲在那缺口邊,凝聲屏氣,死死地盯著圍牆外面的菜地,大家都去上晚自習了,四周寂靜得可怕,樹影在月光下搖曳,讓我幾次疑心那是人影。

但一連幾天,不知是消息有誤還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都一無收穫。

鄧保衛確實能力確實很強,好幾個偷盜事件他都破了案,在大家的努力下,學校的打架失竊事件漸漸少了很多。

臨近三年級畢業前發生了一件事,他卻沒查出來,至今也還是一個謎。

十一、幽默的班主任

當燒白的香味漸漸淡去,“三保食店”也送走最後一幫食客,操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那些校籃球隊的成員正揮汗如雨,在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據說他們連續好幾屆在川東地區師範籃球賽中都是冠軍。

操場旁的石欄杆上坐著一些聊天的同學,旁邊的池塘中幾位學生正提著走帕在池塘裡使勁蕩著,從走帕中滲出一股股的汙水來,幾片垃圾飄浮在淡黑色的水上。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漂亮的一個池塘卻成了大家洗走帕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節約水錢吧!

晚自習的鈴聲響了,大家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學習委員去保管室借來電視,新聞聯播準時在各個教室播放起來。新聞聯播結束後,電視機又被還回保管室。

有一年,新聞聯播後,播放電視連續劇《再向虎山行》,有些膽大的,學校看不成,便邀約到街上去偷看。但班主任往往在聯播後來到教室。

班主任個子不高,眼睛比較近視,對人很和藹,不知道是我們很聽話還是他脾氣很好,幾年來從沒對我們發過火。他教我們《文選與寫作》,上課時踱著方步,用不是很標準卻很有幽默感的語言給我們上課。

我很喜歡他的課,他的豐厚學識與妙趣橫生的講解讓我對文學興趣很濃,以致我從不復習也不擔心這科會掛科,每次考試,我《文選》成績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

班主任掃視了一遍全班同學,然後把當天的情況總結了一下,忽然將眼光盯向我們這邊,道:“郭頌軍”起來說一說。我一時有些發懵,不知道他叫的誰。因為我叫“郭長兵”,後面坐的同學叫“譚頌軍”不知道他到底叫我還是叫“譚頌軍”。

他因為近視的緣故,眼光不是很聚焦,彷彿是在看我,又彷彿是在看後面。他盯了我們一會兒,見沒人應聲,又重複點了一下名,教室裡便有一陣嗡嗡聲,班主任彷彿聽出來有人說他叫錯了名字,笑了笑,然後說:“哦!譚頌軍起來說說”。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恍然大悟,原來班主任是想幽默一下。

頌軍回答後,班主任並不點評,然後又點出班上的不良現象,比如說,他看到有些校籃球隊隊員練球后穿著短衣褲直接到教室,便道:“後面有些人沒穿褲子噻!”短暫的沉默後,教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他也跟著笑笑。

接著他又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結束時,他特別強調道:兩個人不能單獨行動哈!短暫沉默後,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他又跟著笑笑。

歡樂的笑聲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有些寂寞和枯燥的時光。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譚頌軍同學成為我畢業後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我們常在一起聚會,也常在一起聊起“郭頌軍”的故事。

師範的科目很多,老師也很多,教學和要求也各具特色。有叫我們把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有因為某一同學一次作業完成得好而宣佈他不用考試就可以及格的,有平時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鬆的,有平常要求很鬆考試要求很嚴的,有嚴謹一絲不苟的,有活潑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不一而足。

這些老師,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不但教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現在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但有一位據說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老師,他的到來,卻成了有些人的惡夢。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19年5月5日,梁平師範的十幾名退休老師在重慶沙坪公園聚會。他們大多居住在主城,跟隨子女生活安享晚年生活。有的是從成都、上海趕來的。如今,還有很多當年師範的老師在實驗中學、紅旗中學、梁平中學等校任教


十二、讓人膽戰的溫老師

(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課間十分鐘,師範的教室裡與中小學無異,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第一排中間幾位女生轉過頭來,與第二排的抓緊時間聊天;左上角一男生正在練笛子,刺耳的尖嘯聲中彷彿含著熟悉的旋律;中間兩位男生正在“扳手筋”,旁邊一群圍觀者也不由都捏緊拳頭喊加油;右後方的巷道中兩男生正練划拳,其中一位每出一拳都從頭上划向地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後排中間幾個同學正聽一位同學吹牛,“嘿個舅子”的口頭禪不時傳來;也有幾位鬧中求靜,專心的看著書或畫著畫……

忽然不知誰叫了一聲:“溫老師來了。”教室立即安靜下來,離開位置的同學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來。由於鬧嚷太凶,沒聽到上課鈴響,也沒發現老師已經在講臺上。

溫老師不姓溫,至於真實姓名,時間太久,忘記了。這裡從同學給他取的外號中提一字出來,再諧音一下,為了避免對號入座和便於敘述,且尊稱為溫老師。

溫老師瘦高個,戴一副眼鏡,走路有些佝僂,長期一種無精打采的樣子,彷彿大病初癒一般。他眼睛時而看向書,時而瞄向窗外。待同學們安靜下來,鏡片後一道冷冷的光迅速掃向大家,然後迅速收回,如同孩子們套在手指上玩的彈力球。

再一陣長長的安靜後,他便開始講課。講課聲音很小,有些飄忽,聽不大真切。開初以為他講的是極精妙的學問,後來發現居然與書上無二原來全是照念。

照本宣科是最容易讓人疲倦的,況且又缺少洪亮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十多分鐘後,同學們便睡覺的睡覺,看小說的看小說,各行其是了。

有一種老師是這樣的,自己講得好不好無所謂,但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聽。溫老師顯然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忽略,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他低頭看著書的眼睛忽然的瞟向下面一眼,然後迅速回過去,雖未發作,怒色卻漸聚於臉上。

教材上的內容很快唸完,還有很多時間,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下面的學生也彷彿不在乎他做不做什麼。又過了好一會兒,見還沒到下課時間。他忽然提高聲音道:“下節課上課前我要抽問,就抽今天學的,被抽到的要揹著書回答。回答不上的,哼!”大家都知道這“哼”的意思,這科平時成績就沒了。

那時師範的學科成績由平時成績、中期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各按一定比例組成,平時成績沒了,就意味著中期考試和期末考試壓力倍增,所以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連半夢半醒的人聽到這句話也不由一驚,趕快認真地讀起書來。看到這種狀態,一絲滿足的笑意瞬間凝在他的嘴角。

當再次上溫老師的課時,大家都有些膽顫心驚,生怕抽到自己。他抽問很是隨意,有時抽段前的,有時抽段中的,有時抽段尾的,並要求與書上完全一樣,心情不好時,錯一字都不行。

對於機械記憶已經弱化而理解記憶正在增強的師範生來說,這種抽問實在有些苛刻。終於,幾位“中獎”者垂頭喪氣的坐在那裡,沒“中獎”的心中暗自慶幸,總算逃過一劫。

臨近考試的一節課上,溫老師忽然神祕地說要給大家漏一點題。在大家有些期待的目光中,他道:“這次中期考試只考三道題。”大家聽得有些摸頭不知腦,這樣的漏題實在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憤怒。

後來考題發下來,才知道到老師所言不虛,果然只有三道問答題,其中一道居然是要求把這本書的目錄揹著寫下來。

這三道題出得都太有“創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下筆,在這題目的背後,分明有一雙嘲弄的眼睛…… 在這些莫名其妙的抽問和考試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漸漸積聚起來。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88年左右的師範在讀學生。梁平剛進入彩照時代,彼時教師月薪不到100元,彩照2元一張,加印1元一張。這是與郭老師同級的同學。

九、遭“蒙古大漢”嚇慘了

在梁平師範的那些日子裡,寢室往往是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一天晚上,不知大家從哪裡弄來一本手抄本小說《千年不歸龍溪河》,好像是梁平某位作者寫的。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有褒有貶,有爭論有附議。那是一個思想很是自由的時代。

大家躺在床上,非常放鬆,各種思想在此碰撞,各種觀點在此交流。大家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有勁,聲音也越來越大,我自然也參與其中,覺得爭論得非常痛快。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寢室悄悄走進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下床我的床頭,大家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的,更不知道他坐了多久。直到大家聊得很疲倦時,他忽然發話道:夜深了,明天再聊吧!

寢室立即安靜下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原來是被稱為“蒙古大漢”的值周副校長(蒙古族人,姓李)坐在那裡。大家嚇得不輕,我更是怕得要命,明天早上肯定要被狠批一頓。

第二天早上早操結束時,學生例行操場集中,“蒙古大漢”沉著臉,我心裡異常緊張,彷彿他的眼光就盯著我的,不會把我弄到臺上去批評吧?他頓了頓後,確實狠狠批評了一頓,但卻不是我,是另外一個同學。

那同學也不是因為參與了討論,而是就在寢室門口赤身裸體地衝澡。寢室正對面是教師寢室,這位同學這樣確實不雅。但那時學校沒有浴室,行為似乎可以理解。

“大漢領導”絲毫沒提昨晚討論的事,很讓我驚訝;又爆料出這樣一件事,更讓我驚訝。師範就是這樣,每天沒大事發生,能想起的也就是些小事。

回到寢室,我去看了一下我的小寶貝——一個小罈子。師範生從家裡帶東西的很多,但帶罈子的只有我一個。我在罈子裡面用母親教我的方法起了鹽水,裡面泡了幾個蘿蔔。

我每天都去看一下,希望它能像家裡的泡菜罈子一樣,酸出美味來。吃飯時,飯碗裡放一根,那種感覺不會比“楊兒”燒白差。

可惜,過了很多天,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那蘿蔔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後來又試了很多次,味道還依然如故。看來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師範畢業時,我又把罈子抱了回去,雖泡菜沒整成功,罈子還是捨不得丟的。

十、意外當了“官”

在中師的幾年生活中,成績和能力都很平庸的我基本與班委無緣,不用說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等重要崗位,就連科代表甚至組長都沒當過。

眼見著就要平淡地度過這幾年時光了,三年級時,一頂“安全委員”的帽子落在我的頭上。我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是我呢?身材瘦小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來保護班上其他同學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許是看我從不惹事生非吧,也許是實在找不到人當吧,也許是班主任隨便指點的吧,都無從知道。在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下,我默認了。

從此,在學校保衛科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我的安全委員工作。我原以為只是掛個名,實際上事情很多。

保衛科長姓鄧,大家叫他鄧保衛。他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走路矯健有力,兩眼十分有神,據說是從部隊偵察兵轉業回來的,看起來確實很有軍人的那種幹練硬朗的作風。沒見過他施展拳腳,但那些好打架的同學一提起他都特別心虛。

他第一次佈置我們的任務是晚自習去巡邏。他在前面走,我們幾個來自於各班的安全委員在後面跟著,誰也不出聲,既緊張,又刺激。經過教學樓門口的池塘時,其他同學在教室安靜地上晚自習,教室裡的燈光被旋轉的電扇切得有些雜亂和恍惚,映在池水中,居然有些朦朧的美。

學生寢室空無一人,我們的腳步聲在空空的走廊上發出讓人心跳的聲音。我們將學校所有地方都巡邏一遍,連女生寢室那兒都要去,然後才回到教室。巡邏,開始很稀奇,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一天下了晚自習,鄧保衛叫我們幾個人去看守一盜竊犯。那盜犯是某一高中學生,看起來與我們年級相仿,戴著手銬,神色疲憊,因偷盜了學校的東西而被抓的,就關在教室旁邊的辦公室裡。

鄧保衛走時,將手銬鑰匙交給我們,也是那次,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手銬。晚上無聊,那盜犯與我們聊天,說他自己不想跑,如果想跑,這手銬和二樓是管不住他的,他隨時都可以跑掉。

我們陪他熬了一夜,他還果真沒跑。看守還真是一個既辛苦又無聊的工作,卻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

還有一次,鄧保衛告訴我們,說女生寢室那邊有一戴草帽的老頭晚上來偷窺,叫我們去設伏。我們一行人偷偷來到女生寢室外的圍牆邊,發現圍牆有一處缺口,我們就蹲在那缺口邊,凝聲屏氣,死死地盯著圍牆外面的菜地,大家都去上晚自習了,四周寂靜得可怕,樹影在月光下搖曳,讓我幾次疑心那是人影。

但一連幾天,不知是消息有誤還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都一無收穫。

鄧保衛確實能力確實很強,好幾個偷盜事件他都破了案,在大家的努力下,學校的打架失竊事件漸漸少了很多。

臨近三年級畢業前發生了一件事,他卻沒查出來,至今也還是一個謎。

十一、幽默的班主任

當燒白的香味漸漸淡去,“三保食店”也送走最後一幫食客,操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那些校籃球隊的成員正揮汗如雨,在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據說他們連續好幾屆在川東地區師範籃球賽中都是冠軍。

操場旁的石欄杆上坐著一些聊天的同學,旁邊的池塘中幾位學生正提著走帕在池塘裡使勁蕩著,從走帕中滲出一股股的汙水來,幾片垃圾飄浮在淡黑色的水上。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漂亮的一個池塘卻成了大家洗走帕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節約水錢吧!

晚自習的鈴聲響了,大家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學習委員去保管室借來電視,新聞聯播準時在各個教室播放起來。新聞聯播結束後,電視機又被還回保管室。

有一年,新聞聯播後,播放電視連續劇《再向虎山行》,有些膽大的,學校看不成,便邀約到街上去偷看。但班主任往往在聯播後來到教室。

班主任個子不高,眼睛比較近視,對人很和藹,不知道是我們很聽話還是他脾氣很好,幾年來從沒對我們發過火。他教我們《文選與寫作》,上課時踱著方步,用不是很標準卻很有幽默感的語言給我們上課。

我很喜歡他的課,他的豐厚學識與妙趣橫生的講解讓我對文學興趣很濃,以致我從不復習也不擔心這科會掛科,每次考試,我《文選》成績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

班主任掃視了一遍全班同學,然後把當天的情況總結了一下,忽然將眼光盯向我們這邊,道:“郭頌軍”起來說一說。我一時有些發懵,不知道他叫的誰。因為我叫“郭長兵”,後面坐的同學叫“譚頌軍”不知道他到底叫我還是叫“譚頌軍”。

他因為近視的緣故,眼光不是很聚焦,彷彿是在看我,又彷彿是在看後面。他盯了我們一會兒,見沒人應聲,又重複點了一下名,教室裡便有一陣嗡嗡聲,班主任彷彿聽出來有人說他叫錯了名字,笑了笑,然後說:“哦!譚頌軍起來說說”。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恍然大悟,原來班主任是想幽默一下。

頌軍回答後,班主任並不點評,然後又點出班上的不良現象,比如說,他看到有些校籃球隊隊員練球后穿著短衣褲直接到教室,便道:“後面有些人沒穿褲子噻!”短暫的沉默後,教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他也跟著笑笑。

接著他又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結束時,他特別強調道:兩個人不能單獨行動哈!短暫沉默後,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他又跟著笑笑。

歡樂的笑聲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有些寂寞和枯燥的時光。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譚頌軍同學成為我畢業後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我們常在一起聚會,也常在一起聊起“郭頌軍”的故事。

師範的科目很多,老師也很多,教學和要求也各具特色。有叫我們把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有因為某一同學一次作業完成得好而宣佈他不用考試就可以及格的,有平時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鬆的,有平常要求很鬆考試要求很嚴的,有嚴謹一絲不苟的,有活潑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不一而足。

這些老師,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不但教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現在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但有一位據說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老師,他的到來,卻成了有些人的惡夢。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19年5月5日,梁平師範的十幾名退休老師在重慶沙坪公園聚會。他們大多居住在主城,跟隨子女生活安享晚年生活。有的是從成都、上海趕來的。如今,還有很多當年師範的老師在實驗中學、紅旗中學、梁平中學等校任教


十二、讓人膽戰的溫老師

(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課間十分鐘,師範的教室裡與中小學無異,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第一排中間幾位女生轉過頭來,與第二排的抓緊時間聊天;左上角一男生正在練笛子,刺耳的尖嘯聲中彷彿含著熟悉的旋律;中間兩位男生正在“扳手筋”,旁邊一群圍觀者也不由都捏緊拳頭喊加油;右後方的巷道中兩男生正練划拳,其中一位每出一拳都從頭上划向地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後排中間幾個同學正聽一位同學吹牛,“嘿個舅子”的口頭禪不時傳來;也有幾位鬧中求靜,專心的看著書或畫著畫……

忽然不知誰叫了一聲:“溫老師來了。”教室立即安靜下來,離開位置的同學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來。由於鬧嚷太凶,沒聽到上課鈴響,也沒發現老師已經在講臺上。

溫老師不姓溫,至於真實姓名,時間太久,忘記了。這裡從同學給他取的外號中提一字出來,再諧音一下,為了避免對號入座和便於敘述,且尊稱為溫老師。

溫老師瘦高個,戴一副眼鏡,走路有些佝僂,長期一種無精打采的樣子,彷彿大病初癒一般。他眼睛時而看向書,時而瞄向窗外。待同學們安靜下來,鏡片後一道冷冷的光迅速掃向大家,然後迅速收回,如同孩子們套在手指上玩的彈力球。

再一陣長長的安靜後,他便開始講課。講課聲音很小,有些飄忽,聽不大真切。開初以為他講的是極精妙的學問,後來發現居然與書上無二原來全是照念。

照本宣科是最容易讓人疲倦的,況且又缺少洪亮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十多分鐘後,同學們便睡覺的睡覺,看小說的看小說,各行其是了。

有一種老師是這樣的,自己講得好不好無所謂,但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聽。溫老師顯然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忽略,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他低頭看著書的眼睛忽然的瞟向下面一眼,然後迅速回過去,雖未發作,怒色卻漸聚於臉上。

教材上的內容很快唸完,還有很多時間,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下面的學生也彷彿不在乎他做不做什麼。又過了好一會兒,見還沒到下課時間。他忽然提高聲音道:“下節課上課前我要抽問,就抽今天學的,被抽到的要揹著書回答。回答不上的,哼!”大家都知道這“哼”的意思,這科平時成績就沒了。

那時師範的學科成績由平時成績、中期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各按一定比例組成,平時成績沒了,就意味著中期考試和期末考試壓力倍增,所以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連半夢半醒的人聽到這句話也不由一驚,趕快認真地讀起書來。看到這種狀態,一絲滿足的笑意瞬間凝在他的嘴角。

當再次上溫老師的課時,大家都有些膽顫心驚,生怕抽到自己。他抽問很是隨意,有時抽段前的,有時抽段中的,有時抽段尾的,並要求與書上完全一樣,心情不好時,錯一字都不行。

對於機械記憶已經弱化而理解記憶正在增強的師範生來說,這種抽問實在有些苛刻。終於,幾位“中獎”者垂頭喪氣的坐在那裡,沒“中獎”的心中暗自慶幸,總算逃過一劫。

臨近考試的一節課上,溫老師忽然神祕地說要給大家漏一點題。在大家有些期待的目光中,他道:“這次中期考試只考三道題。”大家聽得有些摸頭不知腦,這樣的漏題實在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憤怒。

後來考題發下來,才知道到老師所言不虛,果然只有三道問答題,其中一道居然是要求把這本書的目錄揹著寫下來。

這三道題出得都太有“創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下筆,在這題目的背後,分明有一雙嘲弄的眼睛…… 在這些莫名其妙的抽問和考試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漸漸積聚起來。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十三、“酒瓶懸案”

(以下內容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實習回來,就意味著即將畢業分別了。三年了,所有的愛恨情仇都需要在這段時間裡解決。照合影,寫畢業留言,給暗戀過的人表白,一切顯得既清閒又有些忙亂。

晚自習後,在樹影中、牆角里,常常都會藏著幾個人;夜深人靜時,有的寢室還傳來壓抑的偷偷的哭泣聲。

一個週末,天氣異常炎熱,蒸得房子都彷彿要冒出汗來。新修的男生寢室東北角,一棵茂盛的核桃樹下,路燈發出昏暗的光。密密麻麻的水螞蟻在燈前飛來飛去。同學們都回去了,寢室正東面石梯下的教師宿舍也沒有燈光,老師們也走了。整個學校空蕩蕩的,安靜得可怕。

深夜,沒有月光。忽然,男生寢室南邊的樓上飛出幾個酒瓶,如幾發炮彈,準確命中了下面溫老師的屋頂。老舊的屋瓦發出幾聲悶響後,又很快就恢復了寧靜。

是誰扔的酒瓶?溫老師不知道,其他老師不知道,同學們也不知道。鄧保衛偵破過無數案件,帶著一群安全委員東查西查,也沒查出過所以然來。問了許多同學,結論是:誰也沒有見過,誰也沒有幹過。看來,此事雖被傳得沸沸揚揚,沒傷到人,也查不出來,便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溫老師覺得此事是不能這樣不了了之的。很快便下起來的暴雨讓屋裡如同小河,他只能提著盆子桶兒四處接漏,特別是床頂那個窟窿,讓他簡直崩潰。此仇必報,溫老師恨得牙癢癢,一個報復計劃在心中頓生。

溫老師請來數學老師,根據落點,拋物線,反覆計算,推論起點,終於“準確”鎖定了幾個寢室。這幾個寢室的學生絲毫沒覺察到,一張支好的大網,隨時準備著向他們罩下來。

溫老師很少來上課了,即使來,也只站在講臺上,也不抽問,也不講課,臉色很是難看,眼睛偶爾掃過一道令人發冷的寒光。同學們都不敢惹他,靜靜地看著書,心裡卻偷著樂。溫老師站不了一會兒,就悄悄離開了。

後來,那幾個寢室的好些人被罩到了溫老師的網裡,因溫老師這一科沒及格拿不到畢業證。無論怎樣的喊冤申訴,也沒改變結果。按規定,不及格的可以有一次補考機會,然而,大家都明白,補考也就一形式。

補考那天,有棄筆抗爭的,有默默認真答題的,但結果都一樣:不及格。有一同學憤而問之:我全照著書上寫的,怎麼不及格呢?答曰:書上也不準,以我的為準。

那些帶著肄業證工作的人慾哭無淚,只得捧著一顆受傷的心走向工作崗位,這些人中很多明知自己是冤枉的,卻無能為力,憤怒的他們也曾想過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幸虧因多種原因未能成行。

多年以後,這些同學通過自考、函授或電大獲取了專本科文憑,肄業證的影響才真正成為過去。

在青春時代,某些熱血激昂的衝動如同一把鐵錘擊在石塊上,在發洩憤怒的同時,反彈的殘渣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身邊無辜的人。

當學生出現針對老師的過激行為後,這位老師首先應是反省自己,還是報復學生?是“以直報怨”、“以德報怨”還是“以仇報怨”?教育很難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只有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想,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吧。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當年的師範生已步入中年,曾經的學生也大多成了資深老師,對當年的事件各自有不同的判斷和觀點,溫老師也早已不在教師崗位。

“酒瓶”的懸案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永遠的謎。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88年左右的師範在讀學生。梁平剛進入彩照時代,彼時教師月薪不到100元,彩照2元一張,加印1元一張。這是與郭老師同級的同學。

九、遭“蒙古大漢”嚇慘了

在梁平師範的那些日子裡,寢室往往是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一天晚上,不知大家從哪裡弄來一本手抄本小說《千年不歸龍溪河》,好像是梁平某位作者寫的。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有褒有貶,有爭論有附議。那是一個思想很是自由的時代。

大家躺在床上,非常放鬆,各種思想在此碰撞,各種觀點在此交流。大家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有勁,聲音也越來越大,我自然也參與其中,覺得爭論得非常痛快。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寢室悄悄走進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下床我的床頭,大家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的,更不知道他坐了多久。直到大家聊得很疲倦時,他忽然發話道:夜深了,明天再聊吧!

寢室立即安靜下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原來是被稱為“蒙古大漢”的值周副校長(蒙古族人,姓李)坐在那裡。大家嚇得不輕,我更是怕得要命,明天早上肯定要被狠批一頓。

第二天早上早操結束時,學生例行操場集中,“蒙古大漢”沉著臉,我心裡異常緊張,彷彿他的眼光就盯著我的,不會把我弄到臺上去批評吧?他頓了頓後,確實狠狠批評了一頓,但卻不是我,是另外一個同學。

那同學也不是因為參與了討論,而是就在寢室門口赤身裸體地衝澡。寢室正對面是教師寢室,這位同學這樣確實不雅。但那時學校沒有浴室,行為似乎可以理解。

“大漢領導”絲毫沒提昨晚討論的事,很讓我驚訝;又爆料出這樣一件事,更讓我驚訝。師範就是這樣,每天沒大事發生,能想起的也就是些小事。

回到寢室,我去看了一下我的小寶貝——一個小罈子。師範生從家裡帶東西的很多,但帶罈子的只有我一個。我在罈子裡面用母親教我的方法起了鹽水,裡面泡了幾個蘿蔔。

我每天都去看一下,希望它能像家裡的泡菜罈子一樣,酸出美味來。吃飯時,飯碗裡放一根,那種感覺不會比“楊兒”燒白差。

可惜,過了很多天,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那蘿蔔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後來又試了很多次,味道還依然如故。看來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師範畢業時,我又把罈子抱了回去,雖泡菜沒整成功,罈子還是捨不得丟的。

十、意外當了“官”

在中師的幾年生活中,成績和能力都很平庸的我基本與班委無緣,不用說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等重要崗位,就連科代表甚至組長都沒當過。

眼見著就要平淡地度過這幾年時光了,三年級時,一頂“安全委員”的帽子落在我的頭上。我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是我呢?身材瘦小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來保護班上其他同學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許是看我從不惹事生非吧,也許是實在找不到人當吧,也許是班主任隨便指點的吧,都無從知道。在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下,我默認了。

從此,在學校保衛科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我的安全委員工作。我原以為只是掛個名,實際上事情很多。

保衛科長姓鄧,大家叫他鄧保衛。他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走路矯健有力,兩眼十分有神,據說是從部隊偵察兵轉業回來的,看起來確實很有軍人的那種幹練硬朗的作風。沒見過他施展拳腳,但那些好打架的同學一提起他都特別心虛。

他第一次佈置我們的任務是晚自習去巡邏。他在前面走,我們幾個來自於各班的安全委員在後面跟著,誰也不出聲,既緊張,又刺激。經過教學樓門口的池塘時,其他同學在教室安靜地上晚自習,教室裡的燈光被旋轉的電扇切得有些雜亂和恍惚,映在池水中,居然有些朦朧的美。

學生寢室空無一人,我們的腳步聲在空空的走廊上發出讓人心跳的聲音。我們將學校所有地方都巡邏一遍,連女生寢室那兒都要去,然後才回到教室。巡邏,開始很稀奇,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一天下了晚自習,鄧保衛叫我們幾個人去看守一盜竊犯。那盜犯是某一高中學生,看起來與我們年級相仿,戴著手銬,神色疲憊,因偷盜了學校的東西而被抓的,就關在教室旁邊的辦公室裡。

鄧保衛走時,將手銬鑰匙交給我們,也是那次,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手銬。晚上無聊,那盜犯與我們聊天,說他自己不想跑,如果想跑,這手銬和二樓是管不住他的,他隨時都可以跑掉。

我們陪他熬了一夜,他還果真沒跑。看守還真是一個既辛苦又無聊的工作,卻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

還有一次,鄧保衛告訴我們,說女生寢室那邊有一戴草帽的老頭晚上來偷窺,叫我們去設伏。我們一行人偷偷來到女生寢室外的圍牆邊,發現圍牆有一處缺口,我們就蹲在那缺口邊,凝聲屏氣,死死地盯著圍牆外面的菜地,大家都去上晚自習了,四周寂靜得可怕,樹影在月光下搖曳,讓我幾次疑心那是人影。

但一連幾天,不知是消息有誤還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都一無收穫。

鄧保衛確實能力確實很強,好幾個偷盜事件他都破了案,在大家的努力下,學校的打架失竊事件漸漸少了很多。

臨近三年級畢業前發生了一件事,他卻沒查出來,至今也還是一個謎。

十一、幽默的班主任

當燒白的香味漸漸淡去,“三保食店”也送走最後一幫食客,操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那些校籃球隊的成員正揮汗如雨,在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據說他們連續好幾屆在川東地區師範籃球賽中都是冠軍。

操場旁的石欄杆上坐著一些聊天的同學,旁邊的池塘中幾位學生正提著走帕在池塘裡使勁蕩著,從走帕中滲出一股股的汙水來,幾片垃圾飄浮在淡黑色的水上。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漂亮的一個池塘卻成了大家洗走帕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節約水錢吧!

晚自習的鈴聲響了,大家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學習委員去保管室借來電視,新聞聯播準時在各個教室播放起來。新聞聯播結束後,電視機又被還回保管室。

有一年,新聞聯播後,播放電視連續劇《再向虎山行》,有些膽大的,學校看不成,便邀約到街上去偷看。但班主任往往在聯播後來到教室。

班主任個子不高,眼睛比較近視,對人很和藹,不知道是我們很聽話還是他脾氣很好,幾年來從沒對我們發過火。他教我們《文選與寫作》,上課時踱著方步,用不是很標準卻很有幽默感的語言給我們上課。

我很喜歡他的課,他的豐厚學識與妙趣橫生的講解讓我對文學興趣很濃,以致我從不復習也不擔心這科會掛科,每次考試,我《文選》成績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

班主任掃視了一遍全班同學,然後把當天的情況總結了一下,忽然將眼光盯向我們這邊,道:“郭頌軍”起來說一說。我一時有些發懵,不知道他叫的誰。因為我叫“郭長兵”,後面坐的同學叫“譚頌軍”不知道他到底叫我還是叫“譚頌軍”。

他因為近視的緣故,眼光不是很聚焦,彷彿是在看我,又彷彿是在看後面。他盯了我們一會兒,見沒人應聲,又重複點了一下名,教室裡便有一陣嗡嗡聲,班主任彷彿聽出來有人說他叫錯了名字,笑了笑,然後說:“哦!譚頌軍起來說說”。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恍然大悟,原來班主任是想幽默一下。

頌軍回答後,班主任並不點評,然後又點出班上的不良現象,比如說,他看到有些校籃球隊隊員練球后穿著短衣褲直接到教室,便道:“後面有些人沒穿褲子噻!”短暫的沉默後,教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他也跟著笑笑。

接著他又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結束時,他特別強調道:兩個人不能單獨行動哈!短暫沉默後,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他又跟著笑笑。

歡樂的笑聲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有些寂寞和枯燥的時光。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譚頌軍同學成為我畢業後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我們常在一起聚會,也常在一起聊起“郭頌軍”的故事。

師範的科目很多,老師也很多,教學和要求也各具特色。有叫我們把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有因為某一同學一次作業完成得好而宣佈他不用考試就可以及格的,有平時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鬆的,有平常要求很鬆考試要求很嚴的,有嚴謹一絲不苟的,有活潑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不一而足。

這些老師,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不但教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現在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但有一位據說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老師,他的到來,卻成了有些人的惡夢。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19年5月5日,梁平師範的十幾名退休老師在重慶沙坪公園聚會。他們大多居住在主城,跟隨子女生活安享晚年生活。有的是從成都、上海趕來的。如今,還有很多當年師範的老師在實驗中學、紅旗中學、梁平中學等校任教


十二、讓人膽戰的溫老師

(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課間十分鐘,師範的教室裡與中小學無異,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第一排中間幾位女生轉過頭來,與第二排的抓緊時間聊天;左上角一男生正在練笛子,刺耳的尖嘯聲中彷彿含著熟悉的旋律;中間兩位男生正在“扳手筋”,旁邊一群圍觀者也不由都捏緊拳頭喊加油;右後方的巷道中兩男生正練划拳,其中一位每出一拳都從頭上划向地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後排中間幾個同學正聽一位同學吹牛,“嘿個舅子”的口頭禪不時傳來;也有幾位鬧中求靜,專心的看著書或畫著畫……

忽然不知誰叫了一聲:“溫老師來了。”教室立即安靜下來,離開位置的同學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來。由於鬧嚷太凶,沒聽到上課鈴響,也沒發現老師已經在講臺上。

溫老師不姓溫,至於真實姓名,時間太久,忘記了。這裡從同學給他取的外號中提一字出來,再諧音一下,為了避免對號入座和便於敘述,且尊稱為溫老師。

溫老師瘦高個,戴一副眼鏡,走路有些佝僂,長期一種無精打采的樣子,彷彿大病初癒一般。他眼睛時而看向書,時而瞄向窗外。待同學們安靜下來,鏡片後一道冷冷的光迅速掃向大家,然後迅速收回,如同孩子們套在手指上玩的彈力球。

再一陣長長的安靜後,他便開始講課。講課聲音很小,有些飄忽,聽不大真切。開初以為他講的是極精妙的學問,後來發現居然與書上無二原來全是照念。

照本宣科是最容易讓人疲倦的,況且又缺少洪亮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十多分鐘後,同學們便睡覺的睡覺,看小說的看小說,各行其是了。

有一種老師是這樣的,自己講得好不好無所謂,但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聽。溫老師顯然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忽略,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他低頭看著書的眼睛忽然的瞟向下面一眼,然後迅速回過去,雖未發作,怒色卻漸聚於臉上。

教材上的內容很快唸完,還有很多時間,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下面的學生也彷彿不在乎他做不做什麼。又過了好一會兒,見還沒到下課時間。他忽然提高聲音道:“下節課上課前我要抽問,就抽今天學的,被抽到的要揹著書回答。回答不上的,哼!”大家都知道這“哼”的意思,這科平時成績就沒了。

那時師範的學科成績由平時成績、中期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各按一定比例組成,平時成績沒了,就意味著中期考試和期末考試壓力倍增,所以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連半夢半醒的人聽到這句話也不由一驚,趕快認真地讀起書來。看到這種狀態,一絲滿足的笑意瞬間凝在他的嘴角。

當再次上溫老師的課時,大家都有些膽顫心驚,生怕抽到自己。他抽問很是隨意,有時抽段前的,有時抽段中的,有時抽段尾的,並要求與書上完全一樣,心情不好時,錯一字都不行。

對於機械記憶已經弱化而理解記憶正在增強的師範生來說,這種抽問實在有些苛刻。終於,幾位“中獎”者垂頭喪氣的坐在那裡,沒“中獎”的心中暗自慶幸,總算逃過一劫。

臨近考試的一節課上,溫老師忽然神祕地說要給大家漏一點題。在大家有些期待的目光中,他道:“這次中期考試只考三道題。”大家聽得有些摸頭不知腦,這樣的漏題實在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憤怒。

後來考題發下來,才知道到老師所言不虛,果然只有三道問答題,其中一道居然是要求把這本書的目錄揹著寫下來。

這三道題出得都太有“創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下筆,在這題目的背後,分明有一雙嘲弄的眼睛…… 在這些莫名其妙的抽問和考試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漸漸積聚起來。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十三、“酒瓶懸案”

(以下內容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實習回來,就意味著即將畢業分別了。三年了,所有的愛恨情仇都需要在這段時間裡解決。照合影,寫畢業留言,給暗戀過的人表白,一切顯得既清閒又有些忙亂。

晚自習後,在樹影中、牆角里,常常都會藏著幾個人;夜深人靜時,有的寢室還傳來壓抑的偷偷的哭泣聲。

一個週末,天氣異常炎熱,蒸得房子都彷彿要冒出汗來。新修的男生寢室東北角,一棵茂盛的核桃樹下,路燈發出昏暗的光。密密麻麻的水螞蟻在燈前飛來飛去。同學們都回去了,寢室正東面石梯下的教師宿舍也沒有燈光,老師們也走了。整個學校空蕩蕩的,安靜得可怕。

深夜,沒有月光。忽然,男生寢室南邊的樓上飛出幾個酒瓶,如幾發炮彈,準確命中了下面溫老師的屋頂。老舊的屋瓦發出幾聲悶響後,又很快就恢復了寧靜。

是誰扔的酒瓶?溫老師不知道,其他老師不知道,同學們也不知道。鄧保衛偵破過無數案件,帶著一群安全委員東查西查,也沒查出過所以然來。問了許多同學,結論是:誰也沒有見過,誰也沒有幹過。看來,此事雖被傳得沸沸揚揚,沒傷到人,也查不出來,便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溫老師覺得此事是不能這樣不了了之的。很快便下起來的暴雨讓屋裡如同小河,他只能提著盆子桶兒四處接漏,特別是床頂那個窟窿,讓他簡直崩潰。此仇必報,溫老師恨得牙癢癢,一個報復計劃在心中頓生。

溫老師請來數學老師,根據落點,拋物線,反覆計算,推論起點,終於“準確”鎖定了幾個寢室。這幾個寢室的學生絲毫沒覺察到,一張支好的大網,隨時準備著向他們罩下來。

溫老師很少來上課了,即使來,也只站在講臺上,也不抽問,也不講課,臉色很是難看,眼睛偶爾掃過一道令人發冷的寒光。同學們都不敢惹他,靜靜地看著書,心裡卻偷著樂。溫老師站不了一會兒,就悄悄離開了。

後來,那幾個寢室的好些人被罩到了溫老師的網裡,因溫老師這一科沒及格拿不到畢業證。無論怎樣的喊冤申訴,也沒改變結果。按規定,不及格的可以有一次補考機會,然而,大家都明白,補考也就一形式。

補考那天,有棄筆抗爭的,有默默認真答題的,但結果都一樣:不及格。有一同學憤而問之:我全照著書上寫的,怎麼不及格呢?答曰:書上也不準,以我的為準。

那些帶著肄業證工作的人慾哭無淚,只得捧著一顆受傷的心走向工作崗位,這些人中很多明知自己是冤枉的,卻無能為力,憤怒的他們也曾想過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幸虧因多種原因未能成行。

多年以後,這些同學通過自考、函授或電大獲取了專本科文憑,肄業證的影響才真正成為過去。

在青春時代,某些熱血激昂的衝動如同一把鐵錘擊在石塊上,在發洩憤怒的同時,反彈的殘渣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身邊無辜的人。

當學生出現針對老師的過激行為後,這位老師首先應是反省自己,還是報復學生?是“以直報怨”、“以德報怨”還是“以仇報怨”?教育很難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只有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想,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吧。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當年的師範生已步入中年,曾經的學生也大多成了資深老師,對當年的事件各自有不同的判斷和觀點,溫老師也早已不在教師崗位。

“酒瓶”的懸案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永遠的謎。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05年左右的梁平南門片區,右上高樓背後位置,就是原來梁平師範校園所在。

十四、再見物理老師

2019年7月的一個晚上,我到店裡吃飯,聽到鄰桌聊天的人中有人叫了一聲某個人的名字。這不是我師範位物理老師的名字嗎?我心裡一震,不由轉過身去。

鄰桌的人我都很熟悉,其中一位五十多歲的男人,我看起來好像不認識,卻又彷彿哪裡見過。他身材略胖,頭髮稀少了,一副慈祥安靜的樣子。他不是很愛說話,聲音不大,聽不大真切說什麼。

這便是我師範的物理老師嗎?於是,向本桌的同事打聽,真的便是他。

那時的他年輕帥氣,站在講臺上給人很有精神的感覺。他滿頭黑髮。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眉毛,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劍眉,於是私下裡想,他名字中的那個字是否與這種眉毛有關。後來看到寫俠客的“劍眉星目”、“劍眉朗目”,不由便想起他。

他普通話並不標準,聲音也不渾厚,帶著濃濃的方言色彩。但值得欽佩的是,他師範三年全部堅持用普通話上課,無一例外。

其實,師範的課堂幾乎沒其他的領導和老師來聽課,講不講普通話我們也並不很在意,也有老師一直是四川話上課的。但他卻能自我要求,這種精神和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遊詞飛,請你起來回答。”教室裡一陣笑聲,他並不知道大家笑什麼,也忍不住像孩子般天真地笑了,濃眉下的眼睛滿含著期待與鼓勵。他在普通話中常把“劉”說成“遊”,大家只是笑笑,也沒誰給他糾正,因此他就這樣一直說了三年。我們聽起來非但不覺刺耳,反倒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幽默感。

大概因為他是一班的班主任,工作本就很忙,對我們班的同學知名字知道很少的緣故吧,他經常就叫那幾個同學回答問題。我那時在班上如同花園中一顆普通小草,老師一般很少關注到我,他也從來沒抽過我回答問題。

“親其師,信其道”。但我卻很喜歡聽他的課,也很喜歡物理這一門學科。常常沒事的時候,就去研究物理書後面附錄裡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了三年,也沒怎麼搞懂。那時我很渴望他能給我們講一講,也想去問一問,但最終沒能等到,也沒問成。

喝酒很少串桌的我,卻去鄰桌向他敬了酒,他今在紅中教書多年了。看到自己近三十年未曾見面的老師,心中感慨萬千,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還說看過我寫的《樑師記憶》,說還寫得不錯。我知道他是在鼓勵我,但心中還是湧過陣陣暖流。

歲月老去了我們的容顏,卻老不去我們的心,那些以為被塵封的記憶在某個時刻會忽然清晰起來。一位老師,可能記不住曾經教過的那些學生,但能被喜愛你的學生記住,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十五、畢業前的聚會

師範畢業臨走前,班上組織了一次聚會,大家很瘋,很多人都喝了酒,有的還醉了。我也不例外,十多年來第一次喝酒,不因其它的,只因了那種氛圍。大家談過去,談未來,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晚飯後,我們幾位同學乘著酒意去了機場。上世紀90年代初的梁平機場遠不像現在這樣開放,機場實行軍事管制,到機場走走也得小心。

機場人很少,月光很好,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朦朧在月光裡。梁平就像一個搖籃,縣城就躺在搖籃裡。師範被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一點兒也看不見。

對面幾架戰鬥機停在那裡,在月色下反著熒熒的光,其中有一架飛機穿著衣服,黑色的影子十分龐大。儘管讀師範以來,多次去過機場;也儘管很渴望近距離去看看飛機,但我知道那裡是不能去的。

三年前,記得師範面試結束那天下午,幾個同學邀約到機場看飛機。當我們跨過警戒線,還沒走到飛機跟前,便被一空軍士兵抓住,把我們當作犯人般站在那裡。我們好說歹說,都沒打動他。最後是下起大雨來了,他還讓站了一會兒,又教育了一通才讓我們離開。

一晃三年過去了,師範生活便成了回憶。記得也是這樣的月夜,我在師範的操場裡摔了不知多少次,終於在鼻青臉腫中學會了坐自行車;也是在這樣的月夜,我們偷偷溜出去到街上看電視,回來差點被值周老師抓住;也是這樣的月夜,我們在北門的廣場跑道上練習長跑……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們回到學校。

石欄杆邊的杉樹下還有幾個人小聲說著話,其中彷彿還有啜泣聲。回到寢室,大家都沒說話,我也難以入睡,既有對過去幾年生活的依戀,也有對未來教師生活的嚮往。

而今,又近三十年過去了,由於沒離開教育的緣故,還能不時碰到曾經的同學和老師,心中會湧起一種親切感。

也有些同學至今沒見,像那位留級到我們班在臺上怒摔話筒的音樂天才,像那位因檢舉不符合讀師範要求而離開的漂亮女生,都只偶爾有些零星消息罷了!


"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最右為本文作者郭老師。感謝郭老師的文章

六、我們當年窮得吃不飽飯

1990年的上年,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最為艱難的半年。那時,哥哥在齊齊哈爾讀大學,弟弟在屏錦中學讀高中,我在讀梁平師範。

哥哥和弟弟的生活費已壓到了最低,我每月10元的生活費也沒有了,只能靠國家對師範生的二三十元生活補貼勉強為生。父母掙錢的能力已發揮到了極限,不得已將家裡的一間木房子拆下來,把其中能賣成錢的木頭賣了。

能早日畢業,早領工資,減輕家庭負擔,成了我那時的盼望。不過我也常常面對現實,苦中尋樂。

有一週末,我邀約另兩位同學一起去爬山。臨走時,我帶了一包鹽,那兩同學帶了一點鹹菜和一陶瓷茶盅。我們爬過一座山又一座山,雖熱情不減,卻也疲憊不堪。

後來我們來到一山頂,頂上有幾塊菜土,菜長得很好。我們用茶缸做鍋,去菜地裡偷些菜葉來煮著吃。開始還覺得味道不錯,後來越吃越難吃,只有鹽、沒有油的煮菜葉那澀味至今難忘。

我們全家都很好客,我也不例外,但那段日子我最擔心的有客人來。我每天的飯菜票都計劃著用,我必須控制自己,只可少用,絕不能多用。但世界上的事就是奇怪,你越擔心的事,它越要來。

哥哥原樑中的一位同學沒考上大學,後來在樑中復學。因到過我家,所以相識。他每週末都來我這裡,來時在外面租一本小說,就在我寢室看著不走,招呼他吃過晚飯也不走,還要住一晚吃過早飯再離開。

他走後,我便躺在床上看書睡覺,節約體能。午飯和晚飯都不吃,即便餓得頭昏眼花,也只能硬扛著。寢室同學叫我出去玩,我都一一拒絕。

後來實在招架不住了,便躲著他,週六傍晚,遠遠見他來了,便躲出去,給同寢室的說自己不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即便如此,那人還有時不走。但最後見我對他很冷淡,漸漸地最後沒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記憶很深刻,窮困讓我很無奈。那時,我們很多時候為省車費走路回家。弟弟在屏中也一樣,有一次他走路在大埡口便車搭上一輛拖開機,後來拖拉機翻了,摔斷了兩顆門牙。

貧窮讓人記憶深刻。一次同學聚餐,聊起師範的那些日子。一位同學說,當時她想邀請班上實習的同學到她家吃頓飯,給她父親說了後,她父親堅決不幹,她氣得與父親吵了一架。現在能理解父親,那時家窮,拿什麼來招待這些同學呢?

現在的孩子讀書,早已不為吃穿發愁,他們也很難體會到當年我們經歷過的那些艱苦歲月。

圖為梁平師範今天的大致位置在名豪廣場後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七、難忘的楊兒燒白

下午第三節下課了,儘管夕陽被西邊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但熱氣仍一陣一陣地從地上騰起。老師剛出教室門,同學們便從窗臺上拿著碗向外跑去。大部分人衝向了食堂,少部分則衝向了開水房。

衝向開水房的並不是為了打開水,而是為了搶“肥肉燒白”,去晚了往往賣完了。燒開水的師傅“楊兒”的燒白可以說是味道獨特,老遠都能聞到那種濃濃的肉香混著鹹菜香的香味,幾乎沒人能拒絕。有錢的學生常常光顧,百吃不厭。沒錢的學生省吃儉用,只為能打一頓這樣的牙祭。

由於“楊兒燒白”深入人心,在很長一段時間成了大家計量錢的單位。比如買某樣東西不說值多少錢,而說值多少份燒白。又比如說兩同學打個賭,也不賭多少錢,而賭多少份燒白。

對於我們窮學生一族來說,“楊兒”燒白是一種奢望,一月能吃上一次就很不錯了。而每次買來,都極珍惜地慢慢品嚐,生怕將這一疊薄如紙片的燒白一口吞了下去,直把最後一點鹹菜都吃得精光。

而今,能做燒白的店到處都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但卻沒再吃到過那麼好味道的燒白了。

在梁平師範東邊圍牆外面通往附小大門的巷道里,有一個小食店叫“三保食店”,我曾一直認為叫“三包食店”。後來看到店門上一副對聯,對聯上聯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下聯是“保質保量保衛生”,才知道是“三保食店”的。

師範生是這裡的常客,週末放假常光顧這裡。 店老闆“三保老頭”高高的個子,乾瘦乾瘦,眼裡常透著生意人的精明,滿嘴油滑,對學生食客們很熱情。

我到“三保食店”吃飯的時候不多。只記得有一次學校退給我們一些乾麵,兩斤一把的,我拿去讓“三保老頭”加工,不知道是其味道好,還是我們太餓了,居然兩個人將兩斤面都吃了精光。

後來,迎賓樓的包子、五層樓飯店的剩菜,都曾吸引過我們。在那貧困而又正長身體的青春歲月裡,每一個人對飢餓和“美食”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每當想起這些,就想起那段難以忘懷的時光。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90年代的梁平大眾街,今名豪下廣場位置。圖中左側主樓是百貨公司大樓,右側樓就是國有五層樓飯店。兩樓中間巷道進去就是梁平師範。

八、梁平師範人才濟濟

師範與初中不一樣,與大學相似。作業少,空閒時間多。學校學生會和團委便組織建立了一些社團,吸引愛好者和有能力的學生參加。

這時,我才發現,師範生簡直是人才濟濟。會畫的、會唱的、會寫的、會說的、會打的等能力強的人到處都是,會吹拉彈唱,懂琴棋書畫的隨處可見,而曾一直死讀書的我卻啥都不會,心中很是自卑,想去參加那些社團,也毫無底氣。

好在我們班主任很熱心,在他的努力下,我們班建了一個文學社,愛好文學的我也加入了,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社團,心中很是激動。當文學社組織第一次活動,要求大家以《悔》為題寫一篇文章時,我極為珍惜,認真對待,文章後來被拿到社裡供大家研討。

但後來隨著大家交往面擴大,很多人興趣轉移,又沒有經費等支持,便沒維持多久,就自動解散了。文學社雖然解散了,但文學的種子卻在一部分人心裡種下來。

學校曾建立一個書劍協會,各個年級都有人蔘加,也沒門檻,主要學習武術和書法。當年金庸的武俠小說風靡全國,《再向虎山行》等武俠電視劇更是讓不少人迷戀武術,這樣的協會自然具有相當的誘惑力,報名者甚眾。

由於當時很多人都沒有錢買劍,老師要求我們回家砍一根木棍當劍。我放假回家,在山裡東尋西找,好不容易才做了一根自己比較滿意的“劍”。但卻沒派上用場,因為每次活動都是早上很早的時間,時間地點也不固定,靠臨時口頭通知。好多次等我得到消息時,他們已經結束了。

幾次以後,便跟不上節奏,字也寫不好,劍也練不好,只得放棄。現在想來,除了交了點會費,一起照了一張合影外,幾乎都沒學到什麼東西,頗為遺憾地失去了至少能練好字的一次機會。據說那些愛好並能堅持的成員,最終取得了成功,很欽佩他們。

師範三年級時,校團委辦了一份校刊,取名《潮汐》,我曾投稿一篇童話和一篇小冷幽默故事,初稿都通過了,但後來的樣稿發給我時,只有童話,那篇小故事被刪了,可能諷刺味太濃了吧。

小故事簡單,題目是《冷汗》,內容只有幾句話,記錄如:“師傅,你每次打菜時手為啥總是發抖呢?”“太冷嘛,冷得手都發抖了。“你額頭上不是在出汗嗎?“那是冷汗。”……

據說學校還有其他社團,但我都沒參加過。那些從社團鍛煉出來的人,很多後來都發展得很好。

在人生最關鍵的成長期,學校以社團為平臺,給了大家學習、交流和鍛鍊的機會。而我,卻遺憾地錯過了太多,如果讀師範的機會可以重來,我會努爭取機會,倍加珍惜機會。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1988年左右的師範在讀學生。梁平剛進入彩照時代,彼時教師月薪不到100元,彩照2元一張,加印1元一張。這是與郭老師同級的同學。

九、遭“蒙古大漢”嚇慘了

在梁平師範的那些日子裡,寢室往往是記憶最深的地方之一。

一天晚上,不知大家從哪裡弄來一本手抄本小說《千年不歸龍溪河》,好像是梁平某位作者寫的。大家討論得非常熱烈,從不同角度進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有褒有貶,有爭論有附議。那是一個思想很是自由的時代。

大家躺在床上,非常放鬆,各種思想在此碰撞,各種觀點在此交流。大家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有勁,聲音也越來越大,我自然也參與其中,覺得爭論得非常痛快。

但誰也沒有注意到,這時寢室悄悄走進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下床我的床頭,大家誰都不知道他什麼時候來的,更不知道他坐了多久。直到大家聊得很疲倦時,他忽然發話道:夜深了,明天再聊吧!

寢室立即安靜下來,一點聲音也沒有,原來是被稱為“蒙古大漢”的值周副校長(蒙古族人,姓李)坐在那裡。大家嚇得不輕,我更是怕得要命,明天早上肯定要被狠批一頓。

第二天早上早操結束時,學生例行操場集中,“蒙古大漢”沉著臉,我心裡異常緊張,彷彿他的眼光就盯著我的,不會把我弄到臺上去批評吧?他頓了頓後,確實狠狠批評了一頓,但卻不是我,是另外一個同學。

那同學也不是因為參與了討論,而是就在寢室門口赤身裸體地衝澡。寢室正對面是教師寢室,這位同學這樣確實不雅。但那時學校沒有浴室,行為似乎可以理解。

“大漢領導”絲毫沒提昨晚討論的事,很讓我驚訝;又爆料出這樣一件事,更讓我驚訝。師範就是這樣,每天沒大事發生,能想起的也就是些小事。

回到寢室,我去看了一下我的小寶貝——一個小罈子。師範生從家裡帶東西的很多,但帶罈子的只有我一個。我在罈子裡面用母親教我的方法起了鹽水,裡面泡了幾個蘿蔔。

我每天都去看一下,希望它能像家裡的泡菜罈子一樣,酸出美味來。吃飯時,飯碗裡放一根,那種感覺不會比“楊兒”燒白差。

可惜,過了很多天,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那蘿蔔除了鹹味還是鹹味。後來又試了很多次,味道還依然如故。看來這個技術活不是誰都能做的。

師範畢業時,我又把罈子抱了回去,雖泡菜沒整成功,罈子還是捨不得丟的。

十、意外當了“官”

在中師的幾年生活中,成績和能力都很平庸的我基本與班委無緣,不用說班長、學習委員和生活委員等重要崗位,就連科代表甚至組長都沒當過。

眼見著就要平淡地度過這幾年時光了,三年級時,一頂“安全委員”的帽子落在我的頭上。我一直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是我呢?身材瘦小的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來保護班上其他同學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也許是看我從不惹事生非吧,也許是實在找不到人當吧,也許是班主任隨便指點的吧,都無從知道。在班主任信任的目光下,我默認了。

從此,在學校保衛科長的帶領下,開始了我的安全委員工作。我原以為只是掛個名,實際上事情很多。

保衛科長姓鄧,大家叫他鄧保衛。他五十多歲,身材高大,走路矯健有力,兩眼十分有神,據說是從部隊偵察兵轉業回來的,看起來確實很有軍人的那種幹練硬朗的作風。沒見過他施展拳腳,但那些好打架的同學一提起他都特別心虛。

他第一次佈置我們的任務是晚自習去巡邏。他在前面走,我們幾個來自於各班的安全委員在後面跟著,誰也不出聲,既緊張,又刺激。經過教學樓門口的池塘時,其他同學在教室安靜地上晚自習,教室裡的燈光被旋轉的電扇切得有些雜亂和恍惚,映在池水中,居然有些朦朧的美。

學生寢室空無一人,我們的腳步聲在空空的走廊上發出讓人心跳的聲音。我們將學校所有地方都巡邏一遍,連女生寢室那兒都要去,然後才回到教室。巡邏,開始很稀奇,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一天下了晚自習,鄧保衛叫我們幾個人去看守一盜竊犯。那盜犯是某一高中學生,看起來與我們年級相仿,戴著手銬,神色疲憊,因偷盜了學校的東西而被抓的,就關在教室旁邊的辦公室裡。

鄧保衛走時,將手銬鑰匙交給我們,也是那次,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手銬。晚上無聊,那盜犯與我們聊天,說他自己不想跑,如果想跑,這手銬和二樓是管不住他的,他隨時都可以跑掉。

我們陪他熬了一夜,他還果真沒跑。看守還真是一個既辛苦又無聊的工作,卻能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力。

還有一次,鄧保衛告訴我們,說女生寢室那邊有一戴草帽的老頭晚上來偷窺,叫我們去設伏。我們一行人偷偷來到女生寢室外的圍牆邊,發現圍牆有一處缺口,我們就蹲在那缺口邊,凝聲屏氣,死死地盯著圍牆外面的菜地,大家都去上晚自習了,四周寂靜得可怕,樹影在月光下搖曳,讓我幾次疑心那是人影。

但一連幾天,不知是消息有誤還是誰走漏了風聲,我們都一無收穫。

鄧保衛確實能力確實很強,好幾個偷盜事件他都破了案,在大家的努力下,學校的打架失竊事件漸漸少了很多。

臨近三年級畢業前發生了一件事,他卻沒查出來,至今也還是一個謎。

十一、幽默的班主任

當燒白的香味漸漸淡去,“三保食店”也送走最後一幫食客,操場上漸漸熱鬧起來。

那些校籃球隊的成員正揮汗如雨,在教練指導下刻苦訓練,據說他們連續好幾屆在川東地區師範籃球賽中都是冠軍。

操場旁的石欄杆上坐著一些聊天的同學,旁邊的池塘中幾位學生正提著走帕在池塘裡使勁蕩著,從走帕中滲出一股股的汙水來,幾片垃圾飄浮在淡黑色的水上。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漂亮的一個池塘卻成了大家洗走帕的地方,也許是為了節約水錢吧!

晚自習的鈴聲響了,大家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學習委員去保管室借來電視,新聞聯播準時在各個教室播放起來。新聞聯播結束後,電視機又被還回保管室。

有一年,新聞聯播後,播放電視連續劇《再向虎山行》,有些膽大的,學校看不成,便邀約到街上去偷看。但班主任往往在聯播後來到教室。

班主任個子不高,眼睛比較近視,對人很和藹,不知道是我們很聽話還是他脾氣很好,幾年來從沒對我們發過火。他教我們《文選與寫作》,上課時踱著方步,用不是很標準卻很有幽默感的語言給我們上課。

我很喜歡他的課,他的豐厚學識與妙趣橫生的講解讓我對文學興趣很濃,以致我從不復習也不擔心這科會掛科,每次考試,我《文選》成績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好的。

班主任掃視了一遍全班同學,然後把當天的情況總結了一下,忽然將眼光盯向我們這邊,道:“郭頌軍”起來說一說。我一時有些發懵,不知道他叫的誰。因為我叫“郭長兵”,後面坐的同學叫“譚頌軍”不知道他到底叫我還是叫“譚頌軍”。

他因為近視的緣故,眼光不是很聚焦,彷彿是在看我,又彷彿是在看後面。他盯了我們一會兒,見沒人應聲,又重複點了一下名,教室裡便有一陣嗡嗡聲,班主任彷彿聽出來有人說他叫錯了名字,笑了笑,然後說:“哦!譚頌軍起來說說”。我一下子鬆了一口氣,恍然大悟,原來班主任是想幽默一下。

頌軍回答後,班主任並不點評,然後又點出班上的不良現象,比如說,他看到有些校籃球隊隊員練球后穿著短衣褲直接到教室,便道:“後面有些人沒穿褲子噻!”短暫的沉默後,教室裡爆發出一陣笑聲,他也跟著笑笑。

接著他又對大家進行安全教育,結束時,他特別強調道:兩個人不能單獨行動哈!短暫沉默後,教室裡又是一陣歡快的笑聲,他又跟著笑笑。

歡樂的笑聲伴著我們度過了那段有些寂寞和枯燥的時光。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譚頌軍同學成為我畢業後關係最好的同學之一,我們常在一起聚會,也常在一起聊起“郭頌軍”的故事。

師範的科目很多,老師也很多,教學和要求也各具特色。有叫我們把學習內容編成順口溜的,有因為某一同學一次作業完成得好而宣佈他不用考試就可以及格的,有平時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鬆的,有平常要求很鬆考試要求很嚴的,有嚴謹一絲不苟的,有活潑與學生打成一片的,不一而足。

這些老師,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不但教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現在想來還是很感激的。

但有一位據說是法律專業畢業的老師,他的到來,卻成了有些人的惡夢。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19年5月5日,梁平師範的十幾名退休老師在重慶沙坪公園聚會。他們大多居住在主城,跟隨子女生活安享晚年生活。有的是從成都、上海趕來的。如今,還有很多當年師範的老師在實驗中學、紅旗中學、梁平中學等校任教


十二、讓人膽戰的溫老師

(以下內容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課間十分鐘,師範的教室裡與中小學無異,都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第一排中間幾位女生轉過頭來,與第二排的抓緊時間聊天;左上角一男生正在練笛子,刺耳的尖嘯聲中彷彿含著熟悉的旋律;中間兩位男生正在“扳手筋”,旁邊一群圍觀者也不由都捏緊拳頭喊加油;右後方的巷道中兩男生正練划拳,其中一位每出一拳都從頭上划向地下,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人忍俊不禁;後排中間幾個同學正聽一位同學吹牛,“嘿個舅子”的口頭禪不時傳來;也有幾位鬧中求靜,專心的看著書或畫著畫……

忽然不知誰叫了一聲:“溫老師來了。”教室立即安靜下來,離開位置的同學也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位置上來。由於鬧嚷太凶,沒聽到上課鈴響,也沒發現老師已經在講臺上。

溫老師不姓溫,至於真實姓名,時間太久,忘記了。這裡從同學給他取的外號中提一字出來,再諧音一下,為了避免對號入座和便於敘述,且尊稱為溫老師。

溫老師瘦高個,戴一副眼鏡,走路有些佝僂,長期一種無精打采的樣子,彷彿大病初癒一般。他眼睛時而看向書,時而瞄向窗外。待同學們安靜下來,鏡片後一道冷冷的光迅速掃向大家,然後迅速收回,如同孩子們套在手指上玩的彈力球。

再一陣長長的安靜後,他便開始講課。講課聲音很小,有些飄忽,聽不大真切。開初以為他講的是極精妙的學問,後來發現居然與書上無二原來全是照念。

照本宣科是最容易讓人疲倦的,況且又缺少洪亮的抑揚頓挫的聲音。十多分鐘後,同學們便睡覺的睡覺,看小說的看小說,各行其是了。

有一種老師是這樣的,自己講得好不好無所謂,但要求學生必須認真聽。溫老師顯然感受到大家對他的忽略,這是他不能忍受的。他低頭看著書的眼睛忽然的瞟向下面一眼,然後迅速回過去,雖未發作,怒色卻漸聚於臉上。

教材上的內容很快唸完,還有很多時間,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什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下面的學生也彷彿不在乎他做不做什麼。又過了好一會兒,見還沒到下課時間。他忽然提高聲音道:“下節課上課前我要抽問,就抽今天學的,被抽到的要揹著書回答。回答不上的,哼!”大家都知道這“哼”的意思,這科平時成績就沒了。

那時師範的學科成績由平時成績、中期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各按一定比例組成,平時成績沒了,就意味著中期考試和期末考試壓力倍增,所以是不能掉以輕心的。連半夢半醒的人聽到這句話也不由一驚,趕快認真地讀起書來。看到這種狀態,一絲滿足的笑意瞬間凝在他的嘴角。

當再次上溫老師的課時,大家都有些膽顫心驚,生怕抽到自己。他抽問很是隨意,有時抽段前的,有時抽段中的,有時抽段尾的,並要求與書上完全一樣,心情不好時,錯一字都不行。

對於機械記憶已經弱化而理解記憶正在增強的師範生來說,這種抽問實在有些苛刻。終於,幾位“中獎”者垂頭喪氣的坐在那裡,沒“中獎”的心中暗自慶幸,總算逃過一劫。

臨近考試的一節課上,溫老師忽然神祕地說要給大家漏一點題。在大家有些期待的目光中,他道:“這次中期考試只考三道題。”大家聽得有些摸頭不知腦,這樣的漏題實在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憤怒。

後來考題發下來,才知道到老師所言不虛,果然只有三道問答題,其中一道居然是要求把這本書的目錄揹著寫下來。

這三道題出得都太有“創意”,很多人都不知如何下筆,在這題目的背後,分明有一雙嘲弄的眼睛…… 在這些莫名其妙的抽問和考試中,師生之間的矛盾漸漸積聚起來。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十三、“酒瓶懸案”

(以下內容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實習回來,就意味著即將畢業分別了。三年了,所有的愛恨情仇都需要在這段時間裡解決。照合影,寫畢業留言,給暗戀過的人表白,一切顯得既清閒又有些忙亂。

晚自習後,在樹影中、牆角里,常常都會藏著幾個人;夜深人靜時,有的寢室還傳來壓抑的偷偷的哭泣聲。

一個週末,天氣異常炎熱,蒸得房子都彷彿要冒出汗來。新修的男生寢室東北角,一棵茂盛的核桃樹下,路燈發出昏暗的光。密密麻麻的水螞蟻在燈前飛來飛去。同學們都回去了,寢室正東面石梯下的教師宿舍也沒有燈光,老師們也走了。整個學校空蕩蕩的,安靜得可怕。

深夜,沒有月光。忽然,男生寢室南邊的樓上飛出幾個酒瓶,如幾發炮彈,準確命中了下面溫老師的屋頂。老舊的屋瓦發出幾聲悶響後,又很快就恢復了寧靜。

是誰扔的酒瓶?溫老師不知道,其他老師不知道,同學們也不知道。鄧保衛偵破過無數案件,帶著一群安全委員東查西查,也沒查出過所以然來。問了許多同學,結論是:誰也沒有見過,誰也沒有幹過。看來,此事雖被傳得沸沸揚揚,沒傷到人,也查不出來,便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溫老師覺得此事是不能這樣不了了之的。很快便下起來的暴雨讓屋裡如同小河,他只能提著盆子桶兒四處接漏,特別是床頂那個窟窿,讓他簡直崩潰。此仇必報,溫老師恨得牙癢癢,一個報復計劃在心中頓生。

溫老師請來數學老師,根據落點,拋物線,反覆計算,推論起點,終於“準確”鎖定了幾個寢室。這幾個寢室的學生絲毫沒覺察到,一張支好的大網,隨時準備著向他們罩下來。

溫老師很少來上課了,即使來,也只站在講臺上,也不抽問,也不講課,臉色很是難看,眼睛偶爾掃過一道令人發冷的寒光。同學們都不敢惹他,靜靜地看著書,心裡卻偷著樂。溫老師站不了一會兒,就悄悄離開了。

後來,那幾個寢室的好些人被罩到了溫老師的網裡,因溫老師這一科沒及格拿不到畢業證。無論怎樣的喊冤申訴,也沒改變結果。按規定,不及格的可以有一次補考機會,然而,大家都明白,補考也就一形式。

補考那天,有棄筆抗爭的,有默默認真答題的,但結果都一樣:不及格。有一同學憤而問之:我全照著書上寫的,怎麼不及格呢?答曰:書上也不準,以我的為準。

那些帶著肄業證工作的人慾哭無淚,只得捧著一顆受傷的心走向工作崗位,這些人中很多明知自己是冤枉的,卻無能為力,憤怒的他們也曾想過用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幸虧因多種原因未能成行。

多年以後,這些同學通過自考、函授或電大獲取了專本科文憑,肄業證的影響才真正成為過去。

在青春時代,某些熱血激昂的衝動如同一把鐵錘擊在石塊上,在發洩憤怒的同時,反彈的殘渣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身邊無辜的人。

當學生出現針對老師的過激行為後,這位老師首先應是反省自己,還是報復學生?是“以直報怨”、“以德報怨”還是“以仇報怨”?教育很難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只有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想,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吧。

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當年的師範生已步入中年,曾經的學生也大多成了資深老師,對當年的事件各自有不同的判斷和觀點,溫老師也早已不在教師崗位。

“酒瓶”的懸案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永遠的謎。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2005年左右的梁平南門片區,右上高樓背後位置,就是原來梁平師範校園所在。

十四、再見物理老師

2019年7月的一個晚上,我到店裡吃飯,聽到鄰桌聊天的人中有人叫了一聲某個人的名字。這不是我師範位物理老師的名字嗎?我心裡一震,不由轉過身去。

鄰桌的人我都很熟悉,其中一位五十多歲的男人,我看起來好像不認識,卻又彷彿哪裡見過。他身材略胖,頭髮稀少了,一副慈祥安靜的樣子。他不是很愛說話,聲音不大,聽不大真切說什麼。

這便是我師範的物理老師嗎?於是,向本桌的同事打聽,真的便是他。

那時的他年輕帥氣,站在講臺上給人很有精神的感覺。他滿頭黑髮。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眉毛,我第一次看到這種劍眉,於是私下裡想,他名字中的那個字是否與這種眉毛有關。後來看到寫俠客的“劍眉星目”、“劍眉朗目”,不由便想起他。

他普通話並不標準,聲音也不渾厚,帶著濃濃的方言色彩。但值得欽佩的是,他師範三年全部堅持用普通話上課,無一例外。

其實,師範的課堂幾乎沒其他的領導和老師來聽課,講不講普通話我們也並不很在意,也有老師一直是四川話上課的。但他卻能自我要求,這種精神和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遊詞飛,請你起來回答。”教室裡一陣笑聲,他並不知道大家笑什麼,也忍不住像孩子般天真地笑了,濃眉下的眼睛滿含著期待與鼓勵。他在普通話中常把“劉”說成“遊”,大家只是笑笑,也沒誰給他糾正,因此他就這樣一直說了三年。我們聽起來非但不覺刺耳,反倒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幽默感。

大概因為他是一班的班主任,工作本就很忙,對我們班的同學知名字知道很少的緣故吧,他經常就叫那幾個同學回答問題。我那時在班上如同花園中一顆普通小草,老師一般很少關注到我,他也從來沒抽過我回答問題。

“親其師,信其道”。但我卻很喜歡聽他的課,也很喜歡物理這一門學科。常常沒事的時候,就去研究物理書後面附錄裡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研究了三年,也沒怎麼搞懂。那時我很渴望他能給我們講一講,也想去問一問,但最終沒能等到,也沒問成。

喝酒很少串桌的我,卻去鄰桌向他敬了酒,他今在紅中教書多年了。看到自己近三十年未曾見面的老師,心中感慨萬千,一時竟不知道該說什麼。他還說看過我寫的《樑師記憶》,說還寫得不錯。我知道他是在鼓勵我,但心中還是湧過陣陣暖流。

歲月老去了我們的容顏,卻老不去我們的心,那些以為被塵封的記憶在某個時刻會忽然清晰起來。一位老師,可能記不住曾經教過的那些學生,但能被喜愛你的學生記住,那是多麼幸福的事。

十五、畢業前的聚會

師範畢業臨走前,班上組織了一次聚會,大家很瘋,很多人都喝了酒,有的還醉了。我也不例外,十多年來第一次喝酒,不因其它的,只因了那種氛圍。大家談過去,談未來,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晚飯後,我們幾位同學乘著酒意去了機場。上世紀90年代初的梁平機場遠不像現在這樣開放,機場實行軍事管制,到機場走走也得小心。

機場人很少,月光很好,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朦朧在月光裡。梁平就像一個搖籃,縣城就躺在搖籃裡。師範被高高低低的樓房遮住,一點兒也看不見。

對面幾架戰鬥機停在那裡,在月色下反著熒熒的光,其中有一架飛機穿著衣服,黑色的影子十分龐大。儘管讀師範以來,多次去過機場;也儘管很渴望近距離去看看飛機,但我知道那裡是不能去的。

三年前,記得師範面試結束那天下午,幾個同學邀約到機場看飛機。當我們跨過警戒線,還沒走到飛機跟前,便被一空軍士兵抓住,把我們當作犯人般站在那裡。我們好說歹說,都沒打動他。最後是下起大雨來了,他還讓站了一會兒,又教育了一通才讓我們離開。

一晃三年過去了,師範生活便成了回憶。記得也是這樣的月夜,我在師範的操場裡摔了不知多少次,終於在鼻青臉腫中學會了坐自行車;也是在這樣的月夜,我們偷偷溜出去到街上看電視,回來差點被值周老師抓住;也是這樣的月夜,我們在北門的廣場跑道上練習長跑……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們回到學校。

石欄杆邊的杉樹下還有幾個人小聲說著話,其中彷彿還有啜泣聲。回到寢室,大家都沒說話,我也難以入睡,既有對過去幾年生活的依戀,也有對未來教師生活的嚮往。

而今,又近三十年過去了,由於沒離開教育的緣故,還能不時碰到曾經的同學和老師,心中會湧起一種親切感。

也有些同學至今沒見,像那位留級到我們班在臺上怒摔話筒的音樂天才,像那位因檢舉不符合讀師範要求而離開的漂亮女生,都只偶爾有些零星消息罷了!


梁平師範回憶錄(下):我窮得常吃不飽飯,躺床上硬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