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 | 如何與那種與你交流時,永遠要正確的人相處

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樑冬 | 如何與那種與你交流時,永遠要正確的人相處

真理不是辯論出來的

上一篇說到“聖人議而不辯”,關於辯論這件事情,真是值得正在邁向更開放世界的中國人學習的東西。有時,我們會在公共媒體裡面看到一些國家的人為了一件事爭論、辯論,顯得很民主、很開放、很聰明的樣子。儘管我不是公知,但我認識很多公共知識分子,我瞭解他們是如何看待公開辯論的。

梁啟超先生在他四十歲那年去美國,他想看一下在那種權力制衡下的民主辯論之後,華人會產生什麼變化。然而,他發現華人就算到了美國社會,在那樣一個遊戲規則很清楚的既定環境下,還過著過著就過成了一個類宗族社會。

那時他有點兒沮喪。於是回國以後,就不再那麼執著地想在當時去推動一個所謂的偏向美國式的政治結構。

樑先生曾經認為,他不對這件事情進行評價,只是跟大家分享。在謝璽璋先生的《梁啟超傳》裡面是這樣記錄的:“梁啟超到四十歲以後就發現,在中國這樣的一個老大社會,或許更應該向英國或者像日本那樣借鑑他們的政治框架,在那個時候,梁啟超先生認為中國或許走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方式更合適。”

當然,歷史不是照梁啟超先生的那種設想走的,但作為一個大知識分子,他有他的觀察,也有他的無力感。後來,他就不再參與太多關於應該怎麼設計頂層架構上的辯論了,反而覺得與其做無用功不如回去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好。

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梁啟超先生的八個孩子都非常優秀。他們無論是在學術、事業,乃至婚姻上,仍然是那個時代的文化鉅子的孩子當中較為優秀的。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有一篇很流行的文章,說我們欠梁啟超的兒子——樑思成一個道歉。當年,樑思成先生就已經預言,北京如果按照那種工業化的大都市方式去設計,把城牆給拆了的話,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歷史用了短短不到六十年的時間,證明了如果當時的北京按照樑思成先生的建議去設計的話,地球上會保留一個像古董一樣美好的城市。庸俗點兒說,你到北京來別說買房子了,過來住一天都應該是買門票的,因為北京是一個巨大的公園。

莊子說“聖人議而不辯”,辯論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用呢?大家在一個好像很合理的框架下吵來吵去。縱觀地球上各個國家,有一些國家議會辯論得沸沸揚揚,甚至一些國家和地區還引入了所謂的議會民主辯論制度,最後卻變成相互指責、相互推諉、競相作秀的結果。

在公司治理層面也是這樣,以我小樑親身瞭解的一些公司,包括美國和中國的公司,本質上是強人管制的結果。如果一個公司的老大自己沒有想清楚,沒能變成一個賢明的思想者和行動者的話,放手讓大家自我制衡、自我平衡,結果往往帶來的不是群策群力,而是相互的、過度政治化的公司管理。

其實,在家庭裡面也是這樣。如果家裡面沒有一杆大旗,沒有一個權威,而是勢均力敵的話,夫妻都覺得憑什麼要聽對方的。最後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聽兒子的或女兒的。而兒女還小,他們有些時候未必能夠站在一個相對完整的人生閱歷高度來看問題。所以,這個家裡面就總是充滿爭吵。

我有些時候會很羨慕那些來自農村的朋友。在他們家裡,老婆一言九鼎或者老公一言九鼎,遇到事情有人拍板——就這麼定了。夫唱婦隨或者婦唱夫隨都可以,關鍵是誰適合。這個家決策迅速,就算是有不對的地方,大家迅速調整也還很好。

我看見很多家庭,用了兩年時間去看房子,老公說要這套,老婆說要那套,結果比買哪套不買哪套更糟糕的情況是,最後哪套也沒有買。其實,他們看過的房子,隨便一套,在北京東三環以內,或者望京,或者海淀中關村,現在就值回“票價”了。只要是拍板買了,這事兒就結束了。

辯論這件事情,真是一件需要反覆思量,需要從不同維度來看待的事情。莊子認為,沒有什麼好辯論的,辯論這件事情毫無意義。

樑冬 | 如何與那種與你交流時,永遠要正確的人相處

小心那些用嘴上的是非爭辯來刷存在感的人

“聖人議而不辯”之後,莊子又講到“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故曰: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這段話有點兒長,我大致把現代文的意思跟大家講講:所以說辯論的發生是因為不曾見到“道”的大。大道是無可名稱的,精於辯論的不用是非之論去屈服別人,治人之人的仁愛是無心的,真正廉潔的人沒有東西可以貪取,真正的超級勇士並不崇尚血氣之勇,更無心害人。

大道,如果是用在外面教育別人的,就不是真正的大道;言語,若只是靠辯論來有恃無恐,一味依賴辯論的話,事物無窮,終會有不勝辯解的時候;仁愛,如果只是置於一處,就不能普及;廉潔,如果是在外面表示出來的,內中的清白實在就不可以相信;勇氣,如果是用來傷人的話,必然遭到眾人的忌恨,結果一無所成。

最近,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大熱,那個萌萌的達康書記好像成為“男主角”了。你說他參與過什麼辯論嗎?他跟你討論過問題嗎?他甚至在廉潔和勇氣真正彰顯的時候,表現的並不是謙謙君子的樣子。他就是剛才說的真正廉潔的人,無物可以貪取,忘記物我之間,所以外表反而沒有謙謙的樣子。

“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慢慢慢慢地,我們會發現,在中國的文化體系裡面,明白事兒的人是不需要天天打嘴炮的。

有什麼好爭辯的?事就是這個事,不管曾經說過什麼,沒說過什麼,後來又怎麼說了,因為什麼,所以什麼……你想一想身邊是不是有這種非典型雄辯症患者,他們整天啥事也幹不成,就知道跟你講各種邏輯,參與各種理論討論。

我開了太安私塾三年,見證了很多極其優秀的同學。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每次來的時候主動幫其他同學搬椅子、搬桌子,下課之後作業寫得很好,平常如果沒有提問他,他就默默地寫筆記、認真地讀書,然後內化感受。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清澈見底,直指人心,絕不喧譁。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中國式有智慧的人的典型樣子,就是不太善於用嘴上那些是非爭辯來刷存在感。

如果我們身上偶爾也沾染了那種靠嘴炮來刷存在感的惡習,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樑冬 | 如何與那種與你交流時,永遠要正確的人相處

暖暖地看著別人吹牛樣子

“他說的我都知道,我擔心我說的他不知道。”

現在是一個視頻內容非常發達的時代,用很多方式來給我們製造種種假象——一個人特別擅長誇誇其談的話,他就能夠把事做成。小樑就是這樣一個反面例子,如果我把誇誇其談的時間拿來做事的話,相信我的成就會遠高於此。

當然,最後我找到了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法,就是把說話變成我主要的事業,除非你也願意這樣做,否則,與其思考如何把事情講得漂亮,不如思考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內心裡面內化出一個悄悄地把事辦成了而別人都不知道、沒事兒偷著樂的人,暖暖地看見別人吹牛的樣子,知道別人所說的一切而不予戳破。

在《世說新語》裡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在飯桌上,看著一位朋友侃侃而談,他卻默默無語。後來,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不說話。這個沉默的朋友就說:“他說的我都知道,我擔心我說的他不知道。”多麼高級,當你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時候,你所呈現出來的沉默是一種什麼樣的淡定。

就像曾經見過朋友開了一輛超豪華的跑車,在另外一個朋友面前有意無意地低調炫耀。幸好我知道那個被炫耀的朋友家裡面就是賣豪車的。真正高級的人是不需要買一輛瑪莎拉蒂的,家裡從勞斯萊斯到瑪莎拉蒂都有,想開哪輛就開哪輛,還可以把它賣給別人,把錢收回來。

這種就是因為擁有了、明白了、透徹了而呈現出來的沉默,自然有一種無言的能量。

我建議大家哪天在一個飯局上時,不說話,但是眼睛不要睜得很大、很猙獰,而是用平常的目光看待飯桌上每個人所講的笑話,以及對於宏觀形勢、海峽兩岸、朝鮮局勢、貨幣政策等的高談闊論,暖暖地看著別人吹牛。

一頓飯局下來,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油然而生一種基於道德的成就感。如果多幾次這樣的經歷之後,你連這種成就感都不會有。你只是覺得應作如是觀,想想都覺得好智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