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採宜: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不斷攀升?

林採宜: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不斷攀升?


民政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1萬對,離結比為38%。離婚率逐年攀升的背後,是社會經濟、文化和價值觀的變化。

儘管一萬個婚姻案的後面有一萬個不同的故事,但是大多數婚姻離異的動因來看,無非以下四種:

第一種,我對你超級好,是想你對我超級好,而不是讓你覺得自己很牛逼

大部分婚姻是一種情感契約,維持婚姻是為了給自己的情感找一個歸宿。很多人說,愛情是婚姻的墳墓,可是如果沒有婚姻,愛情則死無葬身之地。

因此,從道理上說,為情感而結合的兩個人,在相處中應該選擇善意,而不是對錯,更不是得失。但現實生活中的夫妻很多時候卻往往不是這樣。

一些獨生女,從戀愛開始,媽媽就對女兒說:“女人是用來寵的,要嫁,就得嫁一個疼你愛你寵著你的男人.......”在這種家教下成長起來的女生,對婚姻的期望值很高,以為嫁出去後,丈夫會永遠像戀愛時那樣,激情滿懷地把所有的愛滿滿奉上,公公婆婆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寵著自己,一句“女人是用來寵的”讓女孩的公主夢從孃家做到了婆家。

比較悲催的是,她遇到的丈夫也是獨生子,是從小被寵大愛大的王子,需要別人寵著,伺候著,不知道在油鹽醬醋中伺候別人是啥滋味。懷著公主夢的她遇上了從小當王子的他,公主要以她為中心,王子要以他為中心,一個家庭,容不下兩個中心,怎麼辦?離婚!對情感的索取,是獨生子女們的婚姻走向滑鐵盧的重要因素。數據顯示,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婚齡人口中獨生子女比例比較高,與此相對應,其離婚率也是全國最高的,2018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的離結率分別為63%、62%和54%。

離婚的導火索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從根本上看,就是雙方在婚姻生活中對得失的計較多過對感情的珍惜。

第二種,進入婚姻的愛情死了,婚姻外面又誕生了新的愛情。

愛情是一種天真的情感,因此在所有人類情感中最為激烈也最為忘我,無論是天真的天真,還是世故的天真,只要兩個天真遇到一起,發出天籟一般的迴響,就是愛。愛得越是激烈,維持越是艱難。燦爛的激情背後,是荷爾蒙,荷爾蒙喜歡年輕漂亮的身體,喜歡一見鍾情的新鮮感,但沒有人,可以永遠年輕漂亮,有些人,雖然也還年輕,也還漂亮,但是,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失去新鮮感的愛情,如同被晒乾水分的花,開時越是燦爛,謝時越是不堪。為愛情而結合的婚姻,在愛情萎謝之後,格外的虛空。於是外面的風景就變得誘人。婚內的花枯了,婚外的花卻開著。“愛情”帶來的不僅僅是結合,有時候也是分手。婚內出軌,小三上位也是“愛情”的結果,當然,那是另一段新的“愛情”。

即便夫妻舉案齊眉,牆外的花也依然會開。因為,在情感需求這個問題上,人心不是一個瓶子,會被填滿,愛得越多,要得越多。慾望,是一個會長大的動物。而網絡平臺和手機社交給90後恰好給這些互聯網原住民提供了更豐富的接觸異性的機會、和更低的性獲取成本。根據黑龍江省婦女研究所公佈的離婚問題調查數據,在引發婚姻危機的原因中,婚外情以78.5%的佔比高居首位。

簡而言之,情感為基礎的婚姻,婚後總是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遇兩大挑戰:1.誰願意妥協,成為圍著對方轉的衛星?2. 婚內愛情不再新鮮了以後,婚外的愛情是否會導致婚姻推陳出新?

統計數據顯示,離婚的家庭中,有四分之一的婚姻中是兩年之內解體,還有四分之一是在五年之內解體,這些,大部分都是以情感為基礎的婚姻。

第三種,婚姻是利益聯盟,當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改變之後,聯盟存在的價值下降或者消失了。

雖然在這個時代,日子過不下去,為穿衣吃飯而嫁人的婚姻越來越少,但是,消費主義營銷出來的生活方式、偶像人設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自己財力不支的生活方式,在這種動因下,婚姻依然是改善財務狀態、滿足“品質”生活的重要方式。

還有一些夫妻是因為房子、車子和經濟收入等因素,分開生活很艱難,因此,把家庭經營成無限責任的合夥人企業,“貧賤夫妻百事哀”,維持婚姻與否主要考慮的是成本和收益。城市動拆遷分房讓一些動遷戶一夜暴富,不再需要合夥式婚姻作為抵禦經濟風險的盾牌,婚變也就成了多發故事。

“槽糠之妻不下堂”曾經是妻妾同堂時代的美譽。而眼下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不“吐故”便不能“納新”,富貴而易妻已經是常態。

此外,互聯網提供了更多社交機會的同時,也使得兩性之間信息更加對稱,婚戀作為人生選項,從“作文”變成了“數學題”,男女雙方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價值偏好來選擇結婚對象,然而人生是動態的,未來是變化的,隨著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的變化,強勢一方的價值偏好經常會出現調整,從而導致原有的婚姻分裂重組。現實生活中,社會性工作流動(包括農民工進城)造成的兩地分居也是這種婚變的重要因素。

這一類婚姻,既然是利益聯盟,那麼只要雙方自願,不損害公共利益,結婚、離婚和註冊公司、註銷公司本質上也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第四種,維持家庭是為了孩子,現在,孩子長大、離巢了,婚姻的粘合劑瓦解了。

黑格爾說:“婚姻本質上是一種倫理關係。”婚姻的法律意義與其說是保障性行為的合法性,不如理解成是對後代的撫養責任。原生家庭是每個兒童成長的搖籃,父母的關係直接影響後代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為了孩子,一些夫妻之間雖然失去了“情人”的溝通興趣,但在孩子面前,至少還維持著“親人”的場景,當愛情在歲月裡蒸發殆盡之後,親情和責任撐起了婚姻的大梁。

當孩子長大、離家之後,以孩子為中心的婚姻一下子失去了其存在的核心價值。空巢家庭迴歸兩人世界,四目相對的時候,很多伴侶們發現,失去了孩子作為紐帶,他們之間與其繼續維持勉強的“互相陪伴”,還不如一別兩寬。

這是一個自私的時代,社會觀念對自我價值和個人幸福的追求持更為包容的態度,傳統婚姻家庭中的隱忍已然不再有那麼強韌的生命力,此外,手機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發展,使得人的情感和溝通需求在網絡交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跟另一半的溝通和互動也不再顯得那麼重要了,手機社交平臺在某種意義上也貢獻了不低的離婚率。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結構改變,現代社會女性對男性在經濟上的依賴度降低,而文化觀念的改變,使得離婚不再是一件丟人或者可恥的事情。不快樂的婚姻,湊合還是離,更多的取決於雙方自身的感受和自主的厲害權衡,被迫維持的婚姻越來越少,離婚率自然越來越高。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項,獨身或者婚姻,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因為,無論有沒有婚姻,人在本質上最後都是跟自己過。能把自己活成像一束光的人,照到哪裡都亮堂,無論跟誰過不跟誰過,都有能力讓自己幸福。

將來,或許會有更多的人選擇不婚或者離婚,而不是將就。對於社會文明而言,這是一種進步。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文學者、經濟學家林採宜的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在文章標題下注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