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生活不易,盡力為孩子圍護出一個可以幸福成長的花園,這讓我們看到了媽媽最美的樣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辦法富養孩子嗎?真正的“富養”,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我就是太溺愛你了。”

“你就是被我們寵壞了。”

我們總能從父母嘴裡聽到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也因為怕把孩子寵壞了,堅持奉行“窮養”的原則。認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對他太好,不能太滿足他。

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認知不到位,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微博上熱議話題:“你聽過最寒心的話”。

其中一條評論看似普通,但卻含著深深的無力:“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家太窮了,沒有人比我們更窮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潛意識,造就難以磨滅的匱乏感和無力感。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生活不易,盡力為孩子圍護出一個可以幸福成長的花園,這讓我們看到了媽媽最美的樣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辦法富養孩子嗎?真正的“富養”,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我就是太溺愛你了。”

“你就是被我們寵壞了。”

我們總能從父母嘴裡聽到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也因為怕把孩子寵壞了,堅持奉行“窮養”的原則。認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對他太好,不能太滿足他。

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認知不到位,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微博上熱議話題:“你聽過最寒心的話”。

其中一條評論看似普通,但卻含著深深的無力:“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家太窮了,沒有人比我們更窮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潛意識,造就難以磨滅的匱乏感和無力感。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窮養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匱乏感——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著作《稀缺》一書中指出,匱乏感會佔據心智“帶寬”,使人的智力和判斷力都大幅下降。長期處於匱乏感中的人,會失去遠見,而內心感到富足的人,有更多心智資源去思考重要的事,為將來提前做準備。

因此,心窮的人,會越來越窮。

2. 罪惡感——否定孩子的慾望,告訴他,你的要求都是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慾望是罪惡的。

知乎中有一個熱議話題:窮養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

一條高贊回答寫到:“最怕問父母要錢,覺得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生活不易,盡力為孩子圍護出一個可以幸福成長的花園,這讓我們看到了媽媽最美的樣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辦法富養孩子嗎?真正的“富養”,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我就是太溺愛你了。”

“你就是被我們寵壞了。”

我們總能從父母嘴裡聽到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也因為怕把孩子寵壞了,堅持奉行“窮養”的原則。認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對他太好,不能太滿足他。

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認知不到位,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微博上熱議話題:“你聽過最寒心的話”。

其中一條評論看似普通,但卻含著深深的無力:“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家太窮了,沒有人比我們更窮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潛意識,造就難以磨滅的匱乏感和無力感。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窮養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匱乏感——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著作《稀缺》一書中指出,匱乏感會佔據心智“帶寬”,使人的智力和判斷力都大幅下降。長期處於匱乏感中的人,會失去遠見,而內心感到富足的人,有更多心智資源去思考重要的事,為將來提前做準備。

因此,心窮的人,會越來越窮。

2. 罪惡感——否定孩子的慾望,告訴他,你的要求都是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慾望是罪惡的。

知乎中有一個熱議話題:窮養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

一條高贊回答寫到:“最怕問父母要錢,覺得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被否定慾望的孩子,可能出現兩個結果,過度節省,無慾無求,或者慾壑難填。

3. 低自尊——過度窮養,可能在孩子心理埋下深深的詛咒——你不配。

開始是,你和別人家孩子不一樣,你不配擁有美好的物質。後來就會發展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生活、好的職位、好的收入。

這樣養出的孩子,在潛意識中剝奪了自我權利,不能去爭取自己本來能爭取到的幸福。

有一次去發小家做客,她剛從香港出差回來,給女兒帶了好幾件漂亮的名牌童裝,把女兒打扮的時髦又可愛。

可是女兒似乎無動於衷,嘴裡一直叨唸著:“媽媽,你怎麼不給我買禮物……”問了幾遍,發小不耐煩了:“媽媽怎麼沒給你買禮物啊,媽媽給你買的衣服比我自己穿的還貴,我就是對你太好了,慣得你不知滿足!”

女兒不敢吭聲了。

之後我們出去吃飯,在路上女兒看見了小店裡賣的小積木,一盒三十幾塊錢,走過去左看右看,用期待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我喜歡這個……”

“我都給你買了那麼多衣服了,你還要買,這個東西家裡一大堆了,見你也玩不過來,走吧走吧別買了。”發小拒絕道。

我看孩子失望委屈的小臉,跟發小商量著給她買吧。她看在我的面子上買下了,拿到積木的女孩兒整個人都變得活潑了。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生活不易,盡力為孩子圍護出一個可以幸福成長的花園,這讓我們看到了媽媽最美的樣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辦法富養孩子嗎?真正的“富養”,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我就是太溺愛你了。”

“你就是被我們寵壞了。”

我們總能從父母嘴裡聽到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也因為怕把孩子寵壞了,堅持奉行“窮養”的原則。認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對他太好,不能太滿足他。

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認知不到位,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微博上熱議話題:“你聽過最寒心的話”。

其中一條評論看似普通,但卻含著深深的無力:“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家太窮了,沒有人比我們更窮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潛意識,造就難以磨滅的匱乏感和無力感。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窮養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匱乏感——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著作《稀缺》一書中指出,匱乏感會佔據心智“帶寬”,使人的智力和判斷力都大幅下降。長期處於匱乏感中的人,會失去遠見,而內心感到富足的人,有更多心智資源去思考重要的事,為將來提前做準備。

因此,心窮的人,會越來越窮。

2. 罪惡感——否定孩子的慾望,告訴他,你的要求都是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慾望是罪惡的。

知乎中有一個熱議話題:窮養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

一條高贊回答寫到:“最怕問父母要錢,覺得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被否定慾望的孩子,可能出現兩個結果,過度節省,無慾無求,或者慾壑難填。

3. 低自尊——過度窮養,可能在孩子心理埋下深深的詛咒——你不配。

開始是,你和別人家孩子不一樣,你不配擁有美好的物質。後來就會發展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生活、好的職位、好的收入。

這樣養出的孩子,在潛意識中剝奪了自我權利,不能去爭取自己本來能爭取到的幸福。

有一次去發小家做客,她剛從香港出差回來,給女兒帶了好幾件漂亮的名牌童裝,把女兒打扮的時髦又可愛。

可是女兒似乎無動於衷,嘴裡一直叨唸著:“媽媽,你怎麼不給我買禮物……”問了幾遍,發小不耐煩了:“媽媽怎麼沒給你買禮物啊,媽媽給你買的衣服比我自己穿的還貴,我就是對你太好了,慣得你不知滿足!”

女兒不敢吭聲了。

之後我們出去吃飯,在路上女兒看見了小店裡賣的小積木,一盒三十幾塊錢,走過去左看右看,用期待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我喜歡這個……”

“我都給你買了那麼多衣服了,你還要買,這個東西家裡一大堆了,見你也玩不過來,走吧走吧別買了。”發小拒絕道。

我看孩子失望委屈的小臉,跟發小商量著給她買吧。她看在我的面子上買下了,拿到積木的女孩兒整個人都變得活潑了。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在發小看來,她不是捨不得給孩子花錢,動輒上千,只能穿一兩年的童裝,她給女兒買了一櫃子。但是卻不願意花三十塊錢給孩子買一盒積木。

原因當然看似合理,玩具質量不好,同類的東西已經很多了。但她沒想過,孩子真正想要的,就是這三十塊錢的玩具,有多少件名牌童裝,這個孩子根本不在乎。

媽媽以自己的需要為準,根本沒看到孩子的需要。這些昂貴的童裝,她是買給自己的,為了滿足自己,而無視了孩子。

富養,不是捨得給孩子花錢就算,更不是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李艾的媽媽即使沒什麼錢,卻能真正看到女兒的需要,儘自己能力地讓她快樂,即使只是一包杏脯。

奧斯卡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孩子的快樂其實很簡單。

“那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太過分,難道也要滿足他?”

如果滿足不了,就真誠地告知:“媽媽很想給你,但是現在確實買不起。”

即使是不想買,也可以把真實想法告訴孩子,之後再跟孩子商量。

不帶負面情緒地如實告知,讓孩子知道,是我暫時給不了你,而不是你不配得到,你不該提要求。

"

最近,在孕期生活觀察節目《新生日記》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李艾臨產前住進病房,開始陣痛的她蜷縮在床上,老公張徐寧在一旁安撫。

李艾的媽媽看到這一幕卻躲了出去,因為太心疼,不忍看著女兒受苦,李艾媽媽坐在產房外默默痛哭。

看到這段影像記錄的李艾似乎很驚訝,在她的認知裡,媽媽是一個無比樂觀堅強的人,甚至在李艾爸爸的葬禮上,媽媽都沒哭。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事後她發微博說:“長這麼大媽媽沒在我面前哭過,即便是最艱難的父親離世的時期,她總是樂觀的有趣的,家裡最窮的時候,她也會在新年時斥“巨資”給我買漂亮的裙子,在每個週末“豪氣”的買一小包杏脯肉解饞。

直到我當模特之後第一次拿錢回家,才知道家裡的經濟狀況。媽媽是真正的“富養”我,在她能力範圍內讓我感受美好。那些和媽媽一起挑漂亮衣服和搶零嘴吃的時光,構成了我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媽媽一直在保護我,但她也有力所不逮的時候,在產房外的母親,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軟弱的樣子,那個當年為我疼過一次的女人,如今還要為我哭一次……愛你,媽媽!”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生活不易,盡力為孩子圍護出一個可以幸福成長的花園,這讓我們看到了媽媽最美的樣子。

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沒辦法富養孩子嗎?真正的“富養”,並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

“我就是太溺愛你了。”

“你就是被我們寵壞了。”

我們總能從父母嘴裡聽到類似的話,很多父母也因為怕把孩子寵壞了,堅持奉行“窮養”的原則。認為要想孩子懂事,就不能對他太好,不能太滿足他。

物理學家霍金說過:“知識的敵人不是無知,而是已經掌握知識的幻覺。”認知不到位,很容易成為自以為正確的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微博上熱議話題:“你聽過最寒心的話”。

其中一條評論看似普通,但卻含著深深的無力:“小時候媽媽一臉哀怨地告訴我,你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家太窮了,沒有人比我們更窮了,所以你一定要懂事,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

這樣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潛意識,造就難以磨滅的匱乏感和無力感。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窮養可能造成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匱乏感——心理學及行為經濟學著作《稀缺》一書中指出,匱乏感會佔據心智“帶寬”,使人的智力和判斷力都大幅下降。長期處於匱乏感中的人,會失去遠見,而內心感到富足的人,有更多心智資源去思考重要的事,為將來提前做準備。

因此,心窮的人,會越來越窮。

2. 罪惡感——否定孩子的慾望,告訴他,你的要求都是不懂事,不體諒父母。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慾望是罪惡的。

知乎中有一個熱議話題:窮養的孩子是否有性格缺陷?如果有,有哪些?

一條高贊回答寫到:“最怕問父母要錢,覺得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被否定慾望的孩子,可能出現兩個結果,過度節省,無慾無求,或者慾壑難填。

3. 低自尊——過度窮養,可能在孩子心理埋下深深的詛咒——你不配。

開始是,你和別人家孩子不一樣,你不配擁有美好的物質。後來就會發展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生活、好的職位、好的收入。

這樣養出的孩子,在潛意識中剝奪了自我權利,不能去爭取自己本來能爭取到的幸福。

有一次去發小家做客,她剛從香港出差回來,給女兒帶了好幾件漂亮的名牌童裝,把女兒打扮的時髦又可愛。

可是女兒似乎無動於衷,嘴裡一直叨唸著:“媽媽,你怎麼不給我買禮物……”問了幾遍,發小不耐煩了:“媽媽怎麼沒給你買禮物啊,媽媽給你買的衣服比我自己穿的還貴,我就是對你太好了,慣得你不知滿足!”

女兒不敢吭聲了。

之後我們出去吃飯,在路上女兒看見了小店裡賣的小積木,一盒三十幾塊錢,走過去左看右看,用期待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我喜歡這個……”

“我都給你買了那麼多衣服了,你還要買,這個東西家裡一大堆了,見你也玩不過來,走吧走吧別買了。”發小拒絕道。

我看孩子失望委屈的小臉,跟發小商量著給她買吧。她看在我的面子上買下了,拿到積木的女孩兒整個人都變得活潑了。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在發小看來,她不是捨不得給孩子花錢,動輒上千,只能穿一兩年的童裝,她給女兒買了一櫃子。但是卻不願意花三十塊錢給孩子買一盒積木。

原因當然看似合理,玩具質量不好,同類的東西已經很多了。但她沒想過,孩子真正想要的,就是這三十塊錢的玩具,有多少件名牌童裝,這個孩子根本不在乎。

媽媽以自己的需要為準,根本沒看到孩子的需要。這些昂貴的童裝,她是買給自己的,為了滿足自己,而無視了孩子。

富養,不是捨得給孩子花錢就算,更不是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李艾的媽媽即使沒什麼錢,卻能真正看到女兒的需要,儘自己能力地讓她快樂,即使只是一包杏脯。

奧斯卡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孩子的快樂其實很簡單。

“那要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太過分,難道也要滿足他?”

如果滿足不了,就真誠地告知:“媽媽很想給你,但是現在確實買不起。”

即使是不想買,也可以把真實想法告訴孩子,之後再跟孩子商量。

不帶負面情緒地如實告知,讓孩子知道,是我暫時給不了你,而不是你不配得到,你不該提要求。

李艾微博看哭網友:“我媽媽沒錢,可她是真正地富養我”

真正被富養的孩子有多幸福?曾經在微博、知乎上看到很多這樣的暖心小故事:

“我上小學,家裡人都不給零花錢,說小孩子不能亂花錢。我爺爺會偷偷給我,每次我要20,他就給50,要100,就給我200。每次來看望我,臨走之前都在我的枕頭底下藏下200、300的。這種被深深信任和充分滿足的感覺至今都讓我難忘。這是我童年裡親情的財富。”

”我小時候家裡很窮。小學四年級也需要白襯衣參加學校活動,媽媽也覺得為了偶爾才穿一次的衣服花錢很不值得。所以,她和我說了這個道理,然後自己去鄰居家借了衣服給我。我就高高興興的穿著去學校了。“

”有一年交不起學費,別的孩子回學校後哭著說父母說學校不讓讀就不讀了。我爸爸是領著我去教室,自己跟老師商量先發書給我,緩些日子賣了地裡的蘋果就來補交。”

“兒子上幼兒園起床氣特別重的頭兩年,他人還沒醒,手從被窩裡伸出來,我就給他一塊巧克力,威化餅或者奶酪,美食喚起來的清晨總是那麼美好。”

“女兒喜歡玩水我就買大浴盆讓她先玩夠了再給她洗澡,喜歡玩沙就給她買鏟子小桶帶她去樓下玩兒。小區下面就有沙坑,有次我看到一個爺爺為了不讓孫子玩沙在那犟了很久還打了孫子最後哭著上樓。喜歡冰淇淋肯德基遊樂場什麼的就經常帶她去,不能同意她的事情她也特別好商量。”

“兒子總說想要個弟弟,我們就買了上下鋪兒童床,兒子選擇睡在上鋪。老婆懷了二胎之後,我們給老二準備的衣服被子都是按兒子的意思選的。弟弟出生以後,兒子特別照顧他,經常從幼兒園‘拐帶’吃的玩兒的回來給弟弟。”

關於貧困或富足,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是沉重的制約感,還是健康理性和充分理解,決定了孩子如何建立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認知。

真正的富養,是給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讓孩子的生命能量,能在愛的滋養中自由流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