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樂至白烏魚,學名白烏鱧或白甲烏鱧(lǐ),俗稱白烏魚、白烏棒,屬於鱸形目、鱧科、鱧屬,體型與烏鱧特別相似為“棒狀”,因體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而聞名。

樂至白烏魚具有肉質細嫩、骨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用價值;具有祛瘀生津、滋補調養、促進人體生肌補血、癒合傷口等獨特藥用價值;樂至白烏魚體態秀美,體色白,魚鰭灰色或金色,具有較高觀賞價值。

樂至白烏魚因其生長快、耐低氧、食物鏈短、飼養成本低、易養易捕、可調節水質等優點,被稱為我國淡水養殖的“當家魚類”。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樂至白烏魚(圖片來自資陽大眾網)

生物特性

1

感官特徵

樂至白烏魚體兩側的鱗片呈色白,背部有的是灰白色,有的是點狀褐色,在水體中呈銀白色,頭部扁平,頭部鱗片較大,尾部鱗片細,鰭條金黃色,在水中游姿優美,動作簡單快捷,可做觀賞魚,其肌肉緊密有彈性,肉白色,無肌肉間刺。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樂至白烏魚(圖片來自資陽大眾網)

2

營養價值

白烏魚營養豐富,除含DHA、無機鹽、維生素外,還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包括8種人體必需氨基酸、2種人體半必需氨基酸和7種非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具有氨基酸含量高、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學優點,每100克中蛋白質的含量為19.3克,粗脂肪含量1.9克,氨基酸含量20.3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魚類。其肉質細嫩,骨刺少,味道鮮美,同時具有祛瘀生津,滋補調養,促進人體生肌補血,癒合傷口等獨特的藥用價值,是產婦、手術病人特別是癌症病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樂至白烏魚”肉質細嫩、無肌肉間刺、有特殊的鮮香味道、沒有泥腥味。白烏魚食用廣泛,上世紀90年代以後,白烏魚產品的烹飪技術不斷創新,有生炒魚片、白菊魚絲、麻辣白烏魚、水煮白烏魚、清蒸白烏魚、上湯白烏魚、翅湯白烏魚、滋補白烏魚等,其味有麻辣味、家常味和白味。特別是白味,吃起來嫩滑、鮮香、爽口,是難得的美味佳餚,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樂至白烏魚(圖片來自資陽大眾網)

產地環境

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地理條件獨具特色。境內山脈系岷山臺地分支,自北而南分全縣為東西兩部,成為沱江、涪江分水嶺。境內群丘林立,溝谷縱橫,漕地棋佈,蜿蜒連綿,是水產養殖的良好區域。西北高,東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頂深丘河谷地區;中部系平頂寬谷低丘地區;南部系岡陵連綿地區。在丘陵河谷間有小平壩。縣境地處中緯度季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乾燥、溼度大、雲霧多、日照少,日均氣溫16.7℃,年均日照1330小時。年均降水量918毫米。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的優質水資源,為白烏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礎。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樂至風光(圖片來自網絡)

基地建設

從1981年至2018年,白烏魚的培養過程經歷了37年,其中有比較多的失敗和挫折。經過選育,白烏魚性狀比較穩定。經反覆研究和實踐,楊啟安全面掌握了白烏魚繁殖龍其是分級飼養的核心技術,為白烏魚的飼養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9月,樂至白烏魚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委驗收,2011年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評為“國家級樂至白烏魚養殖標準化示範區”;2011年被四川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評為“省級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12年7月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現有白烏魚繁養基地6000餘畝,年產白烏魚苗2000萬尾、成魚2萬噸。目前,樂至白烏魚苗種、成魚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曾先後接受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歷史淵源

1981年3月,樂至縣群眾楊啟安用網具在石佛鎮古堰口水庫下游河中捕魚,在橋上方11米處捕獲1條雄性白烏魚,白體黑眼,體重2.6市斤。楊啟安如獲至寶,立即拿回古堰口水庫漁場,養入4號種魚池。此後,他四處尋找雌性白烏魚,以便配對。直到1983年4月12日,他在縣水產良種場,購得1條雌性白烏魚,白體紅眼,體重4.7市斤,拿回古堰口水庫漁場後,即用鹽水浸泡,放入4號魚池中。從此,白烏魚配對完成。

「方誌四川地理標誌產品」樂至白烏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