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笛子老師是怎樣的

樂器 笛子 民族樂器 音樂 紀炎笛簫 2017-04-28

最好的笛子老師應該是怎樣的?和圈內朋友聚會,大家聊起這樣的一個話題,聊到最後,大家都一致認為趙鬆庭先生是一位偉大的笛樂教育家。談起趙先生的過人之處,有人說:“趙先生所教的每一位學生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點。”此語是一語中的,說出了趙先生教學的精髓,即:因材施教,量身打造。反觀現在某些笛樂教學,用一套教材打天下,一個方法教所有學生的老師大有人在。笛樂教學該何去何從引起了筆者的一些思考。

上世紀50年代,一批民間演奏家走入音樂院校,在全國各類音樂院校裡開設了“竹笛演奏”這一專業,至今已經有60餘年,縱觀這60餘年的竹笛教學領域,確實是成果頗豐:培養了一批演奏家,出現了一批精品的教學曲目。但是我們的笛樂教學依舊還存在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是最基本的問題:

演奏記譜記號至今未統一

演奏技術的記譜,對於準確演奏樂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現在竹笛最基本的記譜標記上還存在分歧和差異。如:打音記號的標記,有的老師標記為“丁”,有的老師標記為“扌”;北派常用技巧“跺音”,在一些教材中“跺”“剁”不分;“歷音”,還有教材記作“瀝音”。其實,早在1982年全國竹笛教材成都會議,就有人提出來統一竹笛記譜記號,事隔三十多年,竹笛記譜記號的不統一現象依然存在,基本的記譜都不統一,就更難談深入的教學方法統一了。

教材科學性與系統性缺失

現在市面上的教材不少,但是大多內容雷同。很多教材的編寫者做的其實是“剪刀加漿糊”的工作,這裡摘點那裡抄點然後再附上幾首樂曲,就成了教材。教材的開始一般是基本的持笛姿勢與呼吸方法,到教材的最後就有一批高難度的樂曲在等著練習者。所有笛樂教材的編寫者都似乎試圖用一本教材貫穿學笛的整個過程,缺乏系統性的教材建設。如何編寫一套系統的、權威的教材,是笛樂教學的當務之急。每一個笛樂的學習者,從進入笛樂學習開始,就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向與學習進度,進度可以有快有慢,但練習的重點與方向應該很清晰,而不是“一個師傅一個法”。

笛樂教學師資良莠不齊

解決了笛子教師的問題,就解決了笛子教學的基本問題。現在很多老師只有“半桶水”就開始教學,還有一些老師從長笛或其他樂器轉過來,不太清楚民族樂器的特性,一些老師還停留在“師傅帶徒弟”的層面:師傅要求徒弟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徒弟在演奏時的滑音、吐音等必須跟師傅吹得一模一樣,這在學習的初期是可行的,但是到了高級階段,過於強調這些技術的細枝末節而不重視學生的創新性,往往導致學生不能建立自己獨立的審美;還有一些老師把學生看做自己的“私人財產”,反對或忌諱學生向其他老師學習,無形中加高了“專業壁壘”,導致人才難出。

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笛樂教學方法是當下笛樂教學的當務之急。何為“科學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方法應該經得起檢驗,科學的方法應該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科學的方法不是故弄玄虛,某些一套一套的“理論知識”看起來很“科學”,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只會使人墜入迷霧,越來越不清晰。科學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的,不具有排他性,只要是好的東西,都能吸收。另外,竹笛是中國樂器,西洋的一套東西不一定適合,若能保持傳統的精髓,這也是“科學的方法”。如:在講氣息的時候,強調“氣沉丹田”,而不是講“胸腹式聯合呼吸”;如:在保證適量的練習曲前提下,也可採用“以曲帶功”的練習方法。總之笛樂的教學方法要聯繫實踐,要經得起實踐的考驗。科學的笛樂教學包括教師和教材的問題,只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的笛樂教學才能脫離“一個師傅一個法”的尷尬境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