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樂器 古箏 民族樂器 胡琴 佰金瀚 2017-06-21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古箏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那時,它又名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一共10級。

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傳.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也有說法為,箏是戰國時的一種兵器,用於豎著揮起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叫“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後來在上面加上琴絃,撥動時發現悅耳動聽,於是發展成樂器。

算起來,古箏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隨著時間的推移,兵器也越來越輕便,箏這種體形龐大、質量不輕的兵器就被遺棄了。所以眼下人們見到的箏都是以0樂器的形式出現的,它形態優美,並附有裝飾。

現代社會也出現了小古箏、便攜式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現代古箏共二十一弦,大 部分為紫檀木製作,上嵌牛骨,纖纖玉手擱弦上,清脆悅耳的天籟之音流瀉。它聲微清脆,錚錚流轉,就會聽見冰泉嗚咽的聲音,彷彿拍碎細珠萬千,細膩又慷慨激昂,令人沉溺其中。

用古箏彈奏一曲《平湖秋月》,彷彿令人看到看到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圖卷,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聽著絃音緩奏,只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是何年。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琵琶,是彈撥樂器首座, 撥絃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撥絃樂器,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相傳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一書中曾有記載:“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

琵琶的歷史沿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就有兩種琵琶。一種叫“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它是由秦末的弦鼓發展而來的,一種叫“阮咸”或“阮”。它是直柄木製圓形共鳴箱,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琵琶。

晉代阮咸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時,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項琵琶由波斯經今新疆傳入我國。曲項琵琶為四弦、四相(無柱)梨形,橫抱用撥子彈奏。

唐代是琵琶發展的高峰。

在樂器製作上,它將上述三種琵琶巧妙地結合起來,保留了曲項琵琶制形的發音特點。

樂器演奏為豎抱,由用撥子彈奏發展成手指彈奏。由於樂器的改革,演奏藝術也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成為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和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琵琶”亦成為這種樂器的專有名稱。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詩《琵琶行》中,對當時的琵琶演奏中的藝術效果和演奏技法,作了有聲有色的描繪。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可見,琵琶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們的喜愛。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二胡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拉絃樂器之一,關於二胡最早的記載是在宋朝,稱二胡為胡琴或南胡。在沈括《夢溪筆談》稱“馬尾胡琴隨漢車。”這是最早關於胡琴的文字記載,根據史書記載,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稽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夾在兩弦之間磨擦而發音的叫奚琴。

二胡在明清時代的民間就廣為流傳。

中國古代三大樂器賞析,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近百年來,中國的許多民間藝人(如瞎子阿炳等)不斷在演奏上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包製作),已今非昔比,大大向關邁了一步。

二胡音質低沉,音調柔婉纏綿,一曲《二泉映月》,令人恍如見到叮咚的溪流, 絃音出,只見眺浩月當空,星瀚稀疏。

用二胡彈奏一曲《梁祝》,其柔婉纏綿的音調,訴說著離殤悽惻的愛情,道不盡 ,言不明。那餘音嫋嫋不絕,似江水淙淙,流淌的是心碎的悲傷。二胡悠悠,流淌出綿綿意蘊,潮湧浪奔似的雄渾,低訴歌哭般的深沉,優美而壯闊的弦響,情牽肺腑,韻動古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