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大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第一次聽到柴可夫斯基這曲《如歌的行板》,就被那優美的旋律深深吸引,進而被那深沉的情感所打動,以至迷戀上這首曲子。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1871年創作的D大地調絃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據說靈感來自一位泥水匠哼唱的一首俄羅斯民歌。

《如歌的行板》由來

1869年 ,29歲的柴可夫斯基住在烏克蘭首府基輔附近卡蒙卡他妹妹的莊園裡。一天,他正在寫歌劇《女妖》的管絃樂總譜,忽然聽到窗外粉刷牆壁的泥水匠哼唱的一支民歌(《凡尼亞坐在沙發上》)。那悠長緩慢,淳樸美麗,又婉轉悽惻的歌聲深深地吸引了他。第二天,柴可夫斯基找到到唱歌得匠人,把民歌的曲調和歌詞記錄了下來,回去後配上和聲,收進了他在這一年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之中。兩年以後,在他寫作《D大調 絃樂四重奏》的時候,這首民歌作為第二樂章的主題,再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就是《如歌的行板》。這一樂章是這部作品中最動人的一章,後來,人們常常把這一樂章作為單獨的作品來演奏和欣賞,甚至,“如歌的行板”成為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詞。

大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列夫·托爾斯泰▲

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一次晚會上聽到第二樂章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處。”他在寫給柴可夫斯基的信中說:“我永遠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後一天。我的文學著作還從沒有得到過象那樣奇妙的晚會一樣巨大的報酬。”柴可夫斯基在回信中寫道:“知道了我的音樂能夠使您感動,使您入迷,我是多麼幸福和自豪呀!”

大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演奏者:戈蒂埃•卡普鬆

戈蒂埃·卡普鬆出生在法國薩瓦省的尚貝里,是三兄妹中最小的孩子。他的哥哥是著名的小提琴家雷諾·卡普鬆。現在他是國際上炙手可熱的獨奏家,頻頻與許多世界頂尖的指揮家和樂團合作。他也同樣非常熱愛室內樂,經常與他的哥哥和其他音樂家合作演出。

戈蒂耶·卡普鬆目前演奏的常用樂器有兩部大提琴——都是18世紀的古琴——1701年的一把Matteo Goffriller大提琴和1746的Joseph Contreras大提琴。說起大提琴時,卡普鬆興奮的說,他夢想中,最想要嘗試的是Montagnana大提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