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痛苦,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勒內·笛卡兒 耶穌 體育 阿Q 柏拉圖 海明威 正心正舉研究院 2019-04-05
所謂痛苦,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文/厭離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

01

人生本就痛苦

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經歷了一切,最後只是塵歸塵土歸土,那麼人生的意義在哪裡?這是邊緣化的思考。

我們活在都市,每天為了生存奔忙,最後生活只是勉強;我們為車為房,有的時候甚至丟了自己的口糧;我們與人交際,最後發現,人情冷暖後面只是利益。這是現實化的思考。

人類到底有多脆弱呢?即使是塑造出了“可以毀滅卻永遠也打不倒的老人”的海明威,在得不到現實的寬慰的境遇中,終究還是崩潰自殺。

我們的幸福,總是仰仗著外力;所謂痛苦,很多時候,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有人相信,世界是唯物的,人力干涉不了物質世界的進程。極端點說,每個人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漠然地接受命運地安排,所謂痛苦或者幸福,降臨了也只好接受。

也有人相信,世界是唯心的,只要我想做,就一定做得到,當遇到了跨不過的障礙時,就會灰心喪氣,甚至生無可戀。

面對無處不在的痛苦,人又該如何自處呢?

所謂痛苦,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02

笛卡爾的解藥

笛卡爾從不單一地相信某一個主義,而是用二元論來解釋這個世界。

他說,我思故我在。

只有正在思考的我是真的,而外界都是可以懷疑的,既然可以懷疑,也就為人的自我寬慰提供了一個出路。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人生的體驗分為外界的感官體驗以及內心的精神體驗,當我們合理地利用這兩個平行的體驗的時候,當我們的這種認知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我們的痛苦。

03

我們的痛苦不一樣

外界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本質上只是單純的感官體驗。而感官體驗本身又是相對的,所謂幸福與痛苦當然也是相對的。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基於生活本身的理解也是不一樣,這就好比窮人與富人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也許在富貴人家眼中的貧窮,是貧苦人家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富裕。

這種體驗的相對性,能夠給予我們比較大的調整空間。

另外,我們的感官對於痛苦的忍受也會換來一定的回報。

比如,我們在運動的時候會在身體上造成一些疼痛,當我們的身體忍受過了這些痛苦之後,身體的素質會有所提升,當再次遭受疼痛,也就不再那麼痛苦了。

再比如,苦行之後,我們本身的期望值會有所降低,自己的慾望得到了節制,會更容易感到滿足。

當然,這個也有例外,那就是死亡

因為死亡是一次性行為,也是所有行為的終結,這兩點結合在一起,讓它成為我們逃脫不了的痛苦之源。

當然,我們感官的體驗並不能完全脫離精神,感官的體驗會有精神的參與,兩者並不相互決定。

在我們的精神世界裡。所謂的感官痛苦只是一些簡單的刺激,比如疼痛、飢餓,當我們集中精神去剋制,或者無意地忽略時,它們就沒那麼可怕了。

04

我的世界我做主

相對於感官體驗的相對性,我們可以說,精神體驗在某種程度上是絕對的。

在客觀世界裡,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時候人是無奈和痛苦的。

但是在精神世界裡,只要意志堅定,就能夠在自己的地盤上做主。

雖然人類的意志在某些方面是很脆弱的,但是我們能夠慢慢地去控制去改變,極端的無能為力一般是不存在的。

再退一步說,我們還有阿Q精神為我們創造一個自我的世界,在這裡自我可以不受任何傷害。

佛家視肉體凡胎為束縛,柏拉圖認為靈魂才是根本,所以肉體上的痛苦或者喜悅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客觀的物質世界我們改變不了,不如放下。

耶穌說,有人打了你的左臉,把右臉也伸過去。

所謂的外在羞辱,會轉化為內在的委屈,但這種轉化並不是必然的,所謂的聖賢之人,雖說不能完全做到不動心,但至少是在這條路上不斷前進。

所謂痛苦,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05

精神的安檢

他人的嘲笑與蔑視只存在於外界那一元,外在的一切與我的精神世界無關。所謂無關只是說,外在的一切並不一定決定我們的精神,我們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會有不同,它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意志。

既然已經承認外界與精神世界無關,那麼肉體的疼痛、飢餓或是羞辱都不會傷害到我,所謂的貧窮和世俗壓力,又有什麼可怕呢?

外在的物質世界會對人產生影響,但是這個影響首先要進入精神世界。

一旦進入了精神世界,自己就是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意志力會起到關鍵作用。

肉體的疼痛、飢餓以及羞辱,反饋到精神世界的原生影響是煩躁、不甘、委屈等等,但是這些情緒在進入心靈大門的時候會進行一道安檢。

守門的是我們的情緒意志,就這一層面來說,我們對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具有絕對掌控權的。

但是事實是,意志力這個東西比較抽象,而且人人都不一樣。

只是就普遍意義上講,我們有理由、有能力、有空間去發揮自由意志的力量去攻克一切外在或內在的痛苦。

外部世界是不由我們控制的,但是當我們為了趨利避害,強行控制外物的時候,就會產生阻力甚至對抗,轉嫁到我們身上就是壓力和痛苦。

當我們承受不住這個壓力的時候,就會感到失望。對於我們來說,壓力來自外界,真正會痛苦的是我們的內心。

然而一旦我們理解了以上所說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客觀世界的得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只要我們能夠守住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就能獲得極大的安全感。

06

不後悔過去,不恐懼未來

所謂痛苦,只是自己不放過自己

其實對我們來說,多數的焦慮與痛苦的根源並不在於此時此刻眼前正在經歷的,而是將要經歷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囚犯被固定住,旁邊有一個炸藥桶,引線非常長,需要一天才能燃燒到炸藥桶上,這個時候囚犯的痛苦已經不是要被炸死的疼痛感了,因為比起漫長的精神折磨,肉體的疼痛已經微不足道了。

面對未來恐懼的時候,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感受侷限於當下,而不需要去顧及那些未到的痛苦。

當我們承受瞬間痛苦的時候,正如之前講過的,它其實是能夠忍受的。至於未來的痛苦,還沒有加諸我身,又何必困擾呢?

未來的痛苦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現在又傷害不了我,這樣我們就會產生極大的安全感。

就像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有多少人會在自己懂得死亡的那一刻起就認真地準備死亡了呢?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