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雷州半島 法國 日本 南宋 清朝 在旅途中2018 2018-12-02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廣東省西南部,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北與茂名市相連。全市人口830多萬,面積1.32萬平方公里,轄4個區、3個縣級市和2個縣,擁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區)和3個功能區。

地處北迴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亞熱帶作物及海產資源豐富,海鮮產品更是聞名全國。

湛江海陸空交通發達,是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1984年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首批“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先後獲得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綠化達標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城鄉建設範例城市”“中國十大低碳生態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生態城市”“中國十大休閒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中國對蝦之都”“SUC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廣東省衛生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國務院批覆《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湛江被列為城市群“一核兩極”之一的中心城市;省政府發佈《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湛江被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歷史沿革

建制歷史

  • 新石器

據出土文物考證,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 [5] 遂溪縣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6]

  • 先秦

先秦時期,湛江境內北面部分屬西甌,其餘屬南越。 [7]

  • 秦期

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嶺南,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湛江轄地歸屬象郡。 [8]

  • 漢期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 [4]

  • 唐至清

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直至清代,屬雷州府,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府。[5]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法國殖民當局又根據最早進入廣州灣的法軍軍艦“白瓦特”(Bayard,又譯“白雅特”)號,將廣州灣城命名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5]

  • 民國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東湛江市城市印象(53張)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佔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5]

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經歷法國和日本47年管理的廣州灣重新迴歸中國。從這一年起,廣州灣正式改名為湛江市 [9] 。

1946年2月16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4]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 [5]

市名由來

1899年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廣州灣”租借地圖

,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強租法國。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對外貿易盛極一時。

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範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廣東省南路專員公署在廉江成立,轄湛江市、北海市和欽縣、防城、合浦、靈山、海康、遂溪、廉江、化縣、吳川、梅茂、電白、茂名、信宜縣;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南路公署遷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為高雷專員公署,轄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化縣、茂名、信宜、電白、梅茂、吳川縣,劃出合浦、靈山、欽縣、防城4縣設合浦專區。

1951年4月,門市,中共高雷地委劃歸中共粵西區委領導。

1952年11月,中共粵西區委和粵西行政公署由江門遷至湛江市赤坎,轄湛江市和台山、開平、恩平、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東海縣,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專署同時撤銷。

廣東省劃分為3市4區2縣的3線城市,享有“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之稱

1956年2月,中共粵西區委改為中共湛江地委、粵西行政公署改為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和徐聞、海康、雷東、遂溪、廉江、化縣、吳川、電白、陽江、陽春、信宜、茂名縣。

1958年11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專署和合浦專署合併,改稱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防城、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壯族自治縣、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吳川、化縣、茂名、信宜、電白、陽江、陽春縣。

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合浦、靈山、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州壯族自治縣和北海鎮從廣東省湛江專區劃出,設立欽州專區,歸廣西壯族自治區。

1983年9月,湛江地區建制撤銷,湛江市和茂名市改為省轄市,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海康、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後又劃出成立陽江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