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附帶式反應,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當時的投資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關資料顯示,1.3萬億美元的貸款通過金融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其中僅是信用違約CDS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該貸款的48倍(超過了美國GDP的4倍),金融上的收割打擊了全球的經濟。

以雷曼兄弟公司為例,雷曼兄弟的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迷你債券,主要是在亞洲區域發售(通過零售銀行的投資渠道發行),當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往往是散戶。在雷曼債券事件爆發後,受損虧錢的投資人表示銀行誤導了其購買該類的債券,迷你債券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產品,而銀行卻告知宣傳該債券是低風險的。顯然,這之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最後是由發散的投資商承擔的。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附帶式反應,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當時的投資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關資料顯示,1.3萬億美元的貸款通過金融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其中僅是信用違約CDS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該貸款的48倍(超過了美國GDP的4倍),金融上的收割打擊了全球的經濟。

以雷曼兄弟公司為例,雷曼兄弟的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迷你債券,主要是在亞洲區域發售(通過零售銀行的投資渠道發行),當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往往是散戶。在雷曼債券事件爆發後,受損虧錢的投資人表示銀行誤導了其購買該類的債券,迷你債券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產品,而銀行卻告知宣傳該債券是低風險的。顯然,這之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最後是由發散的投資商承擔的。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歷史上,1929年,美國經濟進入了大蕭條時期,以金融系統開始的股市崩盤、大批銀行倒閉是一個長期的陣痛。後來,美國開始在金融監管領域立法,比如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提出將實行金融的分業經營、監管,該立法的出現保持了美國近70年的金融繁榮。直到1998年,美國又重新立法,通過了《格萊姆——林奇法》,將分業經營改為了混業經營,並且分業監管保持不變。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金融的又一次大蕭條,即金融的遊戲已經崩盤破產了,又再次進入了清空歸零的初始階段。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附帶式反應,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當時的投資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關資料顯示,1.3萬億美元的貸款通過金融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其中僅是信用違約CDS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該貸款的48倍(超過了美國GDP的4倍),金融上的收割打擊了全球的經濟。

以雷曼兄弟公司為例,雷曼兄弟的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迷你債券,主要是在亞洲區域發售(通過零售銀行的投資渠道發行),當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往往是散戶。在雷曼債券事件爆發後,受損虧錢的投資人表示銀行誤導了其購買該類的債券,迷你債券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產品,而銀行卻告知宣傳該債券是低風險的。顯然,這之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最後是由發散的投資商承擔的。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歷史上,1929年,美國經濟進入了大蕭條時期,以金融系統開始的股市崩盤、大批銀行倒閉是一個長期的陣痛。後來,美國開始在金融監管領域立法,比如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提出將實行金融的分業經營、監管,該立法的出現保持了美國近70年的金融繁榮。直到1998年,美國又重新立法,通過了《格萊姆——林奇法》,將分業經營改為了混業經營,並且分業監管保持不變。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金融的又一次大蕭條,即金融的遊戲已經崩盤破產了,又再次進入了清空歸零的初始階段。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的來龍去脈

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向亞洲的投資人發行之後,部分私人銀行對其會員客戶提供了雷曼公司的債券(以理財的形式),當時雷曼是一個受人們崇拜的精英形象,人們對雷曼的認識轉換成了在金融市場的巨大價值。假如投資人購買了雷曼公司的債券,即相當於在雷曼兄弟公司有了穩定的分紅,在這種迷你債券的安排下,雷曼兄弟公司通過信貸上的風險監測機構向投資人發放股金的利息,而投資人需要提供資金作為雷曼公司的擔保,並且簽訂了合約。

根據合約,雷曼兄弟公司與投資人之間隨即發生了信用事件,即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大蕭條的情況下倒閉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散戶可能損失所有的投入資金。當時的合約顯示,應該是以擔保的資金作為評估價值去賠償購買了債券的投資人,只是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雷兄弟曼公司的債券已經失去了價值,信用風險機構表示不能對其產品定價。這裡面的矛盾在於:所謂的信用風險擔保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投資人並沒有維權的可能。

其中,一方面是雷曼兄弟公司的迷你債券是由私人銀行發放給投資人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債券的結構複雜,當時負責銷售該風險產品的銀行職員並不明白這種迷你債券是該歸屬於何種產品,很多職員認為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是低風險的產品,就將其發放給老人、學歷不高的階層,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使得許多投資的散戶傾家蕩產。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附帶式反應,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當時的投資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關資料顯示,1.3萬億美元的貸款通過金融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其中僅是信用違約CDS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該貸款的48倍(超過了美國GDP的4倍),金融上的收割打擊了全球的經濟。

以雷曼兄弟公司為例,雷曼兄弟的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迷你債券,主要是在亞洲區域發售(通過零售銀行的投資渠道發行),當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往往是散戶。在雷曼債券事件爆發後,受損虧錢的投資人表示銀行誤導了其購買該類的債券,迷你債券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產品,而銀行卻告知宣傳該債券是低風險的。顯然,這之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最後是由發散的投資商承擔的。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歷史上,1929年,美國經濟進入了大蕭條時期,以金融系統開始的股市崩盤、大批銀行倒閉是一個長期的陣痛。後來,美國開始在金融監管領域立法,比如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提出將實行金融的分業經營、監管,該立法的出現保持了美國近70年的金融繁榮。直到1998年,美國又重新立法,通過了《格萊姆——林奇法》,將分業經營改為了混業經營,並且分業監管保持不變。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金融的又一次大蕭條,即金融的遊戲已經崩盤破產了,又再次進入了清空歸零的初始階段。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的來龍去脈

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向亞洲的投資人發行之後,部分私人銀行對其會員客戶提供了雷曼公司的債券(以理財的形式),當時雷曼是一個受人們崇拜的精英形象,人們對雷曼的認識轉換成了在金融市場的巨大價值。假如投資人購買了雷曼公司的債券,即相當於在雷曼兄弟公司有了穩定的分紅,在這種迷你債券的安排下,雷曼兄弟公司通過信貸上的風險監測機構向投資人發放股金的利息,而投資人需要提供資金作為雷曼公司的擔保,並且簽訂了合約。

根據合約,雷曼兄弟公司與投資人之間隨即發生了信用事件,即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大蕭條的情況下倒閉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散戶可能損失所有的投入資金。當時的合約顯示,應該是以擔保的資金作為評估價值去賠償購買了債券的投資人,只是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雷兄弟曼公司的債券已經失去了價值,信用風險機構表示不能對其產品定價。這裡面的矛盾在於:所謂的信用風險擔保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投資人並沒有維權的可能。

其中,一方面是雷曼兄弟公司的迷你債券是由私人銀行發放給投資人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債券的結構複雜,當時負責銷售該風險產品的銀行職員並不明白這種迷你債券是該歸屬於何種產品,很多職員認為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是低風險的產品,就將其發放給老人、學歷不高的階層,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使得許多投資的散戶傾家蕩產。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投資人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之後,投資人才意識到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是一種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他們便隨即投訴銀行的誘導方式不正確,存在誤導,從而購入了與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的產品,這次雷曼事件讓散戶的投資人對銀行的信任降低。

銀行方面存在的誘導投資人的現象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除了當時普遍的存款業務,銀行也打算利用其強大的金融網絡為用戶提供個人理財產品。其間銀行的策略是積極向用戶推銷各種與銀行合作的金融產品,為了擴大其理財的業務,銀行往往會給銷售的員工發放銷售指標,並且要求他們的銷售額達到某個水平。銀行職員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向客戶推銷,即使他們也不知道這些理財產品的風險是否符合這些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很多金融機構面臨破產的危機,資產大幅縮水。由於小投資人通過在銀行購買的金融產品與這些金融機構產生了聯繫,在金融機構資產貶值之後也會通過產品影響到小投資人,讓他們蒙受巨大的損失,這也就是所謂的雷曼危機。

"

金融危機大家實際上都熟悉,但是雷曼危機你清楚發生了什麼嗎?為什麼說金融只是富人的一場遊戲呢?這篇文章可以瞭解一下,關注作者天天看優質的歷史文章,穩定更新。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引發了一系列的附帶式反應,包括雷曼兄弟公司的破產,當時的投資人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相關資料顯示,1.3萬億美元的貸款通過金融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其中僅是信用違約CDS的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該貸款的48倍(超過了美國GDP的4倍),金融上的收割打擊了全球的經濟。

以雷曼兄弟公司為例,雷曼兄弟的公司發行了大量的迷你債券,主要是在亞洲區域發售(通過零售銀行的投資渠道發行),當時購買雷曼兄弟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往往是散戶。在雷曼債券事件爆發後,受損虧錢的投資人表示銀行誤導了其購買該類的債券,迷你債券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產品,而銀行卻告知宣傳該債券是低風險的。顯然,這之間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最後是由發散的投資商承擔的。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歷史上,1929年,美國經濟進入了大蕭條時期,以金融系統開始的股市崩盤、大批銀行倒閉是一個長期的陣痛。後來,美國開始在金融監管領域立法,比如1933年通過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提出將實行金融的分業經營、監管,該立法的出現保持了美國近70年的金融繁榮。直到1998年,美國又重新立法,通過了《格萊姆——林奇法》,將分業經營改為了混業經營,並且分業監管保持不變。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金融的又一次大蕭條,即金融的遊戲已經崩盤破產了,又再次進入了清空歸零的初始階段。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雷曼危機的來龍去脈

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向亞洲的投資人發行之後,部分私人銀行對其會員客戶提供了雷曼公司的債券(以理財的形式),當時雷曼是一個受人們崇拜的精英形象,人們對雷曼的認識轉換成了在金融市場的巨大價值。假如投資人購買了雷曼公司的債券,即相當於在雷曼兄弟公司有了穩定的分紅,在這種迷你債券的安排下,雷曼兄弟公司通過信貸上的風險監測機構向投資人發放股金的利息,而投資人需要提供資金作為雷曼公司的擔保,並且簽訂了合約。

根據合約,雷曼兄弟公司與投資人之間隨即發生了信用事件,即雷曼兄弟公司在金融大蕭條的情況下倒閉了,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散戶可能損失所有的投入資金。當時的合約顯示,應該是以擔保的資金作為評估價值去賠償購買了債券的投資人,只是在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之後,雷兄弟曼公司的債券已經失去了價值,信用風險機構表示不能對其產品定價。這裡面的矛盾在於:所謂的信用風險擔保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投資人並沒有維權的可能。

其中,一方面是雷曼兄弟公司的迷你債券是由私人銀行發放給投資人的,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債券的結構複雜,當時負責銷售該風險產品的銀行職員並不明白這種迷你債券是該歸屬於何種產品,很多職員認為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是低風險的產品,就將其發放給老人、學歷不高的階層,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使得許多投資的散戶傾家蕩產。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在投資人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之後,投資人才意識到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是一種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他們便隨即投訴銀行的誘導方式不正確,存在誤導,從而購入了與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的產品,這次雷曼事件讓散戶的投資人對銀行的信任降低。

銀行方面存在的誘導投資人的現象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除了當時普遍的存款業務,銀行也打算利用其強大的金融網絡為用戶提供個人理財產品。其間銀行的策略是積極向用戶推銷各種與銀行合作的金融產品,為了擴大其理財的業務,銀行往往會給銷售的員工發放銷售指標,並且要求他們的銷售額達到某個水平。銀行職員在這樣的壓力之下也會無所不用其極地向客戶推銷,即使他們也不知道這些理財產品的風險是否符合這些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

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很多金融機構面臨破產的危機,資產大幅縮水。由於小投資人通過在銀行購買的金融產品與這些金融機構產生了聯繫,在金融機構資產貶值之後也會通過產品影響到小投資人,讓他們蒙受巨大的損失,這也就是所謂的雷曼危機。

倒下的不只是雷曼兄弟,金融危機後發生了什麼?

為了防止雷曼危機的再次出現,怎麼做呢?

第一,金融必須與當下的世界背景更新一致,對於正在經營的金融產品必須查證屬實,對弄虛作假、錯誤誤導等行為嚴格追究。

第二,學習美國的分業經營,將各個金融體系分工明確,對於其中的界限規制清楚

第三,完善金融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讓其上市成為面向公眾的公司,使其受到公眾的監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