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產的很多食物漂洋過海到了南洋,經過“本土化”之後,就成了具有南洋特色的美食,譬如擂茶到了新馬,由液體的茶飲,成了實實在在的擂茶飯。擂茶飯可謂蔬菜套餐,或可稱之為蔬菜自助餐,至少要十樣切碎的蔬菜才夠規模,否則就少了氣派和滋味。

漂洋過海的南洋擂茶飯

我第一次吃客家擂茶飯是在我的老師王潤華教授家裡,那天的主賓是大學者柳存仁教授和袁行霈教授,我忝陪末座。師母淡瑩的弟妹吳美珍是製作擂茶飯的高手,那天就由她主廚。一般來說,青色的、水分少的、香味濃的蔬菜都可採用,譬如芹菜、長豇豆、韭菜、青菜、捲心菜、油麥菜、芥蘭、四季豆等等,但有兩樣最好不要缺少:樹仔菜和四角豆(注意,不是四季豆)。樹仔菜,東馬的沙撈越很多,當地人也叫它瑪尼菜(源自馬來文Manis的音譯),沙撈越的古晉我去過,可惜當時沒有留心,據說古晉人喜歡用樹仔菜炒雞蛋。估計一定好吃。

擂茶飯成本不高,但費功夫,吃一次也不容易。這些蔬菜一定要切得很碎,再用少量油炒熟,必須現炒現吃,中午做的不可留到晚上吃。所以,一流的擂茶飯只有在家裡才能吃到,餐館或食閣裡雖也有擂茶飯售賣,但蔬菜的種類和新鮮程度都沒法和家裡比。

除了蔬菜,還有四樣東西不可或缺:炒熟去衣(記得,必須去衣)的花生米、豆乾丁、蘿蔔乾碎粒(菜脯)、爆香的蝦米(開洋)。其實,除了蝦米,擂茶飯應該非常適合素食者。上面提到的那些蔬菜翻炒時,可以不用加鹽或只加少許鹽,因為這四種食物可做調味品。

擂茶飯既從擂茶演化而來,它當然少不了一碗茶湯,嚴格來說,這碗擂茶湯是關鍵。將花生、芝麻、茶葉、白胡椒、薄荷葉、九層塔(必須要有九層塔)等盛放在缽中,擂磨成細粉,再用開水(或九十度水)沖泡即成。顏色碧綠如青苔,味道苦中帶香,不是每個人能適應這碗湯,但喜歡它的就非常喜歡,譬如我。

擂茶飯的吃法很有點“嘉年華會”的意思,是蔬菜的狂歡節,因沒有酒肉,這狂歡也便成了清歡。十多個菜盤子佈滿一桌,每人用大海碗盛上小半碗米飯,一樣一樣加菜進去,翻拌均稱,一邊吃一邊加,越吃越多,生生不息,似乎有著年年有餘的吉利。

擂茶湯,可以單獨喝;段位高的,可以把它倒進飯碗裡,和菜飯拌著吃。若干年前,公司附近的卓源路有一家賣擂茶飯的,因為公司不少人愛吃,每天上午報上打包人數,攤位老闆中午開車送來,那些日子,午餐就這樣解決了。好景不長,後來建築翻新,大概租金漲了,擂茶飯攤位也就關閉了。

並不是所有客家人都有吃擂茶的習慣,在東南亞,像新加坡、馬來西亞(包括沙撈越、沙巴),只有河婆人才會煮擂茶。

河婆是客家人的一支,稱為“河婆客”。我知道馬來西亞古來的加拉巴沙威,是一個傳統的“河婆客”新村,那裡的擂茶飯非常有名,很想去品嚐一次。(何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