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對“老學”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孔子回去後就跟弟子們說,他見到真龍了。龍是孔子對老子的盛讚。老子也稱讚過孔子,說孔子是鳳。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在當代人的觀念裡,好像很少有用“鳳“來指代男人的。其實,用龍鳳分別指代男女,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在先秦時期,龍與鳳分別指代的是至陰與至陽,龍與鳳契合了老子與孔子所代表的兩種智慧。下面分述。

先說說孔子為何稱譽老子是龍而非鳳?

一是古人的龍圖騰崇拜。道家經典《莊子·天運》,儒家經典《禮記·曾子問》以及司馬遷的《史記·老子列傳》等文獻都記載了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孔子也不止一次地盛讚老子為“龍”。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兩位聖哲曾四次相會。《禮記·曾子問》記載,孔子第一次拜訪老子,是魯昭公7年(前535年),那一年孔子17歲,地點就在魯國的巷黨。第二次相見已經是17年之後的昭公24年了。第三次是周敬王22年(前498年),孔子“乃南之沛見老聃”。第四次相見只有《呂氏春秋》一筆帶過:“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

《史記·老子列傳》對孔子見過老子的感慨這樣記述:“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莊子》是這樣記述的:孔子見過老子後,鬱郁然沉默無語。三日後見老師心情漸好,弟子才敢輕問夫子是如何規勸老子的?孔子長嘆道:吾乃今於是乎見龍。龍合而成體,散而成章,乘雲氣而養乎陰陽。予口張而不能嗋,予又何歸老聃哉!”

意思是說,人中龍,你們知道嗎?我活到現在才見到!它是靈氣聚合而成的人形,散開時就會化成五彩祥雲。厲害啊,你看他與你並肩同座,卻能神遊幽冥,逍遙於陰陽之間。震驚啊,我唯有洗耳恭聽的份兒,不敢言語,豈敢規勸神龍啊!

孔子譽老子為龍,那麼,先秦人心目中的龍有什麼寓意?跟現代人心中的龍有何不同?

在古人的龍崇拜觀念裡,龍是一種高深莫測聖物。舉幾個例子。《易經》裡常常提到潛龍、飛龍、在淵之龍等概念,古人認為龍是變化萬端,神祕莫測的聖靈之物。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管子》說,龍生於水,身披炫彩而遊於天地之間,能大能小,上則凌虛,下則入淵。隨心所欲,無所不能。

劉向說:龍能為高下,能為大小,能為幽明,能為短長,可微可彰,虛無靈化。

但也有人認為龍雖神聖但也喜怒無常。比如韓非子就說,龍是溫順可資騎乘的,然而鮮有知其喉下長有逆鱗的,逆之則傷人。他是用龍來比喻君主的,是說君主仁慈,在他高興時可以跟他互動一下,但千萬別人來瘋,一旦觸怒了他,會殃及身家性命的。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可見,在古人眼裡,龍是神祕而高貴的。孔子本人就把龍作為靈物之首推崇備至。他說:龜雖靈,但卻食於清而遊於濁,故不若龍之高貴,因為:龍食於清而遊於清。就是說,龜在地面和水裡生活,而龍卻能上達天庭,下入淵潭,它具有神通、超然、睿智、高貴、不濁於世等屬性,所以孔子才尊老子為龍的。

稱老子為龍,僅僅是這些表面象徵嗎?肯定不是。

第二是因為老子具有龍的陰性特質。古人對於天地萬物都是講究陰陽的,龍可騰雲駕霧,亦可潛於潭淵湖海,又能興雲致雨,無論天上的雲霧雨雪,還是地上的潭淵湖海,都是水的世界。在古人的陰陽觀念中,水是陰性的,所以龍即是水中的陰性聖物,《春秋元命苞》說龍是陰中之陰者。

而老子推崇陰柔之美德,主張以柔為本,認為陰柔代表生,剛強則代表死;柔能克剛而剛不能克柔;柔常有常存,剛則迅疾而短暫。他認為人就應該像水那樣處柔、守雌、虛靜,方可長久之道。

正因為龍具有處柔、神通、超然、睿智、高貴、不濁於世等屬性,所以孔子才尊老子為龍的。孔子精通六藝,老子貫通古今。孔子心悅誠服地盛讚老子為龍,後世有些人對此遮遮掩掩,唯恐降低了本門師尊的聲望。其實,孔子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不避諱自己的切身感受,這也正彰顯了孔子的博大與謙遜豁達。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再說說老子為何稱讚孔子是鳳而非龍

老子稱孔子為鳳的記載見於《莊子》:有一次,老子見孔子帶幾位弟子游學,就問他們都是誰啊?孔子說最前邊的那個叫子路,孔武有力;接下來分別是聰明的子貢、賢孝的曾子、仁慈的顏回、勇猛的子張。

老子贊之曰:“吾聞南方有鳥,名鳳。所居積石千里,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林、瑯玕為寶。天又為之離珠,一人三豆遞起以向瑯玕。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

老子稱讚孔子師表無雙,高徒生輝,右智左賢,如同天空飛翔的百鳥之王鳳凰那樣,師尊徒賢,道明德彰。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除了老子,稱孔子是鳳的還有楚國的大隱接輿。對此,《論語.微子》就有記述說:楚國有一位高隱名士迎著孔子的車諷誡孔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意思是說:您是聖賢之人,可您看這世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老子用鳳來比喻孔子,寓意又何在呢?除了鳳凰為百鳥之王外,還有別的寓意嗎?是的,跟龍一樣,其間隱含著陰陽之學。

首先,孔子的主張根源於周文化。孔子尊周而崇禮,他自己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認為,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夏、商兩代又有所創新的,蔥鬱而多彩,應該遵從之。

因為孔子深研過三代的禮儀制度,包括問禮於老子。他認為,禮制的傳承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斷代,周禮在夏、商的基礎上繼承發揚,因此,禮制文化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禮法制度比前兩代更加完備,這正是孔子尊周崇禮的原因所在。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而周人是以鳳為祥瑞之宗的,所用禮器也以鳳紋為主,就像先秦以龍為祥瑞聖物一樣,鳳則是周人的祥瑞聖物。

儒家經典《禮記.禮運》說:“何謂四靈?麟、鳳、龜、龍是也“。孔子曾因世道的渾濁而嘆息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孔老夫子認為,聖人出世定有祥瑞之兆,鳳鳥至了,河圖出了就是兩種吉兆,這也是孔子對世濁不清的悲嘆。

其次,是因為孔子具有鳳一樣的陽性特質。《春秋演孔圖》說:鳳為火精。我們常說浴火重生就是這個意思。火當然是熱的,且為熱之源,故為至陽之物,鳳在火裡重生即是陽德之至的象徵。《論語.微子》雲:因孔子至德至仁,故以鳳比於孔子。

所以,老子把孔子比作鳳,是對孔子高貴聖潔品德的稱讚,也是對孔子如火一般的積極進取精神的由衷肯定,這也是一位德高望眾的長者對相對年輕的教育家的尊重、敬仰和讚揚。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對孔子問禮、龍鳳互稱的小結。老子與孔子的相會,是泰山北斗與萬世師表的歷史性會晤,是思想文化史上最精彩、最深度融合的大光明事件,猶如雙子星,互為襯托,相得益彰,以各自卓絕的智慧,閃耀在中華文明的璀璨長河裡,震古爍今!

聞一多先生評價說,在幾千年的歷史上,李白與杜甫的相會,成就了人類文化史上的盛典。而超過這個盛典的唯有老子與孔子的思想碰撞,重大而神聖,深遠而持久。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老子為何騎的是青牛而非馬或別的什麼牛?


老子出關的記載見諸於諸多文獻,比如司馬遷的《史記》、劉向的《列仙傳》、李昉的《太平御覽》等等,記載大同小異,大概都是這樣:老子居周之久,見周室衰微,乃去周,乘青牛而過關。關令喜挽留為其著書。不同的只是到底是函谷關還是大散關。

老子乘青牛出關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後世記載此一事件的文圖甚多。畫師們的作品也多是老子騎青牛西行而紫氣東來。


孔子老子互稱對方龍與鳳,老子騎青牛而非馬,這些背後有何寓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