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撾街頭“尋找中國”

老撾 投資 華為 三農 中國新聞網 2017-05-08

中新社老撾萬象5月6日電 題:在老撾街頭“尋找中國”

作者 王禕 趙曦

從打著川味招牌的餐廳,到用漢字發佈的招工啟事;從貨幣兌換處標明的人民幣匯率,到操著各地方言的中國遊客;從製作紅木傢俱的中國老闆,到山巒間的中老鐵路施工現場……在這個有近700萬人口的東南亞唯一內陸國,中國痕跡俯拾皆是。

近日,中新社記者踏訪老撾。在那裡,無須仔細觀察,諸多的中國標識已足以讓人印象深刻。

從萬象機場航站樓預約開往市區的麵包車,中國遊客用人民幣進行支付。一路上,懸掛在街道兩邊的華為廣告異常醒目,“北京烤鴨”飯店已依照當地人的習慣避暑歇業。在酒店前臺負責接待的小夥兒則用十分流利的漢語說“謝謝”。

老撾國家電力公司的員工布鵬是生活在老撾的第三代華人,他驕傲地告訴記者,50%以上的老撾人都在用中國製造的手機,“華為、小米在這裡都很受歡迎。老撾人認為,中國製造的科技類產品物美價廉。”

萬象街頭,時常可見“摩托車大軍”在馬路上疾馳。據當地人介紹說,作為老撾最常見的交通工具,目前市場上一半以上的摩托車都是“Made in China”。近年來,中國商品已進入老撾的千家萬戶,影響著老撾人的生活。

老撾是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其突出的地緣優勢、強勁的需求、低廉的用人成本,成為了各國商人投資的熱土。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企業對老撾的投資力度也不斷加大,雙方合作愈加密切。

中資企業唐隆現代米業有限公司2014年來此辦廠,如今已在老撾的沙灣拿吉省擁有400公頃水稻,僱傭當地56戶人家幫助種植,產出的水稻主要銷往老撾當地、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老撾本地人都十分樂於接受這一模式”,唐隆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萌笑著說,“我們為當地民眾提供了就業的機會,使他們的生活更有保障。”

農業是老撾的支柱產業。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政府便開始與老撾合作,在其北部開展種植以糧食、橡膠、茶葉、水果為主的農經作物。據該國投資部統計,截至2016年4月,中國對老撾農業領域的投資總額約為6.39億美元,佔中國對該國產業項目投資總額的第三位。此外,中國已成為老撾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投資領域涵蓋了礦業、水電、金融、購物中心和特別經濟區等。

亞行此前發佈預測稱,因世界各地投入的資金和基礎建設支持,老撾近兩年將成為東南亞經濟增長潛力最大的國家。然而,落後的交通依然是掣肘該國發展的“攔路虎”。

去年年底,中老鐵路在老撾琅勃拉邦舉行了動工儀式,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老撾總理通倫親自揮鏟破土。根據規劃,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貫通。屆時,多山缺路的老撾將實現從“陸鎖國”向“陸聯國”的轉變。

一直以來,由中國早期援建的全長1404公里的13號公路自北向南縱貫老撾全境,是該國唯一一條貫穿全境的國家級公路。雖柏油路面平整好走,但盤山的公路依然需要耗費許多時間。長期從事客運業務的老撾司機Dar說,等以後鐵路開通,原先4個小時的車程1個小時就能到,“那就再也不用踩著油門翻山越嶺了,從萬象4個小時就能到中國。”(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