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兩千多年的道教發展史為嶗山留下了眾多歷史古蹟,嶗山山區內保存下來的道觀建築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通真宮、華樓宮、白雲洞、關帝廟、大嶗觀、太和觀等等。其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觀,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造的道場,因建於太平興國年間,開始叫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同時興建和重建的還有太清宮和上清宮等宮觀。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兩千多年的道教發展史為嶗山留下了眾多歷史古蹟,嶗山山區內保存下來的道觀建築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通真宮、華樓宮、白雲洞、關帝廟、大嶗觀、太和觀等等。其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觀,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造的道場,因建於太平興國年間,開始叫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同時興建和重建的還有太清宮和上清宮等宮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兩千多年的道教發展史為嶗山留下了眾多歷史古蹟,嶗山山區內保存下來的道觀建築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通真宮、華樓宮、白雲洞、關帝廟、大嶗觀、太和觀等等。其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觀,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造的道場,因建於太平興國年間,開始叫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同時興建和重建的還有太清宮和上清宮等宮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佛教文化是在西晉時期傳入的,隋唐達到鼎盛,明清時期由盛轉衰。不過在建國後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嶗山上依然保存有九座寺院:法海寺、潮海院、清涼寺、菩薩廟、峽口廟、華嚴寺、毗盧庵、觀音寺、靈聖寺等,其中法海寺、觀音寺、華嚴寺等寺院保存完好,峽口廟損毀。嶗山有名字記錄的寺院有三十二處,建於隋代之前的六座,唐代四座,宋代一座,明代達十六座,可見歷史上嶗山佛教文化的興盛。

"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中國地域遼闊,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公里,海岸線則有1.84萬公里,在這綿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眾多名山,而我國海岸線上的第一高峰就是位於山東青島的嶗山。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以最高峰,主峰巨峰為中心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山脈的東面和南面均臨海,繞山海岸線長達87.3公里,因此嶗山也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名字來源有多種說法和記載,古代嶗山在不同時期曾被稱為牢山、勞山、鰲山、不其山等等,直到近代才統稱嶗山。“勞山”一詞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勞勞,廣闊”。而對勞山這個山名的解釋就比較多,一種說法是勞山的山勢雄險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勞,故稱“勞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第二種解釋是根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考證,秦始皇巡視嶗山時聲勢浩大,勞民傷財,就把這座山稱為“勞山”。眾多古籍《後漢書》、《魏書》、唐代《元和郡縣誌》、清《統一志》等都稱“勞山”。東漢王充的《論衡》、南北朝《四極明科》、顧炎武《勞山考》等書中還把嶗山叫作“勞盛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牢山”的名字則出自東晉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晉法顯的《佛國記》,一說源於當地人認為此山堅如磐石,是非常牢固的山,因此叫“牢山”;另一說是中國古代星象學中認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區域有對應的聯繫,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天牢星和嶗山相對,而稱為“牢山”。在《新唐書·姜撫傳》、《宋史·甄棲真傳》、《金史·地理志》、《元史·釋老志》等古籍中都用“牢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也出現得很早,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撰的《南史·明僧紹傳》中就出現了“嶗山”的山名。此後的《神農百草》、《本草圍經》中都用“嶗山”。唐代的《後漢書注》中還曾把嶗山分為“大勞山”和“小勞山”,北部為大勞山,西南部稱小勞山,又合稱“二勞山”。從清代黃宗昌編著《嶗山志》開始至今都叫“嶗山”。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從嶗山名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這座山自古就是一座備受關注的歷史名山。嶗山擁有悠久燦爛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是道教名山。兩千多年前就有方士在嶗山修行,唐宋時期嶗山道教肇興,元、明、清時期都是道教鼎盛發展的階段。道教祖師之一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派在嶗山發展壯大,著名道士丘處機曾三次來嶗山傳播道教文化。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此後,道教北七真在嶗山各自創宗立派,建造了大量道觀建築,到明代時嶗山形成了“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的壯觀叢林,使嶗山成為天下道教全真派的第二大叢林。在嶗山傳播道教的除了丘處機,還有張三丰、孫玄清、耿義蘭等著名道士,他們都曾受到皇帝敕封,為嶗山的道教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兩千多年的道教發展史為嶗山留下了眾多歷史古蹟,嶗山山區內保存下來的道觀建築有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通真宮、華樓宮、白雲洞、關帝廟、大嶗觀、太和觀等等。其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老的道觀,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造的道場,因建於太平興國年間,開始叫太平興國院,後改名為太平宮,同時興建和重建的還有太清宮和上清宮等宮觀。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嶗山的佛教文化是在西晉時期傳入的,隋唐達到鼎盛,明清時期由盛轉衰。不過在建國後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嶗山上依然保存有九座寺院:法海寺、潮海院、清涼寺、菩薩廟、峽口廟、華嚴寺、毗盧庵、觀音寺、靈聖寺等,其中法海寺、觀音寺、華嚴寺等寺院保存完好,峽口廟損毀。嶗山有名字記錄的寺院有三十二處,建於隋代之前的六座,唐代四座,宋代一座,明代達十六座,可見歷史上嶗山佛教文化的興盛。

山東這座山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山,是我國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最高峰

除了以上豐富的歷史遺蹟,嶗山八十多公里的海岸和海灘則是嶗山地區獨有的自然景觀,是旅遊度假的絕佳選擇。嶗山山體延伸入海,沿海岸線形成了陡壁、岬角、島礁、海灣和潮灘,沿岸的花崗岩在海水侵蝕下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觀。主要海灘有仰口灘、八水河灘、流清河灘、東鬆口灘、沙子口灘和大江口灘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