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青島市>登州路街道

嶗山 玉皇大帝 全真道 清朝 山東史志 2017-05-18

來源:山東省情網

登州路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54年12月。2008年2月區劃調 整,轄區範圍為:北界沿遼寧路中心線;東界沿臺東一路中心線;南界沿延安路中心線;西界沿登州路、松山路中心線連接。轄區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人。

楊家村是今青島市區內最古老的村莊之一。據世居楊家村楊姓《族譜》記載:楊姓於明代由雲南遷居嶗山烏衣巷,繼之又遷往青島創立楊家村。1893年,清朝總兵張高元在楊家村北側(今臺東郵電局)設立了軍用有線電報房。1897年德國侵佔青島後,楊家村被劃入青島區,並一度成為該區的9個小區之一。1901年,德國當局強行收買楊家村的所有房產、土地,楊姓村民大多遷往外地。楊家村便逐步融入臺東鎮。1920年代時,道口路一帶尚有不少茅屋農社,1940年代,才漸漸成了市區。

楊家村有座清溪庵,又名玉皇廟,在道口路西側,是青島道院17座名庵之一。清溪庵是因門前有條清澈小溪而得名。這條長約2公里的小溪,古稱“楊家村河”,後稱“昌樂路河”,俗稱“昌樂路大溝”。據傳,該庵建於元代,但史料記載建於明代,屬全真道教華山派,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初為茅庵,供奉51尊神像,殿宇比較簡陋。1918年和1940年,社會各界捐款,進行了兩次修繕,從此氣派壯觀,香火興旺。因此廟建於原楊家村下頭,故俗稱“下村廟”和“楊家村廟”。

清溪庵佔地2.92平方米,廟內有前後兩殿和東西兩廂房,門前聳立兩根十幾米高頂部呈八角型的大旗杆,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入門就是前殿,青龍、白虎兩神手持刀鉞,站立兩側互相注視,每尊高約5米。後殿為正殿,中奉玉皇大帝,左奉火神,右奉關帝神位。正殿右側築呂祖廟,內奉呂洞賓諸神位;右側築送生娘娘廟,內奉送生娘娘神位。院內奉兩大火池,供來人燒香焚紙、以求平安。“蘿蔔會”的前身是玉皇廟會。相傳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到這個日子四面八方的鄉親雲集玉皇廟,燒香拜佛,祈福求子,逐漸形成一年一度的玉皇廟會。趕會時人如潮湧,特別是送生娘娘神像前,許多無生育的婦女爭先恐後祈求生子,俗稱“拴娃娃”。廟外沿途兩側彩燈高懸,鞭炮不絕,民間交易買賣興隆,尤其是這一帶的蘿蔔個大、味甜,會上賣蘿蔔的很多,並出現了種類繁多的蘿蔔工藝品,人們紛紛買蘿蔔吃,謂之“咬春”“祛邪”。於是,玉皇廟會又被民間稱為“蘿蔔會”。1964年,玉皇廟被拆除建成東山路小學,後改建少年宮。致這一傳統風俗冷落。

1991年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一日,當地試辦了第一屆蘿蔔會,與會群眾達30萬人;1992年正月,再次試辦,參會群眾達50萬人。1993起年正式恢復蘿蔔會。

「鄉村記憶」青島市>登州路街道

蘿蔔山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