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張心一,男,1958年2月出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金銀細工”代表性傳承人,現任老鳳祥有限公司總工藝師。
1988年,在東南亞鑽石首飾設計比賽上,張心一的《蛇皮項圈》榮獲最佳設計獎,名聲響徹國際,那一年,他29歲。
1993年,張心一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那一年,他35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第一位最年輕的“國大師”。
而如今,張心一已是金銀細工界泰斗,但他依然不想止步,“沒法停下來,我就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運氣?靈氣

在上海老鳳祥總部的辦公室,張心一穿著很正式的西裝,打著領帶,不苟言笑,初見之下略感嚴肅。提及過往,他笑,“其實也算運氣好。”

1978年,20歲的張心一從上海金屬工藝一廠工業中學畢業,被分配到老鳳祥大件組工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張心一

“大件組是用金銀做大型擺件,屬於綜合性工藝,很考驗手藝。”雖然他認為是運氣好,實際上大件組只挑學習好,有靈氣的苗子。

運氣更好的是,他還遇上兩個好老師——陶良寶和邊炳森。“他們是老鳳祥解放後第一代工藝技師,技藝很是了得。”且當時大件組製作的擺件都是出口,需要的量很大,這意味著他“練手”的機會很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張心一作品:蛇皮與黃金的結合

之後的三年學徒生涯,他從學習鏨刻開始,由淺入深地掌握了陽花彈壓、板金、焊接、鑲嵌等技能。邊做邊學,實打實地練習,加上勤奮,很快就脫穎而出。最讓兩位老師高興的是,他還能製作工具。

“大件工藝的工具很特殊,根本買不到,我就尋思著自己做。”結果做出來幾百件榔頭、鑿子。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除了做出口,大件組也負擔展覽、比賽、精品及特殊產品的設計和製作任務。那個年代沒有現成的參考資料,如何把金銀變成更有創意的藝術品,是張心一當時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1988年,張心一參加了東南亞鑽石首飾設計比賽。參加國際性比賽,作品要新要獨特,他擅長的黃金顏色單一,該有的變化都有人嘗試過了,想要突破很難。

正當他耗盡心智,創意枯竭時,被女兒拉上了街,有一搭沒一搭地逛著,他突然發現前面一時髦女郎揹著一個漂亮的蛇皮袋,花紋斑斕,材質細膩……不然試試把蛇皮和黃金結合在一起?念頭有些異想天開,卻十分有趣。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仿古龜蓋龍柄鴛鴦提樑壺套件》

“我一直想把黃金飾品弄得‘軟’一點,柔軟的蛇皮簡直太合適了。”他立刻回大件組試驗。

前無古人,意味著開創,也意味著困難。

“算是吃了些苦頭。”首先選材就很困難,蛇皮要花紋美觀,又要皮質細膩,他只好去皮革研究所、製衣廠、皮鞋廠……一家家地尋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張較滿意的蛇皮。製作的時候又遇上難題:怎麼把兩種完全不同的材質組合在一起?不斷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整整試驗了一個多月才做出來。

項圈以黃金為骨,延伸出去,長出翅膀,翅膀下襬蛇皮波紋層層疊疊好似波浪,嵌著鑽石的浪尖閃閃發亮。這件項圈,突破材質,也突破千古不變的“圓”,一下子俘獲所有評委,奪得最佳設計獎。

做珠寶的醫生

“如果沒做這行,我可能是個愛字畫古玩的醫生。”

張心一出生在上海著名中醫世家, 祖輩的醫術在上海頗有名氣。他父母一心希望他能成為一名中醫,所以給他起名“心一”,而張心一也做好學醫的準備,可上世紀60年代趕上文革,父親的診所停業,剛念小學的他也停了課,在家跟大哥學習畫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鏨海水瑞獸紋金盤(仿古)》

“臨摹連環畫,後來臨摹列賓、拉斐爾等素描畫稿,也做過學校黑板報。”雖然並不系統,卻打下一個很好的美術基礎。

動亂過後,國家需出口換匯,大力恢復工藝美術企業。1972年,張心一剛進上海市貴州中學不到兩個月,就被上海金屬工藝一廠工業中學急招錄取,他也因此踏進金銀細工的殿堂。“一開始並不喜歡,後來做得多了才愛上這門技藝。”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龍紋金執壺套件》

三年後,他被分到大件組,看似“運氣好”,實則是因為深厚的基本功和足夠的靈氣才被挑中。這份靈氣,大概可以歸功於家庭的薰陶。

獲獎專業戶

如果非要說進入大件組是運氣,那麼張心一後期取得的成就就毫無懸念地歸功於學習、創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如意祥雲紋金盤》

1985年,他被外派到愛爾蘭培訓,回來後思路大開,設計“百龍舞舟”擺件——龍首盎然吐珠、龍尾粲然上翹……作品一出,廠裡的師傅紛紛誇獎:“小夥子有出息。”讚揚聲中,他格外惶恐,也感覺到自己知識的欠缺。於是開始看書,《中外工藝美術史》、《世界雕塑史》甚至宗教神學類書籍,甚至拿了工藝美術的專科文憑。那時,外面的誘惑也很多,歐洲工作的機會、私企的高新聘請……對此,他都一一拒絕。“我只想安安靜靜出作品。”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大盤龍》

這份篤定、安靜,讓他成了“獲獎專業戶”:

1989年,他設計的黑石耳環《旋》獲得東南亞設計比賽最佳設計獎;

同年,他設計的擺件《龍舟》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設計金獎;

1992年,他設計的鑽石首飾《飄逸》在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獲設計一等獎;

1993年秋天,35歲的他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八仙神葫》

再學一點,再新一點

創新,是張心一設計的靈魂。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的設計上佔領市場的制高點。”

在首飾行業低迷的時候,他大膽創新,開發金銀禮品、紀念品、郵品和收藏品,很快為企業產品打開全新領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世博寶瓶》

自2008年起,每到新年,老鳳祥都會出一款金色生肖“利是封”,馬年是“馬上有錢”,羊年是“金羊開泰”,利是封以卡通剪紙為造型,每年春節限量發行,集齊一套需要12年,很受市場追捧,這套作品出自年輕設計師陳炅珺之手。“小陳是我們設計中心的年輕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老鳳祥總工程師的創新之路

《福祿壽大如意》

這個設計中心,是2005年由張心一牽頭創立,也是上海設計大師原創工作室,匯聚了六位國大師和不少省大師、設計人才,不但為老鳳祥做設計、製作,更是後備人才培育基地,如今金銀細工第六七代傳承人,大多是從這個中心出來的。因為這份良好傳承,2013年,他還獲得文化部第二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

如今,設計中心更成為定製平臺。去年設計中心斥資引入一套全新3D珠寶設計系統平臺。

“現在不流行個性定製麼?我們的定製就把設計交給顧客去詮釋。”

 文| 楊智
圖| 張心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