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神龍本紅字及完整賞析

蘭亭序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晉穆帝 壹德閣 2017-05-18

《蘭亭序》神龍本紅字及完整賞析

《蘭亭序》神龍本紅字及完整賞析

《蘭亭序》神龍本紅字及完整賞析

《蘭亭序》神龍本紅字及完整賞析

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翻譯: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舉行祓禊活動。 講解:“永和九年”是用年號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帝王確立的年號加上序數詞紀年;“癸丑”是用干支紀年法紀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進行依次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來紀年;這一年為東晉穆帝確立“永和”這一年號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兩種紀年方法一般單用,這裡疊用有清晰紀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韻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紀月法紀月,即:三月。“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狀語後臵。“禊”為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蘭亭集序》還有個別稱叫“禊帖”。 鑑賞:一語道盡時地事也。 原文: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翻譯:有賢德的人都來(到這裡),年輕的、年長的都(在這裡)會集。 講解:“賢”“少”“長”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意為“有賢德的人”“年輕的人”“年長的人”;“至”“集”後都省略了介賓短語“於此”,作狀語。 鑑賞:八字寫盡來人,更寫盡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翻譯:這裡有高大險峻的山嶺,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盪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 講解:“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個短語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辭,翻譯時都需要調整。“映”為動詞“輝映”,“帶”為致詞“環繞”,其後省略了介詞“於”。 鑑賞:二十字寫盡幽美環境。 原文: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翻譯:(把水)引來作為飄傳酒杯的環形渠水,(人們)在它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絃齊奏的盛況,(可是)飲一杯酒,賦一首詩,也足夠用來痛快地表達幽雅的情懷。 講解:“引”後省略了賓語“之”,代“清流激湍”;“以”為承接關係的連詞,不譯;“列坐”後省略了介詞“於”;“一觴”“一詠”為動詞性短語“飲一杯酒”“詠一首詩”;“以”為介詞“用來”鑑賞:三十字寫盡飲酒賦詩之盛況。 原文: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翻譯: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暖。 鑑賞:一張一弛,此為弛。 原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翻譯:抬頭觀望遼廓的宇宙,低頭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來放眼四望、舒展胸懷的(景觀),(都)足夠用來讓人盡情享受視聽的歡樂,實在快樂啊! 講解:“之”為定語後臵的標誌;“品類”為名詞“世間萬物”;“所以”為固定結構“所用來……的景觀”,“極”為動詞“盡情享受”。 鑑賞:此為“遊”,有景物、有遊蹤。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翻譯:人們彼此相處,俯仰之間(就是)一生。 講解:“夫”為助詞,不譯。“之”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俯仰”用兩個動作表示時間短暫。 鑑賞:所有的生命感悟實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翻譯:有的人從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通過寄情於自己精神情懷所寄託的事物,在形體之外,不受任何約束地放縱地生活。 講解:“諸”為合聲詞“之於”,“之”代所言內容,“於”與其賓語“懷抱”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晤言”“放浪”後省略了介詞“於”,“於”與其賓語組成的賓語介賓短語作狀語;“因”為介詞“通過”,與其後面“寄所託”一起形成介賓短語作了狀語。 鑑賞:讀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時的彌衡,西晉時的劉伶等人為典型代表。此實為政治黑暗,殘害屢起時,文人生活的畸變。 原文: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翻譯:雖然(人們的人生)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也不相同,但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暫時得意,快樂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將到來;待到他對於自己所到達的地方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就會隨之而來。 講解:“取”有兩解,一為“趣”,一為“取”,這裡取“取”意。“欣於所遇”為典型的介賓短語作狀語的倒倒裝句,“所遇”為名詞性的所字短語。 鑑賞: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翻譯:以前感到歡快的事俯仰之間已經變為陳跡,仍然不能不因此產生感慨,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終將以生命的結束為最終結局。 講解:“之”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的結構助詞“的”,在句中譯為狀語,實因古今漢語習慣不同;“之”為代詞,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的情況;“修”為形容詞“長”;“期”為“以……為最終結局”;“盡”為“生命的結束”。 鑑賞: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譯: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鑑賞:千古同此一嘆! 原文:豈不痛哉! 翻譯:怎能不悲痛呢? 鑑賞:此痛感為文學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晉時阮籍的窮途而哭為其先聲! 第三段: 原文: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翻譯: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裡(又)不能清楚地說明。 講解:“合契”:古代的契分為兩半,各執其一,相合為信。“喻”為動詞“說明”;“於懷”介賓短語作為後臵了的狀語。 鑑賞:此為閱讀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翻譯:(我)本來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講解:“一”“齊”為意動用法,意為“把……看作一樣”。 鑑賞: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層哲學感矣! 原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翻譯: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 講解:“之”為主謂之間的結構助詞,不譯。 鑑賞:生命之痛更加一層厚重的歷史感矣! 原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翻譯:因此我一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

講解:“時”為“當時的”,指“參加這次聚會的”;“其”為人稱代詞“他們的”。

鑑賞:補錄蘭亭集之成因,實因生命之感,實因修禊始也! 原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翻譯:即使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 鑑賞:補錄蘭亭集之理論依託。 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翻譯: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鑑賞:補錄蘭亭集序之目的,其間顯示著極其強大的自信心。

【蘭亭淺析】 《蘭亭集序》,又題為《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聚蘭亭,賦詩飲酒。王羲之將諸人名爵及所賦詩作編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詩序》影響很大,其成就又遠在《金谷詩序》之上。

文章首先記述了集會的時間、地點及與會人物,言簡意賅。接著描繪蘭亭所處的自然環境和周圍景物,語言簡潔而層次井然。描寫景物,從大處落筆,由遠及近,轉而由近及遠,推向無限。先寫崇山峻嶺,漸寫清流激湍,再順流而下轉寫人物活動及其情態,動靜結合。然後再補寫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輕揚的春風,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意境清麗淡雅,情調歡快暢達。蘭亭宴集,真可謂“四美俱,二難並”。 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別離,所謂“興盡悲來”當是人們常有的心緒,儘管人們取捨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向往且終於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人的生命也無例外,所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語)、“老冉冉其將至兮”(屈原語)、“人生天地間,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當想到人的壽命不論長短,最終歸於寂滅時,更加使人感到無比淒涼和悲哀。如果說前一段是敘事寫景,那麼這一段就是議論和抒情。作者在表現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嘆中,流露著一腔對生命的嚮往和執著的熱情。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篇》)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價值。

這篇文章具有清新樸實、不事雕飾的風格。語言流暢,清麗動人,與魏晉時期模山範水之作“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文心雕龍〃明詩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齊而富於變化,以短句為主,在散句中參以偶句,韻律和諧,樂耳動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