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最卓越的藝術品,往往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蘭亭序》就是一座袖珍式的屹立於尺幅之中的輝煌的書藝殿堂。唐太宗讚歎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黃庭堅稱揚說:“《蘭亭序》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覆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蘭亭序》道媚勁健的用筆美,流貫於每一細部。略剖其橫畫,則有露鋒橫、帶鋒橫、垂頭橫、下挑橫、上挑橫、並列橫等,隨手應變。其豎畫,則或懸針,或作玉筋,或墜露,或斜豎,或弧豎,或帶鉤,或曲頭,或雙杈出鋒,或並列,各盡其妙。其點,有斜點、出鋒點、曲頭點、平點、長點、帶鉤點、左右點、上下點、兩點水、三點水、橫三點、帶右點等等。其撇,有斜撇、直撇、短撇、平撇、長曲撇、弧撇、回鋒撇、帶鉤撇、曲頭撇、並列撇等等。其挑,或短或長,其折,有橫折、豎折、斜折。其捺,有斜捺、平捺、回鋒捺、帶鉤捺、長點捺、隼尾捺等。其鉤,則有豎鉤、豎彎鉤、斜鉤、橫鉤、右彎鉤、圓曲鉤、橫折鉤、左平鉤、回鋒減鉤。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創造出一個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豐驅,且賦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風儀:或坐、或臥、或行、或走、或舞、或歌,雖尺幅之內,群賢畢至,眾相畢現。王羲之智慧之富足,不僅表現在異字異構,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序中有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各具獨特的風韻。重字尚有“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後”等,都別出心裁,自成妙構。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後世珍視其布白之美,臨摹者雖難免滲入各自的筆性,但無人稍變其章法布白。正如解縉在《春雨雜述》中所說的那樣:“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佈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蘭亭序》的章法,彷彿如天生麗質,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是無與倫比的。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蘭亭修禊,使王羲之觸悟山水之美、宇宙之玄和人生的真諦,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一氣呵成,揮寫下千古傑作《蘭亭集序》,正因為他情深意厚,故能情注毫端而天趣自在;也因為他筆法精嚴,故能使筆底如行雲流水而形神兼具;更因為他諸美皆備,故能使這篇文稿的揮寫最終達到高華圓融的境界。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在這件盡善盡美的作品面前,後世名家雖竭力臨仿,卻都未能得其全。南唐張泊雲:“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於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窘拘。”而王羲之本人也只寫下這一傑構,其後他再度書寫《蘭亭序》,都不能及原作的神妙絕倫,沈尹默說“當時逸少本天全”,讚美了《蘭亭序》的傑出有其不可重現的機緣,自然就非他人所能企及的了。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據說藏有《蘭亭序》共四本,有黃庭堅、王晉之、葛次顏、單炳文題字,日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雲:“甘餘年習《蘭亭》皆無入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一千六百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設法從民間賺進御府,旋又殉葬昭陵。傳世本種類很多,或木石刻本,或為摹本,或為臨本。著名者如《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臨摹上石,因北宋時發現於河北定武而得名。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洛陽宮本蘭亭序》傳為褚遂良第十九次臨摹本,此本為唐太宗賜給高上廉者。褚遂良所臨又傳有《神龍半印本蘭亭序》、《張金界奴本蘭亭序》,因前者有“神龍”半印,後者有“張金界奴上進”字。又有唐太宗朝供奉拓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鉤摹本,稱《神龍本蘭亭》,此本墨色最活,被視為珍品。此外還有“薛稷本”、“賜潘貴妃本”、“穎上本”、“落水本”,等等。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蘭亭》真跡雖殉葬昭陵,但它的化身經過摹、刻流傳,各種本子不下數百種。清乾隆年間趙魏首先懷疑《蘭亭》真偽,雲:“南北朝至初唐,碑刻之存於世者往往有隸書遺意,至開元以後始純乎今體。右軍雖變隸書,不應古法盡亡。今行世諸刻,若非唐人臨本,則傳摹失真也。”清光緒年間李文田認為《蘭亭》其文偽託,其書也為後人偽造。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1965年掀起一場“蘭亭真偽”的大辯論,郭沫若為主的一方認為“偽”,另一方高二適等起而反駁。1973年文物出版社編纂《蘭亭論辨》,收集有關論文十八篇。此後又有許多論著討論《蘭亭》真偽。著名學者錢鍾書雖未參加當時的論辯,但在1979年出版的《管錐編》中己反映出他對《蘭亭》論辯的思考及精闢見解。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1988年5月24日《人民日報》上刊出錢鍾書一信中更明確地指出:“阮文達‘南帖北碑’之論,蓋系未睹南朝碑版結體方正與北碑不異;郭沫若見南碑,遂謂世傳右軍《蘭亭序》非晉宋書體,必後世偽託。其隅見而乖圓覽,與文達各墮一邊。”即認為各有所偏。此可以啟發我們對這個學術課題的進一步探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總之,我們認為對於《蘭亭》真偽的考辨,既要著眼於當時的文化背景,更要著眼於王羲之之所以成為一代“書聖”的創新動因和成就。當然,還有賴於更多的文物發掘,也許有朝一日會有科學的結論的。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再談《蘭亭序》:最卓越的藝術品都是在極小的空間裡蘊含著藝術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