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而“輸家”阿根廷更是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所有走到決賽的隊伍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逆天的運球,沒有頂級的天賦,那麼你一定要有最堅決的團隊執行力。

比賽的第四節,殊死一搏的阿根廷決定全場緊逼,從底線附近就開始撕咬,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實際上前三節也有好幾次坎帕佐在底線處就開始上搶,最早的時候是在第一節比分迫近時),一直到眼看翻盤無望主力全部被換下後五位替補上場依舊繼續執行這全場緊逼防守!落後20分,比賽剩餘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鐘,5位替補,依舊從底線發球就開始撕咬…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而“輸家”阿根廷更是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所有走到決賽的隊伍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逆天的運球,沒有頂級的天賦,那麼你一定要有最堅決的團隊執行力。

比賽的第四節,殊死一搏的阿根廷決定全場緊逼,從底線附近就開始撕咬,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實際上前三節也有好幾次坎帕佐在底線處就開始上搶,最早的時候是在第一節比分迫近時),一直到眼看翻盤無望主力全部被換下後五位替補上場依舊繼續執行這全場緊逼防守!落後20分,比賽剩餘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鐘,5位替補,依舊從底線發球就開始撕咬…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沒想到一個足球大國對待籃球的態度也能那麼認真;我沒想到5位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甚至解說都“懶得”播報名字的“無名小輩”能夠有如此高的執行力;我更沒想到即便在那2分鐘垃圾時間裡我們也看到看臺上的阿根廷球迷為這五位替補助威高歌。因為或許在他們眼裡那些年輕替補就是阿根廷男籃未來的希望。

我猜他們的球員進國家隊的第一標準不是球技如何、天賦如何?而是有沒有頑強意志?是否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堅持執行教練事先的安排?真的讓人感到敬佩!有這樣一群球員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開賽前根本就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可以走到決賽!有這樣一群球員我甚至感覺到中國男籃與阿根廷男籃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我又嫉妒了?因為我們的球員別說要他整節甚至大半場保持高效的執行力,別說是在落後20分贏球無望的“垃圾時間”,別說是替補球員,即便是領先一個球以內的關鍵時刻!即便是僅剩幾十秒甚至幾秒!即便是絕對主力!都…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而“輸家”阿根廷更是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所有走到決賽的隊伍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逆天的運球,沒有頂級的天賦,那麼你一定要有最堅決的團隊執行力。

比賽的第四節,殊死一搏的阿根廷決定全場緊逼,從底線附近就開始撕咬,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實際上前三節也有好幾次坎帕佐在底線處就開始上搶,最早的時候是在第一節比分迫近時),一直到眼看翻盤無望主力全部被換下後五位替補上場依舊繼續執行這全場緊逼防守!落後20分,比賽剩餘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鐘,5位替補,依舊從底線發球就開始撕咬…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沒想到一個足球大國對待籃球的態度也能那麼認真;我沒想到5位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甚至解說都“懶得”播報名字的“無名小輩”能夠有如此高的執行力;我更沒想到即便在那2分鐘垃圾時間裡我們也看到看臺上的阿根廷球迷為這五位替補助威高歌。因為或許在他們眼裡那些年輕替補就是阿根廷男籃未來的希望。

我猜他們的球員進國家隊的第一標準不是球技如何、天賦如何?而是有沒有頑強意志?是否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堅持執行教練事先的安排?真的讓人感到敬佩!有這樣一群球員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開賽前根本就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可以走到決賽!有這樣一群球員我甚至感覺到中國男籃與阿根廷男籃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我又嫉妒了?因為我們的球員別說要他整節甚至大半場保持高效的執行力,別說是在落後20分贏球無望的“垃圾時間”,別說是替補球員,即便是領先一個球以內的關鍵時刻!即便是僅剩幾十秒甚至幾秒!即便是絕對主力!都…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星期六央視《新聞週刊》在回顧男籃世界盃表現時除了點名表揚易建聯的能力和貢獻外還點名批評了其他幾位男籃隊員,認為就是周琦葬送了勝利讓球員和教練遭受了全國上下的質疑,認為周琦、郭艾倫、王哲林等都無法幫助易建聯,空有名氣卻根本不具備和強隊掰手腕的實力,三分球命中率倒數第四,罰球命中率更是倒數第一,甚至連基本功都不行…

我不反對,而更要命的是基本功不行就算了,甚至連一點團隊精神和執行力都沒有,你要說西班牙球員個人能力、技術真的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見得吧?西班牙的比賽一直都中規中矩,沒有賞心悅目的快攻,眼花繚亂的傳球,都是一板一眼的擋拆陣地戰;

你要說阿根廷球員身體天賦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一定吧?首發控衛坎帕佐只有179,全隊平均身高是16強球隊裡最矮、32強隊伍裡倒數第四矮的。但是他們有三點是一定比那幾位好的,就是:基本功、團隊精神、執行力!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而“輸家”阿根廷更是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所有走到決賽的隊伍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逆天的運球,沒有頂級的天賦,那麼你一定要有最堅決的團隊執行力。

比賽的第四節,殊死一搏的阿根廷決定全場緊逼,從底線附近就開始撕咬,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實際上前三節也有好幾次坎帕佐在底線處就開始上搶,最早的時候是在第一節比分迫近時),一直到眼看翻盤無望主力全部被換下後五位替補上場依舊繼續執行這全場緊逼防守!落後20分,比賽剩餘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鐘,5位替補,依舊從底線發球就開始撕咬…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沒想到一個足球大國對待籃球的態度也能那麼認真;我沒想到5位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甚至解說都“懶得”播報名字的“無名小輩”能夠有如此高的執行力;我更沒想到即便在那2分鐘垃圾時間裡我們也看到看臺上的阿根廷球迷為這五位替補助威高歌。因為或許在他們眼裡那些年輕替補就是阿根廷男籃未來的希望。

我猜他們的球員進國家隊的第一標準不是球技如何、天賦如何?而是有沒有頑強意志?是否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堅持執行教練事先的安排?真的讓人感到敬佩!有這樣一群球員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開賽前根本就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可以走到決賽!有這樣一群球員我甚至感覺到中國男籃與阿根廷男籃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我又嫉妒了?因為我們的球員別說要他整節甚至大半場保持高效的執行力,別說是在落後20分贏球無望的“垃圾時間”,別說是替補球員,即便是領先一個球以內的關鍵時刻!即便是僅剩幾十秒甚至幾秒!即便是絕對主力!都…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星期六央視《新聞週刊》在回顧男籃世界盃表現時除了點名表揚易建聯的能力和貢獻外還點名批評了其他幾位男籃隊員,認為就是周琦葬送了勝利讓球員和教練遭受了全國上下的質疑,認為周琦、郭艾倫、王哲林等都無法幫助易建聯,空有名氣卻根本不具備和強隊掰手腕的實力,三分球命中率倒數第四,罰球命中率更是倒數第一,甚至連基本功都不行…

我不反對,而更要命的是基本功不行就算了,甚至連一點團隊精神和執行力都沒有,你要說西班牙球員個人能力、技術真的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見得吧?西班牙的比賽一直都中規中矩,沒有賞心悅目的快攻,眼花繚亂的傳球,都是一板一眼的擋拆陣地戰;

你要說阿根廷球員身體天賦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一定吧?首發控衛坎帕佐只有179,全隊平均身高是16強球隊裡最矮、32強隊伍裡倒數第四矮的。但是他們有三點是一定比那幾位好的,就是:基本功、團隊精神、執行力!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很多球迷嚷嚷著“人種論”,覺得輸球不能怪隊員,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就是這樣…其實這是最荒唐的藉口,西班牙和阿根廷兩隊沒有任何一個黑人球員,即便西班牙規劃了伊巴卡等人也沒有上場,他們靠的都是本土球員,只不過他們的籃球理念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以凸顯英雄主義、炫酷球技、個人表演為主,而他們是以培養團隊精神、基本功、執行球隊戰術能力為主。兩種不同的聯賽風格、籃球理念,造就了兩條不同的籃球之路。這究竟是誰之過?

記得以前還有許多球迷問為什麼歐洲聯賽不像我們CBA招大牌外援,名氣最大的就是生涯最後一年的艾弗森?甚至還因為我們的CBA能招來麥迪、馬布裡、弗朗西斯、布澤爾、阿里納斯等個人能力極強的大牌而暗自自豪…現在或許能給出答案了,因為這些大牌不適合他們需要灌輸的籃球理念,因為這些大牌不好“駕馭”!

"

一個悲傷的故事:1994年加拿大世錦賽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在下半場上演20分驚天大逆轉以78:76淘汰西班牙挺進八強,這是中國男籃大賽歷史最好成績;兩年後的亞特蘭大奧運會同樣是小組賽第三場,中國隊以87:77大勝阿根廷;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西、阿都有被譽為各自隊史上“黃金一代”的陣容而備受矚目…可是25年之後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正賽中所贏過的最強歐洲球隊(西班牙)和最強南美洲球隊(阿根廷)會師中國舉辦的世界盃決賽,可東道主…

男籃世界盃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結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雖然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阿根廷確實不如西班牙,不過因為“老鑽石”斯科拉,我一直期待奇蹟發生。但斯科拉終究是老了,儘管拼盡全力,可面對西班牙遮天蔽日的防守他依舊顯得力不從心,最終阿根廷75:95大比分再次輸給了老對手。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雖然比賽的過程並沒有我們意想中那麼緊張激烈,不過這場期待已久的決賽卻再一次讓我們看明白了一件事:打好籃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這屆世界盃對於東道主中國隊來說一點都不完美,不僅失去了奧運會直通車門票,更是輸掉了一場可能會被載入中國籃球“反面教材”史的比賽。看著曾經戰勝過並且10年前還可以拿出“黃金一代”與其叫板的老對手,中國男籃成為了唯一掉隊的那個“倒黴鬼”…這幾天球迷罵也罵得多了,也乏味了,冷靜下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短短10幾年的時間中國男籃會被他們甩開那麼大的差距。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上一篇文章我說中國男籃的“病根”在於我們自己聯賽的“造星運動”,我們聯賽喜歡的外援是馬布裡這種個人能力極強的“科比式單打怪”,比賽的關鍵時刻似乎球不交給那些外援去靠自己超強的得分能力贏球就會遭到球迷噓聲和責罵…而歐洲聯賽球隊喜歡的外援是帕帕盧卡斯這種得分能力不突出但是可以最大限度帶動、發掘隊友潛力的“斯托克頓式大腦”。

他們引援是為了幫助本土球員提高團隊意識,灌輸“團隊執行力可以戰勝天賦、人種論”;我們引援是為了賣票,灌輸“華麗球風及個人表現才能引來尖叫”。

而這兩種引援、培養模式的結果就如杜峰指導所說的那樣:“歐洲球員的變向胯下運球是為了串聯球隊,我們的球員變向胯下是為了秀球技。”

看完決賽後我似乎更加肯定了之前的觀點,同時也細緻地為我們解答瞭如何保持團隊精神。因為兩支歐美勁旅為我們上演了一堂極致的公開課,一堂關於“團隊執行力”的公開課。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不知道為什麼,看決賽的西班牙讓我有種看西班牙足球Tiki-Taka的感覺…

你見過或聽過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有哪些?可能所有教練都會告訴自己的球員(控衛)“運球穩一點、慢一點,背對著防守者用身體護球”,但是西班牙給我們開闢了一個“逆向思維”:他們破全場緊逼的方法是堅決不運球,一次都不運,就像Tiki-Taka一樣,靠著隊友彼此間的跑位短傳將球“運”到前場…

這是他們的“傳”。

阿根廷賽前的回合數是32支球隊裡排名第四的,而西班牙僅僅排在第27位,兩隊的正常節奏完全不在一個步調上,可是這場比賽西班牙堅決按著自己的節奏打,不管領先多少分,也不管被對手將分差迫近到多少,全場比賽我看到盧比奧最多的手勢就是示意隊友“慢一點,穩一穩”。他們不是防反型球隊,他們是陣地型球隊,面對阿根廷這種完全不同的進攻類型球隊,他們將比賽的節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球都堅實落陣地,每一球都充分利用進攻時間等待最好的機會出現。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西班牙有華麗的球風嗎?沒有,即便被稱為“金童”的盧比奧也沒有一雙“金手”,他的傳球樸實無華,甚至可以說是小心翼翼。整個上半場,西班牙總共傳導106次球,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共11次,平均9.64次傳球才有1次遠距離傳球;阿根廷傳導球66次,超過16英尺的遠距離傳球10次,平均6.60次就有一個是遠距離傳球。他們的機會都是在這種小心翼翼的傳導球中尋找來的。

這是他們的“傳”。

全場8個蓋帽,籃板多了對手23個,西班牙的內線讓“老鑽石”斯科拉苦不堪言10投僅有1中。身高上的優勢讓他們控制了住了整個油漆區,及時的退防讓甚至讓阿根廷的反擊都很難打出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疲倦的換防和協防鑄就了一張“西班牙防空網”,阿根廷全場命中率36.1%,是本次世界盃命中率最低的一場。

這是他們的“控”。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不驚歎於西班牙人將他們足球場上的Tiki-Taka帶到籃球比賽中,但我驚歎於他們竟然能夠全場都這麼做,能夠40分鐘都堅持貫徹這樣的“傳控”方式…

這和天賦、人種、技術、身體素質有關係嗎?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只是找不出盧比奧這種擁有紮實基礎且又能夠穩得住球隊進攻的控衛,我們只是沒法堅持貫徹一整場如此高效的執行力,如果有也只有那麼一兩位球員可以做到!這些只是你的態度問題,只是你的基本功問題,只是你的意志力問題。可能他們的聯賽裡就在時刻培養球員的執行力而不是花哨、勁爆、吸引眼球的打球方式。西班牙這一路走來都在向我們揭示一個新的籃球方式:團隊執行力是可以戰勝人種、天賦的!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而“輸家”阿根廷更是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所有走到決賽的隊伍如果你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逆天的運球,沒有頂級的天賦,那麼你一定要有最堅決的團隊執行力。

比賽的第四節,殊死一搏的阿根廷決定全場緊逼,從底線附近就開始撕咬,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實際上前三節也有好幾次坎帕佐在底線處就開始上搶,最早的時候是在第一節比分迫近時),一直到眼看翻盤無望主力全部被換下後五位替補上場依舊繼續執行這全場緊逼防守!落後20分,比賽剩餘時間僅有不到兩分鐘,5位替補,依舊從底線發球就開始撕咬…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我沒想到一個足球大國對待籃球的態度也能那麼認真;我沒想到5位只能在“垃圾時間”上場甚至解說都“懶得”播報名字的“無名小輩”能夠有如此高的執行力;我更沒想到即便在那2分鐘垃圾時間裡我們也看到看臺上的阿根廷球迷為這五位替補助威高歌。因為或許在他們眼裡那些年輕替補就是阿根廷男籃未來的希望。

我猜他們的球員進國家隊的第一標準不是球技如何、天賦如何?而是有沒有頑強意志?是否能夠在任何時候都堅持執行教練事先的安排?真的讓人感到敬佩!有這樣一群球員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開賽前根本就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可以走到決賽!有這樣一群球員我甚至感覺到中國男籃與阿根廷男籃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為什麼我又嫉妒了?因為我們的球員別說要他整節甚至大半場保持高效的執行力,別說是在落後20分贏球無望的“垃圾時間”,別說是替補球員,即便是領先一個球以內的關鍵時刻!即便是僅剩幾十秒甚至幾秒!即便是絕對主力!都…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星期六央視《新聞週刊》在回顧男籃世界盃表現時除了點名表揚易建聯的能力和貢獻外還點名批評了其他幾位男籃隊員,認為就是周琦葬送了勝利讓球員和教練遭受了全國上下的質疑,認為周琦、郭艾倫、王哲林等都無法幫助易建聯,空有名氣卻根本不具備和強隊掰手腕的實力,三分球命中率倒數第四,罰球命中率更是倒數第一,甚至連基本功都不行…

我不反對,而更要命的是基本功不行就算了,甚至連一點團隊精神和執行力都沒有,你要說西班牙球員個人能力、技術真的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見得吧?西班牙的比賽一直都中規中矩,沒有賞心悅目的快攻,眼花繚亂的傳球,都是一板一眼的擋拆陣地戰;

你要說阿根廷球員身體天賦比那幾位中國球員好嗎?也不一定吧?首發控衛坎帕佐只有179,全隊平均身高是16強球隊裡最矮、32強隊伍裡倒數第四矮的。但是他們有三點是一定比那幾位好的,就是:基本功、團隊精神、執行力!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很多球迷嚷嚷著“人種論”,覺得輸球不能怪隊員,中國人的身體素質就是這樣…其實這是最荒唐的藉口,西班牙和阿根廷兩隊沒有任何一個黑人球員,即便西班牙規劃了伊巴卡等人也沒有上場,他們靠的都是本土球員,只不過他們的籃球理念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以凸顯英雄主義、炫酷球技、個人表演為主,而他們是以培養團隊精神、基本功、執行球隊戰術能力為主。兩種不同的聯賽風格、籃球理念,造就了兩條不同的籃球之路。這究竟是誰之過?

記得以前還有許多球迷問為什麼歐洲聯賽不像我們CBA招大牌外援,名氣最大的就是生涯最後一年的艾弗森?甚至還因為我們的CBA能招來麥迪、馬布裡、弗朗西斯、布澤爾、阿里納斯等個人能力極強的大牌而暗自自豪…現在或許能給出答案了,因為這些大牌不適合他們需要灌輸的籃球理念,因為這些大牌不好“駕馭”!

央視《新聞週刊》批評男籃隊員為哪般?看看兩支決賽球隊表現吧

這些大牌能為他們帶去什麼?能為下一代的籃球帶去什麼?

極致的個人英雄主義?

一樣的個人天賦?

炫酷的球技?

這是一個團隊運動,在這項運動中要取得進步我們更應該注重基本功、團隊精神以及驚人的執行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