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社會籃球俱樂部的“小目標”'

"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 題:三個社會籃球俱樂部的“小目標”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林德韌

在前不久結束的U19男籃世界盃賽中,中國隊在16支參賽球隊中排名墊底,中國男籃後備人才的話題再次引起熱議。在傳統專業體系培養渠道的效率和能力有下滑趨勢的情況下,日益火爆的社會籃球俱樂部現狀如何?它們能否承擔起未來籃球人才培養的重任?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走訪了3家社會籃球俱樂部,傾聽他們的聲音。

東方啟明星:為中國培養10個NBA球員和100個NCAA球員

作為東方啟明星籃球俱樂部創始人兼北京市籃協副祕書長,靳星的“野心”聽起來有點大。他說:“俱樂部的遠景目標是為中國培養10個NBA球員和100個NCAA球員!”

靳星的底氣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俱樂部的國內外大賽成績、較為專業的教學體系以及現有的培訓規模。

近兩年,東方啟明星在大部分社會培訓機構均有參與的世界青少年聯合運動會(簡稱UWG)中國區籃球選拔賽中連續兩年拿下U12組別的中國總冠軍,並代表中國前往奧地利參加UWG世界大賽,連續兩年勇奪U12組世界亞軍。與此同時,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東方啟明星分部積極參與中國籃協舉辦的小籃球聯賽。在2019年,據不完全統計,東方啟明星派出了超過5000名學員參賽,並斬獲15個城市分賽區冠軍、6個賽區亞軍以及5個賽區季軍。

靳星認為,這些成績得益於俱樂部的整個培訓體系。東方啟明星已經研發出一套通用的標準化教學體系“三段十二級”課程,同時打造從大眾興趣班到晉升班、再到精英班的分層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打造對應的ESBA全國聯賽,分為S、A、B三個級別(類似美國大學的聯賽等級),通過這樣賽練結合的方式,不僅在全國各類賽事中取得驕人成績,也在全國6萬多名學員中,搭建起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隊。從東方啟明星走出了不少優秀球員,比如在精英體系中出產的李旺宸、周大力、齊麟、於曉輝,比如孫思堯、王泉澤等NCAA球員,還有徐銘智、畢繼光等職業球員。

經過10年的積澱,東方啟明星已經發展成為在全國擁有94個城市分部的大型籃球培訓機構。靳星相信,有了更大的參與基數,高水平的人才自然會脫穎而出。在不遠的將來,社會俱樂部必將成為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主渠道。

發展至今,在資本大舉進軍體育產業的浪潮下,東方啟明星從完全的“情懷驅動”轉向“情懷+商業”的雙輪驅動,並且從傳統的經營思維升級轉向與互聯網融合的新經營理念。據靳星介紹,目前東方啟明星自主研發的學員管理系統,已經成為集學員、教練、服務三端為一體的線上系統,能夠實現在線教學、教練員考核評級、學員管理、分級測試、成長記錄等多重功能。將來,他希望逐步建立起大數據庫,藉助科技賦能,更好地推動體育培訓業甚至是體育產業的發展。

獵鷹:用精細化的分齡組賽事提升競技水平

與東方啟明星相比,獵鷹俱樂部的規模要小得多,在訓會員大約有四、五百人。而獵鷹創始人塗輝是用精細化的分齡組比賽來提升球員的能力和水平。

出生於武漢的塗輝曾經在英國打過大學聯賽和職業聯賽。在他看來,雖然英國籃球的競技水平在世界範圍內算不上一流,但是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結合卻值得思考和借鑑。比如,英國的籃球俱樂部和學校合作,為表現優異的球員提供獎學金。每週三晚是校際比賽,週六、日俱樂部比賽,這樣學生球員每週至少有兩場高水平比賽的鍛鍊機會。據他了解,美國的社會籃球更加發達。全美業餘體育聯合會(AAU)的俱樂部籃球比賽覆蓋各個年齡段,從每年的3、4月一直進行到7月。每年7月被稱為AAU賽事的“瘋狂7月”,各年齡段水平最高的終極對決會在那時展開,未來之星雲集,球探雲集。

“在那樣的體系中,你不用擔心沒有天賦,不用擔心沒有展示機會。只要你有能力,一定會脫穎而出。”他說。

塗輝的理想,是將歐美完善的訓練系統和成熟的分齡比賽方式在中國進行實踐和推廣。從2015年春季起,獵鷹俱樂部開始組織主要針對國際學校學生的U18聯賽,賽季連續10周。之後慢慢發展出了U10、U12、U14、U16等U系列比賽,到2017年比賽的體系基本成型。2018年春季,年齡段細化成U9、U10、U11、U12、U13、U14、U17、U19。2018年底,又根據水平分組,如U10分成了一級聯賽和二級聯賽(division 1和division2)。剛開始的時候,參賽的只有國際學校,現在陳經綸中學等一些籃球傳統校和東方啟明星、優肯等俱樂部的隊伍也加入進來。

塗輝說:“我們的訓練時間和強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增強,從8到19歲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聯賽系統,每週的比賽可以更好地檢驗球員的訓練質量。我們希望保障比賽的質量和乾淨度,不能過於注重比賽結果,而要儘可能保證球員的鍛鍊機會。多換人,讓每位球員都能感受比賽,每個人至少打一節。”

獵鷹組織賽事的一大特點,是賽制根據球員年齡段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在進攻的時間限制方面:12歲以下為35秒,U14為30秒,U19為24秒。此外,還有若干特別的規則,比如前三節只能防半場,第四節才能防全場,教練在規定時間內必須換人等等。

塗輝說:“制定特殊規則借鑑了歐美的一些做法。歐美不完全按國際籃聯規則來發展青少年籃球,而是以適合籃球發展的方式發展青少年籃球。U14及以下的年齡組,只能人盯人防守,鼓勵年齡小的孩子多打傳切配合。”

優肯:通過教練培訓賦能全行業

創辦於2011年的優肯籃球俱樂部也是國內較有影響的社會籃球培訓機構之一,其創始人丁仁海還擔任著中國籃球協會理事和北京市籃球協會副祕書長的職務。

在丁仁海看來,青少年籃球培訓遠遠超過了選拔籃球人才的範疇,“培養身能、心能的陽光少年”是優肯的使命,而在其願景中,優肯希望“為一億中國家庭注入運動基因和歡樂”,“成為受人尊重的青少年體育教育科技公司”。

培訓籃球教學人才一直是優肯的工作重心之一,經過近10年的發展,優肯已經擁有了一個超過150人的中外教練團隊。目前,優肯已培訓了來自200個城市的近一千名教練,同時將旗下的UCBA聯賽模式輸出到了30座城市。

在“高舉高打”的培訓模式下,打上優肯標籤的青年才俊也是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已在CBA聯賽八一隊和中國U19青年隊擔綱主力的郭昊文。除郭昊文外,李雲開(現就讀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擔任球隊主力)、黃子明(即將就讀紐約大學)、李祿瞳(現效力於江蘇青年隊)等希望之星也都是優肯體系的受益者。

高水平的教練團隊和英語授課是優肯最大的特點之一,而教練員質量的參差不齊一直是籃球培訓市場的最大痛點之一,提升行業教練的整體水平成為丁仁海的“小目標”。

作為中國籃協授權單位,優肯共舉辦了4期中國籃協E級教練營,第五期已滿員,近2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籃球教練員成為官方認證的E級教練員。

丁仁海說:“近期目標,我們希望通過這個E級教練培訓,通過我們UCBA的輸出,可以賦能全行業的青訓水平。而遠期目標我們是希望能把這些做成連接、變成一個平臺,讓大家可以資源共享。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夠更多地幫助有能力、有潛質的學員,為他們提供各種出口,包括打CUBA、成為教練、加入各級別青年隊以及進入國外大學深造等等。”

丁仁海表示,通過教練培訓輸出教練、教學、管理體系,是優肯的重點打法之一,而在未來,無論是教練員還是孩子們都需要更多的比賽來提升水平。

丁仁海說:“現在中國籃協在推‘小籃球、大夢想’,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但是還不足夠。比如,北京的小籃球賽事可能一週或者一個小長假打一個賽會制的比賽就結束了,然後賽會選出一些優秀的孩子再去打另外一個比賽。對更多的孩子來講,他們還需要一些日常的比賽。我們自己還算大一點的機構,我們有自己的春季聯賽、夏季聯賽等,所以我是覺得需要各種系列的比賽,讓孩子通過比賽提高。基層,我就是抓這個入口,入口大了才有好苗子。”

賽事、場地、教練——社會籃球的三個關鍵詞

塗輝說,現在國內的青少年籃球賽事看起來不少,比如以北京地區為例,就有北京市中小學生籃球冠軍賽、李寧盃賽、JUNIOR NBA、籃球傳統校比賽、小籃球比賽等多項賽事。但是,現有的賽事缺乏完整、一貫的體系,缺乏整體統籌和賽事分級分層。

塗輝建議,可以借鑑歐美校園比賽的一些做法,對這些賽事在規程、賽制上統籌考慮。比如,將區級的比賽作為市級比賽的選拔賽,區級賽的前兩名參加市級的一級聯賽,三、四名參加市級的二級聯賽……通過這樣的分層、分級,可以讓比賽更加精彩、激烈,也有利於青少年選手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脫穎而出。與此同時,有了清晰的賽季概念之後,也便於球隊安排訓練和比賽。

在丁仁海看來,場地問題是青少年籃球培訓產業的一大痛點。一方面,大部分的場地在校園裡,但是校園場地開放是一個普遍難題。與此同時,學校體育老師在籃球培訓經驗方面總體而言不如專業培訓機構的教練。另一方面,一些社會籃球培訓機構有足夠的老師和專業培訓的經驗,但是為場地稀缺所困。丁仁海認為,如果學校和籃球培訓機構之間能夠通過購買服務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合作,可以更好地推動青少年籃球的開展和競技水平的提升。

塗輝認為,在青少年籃球培訓中,教練至關重要。在他看來,對青少年教練而言,懂教育比懂籃球技巧更重要。退役的運動員去學校“回爐”之後再來做教練更合適,有較好教育背景的教練更知道怎麼教孩子。做教練不光要會技術動作,還需要帶隊經驗。

靳星也認為,不論是課程體系、教學體系,還是人才培養體系,都離不開教練員。在積累了10年的專業教學經驗之後,東方啟明星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內部教練員培訓體系。自2015年開始,東方啟明星將內部的教練員培訓孵化為面向全社會的“東方啟明星商學院”,來開展教練員培訓工作。幫助全國範圍的社會培訓機構,分享東方啟明星的教學體系,目前已累計舉辦近10次,超過1000人蔘與培訓。

丁仁海對於體育培訓的未來信心十足。他表示,體育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體育裡,孩子們可以學習團隊合作,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失敗,這都是在書本中很難學到的重要人生課程。“這個需要全社會從業者去教育、去引導、去普及。所以,體育文化的建立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就得靠從業者去耕耘,星火燎原。”丁仁海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