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西漢區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屬永昌郡不韋縣。公元225年置雲南郡及雍鄉縣,屬之。蜀漢、兩晉、南朝、宋、齊均屬永昌郡。唐屬劍南道,南詔為永昌節度地,宋為大理蒲滿孟佑地,元屬大理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六月(1430)以景東的勐緬、勐梳等地,置勐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光緒十三年(1887)析緬寧、勐連地,設鎮邊廳。

民國2年(1913)4月,緬寧廳改為緬寧縣,屬之。民國18年(1929)直屬雲南省;同年9月,析瀾滄、緬寧兩縣置雙江縣。1929年後,緬寧縣先後歸第十一區、第十四區、第五區、第十區、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西漢區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屬永昌郡不韋縣。公元225年置雲南郡及雍鄉縣,屬之。蜀漢、兩晉、南朝、宋、齊均屬永昌郡。唐屬劍南道,南詔為永昌節度地,宋為大理蒲滿孟佑地,元屬大理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六月(1430)以景東的勐緬、勐梳等地,置勐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光緒十三年(1887)析緬寧、勐連地,設鎮邊廳。

民國2年(1913)4月,緬寧廳改為緬寧縣,屬之。民國18年(1929)直屬雲南省;同年9月,析瀾滄、緬寧兩縣置雙江縣。1929年後,緬寧縣先後歸第十一區、第十四區、第五區、第十區、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1950年5月屬大理專區。1952年11月設立緬寧專區,隨屬,為專區駐地。1954年6月緬寧專區及緬寧縣均更名為臨滄,因臨瀾滄江而得名。1958年12月與雙江縣合併為臨雙縣;1959年12月恢復臨滄縣、雙江縣。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隨屬,為地區駐地。2003年12月臨滄地區改設地級臨滄市,以原臨滄縣改設臨滄市臨翔區。2005年撤銷那招鄉併入博尚鎮;撤銷鳳翔鎮和忙畔鄉,改設鳳翔街道和忙畔街道。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西漢區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屬永昌郡不韋縣。公元225年置雲南郡及雍鄉縣,屬之。蜀漢、兩晉、南朝、宋、齊均屬永昌郡。唐屬劍南道,南詔為永昌節度地,宋為大理蒲滿孟佑地,元屬大理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六月(1430)以景東的勐緬、勐梳等地,置勐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光緒十三年(1887)析緬寧、勐連地,設鎮邊廳。

民國2年(1913)4月,緬寧廳改為緬寧縣,屬之。民國18年(1929)直屬雲南省;同年9月,析瀾滄、緬寧兩縣置雙江縣。1929年後,緬寧縣先後歸第十一區、第十四區、第五區、第十區、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1950年5月屬大理專區。1952年11月設立緬寧專區,隨屬,為專區駐地。1954年6月緬寧專區及緬寧縣均更名為臨滄,因臨瀾滄江而得名。1958年12月與雙江縣合併為臨雙縣;1959年12月恢復臨滄縣、雙江縣。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隨屬,為地區駐地。2003年12月臨滄地區改設地級臨滄市,以原臨滄縣改設臨滄市臨翔區。2005年撤銷那招鄉併入博尚鎮;撤銷鳳翔鎮和忙畔鄉,改設鳳翔街道和忙畔街道。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怒江山脈南延之處,位於怒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上;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境內最高海拔3 429米。境內有瀾滄江和怒江兩大水系,南汀河自中部穿過;水能蘊藏量豐富,是臨滄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這裡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年降水量1430.4毫米。

這裡是滇西南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76.3%,有國家保護植物80 餘種。她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重要基地,農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籽、烤煙等,也是雲南省主要產茶縣之一,普洱茶的上品—昔歸茶就產於此,特產紫膠、松香。 境內有鉛、銅、鈾、硅藻土、高嶺土、褐煤等礦產;她是中國的鍺礦之都、三土之鄉 ,是亞洲第一大鍺金屬礦區,探明鍺煤儲量佔世界的六分之一、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高嶺土可採儲量1018萬噸,佔全國儲量的八分之一,素有中國第一土之稱。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西漢區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屬永昌郡不韋縣。公元225年置雲南郡及雍鄉縣,屬之。蜀漢、兩晉、南朝、宋、齊均屬永昌郡。唐屬劍南道,南詔為永昌節度地,宋為大理蒲滿孟佑地,元屬大理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六月(1430)以景東的勐緬、勐梳等地,置勐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光緒十三年(1887)析緬寧、勐連地,設鎮邊廳。

民國2年(1913)4月,緬寧廳改為緬寧縣,屬之。民國18年(1929)直屬雲南省;同年9月,析瀾滄、緬寧兩縣置雙江縣。1929年後,緬寧縣先後歸第十一區、第十四區、第五區、第十區、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1950年5月屬大理專區。1952年11月設立緬寧專區,隨屬,為專區駐地。1954年6月緬寧專區及緬寧縣均更名為臨滄,因臨瀾滄江而得名。1958年12月與雙江縣合併為臨雙縣;1959年12月恢復臨滄縣、雙江縣。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隨屬,為地區駐地。2003年12月臨滄地區改設地級臨滄市,以原臨滄縣改設臨滄市臨翔區。2005年撤銷那招鄉併入博尚鎮;撤銷鳳翔鎮和忙畔鄉,改設鳳翔街道和忙畔街道。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怒江山脈南延之處,位於怒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上;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境內最高海拔3 429米。境內有瀾滄江和怒江兩大水系,南汀河自中部穿過;水能蘊藏量豐富,是臨滄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這裡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年降水量1430.4毫米。

這裡是滇西南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76.3%,有國家保護植物80 餘種。她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重要基地,農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籽、烤煙等,也是雲南省主要產茶縣之一,普洱茶的上品—昔歸茶就產於此,特產紫膠、松香。 境內有鉛、銅、鈾、硅藻土、高嶺土、褐煤等礦產;她是中國的鍺礦之都、三土之鄉 ,是亞洲第一大鍺金屬礦區,探明鍺煤儲量佔世界的六分之一、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高嶺土可採儲量1018萬噸,佔全國儲量的八分之一,素有中國第一土之稱。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距省會昆明598 公里,距緬甸皎漂港1035 公里,這裡是是雲南五出境通道的重要節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前沿陣地,境內交通方便,區位優勢獨特。

她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國道214、國道323、海孟公路過境,有景圈、羊耿公路與海孟公路連接。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臨滄機場每天有航班飛往昆明、大理和思茅等地。隨著糯扎渡電站建成後瀾滄江航運開通,可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水路相通。


"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在瀾滄江西岸,有一片俊美之地,有一座風光之城。這裡四季如春,因此被譽為中國的恆春之都;這裡民族風情濃郁,素有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中國碗窯土陶文化之鄉的美譽;這裡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的永久主辦地,曾被評為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避暑、避寒旅遊城市。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雲南省西部,她臨滄市主城區,是臨滄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滇西科技師範學院位於境內。這裡東接景谷傣族彝族拉祜族自治縣,南連景東彝族自治縣、鎮沅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接壤,西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相連,北依雲縣。她曾名勐緬、緬寧、臨滄,2003年12月改現名,因區人民政府駐鳳翔鎮,由臨滄、鳳翔兩名字各取一字,故名臨翔。

下轄2個街道、1個鎮、1個鄉:鳳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鎮,螞蟻堆鄉、章馱鄉、南美拉祜族鄉、圈內鄉、馬臺鄉、邦東鄉、平村彝族傣族鄉。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其中城區海拔1500 米,位於最適宜人類生存的黃金區域;空氣富含負氧離子,有天然氧吧之譽。總面積2652 平方公里,人口33 萬,區政府駐鳳翔街道白塔路。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西漢區境為傣族古國勐達光(哀牢國)屬地,公元69年哀牢國歸附漢朝,其地設永昌郡,屬永昌郡不韋縣。公元225年置雲南郡及雍鄉縣,屬之。蜀漢、兩晉、南朝、宋、齊均屬永昌郡。唐屬劍南道,南詔為永昌節度地,宋為大理蒲滿孟佑地,元屬大理謀粘路和景東府地。明宣德五年六月(1430)以景東的勐緬、勐梳等地,置勐緬長官司。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土歸流,始稱緬寧;光緒十三年(1887)析緬寧、勐連地,設鎮邊廳。

民國2年(1913)4月,緬寧廳改為緬寧縣,屬之。民國18年(1929)直屬雲南省;同年9月,析瀾滄、緬寧兩縣置雙江縣。1929年後,緬寧縣先後歸第十一區、第十四區、第五區、第十區、第五區、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1950年5月屬大理專區。1952年11月設立緬寧專區,隨屬,為專區駐地。1954年6月緬寧專區及緬寧縣均更名為臨滄,因臨瀾滄江而得名。1958年12月與雙江縣合併為臨雙縣;1959年12月恢復臨滄縣、雙江縣。1970年,臨滄專區改為臨滄地區,隨屬,為地區駐地。2003年12月臨滄地區改設地級臨滄市,以原臨滄縣改設臨滄市臨翔區。2005年撤銷那招鄉併入博尚鎮;撤銷鳳翔鎮和忙畔鄉,改設鳳翔街道和忙畔街道。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區地處怒江山脈南延之處,位於怒江和瀾滄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上;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境內最高海拔3 429米。境內有瀾滄江和怒江兩大水系,南汀河自中部穿過;水能蘊藏量豐富,是臨滄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這裡屬南亞熱帶溼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年降水量1430.4毫米。

這裡是滇西南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76.3%,有國家保護植物80 餘種。她是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重要基地,農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油菜籽、烤煙等,也是雲南省主要產茶縣之一,普洱茶的上品—昔歸茶就產於此,特產紫膠、松香。 境內有鉛、銅、鈾、硅藻土、高嶺土、褐煤等礦產;她是中國的鍺礦之都、三土之鄉 ,是亞洲第一大鍺金屬礦區,探明鍺煤儲量佔世界的六分之一、佔全國的四分之一;高嶺土可採儲量1018萬噸,佔全國儲量的八分之一,素有中國第一土之稱。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臨翔位於雲南省西南部,距省會昆明598 公里,距緬甸皎漂港1035 公里,這裡是是雲南五出境通道的重要節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前沿陣地,境內交通方便,區位優勢獨特。

她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國道214、國道323、海孟公路過境,有景圈、羊耿公路與海孟公路連接。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臨滄機場每天有航班飛往昆明、大理和思茅等地。隨著糯扎渡電站建成後瀾滄江航運開通,可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水路相通。


中國恆春之都,瀾滄江西岸勝境,臨滄市臨翔區

境內風光秀美,旅遊資源豐富,有西門公園、南美拉祜風情寨、蓮花塘娛樂度假區、曼來湖水景區、花果山城市森林公園、玉龍湖等景點;古蹟有東、西文筆塔、勐旺白塔、子孫廟、石洞寺等;其中,茶文化風情園在1998年被雲南省政府列為25個旅遊精品工程之一。

靈山勝境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是臨翔區重要的名勝古蹟之一,因建於靈應山而得名。現已建成陪景牌坊、雙輝塔、忠武亭、德景靈隱殿、靈露、交通亭、武警橋亭、金融亭、水池曲橋、工業館等景點。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翔區東郊25公里處,曾為臨滄十佳景點之一,傳說因酷似五位仙人座以論道而得名;主要景點有五老飛瀑、情人谷、鹿戀湖、金竹林大疊水、五峰亭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