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文化記者 趙慧穎】在吃辣椒這件小事上,中國人有千百種花樣。紅油翻滾冒著熱氣的四川火鍋,鮮香麻辣百吃不膩的重慶毛血旺,就連外焦裡嫩的家常辣子雞,也是“食辣愛好者”平日裡繞不開的美食。

但你知道嗎?自從明朝萬曆年間辣椒傳入中國,至今不過區區400年。從一種只被社會底層人士食用的下飯“副食”,到風靡全國的飲食界扛把子,辣椒一路攻城掠寨,逆襲上位的本領不可小覷。

辣椒原產地為美洲,十六世紀下半葉進入中國,此後長期作為觀賞性植物,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才出現被食用的記載。看到這裡也許你會問,辣椒是如何在當代中國迅速普及的?這些以“辣”字命名的菜餚,又為何成為全民美食?知名學者曹雨的《中國食辣史》,便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從下飯“副食”到風靡全國:辣椒何以征服中國餐桌?

《中國食辣史》圖書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人們為何喜吃辣,最大原因是“窮”

縱觀辣椒的傳播史,在它被食用的歷程中,一直處在江湖之遠,從未進入廟堂之高。無論是辣椒最初的食用,還是日後的擴散,其背後都隱藏著一個重大的原因,那就是:窮!

根據《中國食辣史》的記載,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平民百姓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無論是地主的租金,朝廷的苛稅,還是地方上的各種攤派,無疑都是壓在老百姓身上的負擔。在長期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如何填飽肚子”成為農民生存的第一要務。為了保證大量進食主食,貧窮山區的人會採用重味道的調味副食來佐餐,這也造就了中國農民獨特的飲食風格:少肉食、多菜蔬、重調味。

從下飯“副食”到風靡全國:辣椒何以征服中國餐桌?

貴州辣椒醬。(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飲食中常見的“下飯”副食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酸味、鹹味和辣味,其中最主要的味道是鹹味。

但在明清兩代,貴州等南方省份大量缺鹽,且交通不便,難以運輸食鹽。為了生存,西南地區以辣椒代鹽的情況逐漸出現。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這是目前我國所發現的最早辣椒用於食用的記錄。

由此可以看出,辣椒進入食譜,並不是味蕾的選擇,只是窮人的無奈之舉。

食辣的初期,僅存於平民的江湖

文化是有階級性的,飲食文化同樣如此。在辣椒進入菜譜的初期,其低廉的價格頗受南方山區貧民的歡迎,這種情況也給辣椒打上了“窮人的副食”的階級烙印。 這種印記使得辣椒流傳於底層社會之間,難登大雅之堂。

在傳統的中國飲食文化中,分為兩極分化的“庶民菜”和“官府菜”。“官府菜”是指受供養的官紳士族以及皇家成員食用的菜餚,這類食物的口味偏於濃厚鹹香,口感軟糯,不會採用容易引起爭議的食材,在食物的料理和調味上,很符合中國人推崇的中庸之道。

從下飯“副食”到風靡全國:辣椒何以征服中國餐桌?

重慶毛血旺,以辣味掩蓋食材的腥味。(圖片來源:東方IC)

而辣椒則是庶民階層的口味,一度被貴族階級排斥,但這並不代表清朝所有的官員都不食辣,曾國藩就是個例外。

據史料記載,曾有官員想巴結曾國藩,賄賂主廚,試圖瞭解曾國藩的飲食習慣。主廚說,“上菜之前,先給我看看就行”。之後,那人將做好的官燕端到主廚那裡,結果被灑入了大量辣椒粉,主廚告訴那位官員:“辣子粉也,每飯不忘,便可邀獎。”可見,清朝的貴族不屑於品嚐辣椒,故而曾國藩才會偷偷吃辣,而愧對人言。

雖然辣椒被清朝及民國的上層社會所忌憚,但它在社會中下階層中卻逐漸得到了普及。對於庶民而言,辣椒刺激、火熱的味道,下飯效力大,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食材,這種濃烈的味道堪稱平民的恩物。

辣椒的逆襲:相約吃辣已成社交行為

近三十年來,伴隨著中國人熱火朝天建設現代化的歷程,辣椒也開始了逆襲上位的征途。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火鍋佔據著線上訂單的第一品類。而在吃貨們“豐富多元”的品味偏愛中,“辣味”則是當之無愧的主流王道。

除了麻辣火鍋的流行,大量辣味休閒零食也被市場廣泛認可。在城市中大大小小的便利店裡,辣條、麻辣小魚、辣豆乾、泡椒鳳爪,辣鴨脖等辣味零食琳琅滿目,辣味的盛行顯而易見。

從下飯“副食”到風靡全國:辣椒何以征服中國餐桌?

四川火鍋。(圖片來源:東方IC)

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現象是,約火鍋已經成為都市人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為什麼辣椒得以獨步天下?

根據《中國食辣史》裡的描述,辣椒並非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它能促進大腦釋放內啡肽,使人產生愉悅感。正因為辣椒的存在,圍在一起吃麻辣火鍋的人們能夠沉醉於感官愉悅,心無旁騖於眼前的美食。

人們熱衷於吃辣椒的原理,與乘坐過山車、跳樓機,或看恐怖電影的心理是相似的,都是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進而產生“良性自虐”後的愉悅感。

事實上,麻辣火鍋的意義不止於美味帶來的愉悅感,它亦是獲得同伴信任的社交行為。可以這麼說,和陌生人拉近關係主要靠酒,共同飲酒的行為隱喻著“我願和你一起接受傷害”。而和熟人聯絡感情主要靠麻辣火鍋,共同吃辣的行為代表著“我願與你一同忍受痛苦”,這種共情產生了信任。

正是辣椒的社會屬性,使其逐漸流行於社會各個階層之間,搖身一變成為當代飲食文化的代表。於是乎,城市裡的老居民總在不經意中發現,家門口的小食店不見了,那些“麻辣燙”“紅湯火鍋”卻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辣味食品一步步攻城略地,直到徹底征服中國人的餐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