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擔著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責任。《齊民要術》記載: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這是說,四川人廣泛種植食茱萸,收割後掛在牆壁上,使其在通風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幹。製作四川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魚鮓時,將食茱萸去掉黑子,作為去除魚腥味的辛辣調料使用。

四川人的飯桌上,食茱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著名的“紅杏尚書”宋祁曾經做過益州的知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1057年,宋祁將在成都的風俗、地理以及美食等內容,寫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記》。宋祁注意到:

“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所謂“羹臛”,是四川人經常食用的一種肉羹。在這種肉羹裡投入一二粒食茱萸後,立即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擔著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責任。《齊民要術》記載: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這是說,四川人廣泛種植食茱萸,收割後掛在牆壁上,使其在通風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幹。製作四川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魚鮓時,將食茱萸去掉黑子,作為去除魚腥味的辛辣調料使用。

四川人的飯桌上,食茱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著名的“紅杏尚書”宋祁曾經做過益州的知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1057年,宋祁將在成都的風俗、地理以及美食等內容,寫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記》。宋祁注意到:

“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所謂“羹臛”,是四川人經常食用的一種肉羹。在這種肉羹裡投入一二粒食茱萸後,立即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時至今日,食茱萸依然沒有退出江湖,作為一種特殊的香辛料用在川菜裡。

再來看花椒。

花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辛辣配料,從春秋、戰國時就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了。在古代,四川是花椒的重要產區,被稱為“川椒”“蜀椒”“巴椒”等。晉朝時期,四川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

四川人對花椒的熱愛,也是盡人皆知。《華陽國志》說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這裡的“辛香”,就是花椒在發揮作用了。花椒被四川人運用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川菜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菜餚需要用到花椒。稍微誇張點說,花椒無異於川菜的靈魂。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擔著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責任。《齊民要術》記載: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這是說,四川人廣泛種植食茱萸,收割後掛在牆壁上,使其在通風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幹。製作四川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魚鮓時,將食茱萸去掉黑子,作為去除魚腥味的辛辣調料使用。

四川人的飯桌上,食茱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著名的“紅杏尚書”宋祁曾經做過益州的知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1057年,宋祁將在成都的風俗、地理以及美食等內容,寫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記》。宋祁注意到:

“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所謂“羹臛”,是四川人經常食用的一種肉羹。在這種肉羹裡投入一二粒食茱萸後,立即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時至今日,食茱萸依然沒有退出江湖,作為一種特殊的香辛料用在川菜裡。

再來看花椒。

花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辛辣配料,從春秋、戰國時就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了。在古代,四川是花椒的重要產區,被稱為“川椒”“蜀椒”“巴椒”等。晉朝時期,四川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

四川人對花椒的熱愛,也是盡人皆知。《華陽國志》說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這裡的“辛香”,就是花椒在發揮作用了。花椒被四川人運用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川菜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菜餚需要用到花椒。稍微誇張點說,花椒無異於川菜的靈魂。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有意思的是,四川人對花椒的喜好,還影響到其他菜系。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權臣賈似道的先祖曾經在四川漢州做官。辭官後,他將四川優質花椒種子帶回浙江老家。於是,浙江菜裡也有了花椒特有的“麻”味。

不過,如今全國八大菜系裡,除了川菜外,其餘菜系都沒有了“麻”的概念。只有川菜,還一如既往地保存和發揚著花椒的作用。

最後是生薑。

生薑原產地是中國雲貴高原和西部廣大高原地區。與茱萸、花椒一樣,生薑也是一種極為古老的辛辣調理。

《論語·鄉黨》篇內,有孔夫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記載,這是說孔子對生薑有特別的愛好,幾乎每餐飯都要吃一點。《呂氏春秋•本味篇》也說:“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意思是,產自陽樸的生薑的很好的調味品。根據高誘、李時珍等人的考證,陽樸位於四川一帶。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擔著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責任。《齊民要術》記載: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這是說,四川人廣泛種植食茱萸,收割後掛在牆壁上,使其在通風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幹。製作四川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魚鮓時,將食茱萸去掉黑子,作為去除魚腥味的辛辣調料使用。

四川人的飯桌上,食茱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著名的“紅杏尚書”宋祁曾經做過益州的知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1057年,宋祁將在成都的風俗、地理以及美食等內容,寫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記》。宋祁注意到:

“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所謂“羹臛”,是四川人經常食用的一種肉羹。在這種肉羹裡投入一二粒食茱萸後,立即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時至今日,食茱萸依然沒有退出江湖,作為一種特殊的香辛料用在川菜裡。

再來看花椒。

花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辛辣配料,從春秋、戰國時就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了。在古代,四川是花椒的重要產區,被稱為“川椒”“蜀椒”“巴椒”等。晉朝時期,四川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

四川人對花椒的熱愛,也是盡人皆知。《華陽國志》說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這裡的“辛香”,就是花椒在發揮作用了。花椒被四川人運用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川菜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菜餚需要用到花椒。稍微誇張點說,花椒無異於川菜的靈魂。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有意思的是,四川人對花椒的喜好,還影響到其他菜系。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權臣賈似道的先祖曾經在四川漢州做官。辭官後,他將四川優質花椒種子帶回浙江老家。於是,浙江菜裡也有了花椒特有的“麻”味。

不過,如今全國八大菜系裡,除了川菜外,其餘菜系都沒有了“麻”的概念。只有川菜,還一如既往地保存和發揚著花椒的作用。

最後是生薑。

生薑原產地是中國雲貴高原和西部廣大高原地區。與茱萸、花椒一樣,生薑也是一種極為古老的辛辣調理。

《論語·鄉黨》篇內,有孔夫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記載,這是說孔子對生薑有特別的愛好,幾乎每餐飯都要吃一點。《呂氏春秋•本味篇》也說:“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意思是,產自陽樸的生薑的很好的調味品。根據高誘、李時珍等人的考證,陽樸位於四川一帶。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自先秦以來,生薑在川菜中的應用,不在花椒之下。《搜神記》記載,三國時,一次聚會,著名方士左慈給曹操送上了一尾3尺長的鱸魚。曹操很高興,親自將鱸魚切片,賜予眾賓客,又不無遺憾地說:

“今既得鱸,恨無蜀中生薑。”

揣測曹操的意思,食用鱸魚這樣的美味,卻少了四川生產的生薑為佐料,未免是一件憾事。

唐朝名醫咎殷所著《食醫心鏡》中,記載了成都人的鯽魚膾法:

“半斤重鯽魚一尾,切碎,用沸豉投之,入胡椒、蒔蘿、乾薑、橘皮等末。”

這樣做出來的鯽魚,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療五痢。

北宋時期,從四川走出的大文豪蘇軾,不管是做東坡魚、東坡肉,還是芥菜羹,都要用到生薑。


"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在中國“最能吃辣”的四大省份裡,四川排名第一。貴州、湖南、廣西都得靠後邊站。四川人號稱“無辣不歡”,聞名天下的川菜更是以善於使用麻辣調味著稱,講究麻、辣、鮮、香。

我們知道,辣椒原產於美洲,大約明朝時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道路,一是通過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西北地區,一條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方沿海地區。清朝嘉慶年間,辣椒出現在四川一帶,成為一種蔬菜進入四川人的飯桌。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這就意味著,從嘉慶年間到今天,辣椒出現在四川人的飯桌只有200多年曆史。就在這短短200年曆史裡,四川人將辣椒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那麼,在這之前的兩千年間,沒有辣椒的四川人,靠什麼來下飯呢?

其實,在辣椒傳來中國之前,四川人已經“無辣不歡”了。那時候,他們使用的辛辣調料有茱萸、花辣、姜、芥辣、扶留等。其中,茱萸、花椒、生薑使用得最為廣泛。

首先來看茱萸。

茱萸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對茱萸並不陌生。唐朝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裡的茱萸,就是一種辛辣調料。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草茱萸等種類。被四川人作為辛辣調料使用的茱萸,主要是食茱萸。食茱萸有一個外號,叫“鳥不踏”。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食茱萸的枝幹上,密佈著尖刺,連鳥兒都不敢在上面棲息。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食茱萸味道辛辣,在古代承擔著為四川人提供辣味的重要責任。《齊民要術》記載:

“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用。”

這是說,四川人廣泛種植食茱萸,收割後掛在牆壁上,使其在通風而不見太陽的地方慢慢地幹。製作四川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魚鮓時,將食茱萸去掉黑子,作為去除魚腥味的辛辣調料使用。

四川人的飯桌上,食茱萸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北宋時期,著名的“紅杏尚書”宋祁曾經做過益州的知州。益州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1057年,宋祁將在成都的風俗、地理以及美食等內容,寫成一部《益部方物略記》。宋祁注意到:

“蜀人每進羹臛以一二粒(茱萸)投之,少頃,香滿盂盞。”

所謂“羹臛”,是四川人經常食用的一種肉羹。在這種肉羹裡投入一二粒食茱萸後,立即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時至今日,食茱萸依然沒有退出江湖,作為一種特殊的香辛料用在川菜裡。

再來看花椒。

花椒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辛辣配料,從春秋、戰國時就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了。在古代,四川是花椒的重要產區,被稱為“川椒”“蜀椒”“巴椒”等。晉朝時期,四川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

四川人對花椒的熱愛,也是盡人皆知。《華陽國志》說四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這裡的“辛香”,就是花椒在發揮作用了。花椒被四川人運用得淋漓盡致。據統計,川菜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菜餚需要用到花椒。稍微誇張點說,花椒無異於川菜的靈魂。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有意思的是,四川人對花椒的喜好,還影響到其他菜系。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權臣賈似道的先祖曾經在四川漢州做官。辭官後,他將四川優質花椒種子帶回浙江老家。於是,浙江菜裡也有了花椒特有的“麻”味。

不過,如今全國八大菜系裡,除了川菜外,其餘菜系都沒有了“麻”的概念。只有川菜,還一如既往地保存和發揚著花椒的作用。

最後是生薑。

生薑原產地是中國雲貴高原和西部廣大高原地區。與茱萸、花椒一樣,生薑也是一種極為古老的辛辣調理。

《論語·鄉黨》篇內,有孔夫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記載,這是說孔子對生薑有特別的愛好,幾乎每餐飯都要吃一點。《呂氏春秋•本味篇》也說:“和之美者,陽樸之姜。”意思是,產自陽樸的生薑的很好的調味品。根據高誘、李時珍等人的考證,陽樸位於四川一帶。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自先秦以來,生薑在川菜中的應用,不在花椒之下。《搜神記》記載,三國時,一次聚會,著名方士左慈給曹操送上了一尾3尺長的鱸魚。曹操很高興,親自將鱸魚切片,賜予眾賓客,又不無遺憾地說:

“今既得鱸,恨無蜀中生薑。”

揣測曹操的意思,食用鱸魚這樣的美味,卻少了四川生產的生薑為佐料,未免是一件憾事。

唐朝名醫咎殷所著《食醫心鏡》中,記載了成都人的鯽魚膾法:

“半斤重鯽魚一尾,切碎,用沸豉投之,入胡椒、蒔蘿、乾薑、橘皮等末。”

這樣做出來的鯽魚,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治療五痢。

北宋時期,從四川走出的大文豪蘇軾,不管是做東坡魚、東坡肉,還是芥菜羹,都要用到生薑。


四川人無辣不歡 可在辣椒傳入中國前兩千年靠什麼下飯


生薑在川菜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川菜形成了一種經典的薑汁味道。

【參考資料:《全唐詩》《齊民要術》《益部方物略記》《華陽國志》《搜神記》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