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小赤壁'

"
"
萊陽小赤壁

紅土崖在萊陽城東南隅,崖不高只有50來米,因土石皆呈赭紅色,故稱作“丹崖”,俗稱“紅土崖”。民國版《萊陽縣誌》“名勝篇”這樣描述:“丹崖去縣東南八里,土作赤色,高可十尋,《初志》稱小赤壁者是也。”

五龍河兩大水系 蜆河、清水河在此親切交匯,山水相依,亦靜亦動,青紅相間,實為天地造化。

明代正德年間(1520年),知縣司迪為求萊陽發展,在紅土崖上選址,欲造一座塔,奠基後,卻因財政困難或是別的什麼原因,終沒有將塔造成。

明朝滅亡後,到了清道光年間,個叫凌泰磐的縣官,在這個奠基已經三百多年的舊址上,開工興建了文筆峰塔。

塔建成時,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從最初文筆峰塔奠基到1848年文筆峰塔建成,這三百多年間,萊陽文風大盛,人才輩出,張、趙、左、宋、荊、周、王等望族在萊陽興旺發達,“萊陽文字遂為山東之冠”(王熙《通議大夫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宋公琬墓誌銘》),一時間,文筆峰塔成了萊陽文風繁榮的象徵。

紅土崖自北向南綿延而來,至此, 卻被滾滾河水擋住了去路,只好無奈地蹲立河畔凝望著河水遠行。河水流去,甩下一片柔軟的沙土地,著名的萊陽百年梨園就在這裡。曉春時節,正是萬樹梨花競相開放之時,登上紅土崖,於煦日和風之中,極目遠觀,恰似皚皚雪原;夾河兩岸,柳影婀娜,柳煙嫋嫋,這就是萊陽著名景觀 “丹崖春雪”。

清代詩人趙蜚聲來此賞梨花後寫到:“丹崖碧塔逐仙地,鬆觀竹庵回鶴天千樹梨花千樹雪,一溪楊柳一溪煙。”

被稱為“小赤壁”的紅土崖,在兵家必爭之地的萊陽,並沒有上演一出“赤壁大戰”,它兀自蹲坐在城外,看盡世事滄桑和社會變遷。二十世紀中期,崖上的松柏依然,而古人詩中所說的“鬆觀”已不復存在,只有文筆峰塔依舊站在紅土崖的肩頭,守望著萊陽的古今。它已經在這裡站了一百多年。

這一百多年裡,萊陽城密集地發生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戰役,在戰爭中捐軀的英烈們,此時就安息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文筆峰塔巍然站在英烈們身旁,顯得愈加肅穆。

1967年的一天,塔下來了一隊“小將”,在堅固的塔身上鑿開一個洞,安上炸藥。那一刻,文筆峰塔就像一個被綁縛刑場的英雄,面對人們對它的蹂躪和威嚇,堅貞不屈,沒有絲毫動搖。這些人雖然豪氣沖天,卻沒有拉響炸藥包的勇氣,最後,他們從萊陽駐軍部隊中請來爆破手,將這座百年古塔硬生生給毀掉了文筆峰。塔雖然消失了,但丹崖春雪依然美麗,直到2009年,文筆峰塔得以重建。

紅土崖不僅是自然的,也是歷史的,更是文化的。有山水、有歷史、有文化的紅土崖,在兩河之間凝成了一座不朽的碑。

據《萊陽曆史文化溯源》一書記載,2004年,“丹崖春雪”入選為煙臺“八大自然景觀”。2009年新建的文筆峰塔,比舊塔更高大美觀,成為萊陽城區登高觀覽的好去處。如今,丹崖猶在,春雪依然,松柏常青,碧水長流,沿河看去,筆塔丹崖,儼然圖畫,令人遐思。

(作者:萊陽/邢德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