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修養的人為何都很低調

口吃 顧頡剛 小說 學點思維 2019-04-27

有一句話說,“幸福不是活在別人眼裡,而是在自己心裡。”

人最怕的就是時刻給自己製造優越感,依託別人的吹捧,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然而真正的優秀,來自於端正的作風與高貴的人品,無需刻意炫耀。

高修養的人為何都很低調

層次越高,越懂得謙遜

陶醉於自我優越感,通過他人的吹捧來滿足自己的人,路往往越走越窄,最後陷入僵局。

真正的智慧,不是炫耀自己有多聰明,而是低調內斂,將手頭的事踏踏實實做好,成功自然不期而至。

一次作家聚會中,有個穿著華麗的青年男子,捧著自己寫的幾本小說,趾高氣昂地走來走去,四處巡視,將自己當成了聚會的焦點。

這時,他看到角落處坐著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女子,便跑去過去炫耀:“我是弗蘭韋爾,寫過三十多本小說。”

女子禮貌地點點頭,微微一笑。

他不高興了,想羞辱她,於是大聲問道:“請問你又寫過多少本小說呢?”

女子回答:“我只寫過一部。”

男子頓時露出不屑的神情,鄙夷道:“哦?哪一部?不知有人聽說過沒。”

女子回答:“《飄》。”

原來,這竟然是世界聞名的作家,男子頓時感到十分尷尬,在眾人嘲笑的目光裡灰溜溜地轉身而去。

有的人一旦達成小小成就,就自以為是,到處強調自己的才能,顯得無知可笑,最後洋相百出。

自信未必是鋒芒畢露,刻意賣弄自己的優點;遠離浮躁,沉穩如山,才有富餘的精力調整前進的方向。

高修養的人為何都很低調

越優秀,越懂得尊重他人

有一句話說,“越優秀的人,越懂得讓別人舒服。

讓別人舒服,並非是態度上的畢恭畢敬,也不是刻意逢迎,而是以真誠之心待人,以平和之心接物。

哪怕對待不如自己的人,也能保持尊重,平等對待。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有嚴重的口吃。有次他在坐火車,看到對面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在看書,於是主動問:“你、你好,你……你也是去蘇州的嗎?”

年輕人轉過臉看顧頡剛,卻沒有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點頭。“出去……出去求學的?”顧頡剛繼續問。

年輕人仍然微笑點頭,兩個人的談話因為一個人的不配合而有些冷場。

此時,顧頡剛旁邊的朋友看不下去了,生氣地責問:“你這人怎麼回事!他可是北大才子顧頡剛,沒看到他和你說話嗎!”

年輕人沒有理他,只是一直禮貌地微笑,顧頡剛也示意朋友不要因此而與對方爭執,大家的注意力也轉移到別處。

後來他們快下車的時候,顧頡剛發現手邊的果盤下壓著一張字條,竟是那人留下的:

兄弟,我叫馮友蘭。抱歉,我也有口吃的毛病,越急越說不出話來。之所以沒和你說話,是因為不想你誤解我在嘲笑你的口吃。

有人說,“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平等對待。

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常常流於淺薄,盯著他人的短處譏諷嘲笑,自以為高人一等,實則鼠目寸光。

真正有涵養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將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既不自輕自賤,也不自吹自擂。

相互尊重,是一種豁達從容的人生姿態;是一種不自覺的高貴人格的自然流露;

是處在低位不卑不亢,身居高位不驕不躁,所呈現出來一種大氣的人生格局。

高修養的人為何都很低調

修養的核心,是懂得換位思考

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才會尊重他人,就算不贊同,起碼也能夠理解他人的想法。

並不是說大家都應該往同一個方向走,而是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

作家村上春樹曾經說過,“自以為是對我來說,是最可怕的東西”,在貶低對方的同時,會讓彼此產生隔閡,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將心比心,才是最適當的相處方法。

這並非世故,而是涵養。有人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再優秀的人都是普通人,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古語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而是有實力的同時,內心還保留著充分的尊重與無言的謙遜。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以謙遜之心待人,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上善品德。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違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