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孔子 山西三千小童國學館 2019-04-3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為人處事,有很多事情要特別注意。"君子九思",教我們在這個嘈雜的世界努力做一個完美之人。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李炳南老居士在《論語講要》上曾列出圖表,說明人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過程中,要經過四個“次第”,分別為對境、表態、出動、防非,而孔子的“九思”正是這四個次第的完美映照。

對境:視思明與聽思聰


境,就是相對於主體的客體。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無非是人與人、人與事物的互動,而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就是“視思明”與“聽思聰”。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視思明”


觀察事物,要做到徹底明白,但怎樣才會真的明白,這就需要對一件事的正、反、前、後、上、下、是、非每個角度進行觀察思考,至此才會明白。

“聽思聰”


不論聽到什麼,一件事,一種觀念,一個理論,一種言論,都不可人云亦云,要以自己的智慧去判斷,去取捨。所以要聽逆耳之言,要聽遠方之言,逆耳之言可以省思,遠方之言可以攻錯。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表態: “色思溫”與“貌思恭”


為人處世中,神態表現非常重要,臉色要保持溫和,表情要保持謙虛、恭敬。神色與態度,直接關係到能否有效溝通、能否有效處理問題。

“色思溫”


子夏問孝,孔子答曰:“色難”。色,就是臉色,一個人的臉色,充分代表你的內心情感。面對著他人,自己的臉色,是和藹可親,還是拒人於千里,是不急不緩,還是煩躁不安,色思溫,溫者不冷不熱,恰如其分。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貌思恭”


貌者就是一個人的儀容、儀態。無論是言談、服裝、態度,在任何場合,要給對方一種謙虛、恭敬、尊重的感覺,不可嘻皮笑臉,玩世不恭。

行動:“言思忠”與“事思敬”


行動,無非是兩個行為,一個是怎麼說,一個是怎麼做。真誠的人,言語誠懇,辦事認真。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言思忠”


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於自己”,不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的事。然後才能做到忠於人,忠於事。對事竭心盡力去做就是忠,忠與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誠實是最好的做人態度。

“事思敬”


事無大小,也無貴賤,做好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就是敬業。社會上有百行百業,所謂的行行出狀元,你選擇了做什麼,就要尊重你的選擇,以負責、盡職的態度去做,自會出人頭地。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防非:“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在現在社會,人們面臨多重抉擇,如何防止自己被矇蔽和欺騙,避免作出錯誤的行為和決定,這就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疑思問”


有了疑難的問題,要不恥下問。旬子勸學篇中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韓愈的師說上也說:“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無惑?”學問之廣之大,無人能通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就問,何恥之有!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忿思難”


當怒火滿腔,將要爆發時,要想一想如果你的怒氣發完之後,會有什麼後果?中庸上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而皆中節謂之和。所以當你不能掌握喜怒哀樂發而中節時,就要剋制自已的情緒,以免招禍。

“見得思義"


面對垂手可得的利益時,是否應該最先想起“義”字?義者,適不適宜,正不正當,合不合理之謂。適宜、正當、合理,得之可也。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總結孔子的九思:


1)視思明——當我們看事物時,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矇蔽。

2)耳思聰——如果我們能管住我們的耳朵,辨別出真假是非,那我們將不再被外物所傷。

3)色思溫——色代表情緒,溫代表喜怒哀樂皆不發。成大事,情緒控制要達到喜怒哀樂皆不發。

4)貌思恭——貌代表形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應有一份恭敬心去對待。


孔子言:君子九思!什麼是九思?思什麼?



5)言思忠——言代表言語,此句意為不說謊話。

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應全心全意的去做。

7)疑思問——“君子不恥下問”就為此理。

8)忿思難——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氣的時候要想到後果災難,不可以意氣用事。當我們遇到別人對自己發火時,也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他的難處,可能就不再生氣了。

9)見得思義——君子看到的都是義,小人看到的都是利。無論別人給予了我們多少,我們都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做到了這九思,就可成聖了。

清代學者劉寶楠曾解釋“九思”說:“君子嚴於所思,而約之有此九端,蓋凡言行,莫能外矣。”其發揮九思已到無時不思、無處不思、無事不思的地步,顯然有些過頭兒,對於現代人來說,完全做到更是非常困難,但孔子關於視、聽、言、動不違禮或九思的概括,卻為我們為人處世提供了借鑑,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在“九個方面用心思考”,也許就能少些過失、多些成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