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府前上方: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府前上方: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府前上方: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昀的手書。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思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從上圖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聖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並存,日月同光。

對不住各位,對聯沒照全。

"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正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金聲玉振,有沒有看錯的!釋義:以鍾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櫺星門”三字,系清高宗弘曆題。建於明代,原為木質,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改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太和元氣坊建於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為石質結構。“太和元氣”四字為當時山東巡撫曾銑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時門是曲阜孔廟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中門始建於金代孔廟圖中,系當時孔廟大門,3間,建於金大定年間,明弘治十三年擴建為5間。今存建築高9.42米,長20.44米,寬7.49米,3門,系清代所建,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史晨碑》

前碑全稱《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刻於東漢建寧二年(169)三月。十七行,行三十六字。末行字原掩於石座中,舊拓多為三十五字,新拓恢復原貌三十六字,字徑三點五釐米。碑文記載當時魯相史晨及長史李謙奏祭祀孔子的奏章。後碑全稱《魯相史晨饗孔子廟碑》,刻於建寧元年(168)四月。十四行,行三十六至三十五字不等。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成化碑

成化碑即明憲宗御製重修孔子廟碑,成化四年(1468年)立,龜趺螭首。"文革"動亂,北京師範大學學生譚厚蘭帶著紅衛兵到孔廟造反,砸斷了這塊石碑.中間有段明顯的裂痕,是後人修復的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在此建壇,在壇周圍環植以杏,命名為杏壇,以紀念孔子杏壇講學的歷史故事。金代又在壇上建亭,大學士党懷英篆書的“杏壇”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即今日之杏壇。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碑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大成”乃因宋徽宗趙倩尊孔子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而改名為“大成殿”,並御書匾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清“生民未有”匾由雍正皇帝御筆題寫,用於昭示後人銘記孔子在創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斯文在茲”匾是光緒元年(1875年)光緒皇帝御書。“斯文在茲”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將之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子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曰:“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後死者”為孔子自稱之詞。因此,“斯文在茲”,意指世間所有文化蓋源於儒學創始人孔子。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萬世師表”匾,“萬世師表”:其意思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稱讚孔子是千秋萬代人們的表率。到清朝時,康熙皇帝親自寫了楷書的匾額“萬世師表”下詔掛在孔廟大成殿樑上,從此,人們便稱頌孔子是“萬世師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孔府前上方: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聖府”匾額,相傳為明相嚴嵩手書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昀的手書。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思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從上圖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聖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並存,日月同光。

對不住各位,對聯沒照全。

孔廟孔府裡的,碑刻,匾額書法欣賞

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書寫的“鬆筠永春”巨匾,意為孔氏家族長盛不衰,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匾的下面有一副對聯: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時賢者皆從之遊。是著名書法家馮恕寫給孔令貽的,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