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蝌蚪 不完美媽媽 服裝 魔法少女小圓 心理學 美吉姆國際早教 2019-08-16
"

導 讀

研究表明,4-7歲孩子的繪畫大多由圓的造型出發,從一些似懂非懂的簡易幾何圖形逐漸演變為可辨識的物體組合。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畫人物的時候都會發現,在他們的筆下,頭部就是一個大圓圈,下面伸出兩根直線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圓圈,有時他們還會畫上另外兩根線條表示胳膊,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這是4-5歲幼兒繪畫中常出現的造型,因為外形像蝌蚪,所以稱之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細程度與孩子心理年齡的增加成正比,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發現、瞭解和認知程度。

"

導 讀

研究表明,4-7歲孩子的繪畫大多由圓的造型出發,從一些似懂非懂的簡易幾何圖形逐漸演變為可辨識的物體組合。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畫人物的時候都會發現,在他們的筆下,頭部就是一個大圓圈,下面伸出兩根直線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圓圈,有時他們還會畫上另外兩根線條表示胳膊,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這是4-5歲幼兒繪畫中常出現的造型,因為外形像蝌蚪,所以稱之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細程度與孩子心理年齡的增加成正比,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發現、瞭解和認知程度。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兒童繪畫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繪畫造型是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分化到分化的發展過程的。

孩子會從自身的思維水平出發,去解決構圖時所面臨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內容,成人往往難以理解,常常表現出忽視的態度,甚至否定它們的存在,並試圖糾正孩子。

事實上,家長可以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理論,從孩子的繪畫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造型特點和發展水平,並以此為基礎指導、支持孩子進行繪畫體驗。

"

導 讀

研究表明,4-7歲孩子的繪畫大多由圓的造型出發,從一些似懂非懂的簡易幾何圖形逐漸演變為可辨識的物體組合。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畫人物的時候都會發現,在他們的筆下,頭部就是一個大圓圈,下面伸出兩根直線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圓圈,有時他們還會畫上另外兩根線條表示胳膊,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這是4-5歲幼兒繪畫中常出現的造型,因為外形像蝌蚪,所以稱之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細程度與孩子心理年齡的增加成正比,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發現、瞭解和認知程度。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兒童繪畫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繪畫造型是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分化到分化的發展過程的。

孩子會從自身的思維水平出發,去解決構圖時所面臨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內容,成人往往難以理解,常常表現出忽視的態度,甚至否定它們的存在,並試圖糾正孩子。

事實上,家長可以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理論,從孩子的繪畫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造型特點和發展水平,並以此為基礎指導、支持孩子進行繪畫體驗。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案例回放

四歲的果果快速地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人:伸開的兩手畫在頭部的兩側、耳朵的下方。

我們一起來看看果媽是怎樣處理的:

媽媽:果果畫的是什麼呀?

果果:一個小朋友在做操呢。

媽媽:果果,為什麼小朋友的手會長到頭上去了呢? 還有TA的身體呢?

果果收起開心的笑容,尷尬地低下頭,默默取了另外一張紙,在媽媽的注視下,小心地先在紙的中央畫了一個大大的圓作為頭,接著在下面畫了個小圓作為軀幹,然後把油畫棒移到小圓的一邊,卻沒有立即落筆,而是看了媽媽一眼,見媽媽正微微地點頭,他才肯定地在小圓的兩邊畫了兩個半圓作為手。

"

導 讀

研究表明,4-7歲孩子的繪畫大多由圓的造型出發,從一些似懂非懂的簡易幾何圖形逐漸演變為可辨識的物體組合。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畫人物的時候都會發現,在他們的筆下,頭部就是一個大圓圈,下面伸出兩根直線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圓圈,有時他們還會畫上另外兩根線條表示胳膊,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這是4-5歲幼兒繪畫中常出現的造型,因為外形像蝌蚪,所以稱之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細程度與孩子心理年齡的增加成正比,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發現、瞭解和認知程度。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兒童繪畫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繪畫造型是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由不分化到分化的發展過程的。

孩子會從自身的思維水平出發,去解決構圖時所面臨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內容,成人往往難以理解,常常表現出忽視的態度,甚至否定它們的存在,並試圖糾正孩子。

事實上,家長可以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理論,從孩子的繪畫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造型特點和發展水平,並以此為基礎指導、支持孩子進行繪畫體驗。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案例回放

四歲的果果快速地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人:伸開的兩手畫在頭部的兩側、耳朵的下方。

我們一起來看看果媽是怎樣處理的:

媽媽:果果畫的是什麼呀?

果果:一個小朋友在做操呢。

媽媽:果果,為什麼小朋友的手會長到頭上去了呢? 還有TA的身體呢?

果果收起開心的笑容,尷尬地低下頭,默默取了另外一張紙,在媽媽的注視下,小心地先在紙的中央畫了一個大大的圓作為頭,接著在下面畫了個小圓作為軀幹,然後把油畫棒移到小圓的一邊,卻沒有立即落筆,而是看了媽媽一眼,見媽媽正微微地點頭,他才肯定地在小圓的兩邊畫了兩個半圓作為手。

孩子為什麼會畫出“蝌蚪人”?

媽媽見自己引導有效,就滿意地走開了。脫離了媽媽視線的果果終於鬆了一口氣,快速地給這個人畫上了腳和五官,還塗上了顏色。他對邊上的小夥伴說:“這是姐姐,她在舞臺上跳舞。”

他沒有停下來, 繼續在紙的一邊畫了一個小人。這個小人依舊沒有軀幹,手仍舊畫在頭部的兩側。果果自言自語地說:“寶寶在看姐姐跳舞。”

☆案例解析

果果能畫出有軀幹的人(案例中姐姐的造型樣式),說明他的人物造型能力進入了比“蝌蚪人”更高一級的水平。新的造型樣式從舊的樣式發展而來,孩子往往通過添加圓形改變“蝌蚪人”的結構,對“蝌蚪人”進行重構。但重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孩子需要經過反覆的探索、運用,才能完全擺脫用慣了的舊樣式,掌握新樣式!

案例中的果果,正處於這一重構階段。由於他對有軀幹的人的結構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晰,所以,有時他雖然畫了軀幹,卻仍然把手畫在頭部;有時他可能會繼續畫蝌蚪人;有時他可能忘記畫手或者腳。這是樣式重構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的現象。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迴應?

首先,您應該瞭解兒童的發展特點,不能憑藉主觀意識簡單地判定他們畫得不好,並滿足於通過表面的引導使孩子糾正“錯誤”。案例中媽媽的態度使果果感到緊張、拘束,使原本主動積極的創造活動變得壓抑、被動。最後,果果也在媽媽的壓力下,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您可順著孩子的思路,對人物造型提出疑問,如“TA的肚子在哪裡?TA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她的芭蕾裙在哪裡?”等,引導孩子自主思考,不要急於“糾正”孩子!通過不斷的重複、強化,幫助孩子建立符合人物特點的造型樣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