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考古 文物 博物館 世界歷史 封開報道 2017-03-31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在封開,有這樣的一個人,他是封開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他論證了粵語發源地在封開;他鐘愛考古,發現了勒竹口臺地遺址,填補了廣東地區5000至10000年前人類歷史的一段空白;他被省委宣傳部授予“2016年度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能人”榮譽稱號;他曾受邀到省內多所大學授課,是廣府文化的“土”專家。他致力於封開廣府文化推廣,是名副其實的“推廣大使”。他既是名家、專家,更是雜家,在民俗文化、考古、文學和書法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他是誰?他就是陳楚源——封開縣博物館的老館長、現任封開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自1979年至今,38年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為宣傳、繁榮封開文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陳楚源有很多頭銜:廣東省儒學與狀元文化專委會祕書長,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楹聯學會會員,廣東省文物、博物館學會會員,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廣府文化研究會會員,政協肇慶市第十屆委員會委員,肇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肇慶市文藝批評家協會理事,肇慶市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

人們不大熟悉他的這些頭銜,卻習慣叫他做“老古董”!顧名思義,與考古有關。建國以來,封開有眾多的文化工作者,埋頭苦幹,數十年如一日,終於抹去年月的塵埃,廓清封開的歷史地位,讓世人得知:嶺南歷史的揭幕,是在封開;嶺南文化古都,是在封開;粵語的發源地,是在封開。陳楚源就是這些文化工作者的普通一員,也許是對封開從14萬年前延續下來的文物古蹟,瞭解得太多太清楚,他就得了“老古董”這個雅號。

其實,陳楚源還有兩個頭銜,更不為人所知,是國家級別的,分量很重

——中國博物館學會史前洞穴文化專委會會員

——國家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學工作委員會專項任務“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之“廣東漢語方言調查:封開課題”的發音人。

然而,這樣的一個卓然成家的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要不是相識,我們會把他當成一個普通老頭子。是的,三十八年來,他深藏了功與名,埋頭苦幹,默默堅守,未曾變改。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1957年,陳楚源出生於古城封川的一個農村家庭,自小勤奮好學。1979年,陳楚源22歲,由封川財稅所調動到封川文化站當站長。由於封川是古城區,歷史古蹟和文物密集,深深地吸引著他,對文物保護工作產生濃厚興趣。1982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楊式挺教授在封川古城考察工作時,推薦他參加在杏花舉辦的“肇慶地區文物普查培訓班”。

從此,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封川古城的研究工作中。從“封川修城碑”、“秀髮封溪牌匾”到“臺洞石牛界摩崖石刻”等,在封川古城範圍內的古蹟遺址,被他踩個遍摸個透。功夫不負有心人,1985年,在文物調查工作中,陳楚源首先發現封川賀江東岸勒竹口臺地遺址,填補了廣東地區5000至10000年前人類歷史的一段空白,這個重大發現,為研究人類從山洞移向平原、以及整個西江流域文化系譜和編年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引起了史學界和考古界的重視。

1992年,35歲的陳楚源,被組織調到縣博物館任館長。1993年參加國家文物局“全國地、縣博物館長資格培訓班” 結業並領取博物館館長資格證書。此後,陳楚源大顯身手,展示了他的才華和廣博的學識:他多次參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挖掘工作,如陽春縣春灣洞穴遺址、本縣杏花貝丘遺址、平鳳古顯村康塘山墓葬群、長崗都苗窯址、河兒口羅沙岩遺址和黃岩洞古人類遺址等20餘起;參與本土文化建設工作,如廣信文化園、廣信塔、侯村鄉賢牌坊和平鳳泰新橋維修工程等18起。

豐碩的成果,當然是來之不易的,陳楚源的考古工作,也是異常艱苦的。出行裝備常常就是一瓶礦泉水、幾塊麵包、一頂草帽、一把鋤頭、一本筆記本、一個羅盤。遇到惡劣天氣,風裡來雨裡去,身上衣服幹了又溼、溼了又幹。也已記不清,被荊棘刮破了多少件衣服,山路磨破了多少雙布鞋。最明顯的,是手上腳上留下的累累傷痕。白天調查,測文物點所處方位、量遺蹟尺寸、錄碑刻文字,晚上整理標本、資料。到了節假日,自費去省內外各大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和大專院校古藉所,精心捜集大量的地方文史資料。

幾番辛勞,幾多汗水。陳楚源走遍封開的山山水水,除了考古工作,他還精心蒐集、搶救、整理兩廣毗鄰地區的民間故事、習俗、工藝、傳說、民歌山歌、各姓氏族譜等民間民俗文化,撰寫了《封開人文景點導遊詞》、《封開的古建築》、《狀元家風啟後昆》、《羅董探源》等一系列宣傳文章,展示了封開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人文景觀。此外,他參與本土出書工作,撰寫了《封開攬勝》、《人文封開》、《甲第開南粵》、《廣府文化論文集》、《嶺南封開古都》等27本;撰寫論文和作品在國家級刊物發表達8篇、省級22篇、市級87篇,其中有《封開的農耕文化》、《古廣信縣置治探源》、《封開文物考古三十年》、《封開的民間習俗文化》、《廣信文化園的文化內函綜述》、《封開旅遊文化產業發展之我見》、《封開歷代詩詞選》、《封開歷代楹聯選》、《封開的民間稱謂習俗》、《 史海拾貝:塵封已久大豪巖》、《封開人文景觀簡介》、《封開的古建築》、《封開古驛道專題調研報告》;與著名作家陳天澤合著的社會文化專著《狀元家風啟後昆》,以及撰寫20集《狀元正年少》電視劇本。

1996年,在陳楚源和縣有關領導的努力下,省政府參事室和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召開“嶺南文化古都論證會”,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位專家、學者和文博界人士,雲集封開,參加論證會議。陳楚源撰寫的《古廣信縣置治探源》的學術論文,在會上宣讀,贏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陣陣掌聲,受到省政府參事室黃偉宗教授等行家的讚許。國內外20多家新聞媒體對此次會議作了深度報道,大大地提高了封開的知名度。

2004年7月,陳楚源調任縣文聯任專職副主席。許多人說文聯工作是清貧的,也有許多人說文聯工作是寂寞的。但陳楚源卻是滿懷深情,大踏步繼續前行。他常說“世界上沒有沒有出息的行業,只有沒有出息的人”,還說“生於斯,長於斯,如果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就會愧對自己的這一片故土”。他給自己定了三個工作目標:第一,做好對廣府文化課題研究,系統地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第二,不遺餘力地弘揚廣府文化,進一步推動封開文化產業的發展;第三,以文聯為紐帶,培養出更多的封開文化人。

為更好地推介西江流域的歷史文化,年近六十歲的陳楚源,經常參與國內外媒體採訪封開的解說與引導工作,他為央視一、四、七、十頻道、亞視本港臺、廣東電視臺和肇慶電視臺介紹封開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語言文化語言等方面的情況。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2015年9月,陳楚源開始精心編導《老古董講古》系列電視欄目,他走村進寨,向人們講述了《周恩來與馬歐油慄的故事》、《封開歷史與廣府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封開歷史名人考》、《封開宗族傳統文化的家訓、家風和家教》等近100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件,樹立了封開品牌,創出了封開特色,“老古董”的名字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陳楚源所做的事情,很多很多;所挑的擔子,很重很重。在他心中,挖掘和弘揚封開的本土文化,是一項崇高而神聖的事業。這一路走來,走得堅實而挺拔,走得昂揚而奮發。陳楚源的先進事蹟,先後被《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深圳特區報》《西江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

(褥堅 樑宇雲)

「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封開文化人」陳楚源:文化線上38年的堅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