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元朝開國丞相史天澤家族墓地的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古代墓葬考古發現中,元朝的相對較少,帝陵至今難尋,而民間墳墓發現也不多。正因為這一原因,元朝墓葬一經發現,就會引起外界注意。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要說的史氏家族墓地,便是一處元朝權貴墓葬。

史氏家族墓地位於時河北石家莊市西北約3公里處的後太保村附近,因公路建設例行考古發現的。當年,石家莊到太原的石太一級汽車公路專用線開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專門成立了“石太考古隊”,對公路沿線進行詳細調查和考古勘探。

路線從後太保史村北穿越。考古隊調查到此處時,獲得重要線索——元朝開國丞相史天澤家族墓地就在這一帶。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受到蒙古貴族尊重的史天澤,劇照)

史天澤是漢人,在《元史》上有傳。生於泰和二年(1202年),卒於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燕京永清(今屬河北),為元初名將。“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官至中書左丞相,是忽必烈的勳臣,生前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死後諡號“忠武”。

可以說,史天澤和他家族為蒙元打江山、鞏固和發展蒙古人在中原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相應的,史天澤也是在元朝最顯貴、做官最高的漢人,整個家族榮耀百年,一直到元朝滅亡才敗落。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史天澤 劇照)

當地人稱,1949年前後史天澤的後人每年還會到後太保村燒紙祭祖。但在考古隊調查時,地面不見墳頭,地勢平坦,封土堆、墓道、石刻等均已不存,甚至連墓葬的具體位置都找不到。

1993年底,石太考古隊在村民指認的基礎上,對一片長400米、寬60米區域,進行考古鑽探,一下子發現了9座較大型墓葬,考古編號M1-M9——史氏家族墓地的說法被初步確定。

1994年4-6月,進行正式考古發掘。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陝西一元墓考研現場)

據考古報告,三個月內總共發掘了9座墓葬中的8座,只有M9沒有發掘。發掘的8座墓中,除M2未被盜墓者光顧外,其餘7座全被盜墓者挖了,遭到嚴重破壞,但仍出土各類文物數百件。

與一般的家族墓規制相同或相近不同,史氏家族墓地的每座墓形制都不盡相同,各有特點。

最特別的,是M4墓。

M4是多室墓,東西並排5個磚砌墓室,考古編號分別為a、b、c、d、e。除c室外,其餘四室皆是長方形券墓室。5個墓室中,c室被盜,其餘4室竟然保存完好,未被盜過。這也是M4墓雖然被盜,但在8座發掘墓中出土隨葬品仍較為豐富的原因。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墓葬考古發掘現場)

五個墓室中,c室最特殊,也是我最想給頭條號網友介紹的。

c室處於正中位置,形制特異,與其他墓室不一樣,也無墓門、門道。

c室是一近方形的磚砌墓室,墓頂用兩塊大石板封蓋,再用磚和白灰把石板縫蓋住。盜洞位於墓室的西南角,盜墓者將大石板西南角砸壞,由此進入c室。因為被盜,c室沒有出土隨葬品。

墓室內徑南北長1.46米,東西寬1.28米,內頂高1.75米。

棺材也特別,不是長方體,而是與墓室相適應的方形豎箱式。因為被盜過,加上木頭腐爛,棺箱整體向西側傾倒。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史槓異形棺箱示意圖)

棺箱南北長1.10米,東西寬0.93米,高1.24米,板厚0.05米。

棺箱做工精細,上下四角皆用鐵皮包裹。在底部四角的鐵皮上,有與鐵皮鑄造一體的圓形鐵環,鐵環方便出殯、下葬落棺時使用。

在棺箱內西北角,發現了頭骨和兩根長骨,南中部亦發現了殘斷的長骨,皆已零亂移位。

這真是棺材嗎?當然是,算異形棺,不然不可能有人骨。

既然是棺材,為什麼要做成豎箱?原來,與非常罕見的特殊葬式有關:墓主是坐著收殮的,而不是仰身直肢躺於棺內——這可是迄今元墓考古發現的第一例。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墓葬考古發掘現場)

經鑑定,墓主是一60歲以上的男性。

他會是史氏家族中的哪一位?幸運的是,發現了他的墓誌——這也是史氏家族墓地考古發掘中最重大收穫之一,是出土的惟一 一塊墓誌,特別難得,為史氏家族墓地的確認提供了鐵證。

墓誌顯示,墓主是史槓。

史槓是史天澤的第四子,為元朝書畫家,工山水人物、花竹翎毛。他仕途也很得意,官至湖廣等地行省右丞。

他為什麼要採用這種奇特的葬式?與其臨終方式的選擇有關。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坐化未腐肉身)

志文稱,史槓“在荊南者凡十年,年七十有九遘疾。一日令具湯沐,易衣巾,曰:‘我將逝也’,少傾端坐而薨,實延祐二年九月十五日也。”

由此可知,史槓是坐著走的,故也保持坐姿下葬。這樣,只好為他量身定做葬具,製作成箱式異形棺。

史槓為什麼要這麼死,這麼葬,而放棄傳統的屍身平躺方式?應該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在元朝,佛教一直興盛不衰,史槓雖然是俗人,但他相信佛教。佛教不只影響了史槓,對整個史氏家族都應該有很深的影響。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M4a墓室出土蓮花型飾品)

這從考古發現便可知道。各墓出土的隨葬金器、瓷器上,多以佛界常用的荷葉、蓮花來修飾;M2墓主棺內四角各置一泥佛,身上還有念珠一類的隨葬品。

佛界崇尚俗稱的“坐死”,出家人稱為“坐化”。在佛徒眼裡,坐化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有形肉體生命向無形生命過渡的一種方式,一個永生的過程,故又稱“坐脫”,只有修行很高的得道高僧,才能順利實現“坐化”。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坐化高僧)

如此,史槓採取“坐化”形式,結束人生便不意外了,而坐姿下葬也應該是他生前的安排。

俗人能與得道高僧一樣坐化,是特高尚的死法,乃一種死亡境界,當然也是有修養的體現。所以,元朝選擇坐化的俗界人物不少。

元帝國的設計師、北京城規劃者劉秉忠,便是取坐姿離世。《元史·劉秉忠傳》記載:“(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秋八月,秉忠無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劉秉忠曾長期做和尚,他以坐化方式終了,不用說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元墓壁畫)

巧的是,史槓稱是劉秉忠的學生。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去世前,選擇與老師一樣坐化,在滿足自己意願的同時,也是對師傅的尊敬和追隨。

除劉秉忠外,消滅南宋干將之一的張弘範,也選擇“端坐而卒”。

但劉、張二人是不是“端坐”下葬不得而知,因為沒有考古發現。

最後要提一下的是,M4其他4個墓室內葬的,應該是史槓的4位夫人(妻妾)。

河北發掘元朝開國丞相家族墓地,發現一罕見葬法,為元墓考古首例

(元墓壁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