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歷史」朔州先民利用火的光輝成就

考古 文物 陶器 中國歷史 網信朔州 2017-06-08

朔州歷史博大精深,光輝燦爛,文明進步,豐富悠長。朔州先民在利用火而取得的偉大光輝成就就彰顯了這一特點。

一、峙峪人或許就是燧人氏

火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之一。從類人猿起就開始利用火。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裡,有成堆的灰燼,紫、紅、白、黃、黑,五色繽紛,是50萬年前中國人類使用火的實在遺蹟。不過北京人使用的是天然火。

使用天然火的最大難題是不易保存火種。夏天燃料潮溼,雨水多,一不小心,因不易燃燒,火就滅掉,冬天燃料乾燥,風又大,一不小心,因燃燒過度,火也會滅掉。

峙峪人學會了人工取火,解決了保存火種的問題。《朔州通史》載:“在峙峪遺址中,發現有燒骨、燒石和灰燼,說明峙峪人已經長期使用火。峙峪遺址沒有像北京猿人遺址那樣有堆積如山的灰燼,這又說明峙峪人已經不必要用不斷燃燒的方法來保存火種了。可能是受石墨裝飾品鑽孔、打磨(摩擦)製作技術的啟迪,學會了人工取火。”人類學會了人工取火,在火的面前自由了,主動了。人們不需要火時就將其滅掉,需要火時就把它生起來。這樣大量地節省了燃料,提高了燃料的有效利用率,而降低了人們的勞動強度。把生產力從被火的束縛中解放了出來。正如恩格斯說:“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人類進步了,人類社會也進步了。人類文明瞭,人類社會也文明瞭。

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址中只傳遞著人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火的信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峙峪文化遺址又早於其它文化遺址好千年至上萬年。峙峪人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在中國歷史上為先例,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專利屬於峙峪人。峙峪人或許就是傳說中的燧人氏——中華民族人工取火技術的發明者。

二、趙家口人拓寬了人類使用火的範圍

北辛文化又叫青蓮文化,遺址在山東省滕縣東南約35公里處。時間在公元前5400年到公元前4400年間。其社會經濟有一定比例的採集和狩獵經濟,又有主要的農業經濟。這裡出土了夾河陶和泥質陶。宋建華主編的《中國通史》稱這裡的陶器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中“開始唱主角”。

朔州的陶器生產並不比北辛的晚。生活在今朔州市朔城區趙家口的距今約六七千年的朔州先民就發明了陶器。

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只知道用火可以防寒、驅獸、燒烤食物、燒燬灌木荊棘從事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粗放農業生產。陶器的燒製拓寬了人類使用火的範圍。陶器的使用的,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過去只能喝生水,有了陶器,人們可以喝開水;過去火只能燒烤塊食物,而粒狀食物只能生吃。有了陶器,人們可將各種食物蒸、煮、熬。這樣的飲食,易於消化,清潔衛生,有利於身體健康。陶器不僅可以存放固體物品,還可以存放液體物品。製陶業的興起加速了生產力的發展,為人類定居生活、發展家畜飼養業和鋤耕農業生產創造了條件。

定居在趙家口的朔州先民,發明和生產陶器,從事鋤耕農業生產和家畜飼養業生產,使社會生產力水平較前有飛躍性的提高。 他們的智慧和勞動實踐,使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較前大大增強。他們創造了人類氏族社會的繁榮與昌盛,推動了人類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發展,加速了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轉變的進程。人類社會長河中每一新時期新階段的出現,都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是人類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產物。以陶器發明與生產為代表的趙家口遺址表徵的是極高層次的中華遠古文明,中華遠古文化。

朔州先民利用火創造物質文明的實例還有冶煉金屬、燒製石灰、燒造瓷器、熬鹽、釀酒等。

朔州地區冶煉金屬的時間開始於春秋,以後逐漸發展。隋唐以前陶瓷即以興起。金屬製品和陶瓷優於陶器,廣泛用於農業生產、軍事裝備及人民日常生活。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朔州先民用火鑄造了朔州歷史文化

冶煉技術是用火創造了新的物質,鑄造則是用火創造了實用物品的同時,鑄造了朔州歷史文化。

《朔州通史》說:“井坪南樑墓中出土的陶罐、銅製帶鉤、環首銅削、銅璜和懷仁縣戰國墓出土的豆陶蓋、銅製帶鉤等器物,則充分說明戰國時期樓煩的製陶、冶金和金屬加工業已相當發達。”樓煩族以朔州地區為活動中心,用郭洛帶帶鉤腰束是其民族服飾的特色之一。樓煩人的服飾有利用騎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中國歷史上軍事戰術和服飾的重大改革。銅製帶鉤等在漢民族中運用,表明的是朔州地區典型的民族融合文化。民族融合文化是朔州歷史文化的亮點之一。

戰國時期,趙國在今朔州境內守邊退匈奴,其戰馬廣泛使用鐵馬嚼子,銅馬嚼子、銅鈴、士兵使用鐵刀、鐵劍,加強烽火報警。用火鍛鑄軍事物資,以火用於軍事防禦,這又是典型的邊塞軍事文化。邊塞軍事文化是朔州歷史文化的亮點之一。

到了北魏時期,中陵、劇陽、陰館地區的制銅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北魏興光三年(454)秋,文成帝下令於平城(今大同)五級大寺內為太祖拓跋珪、太宗拓跋嗣、世祖拓跋燾、恭宗拓跋晃四帝和自己鑄造了五尊釋迦立像,5個銅像均高1丈6尺,用銅25萬斤。天安二年(467),顯祖拓跋弘又於平城天宮寺“造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銅)十萬斤,黃金六百斤。”如此高大的銅像,其製作工藝水平在當時條件下是相當高超的。中陵、劇陽、陰館均在畿內,近在眼前,與鑄造如此高大銅佛像不無關係。佛教從十六國後趙時開始傳入朔州,拓跋氏把佛教作為自己的宗教,推動了佛教的傳播與盛行。拓跋氏鑄造如此多的高大佛像,同他們大力營造寺院,大力開鑿雲岡石窟,大力發展僧尼一樣,使佛教文化深深地紮根於朔州地區。佛教文化在朔州地區的深遠影響,是朔州歷史文化的亮點之一。

右玉出土的現藏於山西省博物院的漢代青銅器“胡傳浮雕鎏金溫酒樽”、“胡傳鎏金銅酒樽”圴為國家一級文物。從銘文中可知前者於中陵鑄造,後者於劇陽陰城鑄造。專家考證,二者有如下歷史文化意義。

中陵、劇陽、陰城都是西漢雁門郡所轄之縣。中陵在今右玉威遠堡南6公里常門鋪水庫之下的黑臺坪古城。劇陽在今應縣北。陰城在今山陰縣偏南。以上三地均在今朔州境內。胡傅,指的是製作銅器的匠人師傅姓胡,或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家族;或是以上三地的某一地人,或分居其中某一地。總之在西漢雁門郡的冶金鑄造業十分發達。從銅器上的花紋製作看,其藝術特點是既表現了時代藝術,又表現了地域風格。花紋的佈局和題材,有異常引人注目的魅力,表現手法別具匠心。

學者認定,以上兩酒樽,“當是班婕妤入宮並封為婕妤時班家贈送的嫁妝,或是班婕妤入宮後為其家人頒賜的禮品。”他們利用打造酒樽之機,以祈漢室江山世代相傳“彌億鬥”,表達其對漢室的盡忠之情。

從以上兩樽,我們可以想起朔州班氏鼻祖班壹以牧致富,以財雄邊;樓煩班婕妤以才入宮,修德諫言,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勤學多才,獨居山西女作家鰲頭;班彪、班固、班昭修成《史記後傳》《漢書》等史學鉅著;班超定西陲之邊,通絲綢之路,又著《西域記》,為漢代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兩酒樽的鑄造,昭示著班氏家族的豐功偉績,也折射出朔州歷史文化乃至中華歷史文化的燦爛光輝。

在朔州地區還出土了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時代的兵器銅戟、戰國春平侯銅鈹、戈邑相銅鈹,秦漢時期的銅雁魚燈,鮮卑早期的鹿首銅飾、唐制銅佛像等。如果這些文物由朔州先民所鑄造,則其意義要廣泛一些,但朔州古代鑄造業的歷史文化意義是突出的。

四、朔州先民在燃料的使用和開發上有新進展

說到火,不得不說燃料。峙峪人和趙家口先民使用的燃料是柴草樹木等植物。《朔州通史》載“朔州地區煤炭的開發利用最晚在漢代已經開始,並形成了簡單的採煤技術,煤炭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漢代煤炭已成為境內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它的開採發掘已具有一定的規模。”這是對朔州地區煤炭開發利用最早時間的保守估計。早在戰國時期,朔州境內的樓煩國,冶金和金屬加工業已相當發達。冶金與金屬加工需1600—1800℃的高溫,植物燃料很難達到這個高溫,而煤炭是達到這樣高溫的理想燃料。可以想像,樓煩國之所以冶金和金屬加工業相當發達,正是他們利用了煤炭這種礦物燃料。而在元代,西方國家還沒有開採和使用煤炭。元代來中國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寫道:“契丹全境之中,有一種黑石,採自山中,如同脈絡,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較薪為優……而其價亦賤於木。”這種“黑石”即煤炭,馬可·波羅筆下的契丹全境即含有朔州之境。朔州先民用煤炭作燃料,比西文國家要早一個半世紀。

煤炭同植物燃料比,有溫度高、灰份少、能量大、燃燒時間長等許多優點,它的利用對木本燃料來說是一種進步、創新。

朔州地區的煤炭為煙煤,含油量高,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煙,影響了煤的充分燃燒,降低了能量的充分利用,且煙煤較無煙煤灰份多,使冶金與鑄造的質量效果受到限制。朔州先民在長期實踐過程中,開發並利用了藍炭。藍炭,就是現在說的焦炭。煤炭為黑色,焦炭為灰藍色,故稱藍炭。藍炭的開發利用,克服煙煤利用中的缺陷,使產品質量明顯改觀,提高了煤炭利用價值。這又是一種進步、創新。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主要用於軍事。但朔州先民還用於生產。朔州地區的煤窯中多集中在溝谷兩岸堅硬岩石層處,石工從煤層上部開鑿巖洞做煤窯口道巷道,所用工具有錘、鏨。遇到硬岩層,用火藥爆破,以加快開鑿進度。火藥用於軍事,用於殺戮,是殘暴,火藥用於生產,用於創造財富,用於改善人民生活,是文明。

朔州先民使用的燃料還有多種,如石蠟、芒硝、松脂、硫磺、動植物油脂。這些燃料多用於照明、醫藥、皮革加工、娛樂等方面。

朔州先民自己發明了火,在火的利用上創造了光輝成就。朔州先民又崇拜火神,祭祀火神。明清時期朔縣、平魯、懷仁、應縣、右玉都建有火神廟。據《中國人名大詞典》載,顓頊的孫子祝融為火神。《漢書·五行志》載,祝融和堯時的閼伯為火神。《中國神仙傳》載,太上老君李耳為火神。原朔縣還建有三皇廟,三皇有六種說法,其中之一有燧人氏。燧人氏是火的發明者,在民間知名度高,太上老君是煉丹丹的發明者,現今的磚廠每年開窯燒磚還把太上老君以火神供奉祭祀。朔州人祭祀火神,表明朔州人在火的使用上對有貢獻的祖先十分尊重懷念信仰崇拜。也表明朔州人尊重歷史,尊重傳統文化。

(來源:朔州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