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宿州是個新興城市,當然這個“新興”不是當代,而在隋唐年間,是因為大運河而興起的一座城。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宿州建城於唐元和四年,因此地周朝時期為伏羲風姓諸侯國宿國所在地,所以以“宿”為姓,千餘年間,一直為歷代州府治所。

宿州是今大運河安徽段在唐宋時期,運河之上的唯一一個州城,當時宿州南以淮河為界,下轄臨渙縣(今淮北臨渙鎮)、符離縣(唐宋的符離縣城就是埇城,宿州、符離州縣同城)、蘄縣(今宿州蘄縣鎮)、靈璧縣、虹縣(今泗縣)。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而隋唐大運河就流經今宿州市境內的埇橋區、靈璧和泗縣。經埇橋區西二鋪鄉、三八鄉、西關大街、中山街、淮海路(埇橋遺址)、小地下道、東關大街、七十一處菜市場至沱河(303省道);又經靈璧縣城、靈城鎮、虞姬鄉、泗縣長溝鎮、三灣鄉、泗縣縣城、徐賀鄉、草廟鎮、小樑鄉進入江蘇泗洪縣境內。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埇橋區境內有鳳凰堤遺址、埇橋遺址、宋代碼頭遺址、靜安鎮(今大店鎮,即東五鋪)遺址。當年的大運河在漫漫時光中不負當年模樣,這些遺址基本上都被湮沒在巷間和路旁,雖未見古時舟輯交匯,商貿繁榮,如今卻也是南來北往,人群聚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幾處遺址深埋地下沒有開發才沒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要不然以埇橋遺址的重要性入圍世界文化遺產毫無懸念。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因為,埇橋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木拱橋,這種造橋技術甚至在元朝時期,隨著蒙古大軍帶到了西方。埇橋原為大運河上的石橋,後來舟車會聚、九州通衢,漸漸成為集鎮,最終成為州府的所在地。後來北宋宿州陳希亮改石柱埇橋為無柱木拱橋,方便舟船通行,這種發明得到仁宗褒獎,在全國推廣,開封《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就來源於宿州埇橋。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靈璧境內有花石綱遺址、小田莊大運河遺址等。花石綱是中國歷史上專門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皇帝喜好的特殊運輸交通名稱。北宋徽宗時,“綱”意指一個運輸團隊,往往是十艘船稱一“綱”。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由於花石船隊所過之處,甚至為了讓船隊通過,拆毀橋樑,鑿壞城郭。宣和年間,朱勔的花石綱船隊行至靈璧蔣圩,與淮南轉運使糧草兵船相遇,當時汴河連年失修,河床淤積,河槽水窄淺,兩隻船隊難以同時通行,兵船不得行,引起官兵譁變,淮南轉運使陳遘下令捕系朱勔,所運花石綱被譁變官兵掀翻於沿河坡岸,遂形成花石綱遺址。

隋唐大運河宿州段,見證古城宿州繁華的歷史

泗縣,古稱虹縣,原本很大,北宋末年析置靈璧縣,南宋析置五河縣。隋唐大運河泗縣段,是唯一存在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活水,一位專家說道:“泗縣大運河故道里的一瓢水堪比京杭大運河裡的一河水。通濟渠泗縣段共長47公里,其中有水故道28公里,2014年6月22日,泗縣運河遺址點與絲綢之路一道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