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諞戴家灣

考古 渭河 文物 秦文公 西周 作家那些事 2018-12-01

閒諞戴家灣

原創: 鄒新社 甘棠遺愛

閒諞戴家灣

戴家灣名字的由來,豎立在戴家灣村村頭界碑寫的很清楚:“明初以戴姓居住渭水故道河灣,故名戴家灣。1958年成立大隊,以‘戴’、‘代’同音改為代家灣,轄文家莊、蘇家塬、代東村、代西村4個自然村。1966年更名為‘東方紅大隊’,1970年恢復原名。”可見戴家灣的名字至少可追溯到明代初年。

這方寶地自古人傑地靈,寶雞歷史上發生的許多大事,都與這兒有關聯。1957年,戴家灣被陝西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遺址。百度詞條檢索戴家灣遺址,便可看到“戴家灣遺址位於寶雞市東7公里處的渭河北岸,是一處內涵比較豐富的大型古代遺址。現已發現,自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活動於此,遺址中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先周文化及西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以至三國、隋、唐等都有大量遺存,說明該遺址上人類已經活動了萬年以上。”

戴家灣還有秦漢時期比較著名的陳倉古城遺址,也曾經是寶雞境內28個古渡口之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個典故發生在西漢,當時的陳倉城,就是指戴家灣這一帶。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戴家灣三面環水一面塬,即南有渭河,東有千(汧)河,西有金陵河,北為蟠龍塬(古稱“陳倉山”)。遠眺渭河南是逶迤起伏的秦嶺,西邊是狹窄的渭河川道,渭河南岸是一片緩坡地,戴家灣地面開闊、平坦,北面塬坡平矮。臨近的多條河流,給這裡帶來了天地間的勃勃生機,多樣的地形地貌,四季分明的暖溼氣候,造就了戴家灣良好的生態環境。

近代,戴家灣名字映入世人眼簾,皆因自上世紀 初以來,陝西寶雞戴家灣鬥雞臺一帶先後發生了四次重大的文物事件,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此,寶雞戴家灣和鬥雞臺的名字便引起了歷史、考古和文物界的密切關注。

一是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代家灣村村民王奎在村北坡地取土時,發現包括1件青銅禁在內的30餘件青銅器,其中,青銅禁屬首次發現。二是戴家灣盜寶案。主角是盤踞西府鳳翔的土著軍閥黨玉琨(又名黨毓坤,綽號黨柺子)。1927年秋天至1928年春夏之交,他徵發寶雞、鳳翔、岐山等縣的民眾上千人在戴家灣持續進行了8個月之久的大肆盜掘文物活動,共挖出青銅器上千件,其中舉世罕見的青銅禁再次出土(共3件)。一次在一處發現青銅器的種類、數量這樣多,歷來罕見,立即在海內外產生了轟動效應。戴家灣的名字再一次大震,引起了世人的刮目相看。三是1934年至1937年,由民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和陝西省政府聯合組建的考古會,在中國考古事業的奠基人蘇秉琦先生主持下,對戴家灣及鬥雞臺進行了為期4年的考古發掘。儘管因抗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影響,發掘和整理工作被迫中止,但它畢竟為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學的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使寶雞戴家灣和鬥雞臺的名字和中國考古學的誕生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次考古被譽為陝西考古“第一鏟“。四是因隴海鐵路改造,1983年市文物部門對陳倉城遺址再次進行了清理挖掘,出土文物800餘件。

閒諞戴家灣

商周時代,青銅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青銅禁,只有王室才能用,是一種倡導節制飲酒的青銅器,只在寶雞地區出土過。戴家灣的青銅禁發現以前,人們還不認識這種器物,只在文獻中見到過記載。戴家灣1901年出土的青銅禁被陝西巡撫端方收藏,端方死後被其後人賣給美國人,現被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1927年黨玉琨盜戴家灣寶時出土的3件,2件下落不明,留存的1件,先由黨玉琨帶回存放在其鳳翔府住宅(今周家大院),時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圍剿打敗黨玉琨後收藏,帶回天津,曾損壞修復,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寶雞戴家灣村出土的2件青銅禁,寶雞石嘴頭村2012年6月22日出土的1件青銅器,分別從天津、紐約、寶雞啟程,享受著特級安保待遇,漂洋過海,於2014年11月12日齊聚上海博物館展出,一時轟動海內外。也許這3件青銅禁在寶雞老家也未曾謀過面。

何尊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銘文中“中國”兩字作為詞組第一次出現。何尊與戴家灣出土的青銅器有相似的地方,有學者推測,何尊可能是當年參與鬥雞臺盜寶的人私帶出來的祕藏之物(何尊出土地賈村塬離鬥雞臺僅4、5公里)。不管如何推斷,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戴家灣能出土大量的高級別商周青銅器,在西周,一定是貴族的群居之地。

歷史上,戴家灣最鼎盛時期,當屬秦文公四年(前762,周平王9年)在戴家灣建陳倉城。古人選城都的原則是“枕山、環水、面屏”。戴家灣正好具備這三個條件,是絕佳的寶地。秦文公在陳倉城建都48年,使秦從此走向霸主,統一六國。這也是迄今為止被學術界認可的寶雞市建城時間,按這個時間推算,寶雞建城歷史今年正好2780年。寶雞歷史文化學者霍彥儒老先生,在《寶雞建城歷史與得名》一文中對此做了詳細的考證及論述。

寶雞名字源於秦文公時代所建的陳寶祠。相傳,秦文公狩獵獲一赤色寶石,名若石(即,隕石),以為神,攜回陳倉城中加以供奉和祭祀,建起了陳寶祠,久而久之,這顆寶石竟變為“寶雞”,後又成為美麗賢惠、法力非凡的陳寶夫人。這一幕幕動人的傳說,從遙遠的先秦時代傳來“寶雞”這座城市名稱的遠古回憶。

唐肅宗(李亨)二年(公元757)二月,唐肅宗途經陳倉縣時,改陳倉縣為寶雞縣。有史佐證。《元和郡縣圖志》記載“乾元元年改為寶雞,以昔有陳寶鳴雞之瑞,故名子”《大明一統志》“寶雞縣……唐至德初以秦文公獲若石之異,改寶雞縣”。這樣算來,寶雞城市的名字也有1261年曆史了。

陳寶祠成了“陳倉”與“寶雞”的當仁不讓的交接點。陳倉城和陳寶祠的歷史沿革為戴家灣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今日之行政中心提供了厚重的歷史淵源。

陳寶祠曾多次毀壞重修,最後一次重修是1994年,由戴家灣村民楊居林提議,村民集資重建,市政協也給予了支持。市著名書法家任步武先生撰寫了“陳寶祠”匾牌和楹聯。陳寶祠2016年冬因意外燒燬。

在戴家灣生態公園,應選一個地方,復建陳寶祠,或建一個寶雞城市始建紀念碑或紀念亭,記錄城市發展的脈絡,讓人們記住城市發展的根。

在秦文公後,陳倉城在政治上的重要性遠不如在戰略上的地位。秦的政治經濟中心轉到鳳翔。秦統一六國後,又在戴家灣這兒設立了陳倉縣,歸屬右扶風管轄,直到後趙建平二年(公元331年)廢棄。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重新設立了陳倉縣,歸屬岐州管,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州,歸屬扶風郡管。大業十年(公元614年)陳倉縣移治留谷城(今寶雞市區中山路一帶),隨即,戴家灣作為一個都城結束了使命。

1937年隴海鐵路的開通為寶雞奠定了新中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城市、交通樞紐,陝西省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地位;1941年陝西第九區督察專員公署由鳳翔遷到寶雞,使寶雞成為關中西府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解放後大批“三線”重工業企業的入駐使這座小城人氣倍增,城市化步伐顯著加快。

戴家灣的再次騰飛,是2002年陝西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寶雞要建大城市”,寶雞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做出城市“東擴、南移、北上”決策後迅猛發展的必須結果。原寶雞縣撤縣設區成立陳倉區後,寶雞城市骨架一下子向東延伸了20多公里,寶雞市黨政機關從老市區遷出勢在必行,於是,歷史又一次鎖定了戴家灣,戴家灣作為行政中心成了不二選擇。

閒諞戴家灣

寶雞市行政中心,2005年5月26日奠基開工,2007年12月24日機關搬遷。總佔地面積4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廣場綠化面積近9萬平方米。集市級黨、政、群等100多家行政事業單位在此辦公。政令法規從這裡發佈,經濟文化政策在這裡決策……。這裡成了寶雞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樞之地。

2009年,寶雞市搶抓國務院《關天規劃》機遇,提出“一帶一軸五組團”城市佈局結構。這個規劃拉大了城市的骨架,為“四城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軸”圍繞戴家灣,沿南北展開,北接蟠龍新區(蟠龍塬),南至高新區、高鐵南客站。西寶高鐵2013年12月20日順利開通,寶雞南客站隨之投入使用,使寶雞跨入高鐵城市行列,2017年7月9日寶蘭高鐵通車,寶雞人的出行更方便了。戴家灣大轉盤現在成了寶雞城市的交通樞紐,是寶雞最忙碌的轉盤。

值得一提的是寶雞市行政中心的新建,完全採用城市經營的模式,整個建設實際上是原政府部門用地、設施騰挪置換的結果。由於戴家灣本身地理位置優越,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適中居中。加之寶雞厚重的周秦文化積澱,在建築外形設計、建築佈局、廣場佈局上置入了不少傳統元素,刻意安排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機關單位擺佈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落成後的寶雞市行政中心沒有院落,呈全開放式,整個建築群高大巍峨,嚴肅莊穆,層次分明,左右對稱,開合有度,渾然一體。當人們站在正南廣場或站在蟠龍塬頂全視行政中心時,有一種大氣、宏偉、端莊、正規、對稱、厚重、威嚴的視覺享受。

經過十幾年的建設,一過蟠龍大橋,路東側,從高速公路輔道從南至北,建國飯店,行政中心廣場,“鳳飛九天”雕塑,行政中心建築群(1-7號樓),鵬博商務中心,仿製大克鼎,戴家灣大牌坊,盛世廣場,食尚街,戴家灣生態公園,1179階的大踏步,蟠龍塬大牌坊,蟠龍塬文化公園,一溜拾階而上,到蟠龍塬頂,皆是精品建築,精品園林,精品美食,精品物業,展現了寶雞城市的形象。

行政中心的建設,使戴家灣村,村民變居民,農村變社區,城邊變城中,戴家灣村一至六組村民全部搬遷住進了政府統一建設的戴家灣小區,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孩上學更方便了,特別是初中生、高中生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老人的壽數增加了,村民的生活習慣更健康、更文明,幸福指數更高。同時,帶動了行政中心以東三迪小區、蘭寶小區、朝陽花城等生活小區建設,使陳倉大道很快繁華了起來。

現在,戴家灣真正成了寶雞城區的東西南北中心軸線及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成了寶雞城區渭河北,經二路、陳倉園、東嶺後的第四個商圈。行政中心建築群、“鳳飛九天”雕塑、兩個大牌坊、大踏步,已成了寶雞市的標誌性建築,白天氣宇軒昂,晚上燈光燦爛,特別是蟠龍塬大牌坊特別的高大醒目,成了晚上寶雞的地標。

閒諞戴家灣

兩個大廣場、兩個大公園,成了群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早晨,到處是晨練的人們,來得早的公務員,也自覺加入了溜圈的隊伍。到了夜晚,廣場舞此起彼伏,臨路邊,一年四季雷打不動的交際舞,已成了廣場的一道風景線。每年一到10月,行政中心廣場就成了菊花的海洋。從2016年開始,寶雞金秋菊展的主展區已移至行政中心廣場,方便了群眾觀賞。每年結合菊展,都有各行各業的成就展,廣場也成了展現寶雞發展變化的一個窗口。

食尚街名符其實,幾年功夫,成了戴家灣最時尚、最舌尖的一條街,也是一條網紅街。既有寶雞的傳統美食名店:民族飯莊、三好食堂、李四羊肉泡饃、張軍扯麵,還有全國著名的美食連鎖店:魚廠、花田煮臻牛鍋、一品粥火鍋、花溪王,至少有30餘家店鋪,美味多多。時常隔三差五打打牙祭。

戴家灣村一直歸金臺區陳倉鎮管轄,曾為西北有色金屬七一七地質勘探隊、寶雞工業學校、西北油漆廠、寶雞棉紡廠等國營、民營企業及行政中心廣場到蟠龍塬文化廣場建設提供了土地資源,為寶雞的社會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戴家灣村主要以坡村為主,為改善生產條件,從1940年至1962年,戴家灣人先後在“腳勞”楊生昌、楊高升、楊海等帶領下,從聯盟村開渠引水,引洪漫灘,利用渭河水泥沙,淤地造田,把渭河主河道向南推移了近450多米,造出灘地近1500多畝。這種愚公移山式的戰天鬥地精神,可敬可贊。現在的行政中心、棉紡廠佔用的地,浸潤了戴家灣幾輩人多少汗水。

改革開放後,戴家灣村一至六組陸續由坡塬地帶及鐵路北搬遷到現在的盛世廣場,6個組沿東西擺佈,是典型的城邊村。行政中心落成以前,戴家灣人生活消費,一直在鬥雞。據寶雞縣誌記述,陳寶祠歷史上總稱為祀雞臺。秦文公為祭祀雞峰山的石雞和陳寶夫人建立祀雞臺,鬥雞臺即祀雞臺。鬥雞的名字源於鬥雞臺,鬥雞名字因當年修建鬥雞隧洞、設立鬥雞火車站逐漸成名,鬥雞因抗戰期間建設的十里鋪廠區而繁華,是寶雞最早的工業區。1985年第一次來寶雞,就跟同學寄宿寶雞中醫學校,第一次在影劇院看電影,就是在鬥雞影劇院。

戴家灣生態公園及上塬路,使寶雞峽引渭渠戴家灣段成了引渭渠市區段最美的一段,交通便捷,位置適中,乾淨整潔,生態養眼。站在渠邊,南眺,行政中心盡收眼底,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秦嶺千山競秀,北望,塬邊林木鬱鬱蔥蔥,錯落有致,周原堇荼如貽。

2017年寶雞申新紗廠舊址分別入選陝西省文化遺址公園、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不久的將來,戴家灣生態公園東邊將建設長樂園神州文化體驗先導區,武漢榮氏家族企業申新紗廠的“西遷精神”,寶雞申新紗廠(現陝棉十二廠)的窯洞車間,將把寶雞紅色工業再次展現給世人。《西遷!西遷!》,申新廠子弟馮驅老先生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行政中心這一塊,原來就是戴家灣村民的菜地,是一塊待開發處女地,也許戴家灣的繁華就等著千年後的輪迴。寶雞這塊神奇土地的都市夢,穿越千年,在戴家灣又一次相聚,貫通融化,發展壯大……

戴家灣的滄海桑田,見證了寶雞從古到今的歷史變遷,這真應了蟠龍塬大牌坊正面的長聯:七千年曆史開卷鳳舞陳倉真寶地;八百里秦川入懷龍騰華夏仰雞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