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考古 吳楚 鍾離昧 漢朝 東海發佈 2017-04-06

羽山,為我國東部最早標有地名的地方。在蘇魯交界處巍然聳立,海拔269.5米,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1.5公里,是東海縣的最高峰。她背倚齊魯、襟懷吳楚,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圖片攝影 檾莊湖人

▼▼▼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在我國的許多古文獻著作中都有“殛鯀羽山”的記載。鯀原是傳說中上古時期的夏族領袖。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帝堯時“洪水滔滔,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山海經》注:‘羽山在東海贛榆縣西南鯀殛處也,上有二泉匯為羽潭’。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尚書·舜典》中記載:舜“殛鯀於羽山”。《左傳》子產雲:‘殛鯀羽山,其神化為黃熊入羽淵’。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屈原在《離騷》中說“鯀直以亡身兮,終夭乎羽之野。”以鯀的命運和遭遇抒發了自己對現實的憤懣。鯀被處死後,他的兒子禹又奉舜帝之命,繼續治水。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費時13年,用疏導法治水,廣開河道,引洪入海,終於成功,被後人尊稱為“大禹”,後來禹接替舜為帝。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古蹟眾多。山頂有“殛鯀泉”,相傳為殛鯀之處,面盆大小,常年不涸。遺憾的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李埝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此泉下山灌溉農田,派人用炸藥轟炸“殛鯀泉”,千古名泉毀於一旦,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東頭有塊丈餘平滑的“晾汗石”,相傳是火神祝融殺鯀前休息之處。東峰“三縫石”,懸空約10米,石上有3道整齊的劈縫,相傳是祝融殺鯀試劍時留下的痕跡。山南坡曾有過禹王廟、泰山奶奶廟、三官廟,現只能尋到舊跡。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為什麼稱其為“羽山”。有一種說法就是羽山是古人類羽民的居住地。何光嶽著《東夷源流史》載:“羽山以羽民所居而得名……羽民為東夷鳥族的一支。”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還是南北人群居住群落的交界處,即便在明初大移民時,也是如此。據在羽山周圍調查,山南邊的多說老家是蘇州閶門,山附近及北邊的多說老家是山西洪洞喜鵲窩,方言不同,民俗也有異。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史前還在大海之中,隋唐時還瀕臨海邊。唐初崔國輔詩云:“羽山一點青,海岸雜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靄。”今日之羽山已遠離海岸約百里,成為陸上孤立的山頭,可見滄海桑田,世道變遷。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周邊有六處古文化遺址,分別是大賢莊文化遺址、爪墩文化遺址、許溝原始部落遺址、小店子村新石器遺址、房山釣魚臺遺址、青湖釣魚臺遺址,都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古蹟。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羽山南邊還有曲陽、代相、城後、魯蘭、羅莊等五座古城遺址,其中離羽山最近的羅莊古城,面積約25萬平方米,曾出土銅劍及大量陶片、瓦當、箭鏃等,為漢代古城遺址,距今約2000年。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羅莊古城相傳是楚漢相爭時楚將鍾離昧所築,據明代《一統志》載:“城(鍾離昧)在州(海州)西八十三裡。”《方輿紀要》載:鍾離昧城“城旁有羽泉,相傳為舜殛鯀處。”羅莊古城遺址,應該就是史書所載的鐘離昧城。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迄今為止,羽山地區還發掘了10餘座古墓,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她是東海縣的最高峰 背倚齊魯 襟懷吳楚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摘自:《印象東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